《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1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2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3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4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赵新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长勺之战的背景及左传的相关知识 2.理解课文大意和重点词句。准确理解课文的大意,进一步提高翻译的能力,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3.了解课文的结构及详略安排,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分组质疑,合作解答,讨论点拨,课外拓展 2.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课文包含的哲理情感态度:认识战争胜负的关键,做一个谨慎,机智的人,树立爱国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品读人物语言,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味对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读书指导

2、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呢?他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呢,今天和老师一起走进曹刿论战。(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战争的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二、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幻灯片展示) 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

3、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播放微课的内容“史书体例”(设计意图: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相关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设计意图:有助于

4、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也了解了发动战争的原因)三、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1.要求学生注意其中字词的读音。读后引导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刿(gu)间(jin)褊(bin)帛(b) 孚(f)辙(zh)靡(m)2.学生自由散读课文两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语速及重音。学生再次齐读课文.(设计意图:语文重在读。读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多媒体录音可以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朗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小组合作,解决字词 教师强调字词,大屏幕展示 1.重点字词:间、褊、狱、靡 2.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

5、益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案件,官司今义:监牢 3.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例如:忠之属也 4.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例如:可以一战 5.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例如:“何以战?”战于长勺(倒装) 6.重点句子:肉食者谋,未能远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6、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设计意图: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必讲,锻炼思考能力,教师适当点拨,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字词) (二)学习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让后学生自觉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详)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详) (设计意图:复述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整体了解文章内容)通过复述标出课文的详略安排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采用开放创新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了你们,在小组合作中

7、我们掌握了字词,每一句话我们都能够准确翻译了,离我们久远的文章变得浅显了,利用微课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史书体例,知识面拓宽了,我们能够理清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为三部分,战前,战中,战后,通过学生复述了解文章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希望回家同学们能温故而知新,为下节的学习做准备。六、当堂检测 1.给字注音曹刿请见( )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 )牺牲玉帛( )小惠未徧( )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2.解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公将鼓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公将驰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 )为人卑鄙( ) 牢狱之灾( ) 虽不能察( )必以情()虽是犯错( )真情实感()忠之属也( )牺牲玉帛( )为人忠实( ) 为国牺牲( )5.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夫战,勇气也。6.曹刿论战选自_,这部书传说是_时期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设计意图:检测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当堂消化掉知识)七、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认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

9、关键 3.做一个谨慎、机智的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及文章在选材上详略得当,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曹刿论战,看看曹刿是怎样指挥作战并让战争取得胜利的。(可提问字词,检查学生在家的温故情况)二、全班齐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1.长勺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主要内容 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 第三段:战后(论战生的原因 三、演角色,品人物,释疑难 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荐两个同学来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将文中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演一场课本剧。(学生推荐了三名女同学分别扮演同乡人、

10、鲁庄公和曹刿。) 这讲台既是鲁庄公的王宫,又是战斗时所乘的战车。这场课本剧分三个片断:请问参战释疑,教师可设计旁白(设计意图:课堂放给学生,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演,体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两位同学的表演。教师设置问题提问: 1.弱小的鲁国为什么呢取得战斗的胜利? (1)战争前做好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战争中捉住时机 -未可,可以 辙乱旗靡 2.在战前,鲁庄公针对曹刿的“何以战”提出了几个条件?三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同哪一个条件?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

11、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 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春秋时各国遇到大型战争时,仅凭常规部队是不够的,还必须大量地从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拥护君主,他们就不会跟随君主去卖命的,正所谓:“君为舟也,民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刿深知这点。 4.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战国战场,看一看仗是怎么打的?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解释的文字?(学生阅读文章,从第三段中找到了对应的解释文字,并大声读了出来。) 5.曹刿在战中捕捉到哪两个战机?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来? 曹刿抓住了“彼竭我赢”之时进行进攻

12、,抓住“辙乱旗靡”之时进行追击,可以看出曹刿谨慎小心,深谋远虑。 6.分析曹刿的形象 谨慎小心,深谋远虑的人,爱国,有胆有识,非凡的战略思想,政治才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7.分析鲁庄公的形象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时候先寄托在实行“小惠”上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他急切迎战,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纳谏,说明他与昏君还是有区别。 8.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来刻画人物的?对 比 (乡人和曹刿的对比 鲁庄公和曹刿的对比,能使人物特点更突出)(设计意图:学生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教师补充,轻松中学习知识点) 四、拓展延伸 1.曹刿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句呢?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你更护花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播放战争的视频和图片 战争是残酷的,让我们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祖国发光发热,只有我们强大了祖国才能树立于世界之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提升语文素养) 五、课堂小结 曹刿沉着、冷静中发挥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使齐鲁长勺之战取得了胜利,让百姓免受战争之苦,我们在现实中遇到困难时也要运用自己的机智化解,锻炼自己的才能,当然国家有难我们也要像曹刿那样挺身而出,时刻准备着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切。 六、当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

14、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 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 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