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话”教学-教育理论_第1页
浅谈“对话”教学-教育理论_第2页
浅谈“对话”教学-教育理论_第3页
浅谈“对话”教学-教育理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对话”教学什么是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 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很值得研究的倒是“对话”二字。有人说:“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用的就是谈话法,老 师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 ”其实,这儿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 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 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 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 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首先,这种师生间的对话

2、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 是学生的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法”截然不同。过去的谈 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 下地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底牌”的,学生的回答不过 是猜测教师的“底牌”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这种对话是互动的。教学既然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 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 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使各自的认识偏见

3、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说到对话式的教学,我不由得想起了希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他教授弟子经常采用的就是对话式,他对弟子实施教育,一无机施教。他往往让弟子们先去体验,然后再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启发 他们深入思考、有所领悟。有这么一个故事,颇能代表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走进 麦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认为最大的 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 夺,直到苏格拉底大喝

4、一声:“你们已经到头了!”弟子们才如梦初醒。苏格拉底问:“究竟地里有没有一穗是最大的呢? ”弟子们说:“肯定有。”苏格拉底点了点头:“是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到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找到最大的一穗? ”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若有所悟:人的一生不也是在麦地里行走 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 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 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呀。 上一页1 2下一页这种教学,就是在今天也仍然闪耀着民主作风与对话精神的光芒, 值得我们借鉴。建构主义

5、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 话等学习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应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这种对话式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调整好阅读教学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阅读教学,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教师先通过 钻研文本,把文本的内容全弄明白了,诸如可以分成几段、各段的段 落大意该怎么概括、中心思想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等等;然后根 据自己的钻研所得写成教案,在课堂上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贯彻自己 的教案,将自己的钻研所得灌输给学生。文本学生是懂了,但不是读 懂的,而是听懂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渠道不畅(具体表

6、现在学 生读书的时间甚少。过去我曾就此做过调查,平均起来每节课学生用 于读书的时间仅56分钟),教师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了学生 的阅读实践。这不能称为“对话”,只能算是“传话”。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教师要让学生 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 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这是因为阅读的过 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 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 发生碰撞。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这是很 有见地的。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 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 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 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