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管理】怎样做好自然灾害防护工作_第1页
【幼儿园安全管理】怎样做好自然灾害防护工作_第2页
【幼儿园安全管理】怎样做好自然灾害防护工作_第3页
【幼儿园安全管理】怎样做好自然灾害防护工作_第4页
【幼儿园安全管理】怎样做好自然灾害防护工作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做好自然灾害防护工作一、提高基础设施抗灾性能幼儿园预防自然灾害,首先要提高校舍等基础设施的防灾、抗灾性能。 为此, 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幼儿园在选址的时候,应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 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作为校址。新建、 改建、 扩建校舍的选址要由专业部门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在灾害高危地区新建校舍。其二,在校舍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关于防灾、抗灾的国家标准。其三, 对于已经建成的幼儿园, 应当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重点检查校址自然地质环境、 抗震性能、 防雷设施及校舍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发现所在校址存在着山体滑坡

2、、 泥石流、山洪、 基础沉陷、地质断层等自然灾害隐患的,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增强幼儿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对于存在较大的自然灾害隐患且无法消除的, 应当将幼儿园迁移或在灾害易发季节将幼儿转移到安全场所上课。二、做好学校自然灾害的预警工作当自然灾害即将来袭之时,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成为避免和减小损失的关键。目前,我国气象、 水利、 海洋以及防汛等部门都非常重视对相关自然灾害的检测、 预报和预警工作,并建立了相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在台风、暴雨、大风和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之前, 这些机构会根据灾害程度和各类应急预案规定, 向有关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公众发布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 教育行政

3、部门、 幼儿园应当加强同气象、 水利、 海洋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接收制度和监控制度,建立健全联动和协同应对自然灾害机制。幼儿园平时应当认真关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 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等信息, 并安排专人负责信息的接收和监控。 接收、 监控到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之后, 幼儿园一方面应当及时将信息传达给教师、 幼儿及其家长, 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安全; 另一方面应当根据灾害的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必要时幼儿园应当根据上级要求或自行调整上课时间、 停课、 将幼儿转移到安全场所上课等, 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安全。2004 年

4、8 月 24 日,中国气象局公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其中将灾害性天气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 尘暴、 冰雹、雪灾和道路积冰等十一类; 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颜色依次为蓝色、 黄色、 橙色和红色, 同时配以中英文标识, 分别代表一般、 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四个等级。 指南还对每一类每一等级的灾害性天气规定了普遍性的防御指南。 我国一些省份还根据当地气象灾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省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各个幼儿园平时应当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本地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园的实际

5、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三、对在园幼儿进行防灾演习这对幼儿进行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2006 年 6 月 15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 “减灾始于学校” 运动, 目的是促进各国将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并改善学校安全。 幼儿园应当通过开展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和演练, 让幼儿了解本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学习躲避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危险的简单方法, 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求助以及逃生的简单技能。四、建立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理机制为了建立健全幼儿园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 规范应急处置行为,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迅速、 有序、 高效

6、地实施应急处置,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中幼儿园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各个幼儿园应当按照规定制定本园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建立本园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理机制。根据教育部编制的 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的规定, 幼儿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应急处置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职责。幼儿园应设立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其职责主要包括: 制定和完善本园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并负责本园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开展防灾、 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以及培训活动; 做好灾害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加强灾害信息报告和预警措施; 组织开展园内先期应急处置行动,

7、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请示报告。2、预警预防。幼儿园应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 在实践中不断演练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并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 根据有关规定, 在政府发布自然灾害预报后,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即可宣布预报区进入预警期。 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时, 教育系统应当根据当地政府统一部署,做好防灾应急准备工作或采取应急措施。3、灾情报告。发生灾情后, 幼儿园应立即 (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的半小时) 通过电话或其他快速通信方式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8、 信息内容要客观、 翔实、 全面, 不得主观臆断, 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发生特别重大事件( I 级)后,幼儿园可直接报教育部。4.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根据国家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实际以及对学校产生的影响, 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事件( I级)、重大事件(n级)、较大事件(出级)和一般事件(W级) 。自然灾害发生后,幼儿园应当根据灾害事件的不同级别情况采取相应的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措施。以特别重大事件( I 级)为例,特别重大事件( I 级)发生后,幼儿园应采取下列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措施:( 1)灾害发生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

9、政部门报告灾情信息;( 2)根据灾害类型,采取停课、延迟放学等措施或者统一组织和指挥师生员工迅速疏散到避难场所;( 3) 积极开展自救、 互救,根据灾害类型立即组织应急队伍, 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4)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5)组织受威胁师生员工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以及师生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 6)当政府相关部门到达现场并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幼儿园要积极配合,做好道路引领、师生安置、师生员工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5、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完成后, 工

10、作重点应马上从应急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 及时开展补救工作,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问内恢复幼儿园的正常秩序。6、应急保障。幼儿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保障工作:( 1)信息保障。幼儿园应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信没备完好,保持通信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架道的安全畅通。( 2)物资保障。幼儿园应逐步建立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储备,保障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充足。( 3)资金保障。幼儿园应逐年增加日常应急演练、宣传和培训经费,把应急教育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4)人员保障。幼儿园应组建由本单位教职员工组成的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 并应当为

11、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5) 宣传、 培训和演练保障。幼儿园应积极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灾、避险、 自救、 互救以及保险常识的普及教育, 应将包含应对自然灾害在内的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每年进行至少一次防灾减灾实战应急演练。除上述保障之外, 幼儿园还应当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 做好教学秩序保障工作;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做好应急避险场所的设置和建设工作。附:常见自然灾害防范策略1、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和避洪

12、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和高墙等较高的地方暂避。( 2) 如果洪水继续上涨, 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 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注意: 千万不要游泳逃生,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 铁塔, 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 如果已被卷入洪水中, 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 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13、(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2、教会孩子火灾如何逃生( 1)教孩子练习怎样下床和蹲下身爬到房间的门口。如果门是关着的,教他们通过手背的触摸来判断是否可以打开门。如果门不热,则可以打开门,但是必须蹲下身体。如果门是热的,他们只能选择另一条逃生路线,比如窗户。但是,你一定要告诉孩子,可以开窗呼救,而绝不能跳窗!( 2)教孩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身,沿墙撤离。在练习中,还要教孩子当身上着火时,不要跑,要躺下,来回翻滚。( 3)每一间房间,需要设置两条逃生路线。可以用你孩子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路线,方便记忆,让练习更有趣。你们可以随时练习逃生,就像做游戏一样。( 4)在高

14、层住宅或商场里,你要教孩子认识紧急疏散标志和声光报警器或聆听逃生指引器的声响指示,快速地找到出口。3、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1)如果在平房里时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等到地震停止时再转移到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在楼房中时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 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

15、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中间以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 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地就近躲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和乐池里等。( 6)如果正在街上时发生地震,绝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以及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

16、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4、如何避免雷击(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和旗杆等,如果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 船只, 但帆布的篷车、 拖拉机和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和池塘边等,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以及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

17、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在雷雨天将电视机室外天线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5、遇到泥石流如何脱险( 1) 沿山谷徒步时, 一旦遭遇大雨, 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要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18、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4) 发现泥石流后, 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 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6、防触电常识及触电急救( 1)让孩子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教导孩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教导孩子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家长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5) 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 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触电急救:( 1)切断: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绝缘的木条、棍、杆等顺手工具,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2)检查:迅速安全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心跳情况,就地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推拿按摩。同时呼叫 120 急救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