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1页
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2页
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3页
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4页
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温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理论与操作编辑课件全球化一、全球化概念二、对全球化的各种反应“教育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发展的全球战略一、“教育全球化”的基本形态二、“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三、“教育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四、“教育全球化”与国家教育发展全球战略五、“教育全球化”与教育政策创新信息化一、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一、2005年教育信息化现状及未来需求分析二、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研究三、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四、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五、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六、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七、信息化教学理念引入的思考八、教育信息化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九、教育信息化对学校产生的变革十、对于教育信息

2、化的发展前景十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二、教育信息化标准及评估 编辑课件 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教师的网络学习,只有将网络学习放置在更为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中,我们才能更为深刻的理解它。教育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使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具有紧迫感,教师如何适应当今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当前教师教育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全球化与信息化出发,通过对全球化信息概念的介绍,分析全球化和信息化在不同领域的表现方式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引发大家对教育发展的思考。 全球化编辑课件要从各种不同角度理解全球化 :一、全球化概念 全球化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

3、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球化。.对于究竟什么是“全球化”一直是各学科在讨论全球化中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问题 ,但全球化概念的非规范性和不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科间的沟通,导致了“全球化”一词的滥用,似乎当今世界,谁只要贴上了“全球化”的标签,就有了时尚、先进的荣耀,别人不应该,也不可以对你的看法加以指责,于是“全球化”一词本身也全球化了。 从传播学角度:将人类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克服自然的地理因素的限制而 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送, 从经济学角度:将全球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 从体制角度:把全球化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全球资本主义扩张 从文化和文明的角

4、度:把全球化视为人类各种文化、文明发展要达到的目标,是未来的文明存在状态,各派学者更强调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矛盾变化的过程,它没有一个单一的选择,也不会出现其他学者所说的某种统一,一致的局面。. 全球化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编辑课件1、全球化体现为一种变化过程:美国学者称:如果人类生存条件的首要特点是变化,即习惯与规范的变革,那么“全球化”一词刚好包含了变化的意思。我国学者也认为:全球化不是某一时间上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进程,是一个过程,是人类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沟通(物质的与信息的)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动的过程。2、全球化体现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过程:在这个

5、过程种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资本主义的扩张,使得彼此分立的民族国家进行交往形成世界概念的一体化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由市场经济推动的全球化运动,人类的交往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各国开始主动参与全球化不再拒绝和排斥国际规则和通例。3、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 4、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出现冲突的进程:出现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新旧事物和意识矛盾以及多种参与主体间的矛盾。它体现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不同民族间的冲突,不同文化或文明间的冲突,个人与共同体间的冲突等。由此导致战争不断,暴力事件不断。5、全球化是时空压缩的有效体现:表现为世界变小,信息瞬时

6、流动量大,人民可以在任何地方获得其所需要的信息,世界开始非物质化,国家与地域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6、全球化表明人们更加依赖其生存的环境.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认为全球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编辑课件二、对全球化的各种反应1三种基本态度.(1)乐观派:全球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是一个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也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2应有的态度.面对全球化,应该在全面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所作为。(3)保持冷静清醒,警惕各种风险.(1)必须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参与.(2)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有所作为. 全球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或

7、者更准确地说,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从而,面对全球化,我们是应该热情欢呼和大胆迎接呢?还是应该愤怒谴责和坚决拒绝?拟或应该审时度势、冷静观察、趋利避害?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了人们对待全球化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判断。. (2)悲观派:全球化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推行“西化”和“分化”战略的新手段,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其霸权主义的新工具。 . (3)观望派:乐观派和悲观派各有道理,但又都失之于片面。在他们看来,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既有喜又有忧,机遇和风险并存。同时,他们认为,全球化的利弊大小一时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因此与其匆忙出击,不如观望等待。编辑课件“

8、教育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发展的全球战略 二、“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三、“教育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四、“教育全球化”与国家教育发展全球战略五、“教育全球化”与教育政策创新一、“教育全球化”的基本形态3、全球教育(远程教育) 1、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留学生潮)2、全球性教育现象(义务教育制度)编辑课件1、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第一种方式: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办学 从最有利于中国教育发展和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来看,以第一种方式,即吸引外国资本来华办学最为可取,不但可以增加国内的教育资源供给,以及在投资意义上的乘数效应和增加就业等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发挥“鲶鱼效应”,有助于改善中国教育系

9、统的整体素质,与经济领域吸引外资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种方式:在国外接受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 留学生是它的主要途径。无论中外,留学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只是以往大都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现象来看待,现在则还注意到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1994年,世界大学生6100万,其中留学生占2%,达130万人。二战以后,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历来为世界之最,1994年,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达50万人,为美国经济提供了近100亿美圆的市场容量;1992年,澳大利亚教育创汇7.5亿美圆,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商品,而在1986年仅3400万美圆,五年增长20多倍。目前,澳大利亚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台北、曼谷、雅

10、加达、吉隆坡等地开设了连锁教育中心,今年教育出口收入可望超过20亿美圆。39所高校走出国门招生经济日报00/09/26就在国外高校纷纷来中国招生之际,中国高校也将走出国门,瞄准国际留学市场。10月28日、29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39所国内高校将聚集韩国,举办“中国留学说明会”。据介绍,接受外国留学生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同时也是高校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国际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还可补充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去年我国共接受了来自142个国家的近4万名自费留学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支持1999年高校大扩招的诸多理由中,“减少因高中生出国留学导致的教育资源流失(向国外学校交纳的学杂

11、费估计达100亿人民币)”,也是一个重要的理由。 .编辑课件除了以上五种方式之外,利用全球教育资源的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方式是对其他国家教育成果优秀学生的利用,这方面美国的表现最为优异。 . 第三种方式:接受国外教育机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 以第三种方式(远程教育)利用全球教育资源才刚刚开始,但却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的出现为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无限制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时间、地点和身份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也克服了由此产生的对教育资源的竞争性利用和排他性利用的限制,在理论上全世界的学习者可以同时看同

12、一本书、听同一首歌、做同一道题、参加同一个主题讨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参与全球前100名大学的实时教学,同时可以共享全球前1000名大学的优秀教师资源,那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产生多大的影响?尽管目前对此作出准确判断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在21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中将会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第四种方式:在全球聘请优秀教师 以第四种方式(聘请优秀教师)利用全球教育资源在发达国家是一种常例,但这种利用全球教育资源的方式在中国目前还主要限于语言教育,在其他专业教育领域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今后在这一块将会有很大的

13、拓展空间。 (大学、温岭中学、双语学校、温中实验初中)第五种方式:利用国外知识产权以第五种方式(利用国外知识产权)利用全球教育资源有两个重要领域。其中之一是利用国外教材,这一点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开展国际和校际间的课程认证与学位认证,可以有助于我国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有效提高我国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编辑课件首先是教育观念。世界各国虽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各不相同,但关于教育的基本观念却越来越趋于一致。比如教育宗旨,正在形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的“人本主义”共识;在其他方面,由生理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分支以及自然科学各相关

14、领域的研究进展,正在构筑起关于教育活动的核心观念;.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义务教育制度,其它如学校制度、学位制度等都有非常相似的制度架构; 再看教育内容。尽管世界各国的课程和教材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统一性,使得世界各国的教育内容在学科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常见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课程框架以及“工具、知识和教化”课程框架等等。在教育手段方面,综合运用电视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正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并且正在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更具有全球性特色的教育活动形式。 2、全球性的教育现象 教育一向被认为是需要保持本国特色也必须保持本国特色的

15、国内活动,但从“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来看,这些所谓的特色正在逐渐减少,而在各国教育活动中相似和相同的方面却越来越多。 编辑课件3、全球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另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国际知名大学纷纷到世界各地开设分校,这与国内大学在远程教育的旗帜下到异地开设网络教育或远程教育分院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种类型:美国的教育实践第二种类型: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 师生关系、教学互动机制、教学激励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表现出等与传统 教育完全不一样。 “开放性和学习者选择权”代替了“稳定的师生关系、面对 面的交流、在一个确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教学活动”,成为传统教育的强劲对手跨国教育的

16、影响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无论是一国政府还是教育研究人员,都还没有自觉地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分析、研究和规划一国的教育体系,教育也一向被认为是国家主权垄断的领域。但是,这种认识目前已经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而我们的政府和研究人员却都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挑战之一来自美国的教育实践。我们注意到,对美国教育的评价常常表现出令人困惑的矛盾:她的基础教育经常受到美国国内和国外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从五十年代的课程改革到九十年代制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是建立在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否定评价之上的。尽管如此,美国却有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和最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她的经济

17、发展也未受到那个“低劣的”基础教育的困扰,这是传统教育理论难以解释的。但是,如果我们摆脱传统教育理论把一国教育体系限制在该国疆界内的思维定势,同时注意到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入国这样一个显见的事实,则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美国教育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教育资源配置的开放式的高效率的全球化教育体系,以此分析上面所说的矛盾也就不难得到合理的解释。 编辑课件二、“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第一阶段:在工业革命以前,表现为“要素流动”,称为“观念传播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留学生成为一国教育体系和另一个教育体系相互作用的主要媒介,期间也还出现过一些频繁和规模较大的留学生交流现象,比如西方的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末期

18、以及中国的战国时期等,但由于这种交流始终停留在民间层次,故并没有对不同的教育体系的变迁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二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表现为“模式复制”,称为“西方主导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借助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在全世界进行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发展中国家竞相模仿的榜样,以现代学校制度为核心的现代西方教育制度也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法宝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发展史都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第三阶段: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表现为“资源共享”,称为“全球体系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增加,相互依赖性增强,一国教育体系的预设功能已经可

19、以部分借助于其他国家的相关资源来实现,包括资金、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等等,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已经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并且在高等教育中依赖性逐步增加的“全球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对“教育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考察表明,构成“教育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一国教育体系的变迁,变迁的动力来之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变迁的基本方向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精英走向大众、由集中走向分散、由单一走向多元。与此同时,一国教育体系变迁的微观过程又与全球教育体系之间发生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由此逐渐形成了以一国教育体系的变迁与传导为演化动力的全球教育体系。 在“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教育体系之

20、间的相互作用有三种主要的动力模式“要素流动”、“模式复制”和“资源共享”,分别对应上面所说的三种主要的“教育全球化”现象。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动力模式,我们可将“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编辑课件综观“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扩大的西方文化影响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最显著的特点,今后是否会有所变化,目前还难以预料。伴随“教育全球化”不断扩展的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要求一国教育体系对世界应有更大的开放性,否则,由教育形成的国民素质将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体系更大的开放性必定会使本土文化对国民的影

21、响力相对下降,这种文化冲突既有可能侵蚀发展中国家政治权力的基础,也常常引起人们对破坏文化多元化生态环境的焦虑和担忧,因此,发展中国家政府通常在维护国家教育主权的旗号下尽可能小的开放国内教育市场,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对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倒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和制定了更有吸引力的留学生政策,从而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在本国人力资源发展中陷于更加不利的处境。 编辑课件三、“教育全球化”的动力机制个人:(1)获得生存优势,它具体表现为与更高学历相关的身份优势和与更新、更专门的知识相关的人力资本优势; (2)参与知识创造,以满足人类普遍的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获得精神和肉体的享受。与第二种价值追求不同之处

22、在于,前者追求的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手段和工具;后者目标的实现则存在于教育活动之中; 因此以上三点是个体接受教育的基本动力由此可见,由于“教育全球化”适应了组织和个人获得生存优势和其它一些基本的价值追求,因此,只要人类基本需求不改变,“教育全球化”就不会停止它的步伐。 组织:只有一个,即获得生存优势 .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或历史潮流,一定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基本需求的反映,因此,如果“教育全球化”确实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反映了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那么,在它的背后一定能够找到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对此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和组织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23、编辑课件四、“教育全球化”与国家教育发展全球战略“全球定位战略”:实现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的全球战略的要点就是“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和“开拓全球教育市场”,即在全球教育体系中确定中国教育的发展战略。 (1)共享全球教育资源 基本思路是“全面、主动、积极和尽快开放一切教育服务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教育资源,特别是积极鼓励国外资金投资中国教育” .对外资开放教育市场不需要设置禁入领域,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一切教育服务领域都可以允许外资进入,但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设置不同的市场准入规则,以控制市场风险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在部分开放还是全面开放的问题上,只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24、任何来华办学者都必须也必定会遵守中国的法律,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担心他们会挑战中国政府对学校意识形态的控制权呢?只要这个担心不成立,选择全面开放当然更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对外资进入教育市场全面实施“国民待遇”应该成为我们吸引外资政策的主要特征。. (2)开拓全球教育市场 基本思路是“积极主动和坚定不移地进入全球招生市场、全球就业市场和全球师资市场。在“开拓全球教育市场”,实施“教育全球化”战略的整体设计中,利用国外教育资源以增加国内教育供给只是该战略的要点之一,与此相互为用的另一要点是,通过宣传、挖掘和引导,充分利用全球教育需求资源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即在作为教育资源输入国的同时,积极扮演

25、教育资源输出国的角色,向外国人提供教育服务。 编辑课件为什么在我们自己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同时还要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向外国人提供教育服务呢? 现在我们来算一笔帐。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就是增加了中国市场的消费力量,设若一个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一年的消费总计为一万美圆,如果我们能吸引一百万留学生,就是一百亿美圆的外汇收入!如果实现这一百亿美圆的教育产业产值并不以抑制或减少国内本国公民的教育消费为代价,那又何乐而不为了?事实上,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国外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来华招生活动表明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样做了,而美国则是通过这种途径获益最大的国家,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入国。据最近报道,北京市在

26、2000年留学生的进出已经平衡,因接受外国留学生而增加的学杂费收入已达9亿元人民币,我们把这看成是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编辑课件第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曾经创造了辉煌惨了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随着中国在世界的重新崛起,中国作为留学目标国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取之不尽的特种教育资源。 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势:第二:遍及中国各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既是旅游资源,也是教育资源,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教育旅游或旅游教育”把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想结合,实现教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比如,我

27、们可以面向世界各国开发形式多样的现代“游学”项目,留学生可以边游边学,昼游夜学,游学相间等等,使中国古老的游学传统成为发展现代教育产业的利器。 与进入全球招生市场相比,进入全球就业市场是一个难度更大,同时价值也更大的教育产业领域,但只要我们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积极进行市场开拓,突破传统思维的约束不断开拓创新,前途依然无限广阔,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可以看成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 跳出中国看中国教育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能力。一种不设上限的教育发展新观念正在成为全球化时代确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新基点。 编辑课件五、“教育全球化”与教育政策创新 第三种落伍观念:教育是公共产品,非由政府提供不足以保

28、持足够的数量,义务教育尤其如此,应由政府负完全责任,民办教育应主要进入非义务教育领域.第一种落伍观念:把学校当成与西方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主要阵地,并且认为只要政府严加控制学校中的思想阵地就一定能够保证学生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这是所有落伍观念中影响最大的一种,也是导致政府在教育领域没有采取更积极和更宽松教育发展政策的主要观念障碍.第二种落伍观念:认为只有政府的集中管理才能保证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的质量,才能保护受教育者的利益.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政府在各个领域推行市场导向的改革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但由于教育与意识形态之间事实上的紧密联系,以及我们对这种紧密

29、联系的片面认识,使得政府的教育政策经常左右摇摆,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的挑战,必须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政策创新,否则就有可能丧失“教育全球化”给我们提供的教育超常规发展的难得机遇,从而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编辑课件迎接“教育全球化”挑战时实施教育政策创新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 全面、主动、积极和尽快开放一切教育服务领域,积极鼓励国外资金投资中国教育”对待外资 :1)不需要设置进入领域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一切教育服务领域都可以允许外资进入,但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设置不同的市场准入规则

30、,以控制市场风险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在部分开放还是全面开放的问题上,只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来华办学者都必须也必定会遵守中国的法律,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担心他们会挑战中国政府对学校意识形态的控制权呢?只要这个担心不成立,选择全面开放当然更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2)对外资开发教育市场要有紧迫感。虽然教育服务并没有列入我们加入WTO承诺开放的时间表,但决不能因此缺乏紧迫感,甚至以为奇货可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国家发展而言,资金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资源,国际上也决没有无限丰富的资金在等待进入中国教育市场,恰恰相反,在发展中国家纷纷抢乘知识经济这班时代列车时,大家都面临共同的问题:发展教育和资金稀缺的

31、矛盾,由此可以预见,争夺国际资本用于本国教育发展将很快成为各国引进外资的重点,如果我们不能解放思想,为外资进入中国教育市场提供最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尽快建立良好的政策支持体系,我们将会失去这即将来临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3)对外资进入教育市场全面实施“国民待遇”应该成为我们吸引外资政策的主要特征。. “穷国办大教育”,“我们以占世界X的公共教育经费支撑数倍于此的义务教育规模”以往我们这样陈述时,在痛感教育经费不足的同时,开始只是寄希望于政府增加公共教育支出,后来这成为我们鼓励民办教育的一个重要理由和一个主要的出发点。现在看来,民办教育的大发展在增加教育供给、改善教育结构方面确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教

32、育市场的开放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并没有损害和侵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力,至于对全社会教育机会的增进则更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编辑课件信息化信息化的基本概念:最后,信息化中的信息资 源本身就是科学技术,所以信息化也是一种最具活力和高渗透性的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重要意义;首先信息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是相对于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整体及其各个领域的信息生产、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和利用的能力和水平而言的;其次信息化又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它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逐渐演进的动态过程,每一个新的进展都是前一阶段的结果,同时又是下一发展阶段的新起点;第三,社会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

33、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概而言之,信息化就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以推进到信息社会的过程; 资料链接:中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首次对外发布编辑课件 全面介绍我国当前信息化发展状况的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6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同时,从今年起,我国将每年发布一次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政府文告,及时向全社会公布我国信息化进程,并总结国内信息化建设经验,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

34、标。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全国电话用突破7亿户,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户。国内已基本建成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网,电视人口覆盖率94.97%,广播人口覆盖率93.7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工业、服务业、社会管理等系统应用效果显著。金关、金税、金盾等重要业务系统应用效果显著;教育信息化逐渐普及,全国近千所高校、26000多所中小学、56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校园网,数万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计算机教室或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全国远程高等教育在册学员达230万人。统计显示,全国农业系统已经在260个地(市)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

35、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77%的县、47%的乡镇政府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与此同时,我国涉农网站已达6389个。 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2004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新阶段。其中,政府门户网站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我国以GOV.CN命名的站点数达到10260个,93%以上的部委拥有部门网站,73%以上的地方政府(省、地、县)拥有门户网站。资料链接:中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首次对外发布编辑课件教育信息化一、2005年教育信息化现状及未来需求分析二、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研究 三、对教育

36、信息化概念的理解 四、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五、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六、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七、信息化教学理念引入的思考八、教育信息化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九、教育信息化对学校产生的变革十、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十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二、教育信息化标准及评估编辑课件 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什么应用系统的建设是教育用户最关注的?什么领域的建设将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宠?一、2005年教育信息化现状及未来需求分析 今年国家将投入40多亿元用于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使五分之三的农村县级以上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实现信息化。从2003年开始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

37、程”已投入20多亿元,预计总投入将达到100亿元,争取用5年或更短的时间,使农村中小学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从2005年5月到2005年6月,通过烽火行动2005,中国计算机报社和福建、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省的一线用户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交流,回收了800多份调查问卷,从而获取了这些典型省份教育用户的第一手需求信息。根据这些数据材料,我们将以点及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现状及需求的深入分析。 山东、江苏同处东部地区,其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比较接近,因此我们将这两个省份作为一类,称为东部地区。河南、安徽同处中部,都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这两个省份作为一类,称为中部地区。福

38、建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地方重视,因此作为第三类予以考察。编辑课件1.被调查用户的构成 : 被调查的用户主要分为中小学信息化主管教师、大专院校信息中心主管教师、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职能处领导等三类。其中,中小学信息化主管教师占到54%,大专院校信息中心主管教师占到36%,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职能处领导占到10%。 2. 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状况 特点:东部地区的总体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福建的教育信息化起步不久。 在东部地区,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1%的学校处于起步阶段,有37%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开始进入应用阶段。 在中部地区,有63%的学校认为自己的单位处于起步阶段,另有25

39、%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转向应用。还有7%的学校,正打算开始信息化建设。 在福建地区,有68%的学校认为自己的单位正处于起步阶段,另有20%的学校认为自己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比较成熟,还有10%的学校,正打算开始信息化建设。3.信息管理专职部门设立状况 特点:从专职部门的设立状况,一样能看出信息化建设的地区差距来。在东部地区,已经有一些学校既有专职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又请了专门的信息服务公司。 在东部地区,有61%的学校设有5人以下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27%的学校有5人以上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还有4%的学校既有专职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又有专门的信息服务公司。 在中部地区,有61%的学校设有5

40、人以下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19%的学校有5人以上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19%的学校还没有设置这样的专职部门。 在福建地区,有67%的学校设有5人以下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17%的学校有5人以上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15%的学校还没有设置这样的专职部门。(山东、 江苏同处东部地区 ,河南、安徽同处中部,福建作为第三类予以考察)目前现状 地区有差异 硬件是重点编辑课件4.教育信息化整体投入状况 特点:各地学校的投入规模均以100500万元为多。 在东部地区,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5月,被调查的学校信息化总投入100500万元的占33%,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9%。 在中部地区,截至2005

41、年5月,被调查的学校信息化总投入100500万元的占36%,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占7%。 在福建地区,截至2005年5月,被调查的学校信息化总投入100500万元的占40%,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2%。 5. 教育信息化目前应用状况 特点:网络教学系统、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门户网站的应用较为普遍。 在东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网络教学系统的普及率是最高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门户网站、数字图书馆、教务管理系统其次,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再次之。 在中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率是最高的,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门户网站、财务管理系统其次,政务管理系

42、统、数字图书馆、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一卡通等再次之。 在福建地区,截至2005年5月,网络教学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普及率是最高的,财务管理和教务管理系统其次,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再次之。6. 教育用户关注的产品信息 特点:教育用户目前最关注的首先是网络产品,其次是服务器、软件和数码产品。 在东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用户最关注的是网络产品,其次是教育软件、服务器和笔记本,再次是数码产品、外设和PC。 在中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用户最关注的是网络产品,其次是服务器,再次是教育软件、数码产品和笔记本。 在福建地区,截至2005年5月,网络产品依然是用户最为关注的,其次是

43、服务器和教育软件产品,再次是数码产品、笔记本、外设、存储和PC。 编辑课件未来诉求深挖应用 走向成熟 2. 2006年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 特点:其他地区仍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但资源建设备受关注。而在东部地区,资源建设成为第一位的要素。 在中部和福建地区,2006年,硬件和网络建设还是占了最大的份额,其次是资源建设与软件平台,而视频等建设的关注度并不算高。 在东部地区,资源建设是最核心的,加上软件平台建设,其软件建设大大超过硬件的建设 1. 教育信息化预计资金投入 特点:华东地区的资金相对充裕,但资金问题还是教育信息化的瓶颈。 在东部地区,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预计投入在10100万元之

44、间的单位占绝大多数,为56%;预计100500万元中等投入的单位所占份额为29%,预计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10%。 在中部地区,2006年,预计投入在10100万元之间的单位占绝大多数,为73%;预计100500万元中等投入的单位所占份额为17%;预计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10%。 在福建地区,2006年,预计投入在10100万元之间的单位占绝大多数,为60%;预计100500万元中等投入的单位所占份额为28%,预计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12%。 编辑课件4.选择信息化建设伙伴的考虑因素 特点:用户在选择信息化建设伙伴时,已经越来越成熟,厂商的服务能力备受重视。 在东部地区

45、,厂商服务能力列第一位,性价比和品牌也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中部地区,性价比和厂商服务能力最为关键,差距在伯仲之间,厂商的稳定性紧随其后,再次是品牌。 在福建地区,性价比是第一位的因素,其次是稳定性,再次是厂商的服务能力。5.限制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决定因素 特点:各地学校用户的选择极其相似,都不约而同把第一大阻力放在资金问题上。第二大因素,便是领导的意识与注重程度。3.2006年教育信息化应用需求 特点: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信息课程自动测评系统应该是2006年的四大主要需求。 在东部地区,2006年,对网络教学系统的需求最高的,对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

46、系统、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门户网站、信息技术课程测评系统的需求其次。 在中部地区,2006年,对网络教学系统的需求独占鳌头,其次是信息技术课程测评系统、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研究性学习系统和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再次之。 在福建地区,2006年,对网络教学系统的需求同样是最高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信息课程自动测评系统的需求其次,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系统、研究性学习系统的需求再次之。 编辑课件调查结论创新为王 应用为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如下特点:总体建设水平领先,资金相对充裕;资源建设是下一步的重点;信息化意识相对成熟,更看重厂商的服务能力。中部地区

47、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如下特点:政府支持力度大,资金比较稳定;基础建设仍然是重点,和东部相比,总体差距不小;在意识上,更关注产品及服务的性价比。 福建地区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后来者,有自己独特之处:教育信息化起步不久,和东部差距较大;由于地方重视,投入资金较大;基础建设的份额占得更大一些;价格问题将是信息化建设中首选考虑的。 .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教育资源都从重视教,重视管理到重视学生学转变。二是从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三是以硬件建设为主转到以应用建设为主。四是逐步提升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五是教育信息化标准将进一步普及。总而言之,2006年的

48、教育信息化更注重应用方面的创新和建设,而学校用户无论是在投资结构还是采购需求上,都更加务实。将成为2006年主要应用的网络教学、教育资源管理、学科资源网站群、信息课程自动测评四大系统,透视出教育信息化应用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 阅读材料教育信息化 文艺二校实现开放网络集中管理 编辑课件阅读材料教育信息化 文艺二校实现开放网络集中管理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沈阳文艺二校已经摸索出自己的道路,集中式无盘站管理这样的局域网络模式,在教育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也为更多学校在行业采购方面提供了借鉴。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对教育的改革产生影响。从学校的办公

49、管理、教学手段,到校园网络的建设,都高度依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教育信息化采购方面也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依托一流的现代化设备,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在打造数字化校园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行业采购和应用较为成功的一个范例。“八室七系统”搭建校园网络平台沈阳文艺二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坚持整体规划、超前发展的原则,通过不断投入、分步装备,逐步地完善学校配套的电教设施。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600多平米的信息中心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主干网络。其中,硬件设施主要由“八室七系统”组成。“八室”包括校园信息中心总控室、由150台ThinkCent

50、re S50主机及液晶显示器组成的多媒体网络微机室、2个多功能英语视听实验室、190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报告厅及多功能微机演播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七系统”包括由400多台计算机组成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卫星接收系统、校园报警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由120门电话组成的校园集团电话系统、光纤城域网系统。全部教室都达到“四机e网”(计算机、大屏幕投影、视频展台、电话机、互联网),所有计算机都可以上互联网,学校教师一人一机,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先进的硬件设施为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集中式管理,形成高效安全管理体系对大量的先进设备,需要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文艺二校根据自身的

51、实践经验,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形成高效而实用的管理体系。集中式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体机房采用集中式无盘管理,二是校园网内的资料采用集中式存储。编辑课件学校四个多媒体机房使用了四台高端服务器,其中三个机房采用150台ThinkCentre S50计算机作为网络终端,一个机房采用神州数码NC网络终端,通过高性能的堆叠交换网络,采用先进稳定的无盘技术,实现了集中式的管理,不但运行速度快,而且大量节省了成本。这种无盘式集中管理比单机环境能更好地发挥设备性能,如需安装更新软件,直接在服务器上即可进行,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维护工作量,并能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而在资料存储方式上,学校采用的是集

52、中式存储,所有的资料都集中存储于大容量的NAS网络存储器当中,自2001年新教学楼落成并建设新校园网以来,就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能使资料更加集中,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在学校中任意一台机器,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即可找到自己的资料,不受机器使用地点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这种集中式存储使网络管理员的维护量大大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更利于对大量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校园网内达到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高效而安全的管理体系。在校园网络的实际使用中,这种集中式无盘站管理模式也得到师生们的认可。因为在网络终端不需要设置硬盘、软驱、光驱等本地存储设备,既保证了本地的数据处理能力,又避

53、免了外部存储器和端口过多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同时大量节约了硬件成本和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在系统升级、维护、管理、监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网上办公、教学让家校互通因为采用了网络开放、管理集中的方式,因此让教师远程调用校园网内的资料成为可能。文艺二校于2005年实行了VPN(虚拟远程局域网)远程网络办公,彻底解决了内网外网互通的问题,使教师在家通过宽带建立虚拟拨号连接,就能直接接入学校的局域网,查找校园网内的信息资源,延伸了校园网的使用,真正实现了远程网络办公。为了使VPN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学校还为办理ADSL宽带的教师每月补助40元的上网费,以此鼓励教师上网备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源。现在

54、学校教师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已达80%,能用宽带上网的达到73%,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率达到72%,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让家庭和学校实现了无障碍的联通。在软件方面,学校还增加了联想资源库、科利华在线备课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视频资源库等多套软件系统,很多教师也独立制作了课件及电子教案,进一步充实了共享资源。学校还建成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申请了国际域名:,并申请了四个固定IP,为校园信息的管理、发布、查询和共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利用数字图书馆、课件资源库、网络备课系统、网上校园论坛、多媒体等资源,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学。利用网站平台,实现了“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零距离”。 优越的网络环境,

55、给学校的教研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2003年,学校对全体教师做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也围绕英特尔未来教育展开。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上的差别,让学生自己做学习计划,自主搜集资料,然后总结得出结论并做出网页。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强化了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据统计,文艺二校在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率高达85%、普及率达100%,将现代教育手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真正让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第一线。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行业的深入展开,像文艺二校这样的典型范例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教育信息化,已经真正影响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编辑课件二、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研

56、究 (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概况(一)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制定情况1、国家层面: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并就四个方面的内容下发了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筹措和领导。2000年11月14日. 2002年2月27日.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2、地方层面。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各个地方也纷纷出台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政策,有的地方甚至推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

57、的标准建设,如上海、南京。地方性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政策中比国家层面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与策略,包括资金保障、培训保障、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等等,各自从不同侧重点,建立了有关区县、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考核标准。 (二) 教育信息化不是孤立目标编辑课件政府部门要“结合地区特点,确定阶段性突破点;政策引导方向,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对于学校来说,“搞清紧迫需求,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关键应用,全力组织实施”是其主要任务 (二) 教育信息化不是孤立目标 “在经历了信息化初期的设备采购、网络铺设之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经从初期的盲目狂热,进入

58、了理性判断。各级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抓手,大批的资金需要合理科学地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7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国际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汪琼博士在演讲中表示,大批的教育信息化资金往哪里投、怎么投入、怎样管理、如何评价,如今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信息化要紧紧围绕解决地区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而展开,如教育公平问题、学生减负问题、素质教育问题、师资缺乏问题、师资培养问题等,并以解决方案带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就是说不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孤立的目标来实现,否则既会出现只重视看得见的硬件投入而忽视软件

59、和人才培养的现象,也会出现设备利用率低下、应用水平有限,教师因此而负担加重的情况。对于政府、学校等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教育信息化 ?编辑课件 高校“数字校园”的前期建设以“九五”期间的211工程中校园网建设为先导,到目前为止,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五”期间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地、科学规范的管理,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的“数字校园”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校校通”不是简单的一个局域网,而是一个具备了教育功能的信息系统。因此,

60、它对IT的需求呈多样化,包括电子备课系统、校园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或校园一卡通中的一系列软硬件产品。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领域都有不同的应用方式,由于我国的远程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最集中的应用体现在大学的学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应用于远程教育扶贫工程和各个网校。 教育信息化是顺应信息化潮流的必然趋势,对传统教学、教务、管理的一场革命。教育部9亿元启动“十五”信息化,目前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