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糖类油脂》教案_7_第1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糖类油脂》教案_7_第2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糖类油脂》教案_7_第3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糖类油脂》教案_7_第4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糖类油脂》教案_7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类油脂教学课题糖类油脂课型新授课本课题课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匍匐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 和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2) 了解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纤维素的 转化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4) 了解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在常温下状态的差异。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命活动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 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疑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分组实

2、验法,讨论法,阅读法。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引入:上课之前,老师先来关 心关心大家的伙食,同学们, 今天早餐都吃了么?都吃了 什么呀?那这些食物中的主要营 养成分是什么?淀粉又是怎样转变成能 量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 起进入第八章第二节糖类油脂”的学习。回答:吃了。汤包、面 包、淀粉。讨论,回答。联系生活 实际,建构生 活与知识的内 在联系,激发 学生兴趣,引 出新课题。新课教学经过刚才的一系列讨 论,我们已经知道其实一日 二餐的主食中得主要营界成 分是淀粉,根据已有的知识, 我们如何证明食物里淀粉的 存在?问题1 :我 们一日三 餐中主食 的主要营 养成分是

3、什么?用碘水(或碘 酒)检验,若变蓝, 则食物中含有淀 粉。温故而知 新。活动与探 究1:淀粉 的检验猜想一下所带来的食品中哪些含有淀粉,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提问A同学:你猜想桌作出猜想,并 利用实验验证猜想。A :馒头含有通过实验 让学生体会到 化学和生活是 紧密相连的。总结实验上的馒头含有淀粉么?黄瓜 呢?请大家开始实验。实验结束了,你们的猜 想都验证了么?板书由刚才的实验,我们知 道,面包、土豆、红薯面条 滴加碘酒后变蓝J,说明它 们都富含淀粉,而黄瓜、胡 萝卜不变蓝,说明不含淀粉。淀粉,黄瓜不含 有。A :验证了, 跟我猜想的一样, 滴加碘酒后,馒头 变蓝了,含有淀 粉,黄瓜小艾盅,

4、不含有淀粉。分组实验 培养合作交流 能力。联系实际日常生活中含有淀粉的 食物有哪些?玉米,大豆, 高粱,面粉,大米。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 产生的?注意:是绿色植物的光 合作用,绿色植物才有叶绿 素问题2:食 物中的淀 粉是怎样 产生的?植物光合作 用。书写光合作 用方程式。B同学板演。强调反应 条件。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转化 为蔗糖、淀粉或纤维素,同 时完成能量的贮存。淀粉:(C6H10O5)n,纤维 素:(C6H10O5)n 都是由 C、H、 O三种元素组成,其中 n的 数值很大,所以它们的相对 分子质里都很大,部属有 机高分子化合物,通常纤维 素的相对分子质

5、量更大。在有机化学的物质分类 中,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 属于糖类、一些水果中含有 果糖,甘蔗,甜菜中含有蔗 糖,也属于糖类。糖类也成 为碳水化合物。板书听讲。思考。做笔记。仔细倾听。引导学生 形成正确的认 知。课件展示回到上课前提出的问 题:淀粉等糖类物质是如何 为动物提供能量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75 后讨论、回答。这位同学回答了人体中 的转化,在其他动物体内呢, 比如一些食草动物?哪位同问题3:淀 粉等糖类 物质是如 何为动物 提供能量 的?阅读。讨论。回答。C同学:淀粉 在人体中转化为 葡萄糖,人再通过 呼吸作用释放热 量。指导阅读 的同时提出问 题,使学生用 合作交流的方 法条理化、

6、系 统化地整理知 识。学来补充?D同学:纤维纤维素在人体中无法转 化为葡萄糖,但在食草动物 体内可以利用微生物完成转 化。最终,葡萄糖吸收进入 血液里,通过缓慢氧化释放 热量,大家就获得了生命活 动所需要的能重。而这,也 是葡,萄糖的一条重要化学性 质。素可以通过微生 物作用分解,消 化,转化为葡萄 糖。分析讲解关于葡萄糖,我们已经问题4:葡有甜味、易容能将所学很早就知道它了,它的物理萄糖有什于水的白色粉末知识用于解决性质是?它的其中一条化学性质 就是呼吸作用,提供热量。葡萄糖功能这么重要, 是不是我们血液里的葡萄糖 越多越好呢?为什么?血糖过高症状:三多一 少”(多饮、多食、多尿、消 瘦),

7、此时应适当减少糖类物 质摄入。若人体内的胰岛素 分泌失调使糖代谢失常,血 糖过高,排出的尿液中含有 葡萄糖。医学上称为糖尿病”,此时就要遵医嘱治疗。若人体内血糖太低,会 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 克症状,医学上称为低血糖”,此时该怎么办?么样的性 质呢?状固体。不是,容易得 糖尿病。仔细倾听。立即补充葡 萄糖。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激发学 生热爱科学热 爱生命的热 情。课件展示你知道传统检验糖尿病的方法吗?请阅读P76回先制备氢氧 化铜,再滴加葡萄一万回字 生学会问题的活动与探答。糖溶液,可产生红解决方法,形究2:葡萄 糖的检验检验葡萄糖:新配制Cu(OH) 2悬浊液,加入待测 样品,再加热到沸

8、腾,若生 成红色沉淀,则样品中含葡 萄糖。请同学们按照课件的步 骤,完成实验桌上待测液的 检验。提醒:加热至沸腾即可。色沉淀。分组实验,得 出结论。成交流和合作 的能力,实验 的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的成 就感、愉悦感 和自信心;另 一方面学生也 形成认知冲 突,即为何出总结加热至沸后如果出现红 色沉淀,则说明该待测液里仔细倾听。现蓝色沉淀,从而为进一步含后葡萄糖,反之,若出现黑色沉淀(即 Cu(OH)2分解未检验葡萄糖 的注意事项探课件展示为CuO和H2O),则不含葡 萄糖。那有没有哪个小组的同 学加热至沸后,仍然为蓝色 沉淀的(课件展示)?请思考,配制氢氧化铜 悬浊液时为何要NaOH过量?是

9、否可以 CuSO4过量 呢?请大家用实验来证明。结论:如果CuSO4过量, 即使待测液中含后葡萄糖, 加热至沸后,仍然不会出现 红色沉淀,所以葡萄糖检验 的注息事项:(1)氢氧化钠溶液要过 量,确保液体呈碱性;(2)加热至沸腾;同学们通过实验感受了 定量(过量和少量)在科学 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平时的 学习也要养成严瑾的习惯。回答:没有。思考。一部分学生 回答:不清楚。另一部分学 生回答:应该/、可 以。分组实验,得 出结论。究作铺垫。在亲身经 历的实验探究 过程中,学生 的思维经历了 疑问疑惑 恍然大悟 的过程,进而 对检验葡萄糖 形成了印象较 深的认知。感殳虫里 和定性在科学 探究中的重要

10、作用。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糖问题5:淀E同学:淀粉培养学生类中淀粉和葡萄糖的性质,粉等糖类类食物作粮食。的交流合作意其实淀粉等糖类物质在生活物质生活F同学:酿酒识,提高分析课件展示中有很多的用途,哪位同学 来尝试举例说明?说到酿酒,淀粉一步就 可以转化成酒精么?阅读课 本P77回答。展示淀粉转化为分步转 化为酒精的方程式。中还有其 他用途?、讨论。/、可以,应先 转化为葡萄糖。完成相关方 程式。概括能力。课件展示酒精俗称乙醇,请阅读 课本P77页拓展视野回答课 件上的问题:1、酒精的物理 性质? 2、酒精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阅读。 回答。板演。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过量饮酒会影响身体健问题G同学:

11、营养问题是思康,同时,有些过量饮酒的6:为什么过剩。维的源泉,更人也会发胖,当然发胖的原糖类物质H同学:糖类是思维的动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糖类 物质摄入过多,这又是为什摄入过多 的人容易转化成脂肪了。力,通过层层 递进的问题设分析讲解么呢?如果糖类物质摄入过 多,造成宫养过剩,不及时 消耗,就会转化成脂肪,而 脂肪在有机化学的物质分类 中属于油脂,请大家阅读教 材P77页,并思考:油脂的 组成与作用有哪些?注意:油脂的分子结构、 性质与淀粉、纤维素不同;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相 对分子质量只有几百。列举富含油脂的食物。你知道我们食用的植物 油如何得到?(阅读教材 P78)思考该过程是否为化 学变化?工业上米用压榨和萃取 两种方法获得植物油,其中 书上提到的正己烷的作用是 作溶剂,溶解油脂。发胖?组成:C、H、0。作用:为生命 活动提供热量。脂:猪油、牛 油、羊油。油:大豆,花 生,油菜籽。阅读、讨论、 回答。属于物理变 化。计,学生的思 维始终处在兴 奋当中,积极 主动参与教学 过程,成为学 习的主人。通过讨论 的方法使学生 在合作讨论时 提高学习的兴 趣,并加深印 象。师生共同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六大 营养成分中的两大类,糖类 和油脂,知道了它们的组成 和作用,其中,还学习了淀 粉和葡萄糖的检验。值得注 意的是,检验葡萄糖要在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