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八大注意”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八大注意”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八大注意”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八大注意”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八大注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八大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依据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内容、形式、过程以及涉及的教学媒体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优化安排的过程。活动设计好坏是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学生主体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游戏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学生能否产生深刻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关键在于活动设计和课堂组织实施是否恰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但活动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那么

2、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 活动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者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选择何种内容,都要依据教学目标,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只是形式、手段和载体,其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忽视教学目标,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花哨、活动内容的丰富、课堂氛围的热闹,心理健康教育课势必走向形式主义。因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头脑中始终要以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为主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的选择与设计,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如,初中我的快乐我做主一课,教学目标是:认识想

3、法是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了解“情绪ABC”理论,懂得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消除烦恼。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第一个主题活动是经典的游戏活动“传动作”,动作传到最后,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设计了几个连续性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想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反应。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就是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我们的想法。接着第二个活动是故事“老奶奶两个女儿卖伞、卖盐”,讲到老奶奶整天愁眉不展时,让学生为老奶奶出谋划策。在学生的出谋划策中生成了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教师顺势向学生介绍“情绪ABC”理论。这一活动环节设计的意图就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想法对情绪的影响,并懂得可以通过改变想法

4、消除烦恼。接下来第三个活动,教师设计了讨论活动以小组讨论形式,相互诉说自己的烦恼,并用“情绪ABC”理论相互解决问题。无疑,这个环节的设计实现了第三个目标。这节课,从形式到内容以及环节的设计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二、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而这取决于学生对活动全身心投入的程度。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一方面取决于活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活动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活动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能够激发学生深刻的体验、情感的共鸣和认知上的冲突。同时在贴近现实生活的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更有

5、利于学生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如化解委屈一课,在如何面对委屈的环节中,教师设计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伟人事迹。教师作了很多准备,查找了很多邓小平下放时的艰苦生活照片。教师一遍声情并茂的讲述着邓小平的故事,一边通过投影把这些照片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想想看,这些出生于九十年代的学生,哪能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哪能体会到邓小平政治生涯挫折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于是,我看到,学生的表情很茫然。没有了内心的出动,学生们分享苍白,大多是大话、空话、套话。二在另一课学会微笑的“认识微笑”环节中,教师设计的不是伟人的微笑、明星的微笑,而是学校、明星的微笑。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二兴奋起来,自然亲切间感受到微笑带来的无比愉

6、悦。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通过取材于学生身边人、身边事等小而实的活动内容,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三、 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考虑最近发展区,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难度太高,学生操作不了,全体活动形同虚设。难度太低,学生没有兴趣参与,即使学生参与的很热闹,但难以产生深刻的体验,这样的辅导又有何意义可言呢?如,四年级学会合作一课,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是“风火轮”。让小组学生用几张报纸粘成环状,学生站在环形内,使“风火轮”向前转动起来。初中学会合作一课,教师则选用“齐眉棍”这个游戏活动。

7、此游戏难度较大,对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对学生的协作性、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在齐心协力达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合作所应具有的态度和方法。如果在小学段用这个游戏,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在中学采用“风火轮”游戏,则会因太过容易,无法达到辅导的效果。在活动形式的设计上,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暖身活动常采用小游戏,可是对于高中学生就不合适,他们会认为你把他们当小孩子看,感到这些游戏很幼稚、很无奈而不愿意参与。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思维水平、语言能力有限,辩论这种活动形式就不太适用。一般来说,小学低龄段以游戏为主,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游

8、戏活动,增强多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小学高龄段和初中广泛采用包括游戏在内的各种活动形式,更关注与活动之后的讨论分享环节,重在方法的掌握。高中和调试为主,一般采用价值澄清.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纸笔活动等。四、活动环节设计要有层次感.逻辑性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往往由多个活动构成,但并不是众多活动的简单组合,即在各个活动先后顺序的安排上,不是随意的,而要层次分明.层次递进,且衔接流畅.自然,给人以层次感.逻辑性。随着活动的推进与不断深入,学生的体悟也从行为层次到情感层次最后到认知层次逐步深入。如,我的快乐我做主一课,其活动流程是:暖身活动:“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课程呈现“一位学生烦恼的样子导

9、入主题;游戏“传动作”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讲.听.分析故事“老奶奶两个女儿卖伞、卖盐”-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相互诉说烦恼,并用“情绪ABC”理论去解决-迁移应用;师生总结归纳-结束本课。整个设计可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活动上,常常表现为前后次序不当,或者是几个活动都处于平行水平,问题总无法深入下去。这实际上反映了教师铺导思路不够清晰的问题。铺导思路是一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的路径,即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思路清晰了,整个活动设计的脉络也就清晰了,即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活动,各个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各个活动在实现教学总目标中的作用是什么,各个活动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10、,等等。如,二年级和心情做朋友一课,其目标是,学生认识心情;感受心情;能够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正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最初的活动设计是:通过视频长江七号中七仔作各种情绪的片断,引导学生认识心情;通过教师讲故事使学生体验心情的变化;由同学上前表演各种情绪,学生猜和抽签游戏,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表情、等动作正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砸金蛋游戏。这个游戏是借鉴“幸运52:”节目,大屏幕呈现六颗金蛋,里面藏着各种动画片人物(有学生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请学生上来砸(点击)金蛋,引导学生体会砸金蛋前的心情和看到蛋中动画人物后的心情。在教师讨论时,大家总感觉砸金蛋游戏放在第4个环节,逻辑上不对。经调整放在第3个环

11、节,学生们情绪高涨,把课堂氛围推向了第一个高潮,而且进一步感受心情,体会情绪的变化。五、活动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多活动室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形式,是体验感悟产生的基础,但并非活动越多越好。活动只是手段,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不能错把手段当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看到,一节课内活动如走马观花,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参与得很高兴,但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问题解决了吗?最终所得是学生的自我生成吗?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间有限,活动过多,每个活动难免会走过场、一带而过。由于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活动,就难以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由于缺少内在的积极思维和探究的支撑,其有限的体验和感悟也难以得到挖

12、掘和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显得空洞而肤浅。教师生硬地抛出一个又一个结论式的话语,却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一节课下来,留给大家只是花里胡哨的表面热闹欠缺内在实质性的东西。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适当确定活动的数量,不宜过多。再好的活动,该舍也要舍,否则就会画蛇添足,甚至使主题思想淹没在花哨的行式中。六、活动设计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式产生体验的重要前提。看别人做活动,和自己签字参加活动,七体验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听别人说和自己说,其领悟的深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都有机会说。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全体学生的

13、参与,在活动设计中,一般采用如下策略:第一,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不仅是表面的参与,更是情感与思维的参与;第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把一个大团体分成几个小团体,活动及分享以小团体为单位,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第三,巧妙设计活动内容的细节,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如,四年级学会合作一课的“风火轮”游戏。在第一个班级中,报纸数量少,围成的“风火轮”较小,只能容下4名学生。在第二个平行班里,教师增加了报纸的数量,“风火轮”变大了,小组6名学生都进入到“风火轮”中,亲身经历、体验着如何使“风火轮”转得更快、更好。七、忌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多媒体课件多用于情境创设

14、、气氛烘托、背景材料、事件、引用案例的呈现。它具有视听形象的生动有趣性、资源丰富性和资料易取性等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如,学会赞美一课,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播放甲方乙方电影片断,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赞美他人、被人赞美原那种愉悦的情绪当中。再如,以“认识情绪”为主题的课上,在引导学生学生识别他人情绪的环节里,教师用电脑多媒课件播放事先拍下的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片段,让学生说出其中人物的心情。熟悉的人物和情境本来就能打动学生,再通过视频直观地展现出来,其效果更加突出。再比如,有关“亲子关系”的课上,教师把汶川地震中的感人镜头配以音乐和为“5.12”地震中的孩子们而作的“孩子快

15、抓紧妈妈的手”的诗制成课件,将文字媒体、画面媒体和背景音乐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渲染了情绪。学生们心情激动,不少学生掉下了眼泪,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尽管如此,但要注意不能滥用多媒体和过度依赖它。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的动、感、思。在实际教学中,某些课上大段大段地变化使用多媒体课件,虽然教师过渡自然、组织有序,但却代替了学生的活动和思考,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本质。由于受传统学生教学的影响,很多老师习惯于把结论性的语言以课件方式呈现。其结果是,有时学生并没有感受出来的东西牵强地出现,有时学生生成的宝贵的东西上却没有,有时语言上的完美表述却是那么的生硬,游离于学生的感受之外。心理

16、健康教育课是一种生成性课程,问题的解决,观念、方法的获得是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分享的过程中的自我生成。这种生成具有很大的变化性,有时并不全面,有时比较细稚,有时又可能超出了成人的思维空间,但这些却是最可贵的。以预设的方式事先把结论性的语言通过多媒体课件做好,有时并不符合学生的感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对于结论性的语句,不易采用这种手段。八、各活动时间的安排要主次分明、节奏适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由一个个活动有机组成的。每一个活动在一节课中所占用的时间,在活动设计时就要做好估计和安排。一般来说,暖身活动、结束活动基本采用小游戏、歌曲、诵读、总结性话语等形式,时间在2分钟左右。导入活动一般采用讲故事、角色扮演、图片、视频等形式,时间在5分钟左右。主题活动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也有主次之分,要做好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