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定稿)_第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定稿)_第2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定稿)_第3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定稿)_第4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卢立涛卢立涛QQQQ/ /微信微信:53576306:53576306l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博士(博士(20032007)l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硕士(硕士(20002002)l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学士(学士(19962000)l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课程教学与教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学校发展与评价等方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学校发展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面的研究。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我是谁?我是谁?分享内容l什么是校本课程?l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

2、程?l如何开发校本课程?l如何有效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l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影响是影响学校育人目标达成学校育人目标达成的重要变量;的重要变量;l 影响学校教育效果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校本课程的有效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开发与实施;l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的开发开发受受设计者设计者的思想支配,是的思想支配,是设计者综合设计者综合思考后的决定;思考后的决定;l 学校学校通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可以有效地实现办学理念和有效地实现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育人目标l . “校本校本”并非是国内原创的词汇,而是源自西方国家的舶来品,其英文名称

3、为school_based” 其理念源于20世纪60-80年代英美等国家的“校本”运动,其初衷是为了摆脱外力对学校管理为了摆脱外力对学校管理的过多限制,为学校校长以及教师争取更多的自的过多限制,为学校校长以及教师争取更多的自主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主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发需求。校本的缘起校本的缘起 近代国民教育体制确立之后,随着义务教育近代国民教育体制确立之后,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民族国家都强化了对课程的管理和控制的普及,民族国家都强化了对课程的管理和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使教育得到迅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使教育得到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大恢复和发展,许

4、多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运动。规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运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课程开发策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课程开发策略未能取得人民预期的成就,相反还产生了许多意未能取得人民预期的成就,相反还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促使人们对于国家课程开发想不到的问题,这就促使人们对于国家课程开发策略的固有缺陷进行深入的反思。策略的固有缺陷进行深入的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人们在对新课程运动的反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人们在对新课程运动的反思中兴起的,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要担思中兴起的,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要担负起对国家课程的缺陷进行弥补的责任。负起对国家课程的

5、缺陷进行弥补的责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于对学校教育质量低下的担忧,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持续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这场改革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学校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并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旨在立足于学校,以学校为基础的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校本”运动。运动。“ “20世纪90年代末,“校本”理念开始对中国的教育界产生影响。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校本课程的规定,会议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学校课程在中学阶段可以占到课程总量的16%。 校本在我国的发展校本在我国的发展l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

6、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基础教育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借助国家放开校本课程以及学校自主权的契机,众多学校开始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推进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实施校本管理。如此,如此,“校本校本”理念逐步渗透到了我国教育教理念逐步

7、渗透到了我国教育教学的一线。学的一线。校本课程是什么?校本课程概述l1. OCED定义:学校使用的方案,被视为达成目的之手段,包含学校有责任接受学生所有的经验;l2.Skilbeck:学生的学习经验,是学生在完成学习计划及过程中达到教育目标的补充,要在学校环境中得到实施。l(Skilbeck, M. (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Harper & Row)l3.校本课程是学校及校内外人员负较大责任,基于学校需求而设计与研发的课程,种类不限,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及潜在的课程.校本课程概述 综合来说,校本课程综合来说,

8、校本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的一种课程形态种课程形态 ,主要由校长和学校教师根据学生,主要由校长和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开发的课程。的需求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开发的课程。l为了学校:为了学校: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有效调节、调节、补充与拓展补充与拓展;l关于学校:关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不是外部专家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不是外部专家,是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是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9、和特点;l在学校中:在学校中:学校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学校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校本课程有何意义? 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三级课程管理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调节、补充与拓展调节、补充与拓展l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所以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所以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它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节。它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因为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和修容易与学科发展

10、脱节,因为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教材陈旧和知识老化就在所难免。订周期间隔较长,教材陈旧和知识老化就在所难免。l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特点,更能适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特点,更能适应教师水平,更有利于调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参应教师水平,更有利于调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参与课程建设。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反映: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反映: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得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在观念及行为上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实施校本课程,面临着学校文化的改造与重塑。l校长不仅是行政领导,而且成为课程设计的领导与参与者;学校机构的角色与功能相应也发生变化;l发挥师生

11、主体作用:学生不仅是单纯的学习者,还是课程的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不再只是教学生,还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有助于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使学生的个性全面 和谐地发展和谐地发展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个性的提高和养成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个性的提高和养成考虑学校实际可能,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考虑学校实际可能,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促进特色学校形成,促进特色学校形成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

12、会多样化需要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的重要措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多种模式l目标达成模式:目标达成模式:以泰勒为代表,主张课程开发要遵循目标达成,依照预先确定的目标进行设计。l过程互动模式:过程互动模式:以斯腾豪斯为代表,主张课程开发要注重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生成。l情境模式:情境模式:以斯基尔贝克为代表,主张课程开发首先要从分析以斯基尔贝克为代表,主张课程开发首先要从分析情境入手,根据具体情境开发课程。情境入手,根据具体情境开发课程。泰勒原理的四个问题:泰勒原理的四个问题:l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l第二,提供哪些

13、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l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l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目标模式泰勒原理示意图: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过程模式l 斯滕豪斯由此认为,人文学科课程与教学应遵循以下五条程序原则。l1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有争议的问题。l2教师在教有争议的内容时,要提出中立的准则。例如,教师不把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责任的一部分。l3在有争议的领域进行探究的方式,主要方法应是讨论,而不是讲授。l4讨论时应保护参

14、与者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试图达成一致意见。l5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应对学习的质量和标准承担责任。情境模式分析情境分析情境制定目标制定目标编制方案编制方案解释与实施解释与实施追踪与重建追踪与重建OECD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吴刚平)l需求主导模式:学生喜欢什么?需求主导模式:学生喜欢什么?l条件主导模式:学校能做什么?条件主导模式:学校能做什么?l目标主导模式:学校想要什么?目标主导模式:学校想要什么?校本课程设计一般流程判断是否设计校本课程判断是否设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与修正等实施、评价与修正等决定课程方向、决定课程方向、类型及模式类型及模式调整体制与分工合作调整体制与分工合作定目标、选

15、择与组织定目标、选择与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l 1. 评估现状l对学校文化的现状评估应当如何做?l如何了解教师能否进行校本课程设计?l调查教师的时间安排l调查教师进行校本课程设计的知识、能力基础l怎样将学生与家长的智慧纳入校本课程?l2.调整体制l学校课程委员会的组成应如何设计?l如何打破学习领域或者学科内容来组建课程委员会?l如何组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教师共同设计课程?l学校课程委员会能否吸收校外人事参与?l学校课程委员会与教学处应如何协调l本校家长提供建议的渠道有哪些?l3.工作分配l组建相应的课程委员会,听取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学生等对校本课程的看法;l进行职能分工。l4.形成课程

16、方案l校本课程规划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l总体目标;l课程结构与门类;l实施与评价的建议;l保障措施校本课程方案l1.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即,即三大问三大问题研究结果的描述与分析;题研究结果的描述与分析;l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经集体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传统与优势,经集体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方案l3.课程结构与门类,课程结构与门类,包括校

17、本课程的类别与门数,每包括校本课程的类别与门数,每门课程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性条件等;门课程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性条件等;l4.实施与评价的建议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为教师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提,为教师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提供一些相关的政策或行动指南;供一些相关的政策或行动指南;l5.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即明确来自组织、制度、人力、物力和即明确来自组织、制度、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财力等各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江苏锡山高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江苏锡山高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创新能力63.1 特长爱好59.5学会交往59.0生活技能57.3耐挫心理素质40.2

18、团队领导37.9 创新精神 团队领导 幸福人生学会交往学会交往 提升团队领导素养体验探究体验探究 增强创新精神尝试选择尝试选择 开展生涯规划热爱生活热爱生活 发展健康的闲暇爱好认同自我认同自我 具有坚毅的心理品质限选类(限选3个学分):团队领导;创业设计;合唱;形体;演说;国学基础任选类(至少3个学分):心理教育;生活技能;特长爱好;科技前沿;社会纵横;大学先修课限选类 创业设计之第一桶金 形体之健美操团队领导模拟联合国 任选类Flash大学堂 美轮美奂 电脑高手 陶艺 走进地貌学 校园心理剧地方期待学生需求教育哲学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门课程门类类规划基规划基础础l课程开发步骤课程开发步骤l澄

19、清学校的培养目标澄清学校的培养目标l识别情境中的课程需要识别情境中的课程需要l目标的确定与陈述目标的确定与陈述l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内容的选择与组织l实施的技巧与创新实施的技巧与创新l评价的使用与改进评价的使用与改进l现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现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观摩观摩 振豫短片,研讨校本课程开振豫短片,研讨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发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泰勒原理分析模型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课程元素)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课程元素)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常青藤常青藤”课程体系图课程体系图社会需求、学生研究与专家建议;兼顾三社会需求、学生研究与专家建议;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

20、规范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基于目标、学情、条件运用和处理教学资基于目标、学情、条件运用和处理教学资源,有逻辑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源,有逻辑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排合理等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创造丰富的、促进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创造丰富的、促进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结果的解释与目标相匹配;相关评价政策清晰且可行等目标相匹配;相关评价政策清晰且可行等背景分析背景分析l学校内部环境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分析l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l教

21、师情况分析教师情况分析l学校组织结构、课程设施、资源状况和课程活动规章制度的分析学校组织结构、课程设施、资源状况和课程活动规章制度的分析l校风、班风、学校人际关系、学校成员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分析校风、班风、学校人际关系、学校成员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分析l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分析l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分析l地域文化资源分析地域文化资源分析l社区资源分析社区资源分析l家长支持与教育政策分析家长支持与教育政策分析l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分析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分析每一步棋都是一个奇迹: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每一步棋都是一个奇迹:上海市应昌

22、期围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l课程目标设计的原则课程目标设计的原则l可行性。课程目标应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学校资源及可供的时可行性。课程目标应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学校资源及可供的时间内顺利实现。在设定目标时,应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间内顺利实现。在设定目标时,应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l具体性。应力求明确具体,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具有操作性和可检具体性。应力求明确具体,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具有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在表述时,能够把随意推论的动词转换成对学习者的行为作直接观察验性。在表述时,能够把随意推论的动词转换成对学习者的行为作直接观察的行为动词,使课程与教学

23、目标细致化、具体化,做到明确具体,能够观察的行为动词,使课程与教学目标细致化、具体化,做到明确具体,能够观察、测量和操作。、测量和操作。l层次性。一是要与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层次相适应;二是要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层次性。一是要与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层次相适应;二是要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层次;三是要注意每节、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层次;三是要注意每节课内的目标层次,一般是从知识的记忆目标到理解与运用目标,再到情感体课内的目标层次,一般是从知识的记忆目标到理解与运用目标,再到情感体验目标;四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达成的同一目标时也有层次差异。验目标;四

24、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达成的同一目标时也有层次差异。l指向性:校本课程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的,不是教师和学校。指向性:校本课程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的,不是教师和学校。如何设计校本课程内容结构如何设计校本课程内容结构l课程内容选择的三种取向课程内容选择的三种取向l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l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经验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经验l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l三种取向有各自的合理之处,也都存在缺陷。对这三者关系的理解和三种取向有各自的合理之处,也都存在缺陷。对这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绝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应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做处理,绝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思维

25、方式,应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做到合理综合,取长避短,以保证比例关系的协调,发挥其综合效力,到合理综合,取长避短,以保证比例关系的协调,发挥其综合效力,力求让每个学习者都能结合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找到他们自我发挥的力求让每个学习者都能结合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找到他们自我发挥的空间。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做最好的我”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如何设计校本课程内容结构如何设计校本课程内容结构l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l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l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l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与螺旋式校本课程实施的设计校本课程实施的设计l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

26、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l整合化实施将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趋势整合化实施将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趋势l形式整合:学科渗透、校本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社形式整合:学科渗透、校本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社团活动五位一体。团活动五位一体。l内容整合:学校课程体系包含多种课程类型,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内容整合:学校课程体系包含多种课程类型,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课时配备、教学同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课时配备、教学内容重叠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教

27、学效率不高。在具体的课程实施内容重叠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业务专长和教学特长,整合中,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业务专长和教学特长,整合不同类型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l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设计的整合包括教学流程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变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设计的整合包括教学流程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革和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校本课程评价设计校本课程评价设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u校本课程开发新理念尚未深入,校长及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相当地区的教师、教育工作者、社区人员、

28、家长及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并未理解,对其意义认识不足。u相当部分的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未形成独特的办学宗旨。学校的积极性仍投向“应试”而无暇顾及“校本课程开发”。u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欠缺。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都较少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几乎没有开设与课程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教师思考的是“怎样教”,对于“教什么”觉得与自己无关,只会“照本宣科”。u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基础十分薄弱。教师评价能力欠缺,学校未形成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而且普遍存在着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等问题。u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经费不足。推行校本课程开发,须增加更多的经费,提供必备的物质

29、条件,这是大部分学校难以轻易得到的。七有七有有课时保证有课时保证 有指导有指导 有去处有去处有内容有内容 有计划有计划 有目标有目标 有组织有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l有计划有计划l即:在实施之前有一定的规划,要确立即:在实施之前有一定的规划,要确立规划的依据,规划要文本化,要遵循校规划的依据,规划要文本化,要遵循校本课程的三个定位,即调节、补充与拓本课程的三个定位,即调节、补充与拓展。展。l有目标有目标:有预期的结果(目标的主体是有预期的结果(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学生)l有内容:有内容: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l有组织有组织:学校具体组织哪些教师参与,学校具体组织哪些教师参与,学生如何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并将两者学生如何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并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有机联系起来l有指导有指导:学生的活动出现问题后,要有相应的预案,确保课程顺利实施。l有课时保证:有课时保证:要做到课时有保证,有时要做到课时有保证,有时可结合学习实际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活可结合学习实际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活动、动、劳动与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