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旱作农业发展特点及策略_第1页
(完整版)旱作农业发展特点及策略_第2页
(完整版)旱作农业发展特点及策略_第3页
(完整版)旱作农业发展特点及策略_第4页
(完整版)旱作农业发展特点及策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旱作农业发展特点及策略摘要:在对凉城县旱作农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 以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增加饲草料作物比例,压缩粮薯作物比例;引 进和推广抗旱省水的作物和品种;集雨补灌技术;增施有机肥,平衡 施用化肥,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抓好传统的抗旱耕作措施,逐步 推广免耕少耕技术等发展对策。关键词:凉城县;旱作农业;现状;发展对策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难点。张 蓉等提出应以种植结构优化、科技措施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地膜覆 盖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以政府为引导、科技为支撑、区域治理为基 础、产业化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康志文提出旱作农业十项技术, 其核心是大

2、力发展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 2。旱地农业必须走传统蓄 水农业与现代节水技术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地产量低 而不稳、效益低的实际问题,采用节水技术可明显提高产量。发展集 雨农业,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旱地水源的主要途径 3。以秸秆覆盖、少免 耕加表土作业组成的保护性耕作体系,适合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条件, 可以取代翻耕为主的传统耕作体系,有力地推动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4-6 。施肥能够促进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7。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 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旱作农田降水高 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8。本研究从凉城县实际情况,探索了凉城县 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1

3、凉城县旱作农业特点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处于中温带,属于半干旱典型 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 3023h,年平均气温 5.3 , 10 有效积温 2430,无霜期 90125d,年平均降雨量 427mm,年蒸发量 1938mm,是降水量的 45 倍,且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9 月份。 凉城县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大县。1.1 旱作农业比重大凉城县是以旱作为主的地区,全县总土地面 积 3458km2,总播种面积 6.4 万 hm2,旱地 4.8 万 hm2,占 75, 2014 年全县粮食总产 2.08 亿 kg,其中旱地生产粮食 1.5 亿 kg,占总产的 72%,旱作农

4、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气候十年九旱,旱作区 植被稀疏,地形起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 失问题,面积达 2500km2 以上,水土流失地区的人口占全区人口的 60 以上,主要集中在旱作区。降水量 427mm,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特别是春旱成为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定的主要因素1.2 水资源短缺全县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调查资 料表明,虽然近年来水浇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农业用水范围增大, 但大面积的水浇地还在大水漫灌,水分利用系数为 0.35 左右,水资源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粮食降水利用效率只有 3.29 9.32kg/ (hm2m)m,其中小麦 3.03 8

5、.32kg (/hm2mm),玉米 4.34 13.72kg (/hm2mm),谷子 2.70 5.16kg(/hm2mm)。因此,采取积极的节水 措施,进一步增强水危机的意识十分重要。1.3 旱作农业区基础设施差旱作农业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滞后 的问题,全县坡耕地面积近 5 万 hm2,相当一部分坡耕地还在顺坡耕种, 水土流失严重。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仅为 46,大中型动力机械 80 老化。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肥料,使旱作区土壤养分状况严重失衡。 在有机肥方面,积造肥基础设施差,建设标准低,影响农家肥的积造 数量和质量提高;秸秆还田量少,通过各种方式利用的秸秆只有可利 用秸秆总量的 30左右。在

6、化肥方面,施用量地区间不平衡和 N、P、 K施用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虽然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产地区化肥施用量过大的问题仍然存在,而广大 的旱作农业区和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化肥用量偏少,使旱作耕地土壤肥 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4 节水新技术普及率低旱作农业区节水农业新技术普及率低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的旱作农业区化肥施用量偏少问题 仍然存在,甚至有 30%的旱地不施用化肥,平衡施肥技术的普及率更低; 二是虽然地膜覆盖技术节水、增产作用都十分显著,但推广面积较小; 三是抗旱水源和抗旱设施不足,遇上旱灾 90的旱地没有有效的抗旱 手段,只能望天等雨;四是抗旱

7、的优良品种少,优良品种普及率不足 70,杂粮杂豆种子退化严重。2凉城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农村劳动 力大部分向城市转移,传统的农业保墒增墒技术越来越不受重视,农 田培肥也逐渐轻视,重视投入轻视技术,重视当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土地越重越薄,土壤肥力越来越差,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逐渐 变低。2.1 传统农业保墒措施不再重视习惯上的秋雨春用、春旱秋防、精细耙耱、三九磙地、顶凌再耙耱等传统技术已经不再有人关注。2.2 生育关键期补灌坐水点种是一项比较经济的补灌技术,是在 播种期土壤干旱采取的抓全苗、促壮苗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如春播期间干旱严重,增产

8、十分明显。但由于缺乏省工省时的技术和机具, 目前,推广面积有限。2.3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水、 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 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 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在旱作 农业地区推广应用其保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凉城县在 20世纪 80 年 代后期开始引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解决温 饱、脱贫致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由于农民认识水平低,覆膜机具 不配套,费时费力费钱,所以推广难度大。2.4 选用抗旱作物与品种筛选适宜的抗旱作物和品种是增产

9、的内 因,选择具有抗旱耐旱的优良品种对于旱作地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凉城县能够种植的作物种类较多,但由于比较效益和种 植机具等问题,目前主要以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为主,一些培肥作物和 耗水少的作物种植较少。2.5 轻视有机肥近年来,凉城县旱作地区施优质农家肥平均不足 500kg/667m2,化肥以二铵基施为主,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低, 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严重下降,抗旱抗逆能力显著降 低。3凉城县旱作农业发展对策凉城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作物布局和种植结 构单一,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旱作农业的重点是保墒、蓄墒、防 旱抗旱,充分利用天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

10、使有限的水资源达到最 大利用,提高水分产出率。总结多年来的旱作农业成功经验,吸收引 进当前先进的旱作农业技术,做到两者有机结合,为凉城县旱作农业 提出以下发展对策。3.1 旱作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目前,旱作农业主要以粮食作物生产 为主,以玉米、杂粮和马铃薯为主要作物,生产链短,抗御自然灾害 能力差,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实 际,旱作区域的种植业应由目前的粮薯作物为主逐渐改为粮草作物轮 作种植,增加饲草料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改为以饲草料发展 为主;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改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以农促牧, 农牧结合型种养结构。3.2 抗旱作物和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品种是

11、作物增产的内因, 选择具有抗旱耐旱和生育期耗水少的作物及优良品种对于旱作地区来 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凉城县要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合 旱作地区种植的抗旱品种,逐步代替过去种植的一般品种。3.3 集雨补灌技术针对凉城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于 7 月 9 月份的实际,在土质较好的丘陵山坡地,发展雨水集蓄微小工程, 将有限降水集中使用,如坐水种,生育关键期补水等。坐水点种是一 项经济实用技术,选择适宜机具,稀薄作物每穴坐水 0.51kg ,待水下 渗后,点籽盖土。根据每年春播期间降水情况,区域内旱情分布情况, 坐水点种面积差异较大,春播期间墒情较好,无需坐水点种。3.4 有机无机肥相结

12、合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做到有机、 无机相结合,不仅能满足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而且能改良土壤, 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能充分吸收土壤水分, 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实现以肥调水。近年来,凉城县旱作地区增施 优质农家肥,化肥施用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因地因作物施用。近 几年,凉城县还引进推广了以有机质 45%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弥补 人畜粪尿的不足,年施用量在 300500t 。3.5 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保墒 作用显而易见,已被农民所认可,并且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但是目前 只局限于在稀播作物上采用,今后要不断试验研究,在其他密植作物 上使用。与生

13、产覆膜播种机厂家合作,研发适合在密植作物上使用的 覆膜播种机,以扩展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种类。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 术与半膜覆盖栽培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增温、集水、保墒作用,在 旱作地区推广双增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要大力推广,并且要加 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以逐步代替半膜覆盖。参考文献:1 张蓉,张卫军,李作宏,等 . 通渭县旱作农业发展实践及可 持续发展对策 J. 中国水土保持, 2015(3): 89-92.2 康志文 . 山西省旱作农业发展战略探讨 D. 杨凌: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2006.3 王新安 . 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D. 杨凌: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2004.4 赵惠芳 . 河北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 J. 中国农 学通报, 2002(5): 67-69. 5张苏林,王谊 . 旱作农业 +节水农业是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 出路 J. 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