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解读_第1页
文学常识解读_第2页
文学常识解读_第3页
文学常识解读_第4页
文学常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高考文史常识解读下关三中 王江文史常识试题的内容较广泛,包括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娱、科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近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文史常识试题。如下: 帝王谥号题(2007年“文综”全国卷I第12题)。 祭祀功能题( 2007年“文综”全国卷II第12题)。 中国古代避讳题( 2007年“文综”宁夏卷第26题)。 山南水北为“阳”题(2008年“文综”全国卷II第12题)。 山北水南为“阴”题( 2008年“文综”全国卷I第13题)。 干支纪年题( 2008年“文综”宁夏卷第20题)。 民国“元旦”与新中国“元旦”区别题(“文综”宁夏卷第32题

2、)。 京剧题(2008年历史广东卷第20题、历史海南卷第4题)。 端午习俗题(2008年历史上海卷B组第4题)。 姓氏起源(2009年全国卷第12题) 阴阳五行(2010年全国卷第12题) 迁、谪、拜,名号,科举,元宵节起源,年龄别称(20102011学年云师大附中联考卷)一、天文历法:天文:1、顾炎武日知录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2、四象: 古人把二十八星宿分四个方位排列,每一方联系四种颜色和动物,即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联系玄

3、武门之变)3、五行(买东西,不买南北)金:白 西 秋季 木:青 东 春季水:黑 北 冬季火:红 南 夏季土:黄 中 夏秋之际“紫禁城的称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紫”代称皇帝,它的含义是A爱民如“子” B大红大“紫 C“紫微(星)正中”D永享福“祉”中国古代盛行“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朝代更替,五行更始,如周承火德,秦承水德,汉承土德。还配以对应的颜色。秦朝尚A黑 B白 C红 D黄历法1、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中国古代还有报更(打更)计时法,把

4、夜间分为五更:一更(17-21时)、二更(21-23时)、三更(23-1时)、四更(1-3时)、五更(3-5时)2、纪月法序数纪月法。一月、二月、三月类推,其中一月又叫“正月”,十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名“腊月”。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寅月农历正月,卯月农历二月,依次类推。朔、望、念 一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句、中旬、下旬三个时段。而农历的一个月却是分为朔、望、念三个时段:初一到初十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小月至二十九日)为“念”。3、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产生最早。如左传.崤之战:“

5、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帝王年号纪年。汉武帝开始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知道明清两代皇帝年号)干支纪年。它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该纪年法始于汉朝,与年号纪年法同时并用。生肖纪年。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来记人的出生年,就称为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循环一次。民国纪年。民国xx年+11=公元xx年(2008年海南卷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6、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就在日军占领威海卫那年,一姚姓夫妇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虏”,寄托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这位“姚破虏”的生肖应该是属A.蛇 B.马 C.羊 D.猴姜夔扬州慢:“予过维扬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这句话中“淳熙丙申至日”理解正确的是(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B.“淳熙”、“丙申”、“至日”都是干支纪年法。C.“淳熙”是干支纪年,“丙申”是皇帝年号,“至日”是用

7、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来纪日。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金猪去,玉鼠来,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厥,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鼠” 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A、己丑年 B、辛丑年 C、戊戌年 D、甲午年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年是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A、丙戍年

8、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C、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4、节气、节日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

9、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 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禁火三日(典故来历)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

10、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代宗时期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二、地理山川区域名称:中原、关中、江南、江东、江河、岭南、塞北

11、、关内外、九州、西域等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12、【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山东】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中】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13、【2008年山东卷,54】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楚失华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夜难明赤县天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A. B. C. D.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现在的A浙江、山东 B广东、山东 C安徽、山西 D浙江、山西古今对照重要城镇名:西安:镐京、咸阳、长安、大兴城北京: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蒋)。成都:锦官城、芙蓉城(芙蓉国指湖南)南京:石头城、金陵、建业(东吴)、建康(东晋、宋、齐、梁、陈、南宋、元)、江宁(宋)

14、。扬州:维扬、扬城、江都、广陵。开封:大梁、东都、汴梁、汴京、东京。杭州:钱塘、余杭、临安。三、姓氏名号1、中国姓氏起源:(1)以氏族名称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如熊、牛、云等。(2)以国名为姓。如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3)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4)以次第为姓。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齐。(5)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6

15、)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7)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呼延、慕容、尉迟、独孤、长孙等。(8)以谥号为姓。如穆、庄等。(9)因避讳而改姓。 如邱是讳孔丘之丘等。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

16、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2、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8-13岁; 总角:9-14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指三十岁 ;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3、庙号、谥号、年号、尊号(1)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朱棣称成祖。清

17、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2)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曾国藩谥曰文正。孝庄文皇后。(3)年号是帝王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变年号。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号为“贞观”。同时应该注意一个帝王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4)尊号也叫徽号,始于武则天时期,是尊崇皇帝、皇后、太后的称号。尊号多是活着的时候奉上的

18、,死后也可以奉上,如”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 ”。 唐以前的帝王称谥号,唐至元多称庙号,到明清,每个皇帝(明英宗年号:正统、天顺)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以年号称,由于尊号太长,称呼不便,用得很少。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C宋徽宗庙号D宋徽宗谥号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一现象反映了百姓对地方官员的尊重 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 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 儒家的名分观念和礼制A. B. C. D. 四、选官制度1、奴隶社会实行“世官制”:世官制是宗法制在选官方面的一个表现形式。其具体内容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官位在贵族、大夫和士之间进行血亲世袭。2、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打破了血亲世袭的陈规,触及了奴隶主贵族的既得利益。3、汉代实行察举制,分察举和征召,以察举为主。西汉重“孝廉”(即德行);东汉看重门第族望,由此形成门阀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