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范文-《想和做》_第1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文-《想和做》_第2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文-《想和做》_第3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文-《想和做》_第4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文-《想和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9 -初三语文教案范文:想和做 这篇初三语文教案范文:想和做是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3.分析谈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精确把握论点。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其次课时1.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来阐述道理。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方法?3.学习谈论文中精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4.阅读谈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观点主见的谈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教学建议段落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详细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2、。其次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同学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论证特点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其次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其次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比,论证有力。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楚:先论述为什么肯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同学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终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同学的学习状况,现实性、

3、针对性更强。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头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同学依据自己的实际来仔细思索和学习。要求同学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识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同学的自学,老师可以抽查若干同学。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同学进一步领悟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批判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同学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看法,通过比较对比,从课文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学习的爱好。引导同学自学教法建议针对同学谈论文基础薄弱、缺乏爱好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乐观性在独自思索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依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同学熟识

4、的特点,启发同学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文中的举例论证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化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记住动植物的分类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硬读课文等),正反对比鲜亮。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肯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本文的分论点一篇谈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简单,假如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A、一面做一面想是特

5、别重要的。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2.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3.在谈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协作的写法4.指导并启发同学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育同学理解谈论文,仿作谈论体短文的力量。教学设计示例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肯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二、详细论述(怎么样?)想和做的关系,怎样联

6、结从实际动身 (第6-7段)幻灯片设计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2、有的人空想不做。3、有的人死做不想。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方法。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想和做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想和做的关系,我们平常是否仔细想过?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是空想或一味死做,都不会把事情做好,想和做肯定要联结起来。本文胡绳(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谈论题目,通过分析评述,提出上述的观点。现在,我们一起研读本文是怎样围绕想和做的关系绽

7、开谈论的。二、同学各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识记生疏词语。标记段落,归纳每一段的段意。三、朗读课文(请若干个同学逐段连读,朗诵全文)四、思索问题(同学分组研讨,然后集中看法,代表发言,老师指导修正)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用原文概括性语言或自己归纳出来。答案:全文列举了七个事例:A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B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C人类文化怎样不断地进步的;D人怎样学会以游泳的;E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F另一些同学能想出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G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的学术团体。课文论述了什么道理?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述这些道理的?答案:道理之一:想和做是分不开的,肯定要联结起来,这

8、是通过上述事例A、B、C来论述的。道理之二: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这是通过上述第一组事例D和其次组事例E、F、G来论述的。分析下面5句话在原文各段中所起的作用是归纳作用还是过渡作用。A第6段中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过渡)B第5段中想和做是分不开的,肯定要联结起来。(归纳)C第2段中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过渡)D第7段中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归纳)E第9段中这样,他脑子里全部的就不断的去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归纳)五、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概括文意。(同学分组争论并选出代表发言,老师引导并修正)六、课后作业仔细阅读

9、课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复习课上的学习内容,整理听课笔记。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请从课文中找出来。其次课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让5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第1-5段。同时思索并回答问题:在课文1-2段中,列举了想和做分别的哪两种表现?并在课本上划出主要词语明确:文章先从反面列举这两种表现,一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二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主要词语:凭空、滔滔不绝、从来没;依据习惯、命令、通例、依葫芦画瓢。同学分组研讨下列问题,并选派代表上讲台讲解。(讲解的同时打出投影片)A、对这两种人怎么样评价?请用课文第3段的原话简明回答。明确:对前一种人瞧不起,对后一种人不值得赞美。B、课文怎么样阐述埋头做事不动脑

10、筋的人不值得赞美?(请依据课文第4段回答)。明确:课文把这种人与牛马进行类比,成年累月、在鞭子下、永久不会想一想,表明牛马不动脑筋,这正是只做不想的人的写照。C、分析课文第5段,简述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讲解:第5 段是一个关键的段落,它总上启下,提出了中心论点。1-2句总结上文,不会用空想和死做精确地概括了上述两种表现。第3句指空想死做的害处-不会得到进步。第4句提出的主见和看法,鲜亮地揭示了中心论点:想和做是不行分割的,肯定要联结起来。即论述想和做为什么肯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二、研读课文其次部分让同学齐读课文第6、7两段。同学分组研讨并选出代表对下面的问题在讲台上讲解。D、课文怎么样转入

11、论述想和做怎样联结起来?第6节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第6、7两段有什么联系?明确:课文论述了想和做为什么肯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以后,进一步论述了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第6段首先用设问句,鲜亮地提出并简要回答所要阐述的问题从实际动身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要从实际动身,就必需去接近实际,就要观看,还得有行动。再举学游泳的例子来证明,反复强调试验即行动的重要性。用肯定要等句同假如只等句构成正确和错误的鲜亮对比,论述了学会游泳光靠观看还不够,还得靠行动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指出行动-想-行动,循环往复,才能获得真正的道理,只有行动,才能证明想得对不对。三、研读课文第三、四两部分让同学齐读课文第8、9两段。同学分组研讨并选出代表对下面的问题在讲台上讲解。E、提出了什么看法?举出了什么实例?最终是怎么样说理的?第9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师修正并归纳:指出看法-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举出实例-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只读不想;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只记不想等。简要说理-不能以旧悟新,就是不会用思想的原因。第9段是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想的重要性。四、阅读全文,归纳小结。同学各自读全文,整体理解本文写作的思路和目的。归纳小结:本文沿着想和做为什么要联结起来,怎样联结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