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考核说明(共15页)_第1页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考核说明(共15页)_第2页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考核说明(共15页)_第3页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考核说明(共15页)_第4页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考核说明(共1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类发展(fzhn)与环境保护考核(koh)说明一、有关(yugun)说明1. 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各专业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课程的学生。 2. 启用时间 2015年秋季开始使用 3. 考核目标 了解学生的对本课程的学习程度,督促学生学习。4. 考核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程发良、孙成访主编,2014年第三版),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均依据本考核说明,本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5.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作业构成,占总成绩的50%,

2、终结性考核采用提交课程结课论文的形式,占总成绩的50%,总成绩60分为合格。(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由教学点自主命题,省电大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二)终结性考试 1. 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xngchng)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2. 命题(mng t)原则 (1)本课程(kchng)考试命题的范围不超出教学大纲。 (2)对学

3、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3. 考试方式 课程结课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4. 题目拟定 结课论文题目可由指导教师给出,或从下列范式中选择: *县*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水污染的视角*县*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从土壤污染的视角*县*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从大气污染的视角*县*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从农村生活垃圾视角*县*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浅议*县*村环境保护理念,加快环境保护进程浅议农村电子垃圾处理节能低碳助推*县*村环境发展的思考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实践与探索5. 考试时限 第16-19周,并于20周前上交结课论文。 6.

4、 特殊说明 结课论文必须由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严控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二、终结性考试试题、要求及评分标准 【试题内容】: 请结合自己工作或生活所在地实际情况,运用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梳理概括本地环境保护实际,或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特征,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就本地环境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论述。【试题要求】: 1.论文要以具体(jt)地区为分析对象,不可泛泛地停留在理论综述层面。 2.对本地环境保护(hunjng boh)实际及现代农业可持续(chx)发展现状的分析,尽量依据调研,或实际工作展开。 3.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借鉴可以出自教材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4.对本地农业可

5、持续发展的方向论述,至少要包括发展定位、发展主导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等方面。三、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考试难度按掌握、理解、熟悉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掌握的内容约占80%,理解的内容约占15%,熟悉的内容约占5%。 【第一章 绪论】 考核内容: 1. 环境概述1.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2环境的功能特性 2. 环境问题 2.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2.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2.3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2.4 中国的环境问题3 环境科学3.1 环境科学的概念3.2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3.3 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4 环境思想和环境意识4.1 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及“天人合一”4.2 西方环境思想

6、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兴起5 环境伦理观与环境伦理学5.1 基本概念5.2 环境伦理观:困惑(knhu)与争议5.3 环境(hunjng)伦理准则6 环境保护(hunjng boh)的重要性6.1 环境保护的概念6.2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考核要求: 掌握环境的概念、分类及功能特性;掌握环境问题及其分类和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掌握环境科学、环境伦理学、环境保护的概念; 理解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及其中国的环境问题;理解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及“天人合一”;熟悉环境伦理的准则及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二章 环境生态】 考核内容: 1 环境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1.1 生态学定义1.2 环境生态学

7、定义1.3 环境生态学的发展1.4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 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含义2.2 生态系统的组成2.3 生态系统的结构2.4 生态系统的功能3 干扰与生态恢复3.1 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2 生态恢复4 生态系统管理4.1 生态系统管理定义4.2 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tjng)与技术5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hunjng boh)中的应用5.1 全面(qunmin)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5.2 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5.3 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5.4 以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建设考核要求: 掌握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掌握环境生态学德发展及其研究内容;掌

8、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发展、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理解生态系统的恢复;熟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熟悉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余生物评价;【第三章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考核内容: 1 可持续发展1.1 文明发展及其特征1.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1.3 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2.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2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3 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2.4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4.1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4.3 可持续(chx)发展的战略任

9、务4.4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zhnl)措施4.5 可持续(chx)发展的新课题考核要求: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熟悉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熟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措施。【第四章 环境与人体健康】 考核内容: 1 人和环境的关系1.1 人与环境物质组成的相关性1.2 环境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2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2.1 环境污染物及其分类2.2 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2.3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的因素3 环境污

10、染的特征和危害3.1 环境污染的特征3.2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3.3 生态环境病4 室内环境与健康4.1 吸烟引起的污染4.2 居室装修及新家具引起的污染5 生活用品对健康的影响5.1 化妆(hu zhung)和洗涤用品5.2 食品包装材料(cilio)对健康的影响5.3 车内空气污染对健康(jinkng)的影响6 食品对健康的影响考核要求: 掌握环境污染物及其分类;掌握环境污染的特征和对人体的危害;理解环境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理解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理解吸烟引起的污染;熟悉生态环境病;熟悉居室装修及新家具引起的污染;熟悉生活用品对健康的影响;熟悉食品对健康的影响。【第五章 大气

11、污染及其防治】考核内容:1 概述大气圈及其结构大气的组成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类型2.1 大气污染及其分类2.2 大气污染源2.3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3 大气污染的危害4 大气污染的;4.1 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主要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考核要求: 掌握(zhngw)大气圈及其结构;掌握(zhngw)大气的组成、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掌握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jbn)原则和措施;理解大气污染及其分类;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熟悉大气污染的危害熟悉主要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第六章 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考核内容: 1 水环境概述天然水资源分布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2 水体

12、污染与水体自净化作用2.1 水体污染2.2 水体污染物和水体污染的类型2.3 水体自净作用和水环境容量2.4 水质及水质指标3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及迁移转化3.1 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模式3.2 常见水体污染物的转化水环境污染的危害考核要求: 掌握天然水资源分布;掌握水体污染物和水体污染的类型;掌握水环境污染的危害;理解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理解水体自净作用和水环境容量;认识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模式;认识常见水体污染物的转化。【第七章 土壤污染(t rn w rn)及其防治】考核内容: 1 土壤(trng)概述土壤(trng)及其组成土壤的性质土壤的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2 土壤环境污染

13、2.1土壤环境污染及其污染特征 2.2土壤环境污染的类型 2.3 土壤的自净化过程 3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 3.1 农药与土壤污染 3.2 重金属与土壤污染 3.3 土壤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4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 4.1 土壤污染的现状 4.2 土壤污染防治原则 4.3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4.4 污染土壤修复考核要求: 掌握土壤及其组成、土壤的性质、土壤的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掌握土壤环境污染及其污染特征、土壤环境污染的类型;掌握土壤污染防治原则、土壤污染预防措施;理解土壤的自净化过程、农药与土壤污染、重金属与土壤污染;认识土壤污染的影响和危害、污染土壤修复。【第八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考

14、核内容: 1 概述基本概念固体废物污染(wrn)及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处理(chl)原则2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chl)利用2.1 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2.2 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2.3 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3 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3.1 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3.2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3.3 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3.4 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利用4 农村生活垃圾的利用与治理4.1 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来源4.2 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面临的问题4.3 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4.4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的对策5 电子垃圾处理现状5.1我国电子垃圾的现状5.2 我国电子垃圾处理

15、存在问题5.3 建议措施考核要求: 掌握固体废物污染及固体废物的分类;掌握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处理原则;掌握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掌握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的对策;理解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理解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理解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来源及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面临的问题;认识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利用;认识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lyng)及对策;认识(rn shi)我国电子垃圾的现状、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存在问题、建议措施。【第九章 物理(wl)污染及其防治】考核内容: 1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1 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1.2 噪声的评价和检测

16、1.3 环境噪声的危害1.4 噪声的控制2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2.1 放射性及其度量单位2.2 放射性污染源2.3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2.4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3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3.1 电磁辐射及辐射污染3.2 电磁辐射源3.3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与控制3.4 光污染与防护4热污染与防治4.1 热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4.2 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考核要求: 掌握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噪声的评价和检测;掌握放射性及其度量单位、放射性污染源;掌握电磁辐射及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源;理解环境噪声的危害、噪声的控制;理解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污染的防治;认识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光污染与防护;认

17、识热污染及其对环境(hunjng)的影响及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第十章 环境质量(hun jn zh lin)评价】考核内容:1 环境质量评价(pngji)概念1.1 环境质量1.2 环境质量评价概念1.3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1.4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5环境质量评价方法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2.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方法2.3 大气、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4 总环境质量综合评价3 环境影响评价3.1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类型3.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考核要求:掌握环境质量评价概念、目的、类型、方法;理解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内容、方法;理解大气、水环境质

18、量现状评价、总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类型;认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第十一章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考核内容:1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概述1.1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的概念1.2 环境监测的作用与目的1.3 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1.4 环境监测(hun jn jin c)的分类2 环境标准2.1环境标准的种类(zhngli)与作用2.2环境标准发展(fzhn)的历史2.3环境标准制定的原则2.4环境标准物质3 环境监测的组织3.1 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3.2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3.3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3.4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3.5 样品的预处理4 环境监测主要方法简介4

19、.1 物理、化学、生物检测方法5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5.1 实验室内、外部之质量的控制考核要求: 掌握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的作用与目的;掌握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及分类;掌握环境标准制定的原则、环境标准物质;掌握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理解环境标准的种类与作用、环境标准发展的历史;理解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认识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预处理;认识物理、化学、生物检测方法;认识实验室内、外部之质量的控制。【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法规与环境管理】考核内容:1 环境法概述1.1 环境法的概念(ginin)和特点1.2 环境法的产生(chnshng)和发展2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yunz)和基本制度3 国家对环境的管理3.1 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3.2 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3.3 环境管理机构4 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4.1 环境保护基本法的概念和地位4.2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主要内容考核要求:掌握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掌握环境管理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