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_第1页
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_第2页
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_第3页
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_第4页
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第一篇寡人之于国也1、抑扬兼施:(i)第一个层次:抑: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扬:指出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和根本措施(2)第二个层次:抑:用杀人怪兵器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推卸责任,扬:告诉他应该持有的态度2、实行王道的措施:(1)初步措施:不违农时(农业)、数罟不入池(渔业)、斧斤以时入山林(林业)(2)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3、修辞手法:A、比喻,(1)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2)用拿到杀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讽刺梁惠王不顾百姓死活,把

2、“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非常形象、生动,具体深刻B、排比:(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材木不可胜用也”(2)“五亩之宅.无饥也”;4、演绎论证方法: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养生丧死无憾”,而梁惠王“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因此认为梁惠王没有实行王道,是运用了演绎的论证方法第二篇秋水1、庄子的介绍:(1)庄子,战国人(2)庄子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批判黑暗现实,蔑视富贵(3)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形式2、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空间,受教条件的限制。3、以寓言的方式说理,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的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

3、哲理形象化4、中心主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即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现实意义:其实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持续开阔视野,不断进步5、景物描写的作用:(1)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写水的景(2)顺流而东行.不见水端写海水的景,用河景和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渲染了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6、修辞手法:(1)反诘句(有问无答):吾在天地.又奚以自多?(2)比喻句(3)排比句营造气势7、又奚以自多:奚以是何以,怎么的意思第三篇谏逐客书1、李斯,秦代著名

4、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代表作谏逐客书秦山刻石文琅珊台刻石文2、“谏.书”:谏是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书是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3、臣闻史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私下,自谦之词过:错误4、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危害时,没在逐客这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境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厉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本文的艺术特点:(1)善用比喻,从而增强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

5、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有的态度,和不应该抱有的态度,如“夫击翁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的说明了秦王想要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贤能之德(2)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张和排比,对偶句以及选用华美词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到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沛,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取得成功,就用了“拔”“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第四篇过秦论1、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2、过秦论:过是过失的意思,是动词,指

6、出.的过失,论是一种文体,它包括论证、论史等3、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五篇五代史伶官传序1、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1)事例上的对比论证:A盛-继承父志-灭燕-灭梁(意气风发)B衰-泣下沾襟(2)短语上的对比论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谦受益;祸患.2、本文使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方式来进行论证本文论点:(1)事实论据:文章第二段,庄宗由盛及衰的历史事实;(2)理论论据:文章第三段,论点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中论据就有典型的理论论据“满招损,谦得益”第六篇论毅力1、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即只有具备坚韧毅力去战胜逆境,才能

7、在事业上获得成功2、层递性修辞手法:(1)薄弱者,次弱者,稍强者,更强者,至强者,按毅力按弱到强的顺序排列,说明只有至强者才能取得成功(2)一二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按照实际由短至长的次序排列,反面说明没有至强毅力的人不可能获得成功3、正反对比论证方法(1)有毅力者与反是者对比(2)顺境与逆境相对比(3)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4)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第七篇容忍与自由1、本文的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容忍,每个人的行为、言论才不会受到限制,才会有自由,自由是需要以容忍为前提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容忍比自由更重要。2、本文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8、(1)作者在第一部分中论述“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观点时,引用王制里的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作者;十年之后,当胡适反传统时,一些“卫道”的正人君子,也引用王制中的话要杀胡适和他的朋友们(2)第二方面作者在第二部分中论述“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是容忍难以实现的心理根源,举了西方宗教改革之后,原先向罗马教庭争自由要宽容的新教徒,又反过来摧残异己的例子(3)作者在论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是根本不存在的观点,举了提倡白话文时的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的例子3、本文具有大家风范:(1)从自身经验谈起,坦诚的进行反思和批判(2)不着重从

9、理论层面进行剖析,而是从具体实例出发,将理论的阐述融汇于平易的白话之中,易于读者接受(3)“言之有物,明白清楚”这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的境界,具有大家风范4、本篇文章的现实意义:胡适先生提出的容忍的理念、态度、度量、有一个核心就是:和而不同。当今社会趋向于多极并存,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更需要我们具备“容忍”和“和而不同”的雅量和气度第八篇咬文嚼字1、本文的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作者主要是从两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1)分析斟酌文字与表达情感的关系:作者通过王若虚更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原文,来说明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通过贾岛推敲一例来

10、说明,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都是相随而变的(2)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的意义,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及到联想的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2、论证方法:多采用归纳论证方法,往往先说结论再广征博引,列举小说、诗歌、喜剧方面的大量实例进行论证,不仅有理有据,而且能将抽象的概念或陌生的道理讲的如日常生活经验那般浅显易懂3、作家作品:文学、哲学、心理学融为一炉,代表作品谈文学谈美书简第九篇如何避免愚蠢的认识1、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主观臆断“自认为知道而实际上不知

11、道”(2)自我中心主义:一听到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3)狂妄自大:自尊心却使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点2、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1)科学的认知态度:对于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2)听取不同的意见:除了类似我们经常说的“兼听则明”这层意思,作者提出了“理想想象力”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己自以为是(3)认知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些问题“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没有明显正确的答案”,所以只有采取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而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方法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3、本文采用例证法

12、来进行论证:用亚里士多德认为妇女牙齿比男人数目多等例子证明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证的类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3、论证方法(1)归纳法(2)演绎法(3)比较法xiao第十篇秦晋蜡之战1、课文中主要写了以下几个矛盾:(1)秦与郑的矛盾(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3)秦与晋的矛盾(4)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忠值刚烈、鲁莽粗暴的性格3、本文描写的场面:蹇叔进谏、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逐客、先轸论战、晋释三帅、秦伯乡师第十一篇冯谖客孟尝君xuan1、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13、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又称国策、国事、事语、短长,全书按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组成2、能够显示孟尝君礼贤下士的品格的事例是:弹铁三歌,体现文本思想的是:尽烧债券3、文章艺术手法(1)欲扬先抑:抑-弹铁三歌:弹铁一歌,食无鱼;弹铁二歌,出无车;弹铁三歌,无以为家。扬-狡兔三窟:矫命焚券,为君市义;游说梁王,谋复相位;请之宗庙,使君固位(2)对照手法第十二篇垓下之围1、司马迁是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历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它为“史家

14、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一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二本纪)2、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八千人渡江而西,而无一人上还3、项羽的性格特征,从文章内容(三件事)可体现:gai(1)垓下之围:霸王别姬表现了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何奈何的心境,四面楚歌同时又暗示出项羽不善于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2)东城快战:连斩数将,说到做到,也揭示出项羽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3)乌江自刎:宁死不屈,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揭示出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4、描写手法

15、:巧妙的使用场面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以及举止描写(有大有小,有说有动);文中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大场面,以及项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其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有机统一第十三篇张中丞传后序1、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他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二道极天下之溺;忠犯主人之怒,勇夺三军之帅2、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始,自原所分,以此诟远:“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绝之,其绝必有处”3、人物性格:(1)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的性格(

16、2)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识的性格(3)南霁云嫉恶如仇、中正刚烈4、本文是是议论与叙事合体,前部分是议论文,属于驳论,(主要是驳斥了对许远、张巡的污蔑,赞扬了他们捍卫天下的事迹)后部分是记叙文5、文章介绍(写作意图)第一层:一心抗战、反正法、视死如归;第二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绝之,其绝必有处;第三层:驳斥错误议论;第四层:南霁云求救贺兰进明、壮烈就义;第五层:补充轶事第十四篇种树郭橐驼传1、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写作的一些讽刺语言,篇幅虽小,寓意深刻,也为后人广泛传诵,他的诗歌风格

17、幽峭洁净,自成一家2、本文说理,总体上采用(1)类比方法: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sh1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性”;用种树要“其蔚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用“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说清楚了(2)对比手法:(1)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2)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第十五篇前赤壁赋1、苏轼,字子瞻,号东波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因被污蔑作诗“诽谤朝廷”遭御史弹劾

18、,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他的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2、文章以作者感情的变化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乐-悲-乐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里的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一章4、本文是一篇文赋,文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主”终于说服“客”,反映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第十六篇先妣事略1、归有光,

19、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是明代优秀散文家,他的散文长于记叙抒情,他的代表作震川先生集2、先妣事略:妣指逝去的母亲,事-一种文体,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意思是指人和事的事迹大略3、这是一篇作者追忆亡母的记叙文,追忆母亲短暂而又艰辛的一生,歌颂了其崇高的品德。4、文章用白描手法对亡母的形象进行了刻画,选取的事例也是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繁琐的细微之事,也可以说是细节描写,例如,母亲尽管受子女拖累,还是“手中纫缀不辍”,善待童仆等5、母亲的性格特征:勤俭、勤劳、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第十七篇西湖七月半1、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湖心亭是张岱流传最广的一则小品文,也是一篇追忆,他

20、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他的书,名字都落在一个“梦”上,他说“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2、本文的中心主旨:本文描述了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以简练的文笔,重新了当时的西湖景色和世风民情,并通过对各类游客看月情态的刻画,嘲讽达宜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3、写作特色:(1)语言生动传神:写人入“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装假醉,唱无腔曲”;写场面如“止见篱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师”;“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2)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写第一类人“灯火优,声

21、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写杭人游湖,“避月如仇”;写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魔如吃,如聋如哑(3)善于用不同的情景对比:如杭人游湖与“吾辈”游湖,场景不同,氛围不同,情趣各异,通过对比,情景更为生动逼真4、本文描写是采用的是对比手法,文中共描写了五类人,前四类人游西湖与“吾辈”游西湖,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描写杭人游西湖情景与“吾辈”游西湖形成对比第十八篇马伶传1、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诗文作家,是明末清初的散文三大家之一,有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2、马伶在先败后胜的原因是“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传也”,这是一句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讽刺顾秉谦和大奸臣严嵩

22、是一丘之貉3、作者采用了(1)倒叙的方式,将第二次的较量移至马伶到京师学艺之前来叙述,使两次较量的胜负结果显示出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从而印读者探究原委(2)场面描写:文中写第一次文艺较量马伶大胜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在这大败与大胜的反照中凸现出来(3)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详-第一次较量+第二次较量胜利的原因;略-略生平、家世、性格、略第二次较量第十九篇秋夜1、鲁迅,字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仿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且介亭杂文;记忆诀窍:小呐小仿和小故,手牵手心连心,一起

23、去看散文里的花花草草2、本文采用(1)象征手法描写景物:夜空代表的是黑暗势力,小粉红花是被压迫者的弱者,枣树是与黑暗势力抗争的勇士,恶鸟是破坏黑暗统治秩序的孤独斗士,小青虫是奔向光明却无谓牺牲的幼稚人群;象征的意义表现在本文通过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赞颂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同情了遭受蹂蹒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祭奠了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战士,不“制他死命”决不罢休的坚韧战斗精神,正是抒情主人公自身人格,精神的诗意写照(2)拟人化的手法:写夜空,星星眨着冷眼等等3、本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秋夜一些有特征

24、,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的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第二十篇香市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县人,长篇小说蚀腐蚀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集风景谈白杨礼赞(记忆诀窍:长篇小说的时时子夜里,等中篇小说里的林家春蚕,散文集里的迷离风景,看白杨礼赞,我的茅先生,自顾自的走了,不曾回首,望一眼)2、(1)对比手法:这篇文章并不着意介绍故乡的习俗,而是以香市的变化,以小见大,提示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乡镇日益凋蔽的现实,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出如此大的主题,得益于对比手法的应用,香市昔盛今衰,包括气氛、

25、场面等的对比,就形象的表现了主题内容(2)反衬手法:作者在写重兴香市的冷落萧条时运用反衬手法,一方面作者着意描述重兴香市武术班技艺高超,“表演卖力”,票价便宜;另一方面又强调眼下看客很少,特别是“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差不多看不见,从过去三流演出,吸引了大量的看客,到现在艺高价低的演出却无人看,反衬出乡村的冷落第二H一篇爱尔克的灯光1、巴金,代表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解析“长官子孙”:原意是封建家庭的家训,意思是封建家长要创办家业,长久的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要保证“长官子孙”既有足够的财富,还要维护封建家庭,继承和恪守封建礼教3、本文中,灯光有象征意蕴,三种灯光分

26、别是(1)故居大门内的灯光,代表着作者的故居,象征那个狭小的旧家庭,旧礼教的没落与衰亡(2)哈利希岛上的灯光,即姐姐爱尔克的灯光,既表现了姐弟之情,又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苦难与希望的破灭(3)“我心灵的灯光”,象征着作者坚定的生活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4、三位一体,本文具有熔叙事、抒情、议论一炉的写作特色,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的推移来记事,由景及情,触景生情,见物生情,插叙了对姐姐的回忆,抒发了姐弟之情,进而引发了作者深邃的思考,这种思考以议论说理的方式出现第二十二篇纪念傅雷1、施蛰存,原名施德谱,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上海大学、震旦大学2、墨猪:比喻书画的点划痴肥而无骨3、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好适逢

27、傅雷逝世20周年的时候4、本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写描写傅雷去世20周年纪念他的情况,然后追叙傅雷的一生第二十三篇哭小弟1、宗璞,原名冯钟璞,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女作家,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第六届茅盾文学获奖者,著名小说有红豆三生石,散文集有丁香集2、本文是抒情、记事和写人三位一体3、描写手法(1)细节描写:小弟用冷水洗脸,写小弟在冬天不怕生疮,敢于用冷水洗脸,寥寥几笔就显示出他活泼而又可爱憨实的性格(2)侧面描写:别人对小弟的爱戴,小弟周围的同事随时准吧,为小弟献血。还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小弟忘我的工作精神,如写小弟的一个同志写给我的信,这种侧面描写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第二十四篇都江堰1、余

28、秋雨,我国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主要著作文化苦旅2、(1)对比手法:将长城与都江堰对比,将海水与都江堰对比,将秦始皇的指令与李冰的指令对比,将有所执持而无所专政的官僚与因官位而称为实践科学家的李冰对比,尤其是第三组对比,通过秦始皇的“雄壮、残忍”颂扬了李冰的“智慧、仁慈、透明”3、文章艺术:(1)象征手法:本文运用的象征手法集中体现了在第三节,用“李冰父子”、用“李冰的政治纲领”象征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实干家,用“秦始皇筑长城”象征愚蠢、残忍、阴暗、蛮横的政治行为,用“金杖玉玺”、“铁戟钢锤”象征穷兵疑武、蛮横霸道的统治权利1(2)夹叙夹议:深化主题,本文除了第二节以外,其余三节都是夹叙夹议,

29、既写了都江堰的雄姿、李冰父子的事迹、二王庙的景致,又同时以雄辩的笔调议论了都江堰的历史地位、李冰父子的伟大精神和它们的现实意义,两者交融生发,给人以强劲的人文启迪,深化了主题(3)思辨色差:本文不但描写自然景物,而且立足当代,对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进行审视,并作出纵横摔阖的评说,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及较强的象征意味,在人文感受方面能给读者以较大的启迪4、传神描写:作者传神描写都江堰水流壮观,作者在第二节描绘都江堰水流层次是先写声音,再写作者的感受,然后写水流翻腾咆哮的壮观,最后展现水被驯服的景象,此处既使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又饱含着“壮丽的驯服”的深刻寓意,发人深思。第二十五篇牡丹的拒绝1、第二十三

30、篇我与地坛1、(1)双重排比:“春天是祭坛上空.啄木声”,以时间对应四季,以园子中的声响对应四季(2)多重类比:对与四季相对应的事物的排比铺陈,又是各种体验,多种心境,复杂人生,沧桑命运的多种类比,最后以种种事物类比四季,象征着作者对自身经历酸甜苦辣和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种种感受(3)整体象征:作者运用意在言外的象征手法,落地笔坛,却是写母爱,因为对我来说,地坛与母爱都是抚平我的创伤,使我焕发新生的源泉2、本文具有观察细致,体会深微的特色:作为一个游者,作者通过对地坛的景物-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古柏、夏风秋雨的观察和体会,认识到生命的意义;通过对园中草yutie木和泥土的气味,秋风

31、中“熨帖而微苦的的味道”的观察和体味,悟出了人生的道理3、本文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了我与地坛结下不解之缘,诉说了母亲对我无限的爱,表达了自己对自身经历和人生命运的种种感受,渗透了只有在可怕遭遇,特定环境,反复思索,方能领略到对自然、对人生、对母爱的深切体验,表现出在苦痛与焦灼中挣扎,奋发的坚韧性格和意志4、三种描写方式:(1)行为描写:每天送行伫望,但从不问我为什么、为寻找“我”,不知道在园子里走过多少路(2)心理描写:她整日“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惊恐”并不断的自我安慰(3)侧面烘托:反复抒写我对母亲的思念第二十三篇蚂蚁大战1、亨利.梭罗,最有名的作品瓦尔登湖2、类比写法:在蚂蚁大战的描写

32、中,作者不时插入关于人类战争的历史事件,这就构成了蚂蚁大战与人类战争的类比,从而使蚂蚁大战成为人类战争的象征,凸现了文章的社会人生大义3、场面描写:先写到了大的整体场景,又采用点带面的手法,着重描写了红黑三只蚂蚁之间的战斗,使人们从典型局部二通览全局。这样的场面描写与典型形象相结合,从而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复制场面4、人类社会象征意义:主要描写了森林中的一场蚂蚁大战,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此外作者通过这场激烈的蚂蚁大战中联想到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得出“你越深究下去,越觉得他们与人类并无两样”的结论。梭罗的蚂蚁大战描写中,处处“微言”着社会和人生的大义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1、(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

33、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3)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2、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1)把比喻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2)拟人:把.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3)设问: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楚(4)反问:突出强调了.,语气强烈,(5)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3、人物描写的作用:运用了.描写,体现.特点,表现了.品质,表达了.感情4、阅读后的见解、启示?答:A、指出本

34、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可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和文章主题的句子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材料加以距离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第二十四篇兼葭1、本文出自诗经.秦风,即“风”“雅”“颂”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的张望,寻求。3、从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变化:(1)兼葭变了:苍苍-凄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到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2)白露变了:“为霜”“未晞”“未已”;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形状与过程

35、,形象的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亮就来到了河滨,直待到太阳东升。(3)伊人跑了: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滨,把伊人在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的描绘出来,这种描写,大大的拓宽了诗的意境4、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惆怅,乃至前程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能从兼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5、追寻的两种境况:(1)一种,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2)另一种,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两种结果都是可望

36、而不可即第二十五篇湘夫人1、屈原是先秦时期的伟大诗人,留存下来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和九章等2、本文描写的是湘君约湘夫人见面,而最终也没能相见情景,表达了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其中嫩嫩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秋景的名句,渲染了当时悲凉的气氛,衬托了湘君失落的心情3、层次总结:第一小节,描写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来到水北的小洲,但是期约未遇,心中忧伤;第二小节,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焦灼的的期待和反复追寻,表达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第三小节,描写湘君筑室水中迎接湘夫人的情景,表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无比向往(属于铺陈手法);第四小节,描写了湘夫人没有到来,湘君遗憾的将衣物投入水中,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4、

37、多种抒情方法:(1)直接抒情,如:目渺渺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直接表达了湘君心中的感情(2)借外在举止抒情,如登白熠兮骋望。捐余袂兮江中,通过描写举止神态表现了湘君的内心活动(3)融情于景,如:嫩嫩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营造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环境,来渲染湘君心中浓郁的愁情(4)因情造景,如:鸟萃兮it中曾何为兮木上?等句就是以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湘君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第二十六篇陌上桑1、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2、侧面描写方法:诗中描写罗敷之美,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先渲染环境氛围的绚丽,日出东方,朝霞映照;再写她

38、的采桑用具和服饰,篮子精美芳洁,服饰鲜明华丽;最后写旁观者为之倾倒,“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美貌所吸引,均有所失态,忘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这种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不仅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增强了诗歌的幽默风格3、夸夫时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描写:如“为人洁白晰,鬃鬃颇有须(2)行为描写: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2)侧面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第二十七篇归园田居1、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2、(1)“心远地自偏”是直接抒情,表明了归隐重在心志

39、,不在行迹,表现了作者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操。心远是本诗的诗眼(2)“采菊东篱下”属于借动作举止抒情,前两句,写出了田园生活无比闲适,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惬意的心情,返璞归真的心境;后两句,写出了山间的暮景与飞鸟结伴归来的景象3、本诗主旨:本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描写隐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陶醉自然的心态,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心志,忘我、忘世,忘言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4、心远地自偏”的含义:诗人的心早已远离喧嚣的尘世,所以,即使身在人世间,也能像偏

40、僻之处,不受世俗干扰,表明了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表现了作者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操。5、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三层含义:忘世(开始四句),忘我(中间四句)、忘言(最后两句)6、三位一体:说理、抒情、写景融为一体,情景自然天成是超功利的适意自然心态的产物,本诗前四句主要是说理,但是作者把抒情与写景融入其中。在一派并非有意欣赏的天然本色景物中,潜藏一种忘我的物化心态,把作者归隐田园后的“心远”程度不动声色的显现出来,景与情浑然天成第二十八篇行路难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

41、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2、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3、闲来催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脩溪(今陕西宝鸡东南);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夕,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旁,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4、全文主旨: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表示他对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可,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他有对前途充满希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能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

42、他踌躇满志,相信自己终会长风破浪之时,显示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5、写作特色:(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的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2)比兴,象征的手法“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仕途艰难(2)用典,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了对前景的希望与壮士的形象,南朝宗意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形象第二十九篇登高1、杜甫,字子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的诗歌被人誉为“诗史”,艺术上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1、这首诗的总体感受: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2、诗中四个意象:猿鸣-使人听到

43、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古人用猿鸣代表悲伤之情;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落木-落木飘零,已是晚秋,暗喻诗人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句含有八意,即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之愁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哀疾也;登台-倍思亲也;独-孑然孤“独”也4、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有借酒消悲到倍增伤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第三十篇长恨歌2、本诗是一首叙事长诗

44、,诗人依据史实和传说,铺叙了唐玄宗李隆基宠幸贵妃杨玉环以及他们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出美丽的宫廷爱情悲剧,本诗情节曲折生动,细致的描写了人物的情感活动,歌颂了李、杨之间忠贞不渝的深情,情致缠绵细腻,对抒情手法运用娴熟圆美,抒情色彩及其浓郁3、李、杨的性格特点(1)李隆基:突出描写他的先是宠幸杨贵妃,以致娱乐误国,后写他对杨贵妃苦苦相思,情深似海(2)杨玉环:先描写她的美丽,再描写她对李隆基的生死不渝的感情4、从三方面写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念:(1)从举动:“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2)从景物描写:“归来池宛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2)从心理描写:“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

45、泪垂”5、对比、象征的表现手法:“(1)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是对比手法;“春风”象征过去的美好;“秋雨”象征今日的孤独。(2)“孤灯挑尽未成眠”借举止抒情,描写李隆基晚年的孤独寂寞6、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中用:(1)“芙蓉如面柳如眉”比喻杨贵妃的美貌,写唐玄宗睹物思人,十分贴切(2)用“梨花一枝春带雨”来比喻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的情态,既活画出容颜如花,泪流纵横的外形形貌,又显现出惊喜与幽怨交织的内在心情,形神兼备,堪称神来之笔(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翼鸟是雌雄相并而飞的鸟,连理枝是干或支连生在一起,好像一棵树一样的两棵树,这里用“比翼鸟”和“连理枝”来比喻李

46、、杨二人希望爱情生死不渝、天长地久、托物寄心,十分贴切7、多种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此恨绵绵无绝期(2)移情于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3)借比喻抒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3)借举止抒情:“孤灯挑尽未成眠”第三十一篇早雁1、本诗著名晚唐诗人杜牧写的是一首咏物诗,中心旨意是关心难民,诗歌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本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具有“言在此、意在彼”的诗性特点,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关心时事与逃难的人民,具有关心民生疾苦的普遍意义,(以早雁比喻南逃的难民)2、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金河,

47、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是一语双关,(1)挽弓射猎(2)发动军事骚扰活动3、比兴手法:用大雁惊飞四散,凄厉哀鸣比兴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4、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两句是说南飞的大雁经过长安宫殿的上空,运用典故抒情,“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暗示朝廷对百姓漠不关心;(典故抒情:鲜掌原指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内所建掌托“承露盘”的铜铸仙人,这里指代长安,长门原指汉武帝幽禁其失宠的陈皇后的冷宫,这里指代长安的宫殿。)这两句是融情入景,是对偶句5、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由南雁遥想到它的北归,如今胡人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代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

48、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春风”反映敌人猖狂,朝廷无能,以致百姓有家难回。这两句是直接抒情,是对偶句6、全诗情感:全诗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名为描写大雁,实在比兴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诗中用汉武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建承露仙人和陈皇后失宠后居住在长门宫,指代宫廷,加上月夜冷寂的气氛,隐含对君王腐败堕落,与百姓苦难麻木不仁的斥责,对朝廷无能的愤慨第三十二篇虞美人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以良辰美景的乐景写痛苦愁思的哀情,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本该吹拉弹唱的景,在此刻只是徒增一个“阶下囚”思念故国的无限哀情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比喻抒情,把亡国

49、的忧愁与悔恨比喻成一江春水,化抽象为具体,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形象可感,表达出了诗人的忧愁无边无际,无穷无尽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双重寓意,表面上是说往日的“雕栏玉砌”还在,而他的主人早已憔悴不堪;实际上是比喻江山易主,国土更姓,物是人非的感伤,表现了李煜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伤痛4、本诗情感:本词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身为囚徒之时,抒发了他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思想情感第三十三篇八声甘州1、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能够变旧声为新声,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的生活,尤善于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2、这首词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吐了萍踪漂泊的苦衷,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

50、产生的内心矛盾。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土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3、借“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内涵抒发了诗人青春不在,人生如寄的感伤。长江无语,全不顾游子的秋思,反衬作者的愁苦之情,作者自叹事业无成,年华虚度,江水流入东海,而自己却无法回家,人生好像寄宿一般。上片是借景抒情4、“红衰翠减”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属于借代中的以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瑟,词人以之自喻,寄托了自己青春不再的感伤5、下片抒情,抒发思乡愁情,借事抒情,苒苒物华休(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6、“不忍登高临远”,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既呼应了上片的登高望远,又启引了

51、下片临远思归之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登高临远”是贯穿全篇的关键词,起首“对”字已经隐含作者登高望远,上片的景物描写都是写登高望远所见;下片直接点明“登高临远”,而下片的种种感受都是“登高临远”时产生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正是通过“登高临远”四字把前后文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十五篇江城子1、这首词一“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上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情感真挚,充满易中凄婉哀伤的调子。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2、艺术特色:(1)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抒发悼亡之情(2)记叙描

52、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抒发对亡妻的悼念和对自己身世经历的感慨(2)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抒发悼亡之情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几句是虚写还是实写?(本词为记梦之作,有明确的日期,所以说应该有其梦。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是实写。可是梦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说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中作者写自己悼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是对写,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5、词人是如何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A.梦是不真实的,它往往是做梦者内心活动的真

53、实反映。就记梦这类作品来说,毋宁说更是作者郁塞沉积的思想感情的勃然兴发。本诗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凄婉诚挚之情B.起笔彼、我合写,“两茫茫”状幽明相隔,惘然无尽,而“自难忘”愈见自然真挚。“无处话”一句,既承难忘,又点阻隔之遥。“纵使”以下三句,由假设转出相逢,融入自我身世之感B.下片“夜来”以下四句记梦,意幻情真,虚中带实。“料得”以下三句,从梦境中回到现实,写梦后设想念己,“年年断肠”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第三十六篇声声慢.秋情1、李清照,“中国古今第一才女”2、寻寻觅觅:写行为;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行为举止、景物、心情

54、三者横向循环、纵向延伸,统领全词整体建构3、 “雁过也”是引发思念的景物;“旧时相识”是一个错觉意象。是在伤心中发生的错觉,这错觉有引发了对夫妻两地传书、诗词赠答美好生活的回想,并勾起对丈夫新丧的无限痛楚4、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与我共摘”由“菊花”自喻,感慨自己的身世,菊花是一个自喻的意象。5、本诗情感:表达两种情感,一是孤苦寂寞,一种是由此而生的愁苦心情;其情感是低沉悲痛6、借景抒情:“晚来风急”渲染愁情;“黄花堆积”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叹,突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旧时相识”是对往昔夫妻伉俪生活的追怀;“梧桐细雨”是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第三十七篇摸鱼儿1、

55、辛弃疾,有过横戈立马的的戎马生涯,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是词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的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作,。因为两宋豪放词派是有苏轼开创,而又辛弃疾继承、发展,故后人往往以“苏辛”并称2、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是将无知的的蛛网无意沾絮,比作有目的,有感情的行为。是作者的自喻,希望留住这些春意,也就是抗金的形势不要完全失掉。“画檐蛛网”正是词人的自喻写照,是借比喻抒情,词人虽积极为朝廷筹划抗金大事,一心忠心报国,但却始终不被重用,其中淤积着长期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怨3、上片借物起兴(借景抒情)以江南暮春的衰残景象象征南宋微弱的抗

56、金形势,借美人之伤春、惜春、留春、怨春,表达了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惜;上片的中心意象是春又归去(落红)4、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陈皇后入冷宫的典故比喻贤臣遭到冷遇5、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象征南宋岌岌可危的局势6、下片托古喻今(借典故抒情),用汉武帝是陈皇后的宫闱旧事比兴,以美人之失宠、见妒、闲愁、苦思,暗示自己南渡以来,长期遭受朝廷冷落、排挤、猜忌的际遇,抒发了年华虚掷,抱负成空的苦闷激愤;下片的中心意象是:佳期又误7、中心思想:本词借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抒发了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焦虑担心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豪放于婉约中,风格刚柔并济第三十八篇再别康桥1、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别名:南湖,云中鹤,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夜,追求“爱,自由和美”,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惆怅、难舍3、“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诗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