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教案)_第1页
清塘荷韵(教案)_第2页
清塘荷韵(教案)_第3页
清塘荷韵(教案)_第4页
清塘荷韵(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清 塘 荷 韵(教案) 唐宏伟清 塘 荷 韵 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荷叶、荷花各个生长阶段的情况,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2、 学习作者采用多种观察方法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3、 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4、 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5、 积累词语,学会运用。教学重难点:1、 品味荷之韵2、 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教学设想: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荷塘月色写的是月夜荷塘的景象,力求写出物境的美,

2、写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与忧愁。而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奢求学生能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只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一种生命力的顽强,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的种子。教法:在老师的引领下,采用“阅读讨论体悟”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数:4课时 12课时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荷叶、荷花各个

3、生长阶段的情况,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2、 学习作者采用多种观察方法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植物为人们所喜爱,其中包括荷花。人们为什么喜爱荷花?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素雅、静谧、幽美、朦胧的物境之美,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的世界。二、课文分析: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问题:本文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莲荷的什么故事?(训练学生整体感知

4、文章的能力) 学生讨论、归纳、概括明确:本文作者从叹息宅前池塘空荡荡写起,由此引出投莲子入塘以及漫长的期待。这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心里多了一线希望。几颗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企盼中慢慢长叶、开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称为“季荷”。作者还描绘了夏季里白天在寂静中观荷及夜晚动态中赏花的情景。秋凉叶落,寒冬将至,尽管眼前绿油油一片的荷叶不久之后将变为残荷乃至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作者并不悲观,他想象荷花在冰下“做着春天的梦”(作者的独到之思),并为“季荷”祝福。明确: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想荷种荷盼荷赏荷祝荷的完整过程。 2、理清文章的线索,分析课文层

5、次结构。 第一部分(、):写作者独特的审美观。 文章开篇以“楼前有清塘数亩”点明荷叶、荷花生长的地点。接着,以“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一句引出自己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最好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以此表明对荷花的期盼,对美的呼唤,为后文的叙写铺垫基础。 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之物),大而言之,是关于人类生存的问题;小而言之,对个人来说,常常表现为一种品格,一种感情,一种情操。 但凡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无不关爱备至。 荷花,是高洁、美好的象征。爱荷,就是爱美、追求美。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

6、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诗人用荷叶、荷花打扮自己、装扮自己,表达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的感情。天人合一,物我合一。 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指诗文清新脱俗的语言风格)译:莲花从一泓清水中脱颖而出,淳朴省净,不假装饰。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恰如其分地定义荷花的品质,荷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第二部分():写作者种荷、盼荷的心情以及荷叶从无到有、从疏到密的生长过程,作者的所思所感。思考:练习一、2、(本题意在培养学生学习对景物持续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作者热爱生活和追求创造美好事物的信念。)分析:四个阶段观察到的现象 作者的心情第一

7、年 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 心里总是希望小荷才露尖尖角,但 出现什么东西。 事与愿违。第二年 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已经完全灰了心。第三年 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 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第四年 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叶片扩张速度快、范围广,并且跃出水面。 疑云一扫而光,心中狂喜。提问:课文第五、第六小节中有这样的句子“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现了奇迹。”“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如何理解作者在这里反复提到的“奇迹”?      (讲解:莲子在水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但是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绿透了全池

8、塘,红染了半边天,真是不动则已,一动则令人惊叹!这一动一静的反差契合显示出自然界中难以抗拒的求生力量。作者被这种力量震撼,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反复的赞颂这生命的奇迹。此处也和第七小节开头一句中“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相呼应)第三部分():写荷花别具特色、艳丽多姿的生长盛况和作者赏荷的情景及“季荷”的得名。思考:练习二、要求:学生细读文章重点语段,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品味文章带给我们的意境。明确:作者从颜色、花瓣、姿态等方面描写塘中荷花与众不同的特点:“红色浓,花瓣多”,“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

9、一切。”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荷塘美景:时间角度:既写了白天里的荷塘美景,又写了月夜在塘边纳凉、观花的情景(前者借水影,后者借月影和小猫戏水来描绘荷花的美艳动人,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表现技巧)。动静处理:既写了在寂静中观看荷花绿肥、红肥(仿拟)的静景,又写了风乍起“池花对影落”的微动。作者用“开得特欢”、“塞得满而又满”写花叶之盛;用“绿叶擎天,红花映日”写花叶之美;用“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的想象写荷花叶的蓬勃。通过这些描写热情地赞颂了荷的旺盛的生命力。第四部分():写残冬将至,“我”为“季荷”祝福。 思考:练习一、3、明确:作者因“天气突然变寒”而引发联想。尽管眼前绿油一片的荷叶不久

10、之后将变为残荷乃至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作者并不悲观。作者祝福“季荷”平安度过寒冬,来年仍然花繁叶茂。他引用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名句“既然冬天到来,春天还会远吗?”来表达自己对“季荷”的祝福,表达对来年春天花叶满塘的信心。本文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沿着“想荷种荷盼荷赏荷、赞荷”的思路展开。想荷、种荷、盼荷这三个场景为下文赏荷赞荷张本,在情感上做积蓄。赏荷赞荷是文章的抒情高潮。3、 学习作者采用多种观察方法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 对荷生长的整个阶段,总体采用持续观察法(持续观察法:连续地、反复地观察某个人或事物,进而较为全面地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的一种观察方法。) 对荷叶、荷花生长的不同阶段的景

11、状采用的是定点观察法。 对荷花(“季荷”)生长的特征采用的是比较观察法(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鉴别,从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 多角度观察,展现荷塘之美。4、作业:完成词语解释,积累词语。附: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听天由命:任凭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有时也用来比喻碰机会或听其自然。听其自然:任凭人或事物自然发展变化不去干涉。听而不闻:听了和没听见一样,指漠不关心。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跟主管愿望相反。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

12、改变了。旖旎:娇柔,多形容景色柔和美好。翘盼:形容热切盼望。溢满:溢:充满而流出来,洋溢;过分,溢美(过分夸奖)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接踵而至: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矫捷:矫健而敏捷。矫健:强壮有力。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分。矫情:方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支离:分散;残缺。(语言文字)繁琐而凌乱。擎:往上托;举,众擎易举。蓇葖:骨朵儿。旮旯:方所有的角落。狭窄偏僻的地方。34课时 清 塘 荷 韵 季羡林教学目标:3、品味荷之韵:张扬生

13、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4、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季老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清塘,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呢?他对荷情有何钟?荷之韵究竟何在?二、品味荷之韵: 1、 导引:本文作者叙写了莲荷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漫长的生长历程,在这一系列的描述中,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绪,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和赞美。在写景抒情的同时,作者阐发了深邃的哲理。2、 课文分析:思考:本文作者在对莲荷长达四年的观察中,他从莲荷身上看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

14、生感悟?(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究文章的主旨,体会文中强烈的人文气息,从而获得精神层面的审美享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分析:这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季老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清塘,从此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暗暗积蓄着力量,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终于完成了生命的涅磐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速度,都是惊人的快。”这不正是荷花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吗?明确:作者正是从这满池塘的茂密的荷叶、红艳耀目的荷花身上看到了生命

15、力的顽强。因此,他有感而发:“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达到无法抗御。”作为有生命的世间万物,都有极强的求生欲望,不论其地位尊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小草”虽柔嫩、纤弱,却能冲破坚硬的泥土,装点大地)。为了生存,他们可以抗御挫折,在逆境中保持着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追求生存的力量,是无法抵抗,也无法阻止的。这段议论是这位饱经沧桑的学者宝贵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而这恰恰正是本文的主旨。思考:季老从莲荷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

16、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以次题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播放录像“种子发芽”,帮助学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明确:大自然中很多植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古至今很多文人不断歌咏着这种生命力:春天的小草,岩缝里的种子,漫天飘舞的飞絮这些纤细、弱小的生命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它们以柔嫩的身躯在逆境中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绽放着自己的光彩,装点着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是否从它们的身上感悟的生命的可贵与顽强呢?在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如果你在生活中,或身处逆境;或遇到挫折

17、、失败、困难时,你将如何面对呢?是勇敢、顽强、乐观地面对这一切;还是悲观、妥协、退缩,甚至放弃生命。不同的选择,反映出不同的人生态度。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季老以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文中“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正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尽显风韵,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风景。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展示课件中有关季羡林生平及作品的资料,帮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

18、度来解读本文的主题。)简介季羡林及牛棚杂忆(也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

19、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著作书目: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1957,人民 <罗摩衍那>初探(理论)1979,外国文学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季羡林选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学研究社朗润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艺内容提要    季羡林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

20、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它带去的不是仇恨的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思考:面对生命萌发,蓬勃发展时所体现的生机盎然,顽强与美丽,人们会大加赞美的;那面对生命的凋零,又该报以何种心态?季老又是怎样去看的呢?文章中有一段关于莲瓣凋落的描写,请一位学生朗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境界?明确:面对莲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绘:“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读这段文字,我们好像在欣赏一个十分精彩的画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

21、倒影上浮,花瓣飘荡。整幅画面生动而细腻,柔和而宁静。它似乎在启示我们: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面对生命的消逝,它却是如此的平静,走得如此的飘逸,如此的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们亦可领悟到季老那种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3、品位荷之韵思考:本文的题目清塘荷韵中的“韵”作何理解?识记:“韵” :形声字。从音,员(匀)声。本义:和谐悦耳的声音。名和谐而有节奏的声音:白。琴悠扬。形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含蓄的意味)。明确:文中那些绿盖擎天的荷叶、

22、红艳耀目的荷花似乎向人们高唱一曲生命的赞歌。作者从荷花身上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力,他被这种力量所震撼并且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清塘荷韵”即清塘之荷,生命之韵。荷之情韵(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荷之韵 荷之风韵(迎风弄姿,睥睨一切)荷之神韵(顽强而美丽的生命力)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三、文化探究思考: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在中国的文化中,花草鸟兽都被赋予了深层含义。陶渊明咏菊,陆游悲梅,周敦颐颂莲,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荷花实在承载着太多美丽的向往,在中国逐渐形成独特

23、的文学、文化题材,显示了多方面的寄寓意义,请同学们背一些关于莲荷的诗词。生答:明确:诗经  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最早的载有荷花诗的诗集)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诗人用荷叶、荷花打扮自己、装扮自己,表达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的感情。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屈原)汉乐府 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最早的咏荷乐曲)唐朝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译:莲花从一泓清水中脱颖而出,淳朴省净,不假装饰。 (指诗文清新脱俗的语言风格)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恰如其分地定义荷花的品质,被誉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