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第1页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第2页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第3页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第4页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方案上课日期:12月24-27日课题赤壁之战课时4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3、理解本课重点文言词语,学习特殊文言句式的运用。1、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词类活用现象。2、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1、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2、文言现象整理。教法与学法教具与学具自读法、讲授法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课前提出学习要求:1、课前布置预习。资料。2、设计若干问题,要求学生带着

2、问题通读文本。第一教时:初读文本一、预习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特色等资料。课堂交流。重点:作者、作品类型和内容、艺术特色。2、学生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通解全文。按照课前提示的实词虚词进行整理。课堂上梳理归纳。二、资料1、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

3、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1、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资治通鉴2、学生课堂交流。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3、师生讨论2、司马光资治通鉴主编和主要执笔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对于君主为仁,做了具体的解说;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部著作,作为历代帝王的必

4、修参考书.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据,也是商人和军事家以及一切领导者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

5、,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4、学生讨论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通鉴,有助于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也有助于以史为鉴。3、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书原名通志,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为资治通鉴,并为它作序。,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4、赤壁之战中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刘备联

6、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

7、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三、疏通课文。第二教时:分析-评点1、学生思考教师提第一部分(开头至“助画方略”):战前的决策。写孙刘联盟形成的出的问题经

8、过。第一层(第1、2段):写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第1段:鲁肃为孙权献策,并说刘联吴,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鲁肃正确地分析当时的时局,提出联刘抗曹的建议。“权即遣鲁行”五字点明鲁肃献策成功。“甚悦”二字点明鲁肃外交成功。鲁肃示意友好,拉近关系,表现其外交才能,并为下文诸葛亮求救于孙权作铺垫。2、学生圈画词句,第2段:诸葛亮说孙联刘,表现了他的外交家风度和政治家的远见并在课上讨论交卓识。诸葛亮言激孙权。又用激将法。诸葛亮点明刘备实力,解除孙权疑虑。诸葛亮分析曹操三大弱点。弱点之一:远来疲敝。弱点之二:不习水战。弱点之三:荆州之民“非心服”。流。诸葛亮预见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坚定了孙

9、权联刘抗曹的决心。“大悦”二字点明诸葛亮劝说成功。第二层(第35段):写孙权聚众商议,决定出兵。第3段:曹操致书威吓,东吴“和”、“战”两派分歧,鲁肃说权抗曹。曹操遗书,咄咄逼人;孙权君臣,响震失色。投降派的论调,突出了曹操的强大,反衬了主战派的胆略和远见。鲁肃一番肺腑之言,坚定了孙权的主张。第4段:周瑜分析形势,孙权下定抗曹决心,表现了周瑜大无畏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周瑜回来,立即分析孙权有利形势和曹军不利因素,并自动请缨,表现了非凡勇气和必胜信心。周瑜的话进一步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权的言行表明主战派的胜利。第5段:周瑜分析曹操兵力,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周瑜两次为孙权分析战局,从数量和

10、质量两方面说明曹军“甚未足畏”。孙刘联盟形成,战斗准备工作已部署到位。第二部分(“进,与操遇于赤壁”至篇末):战争的实况。写孙、刘协力破曹军于赤壁。第6段:写迎战的地方。第7段:写交战实况和战争结果。“火攻”是赤壁之战的主要战术,故描述具体。诈降火攻、火烧曹营、曹操败走,战争场面写得有声势,描写生动形象。“刘备、周瑜水陆并进”,点明孙刘共破曹军。“引军北还”四字点明战争结果,并照应诸葛亮的论断“操军破,必北还”。第三、四教时:整理归纳一、文言语法整理:(一)通假进住鄂县之樊口;进住夏口(“住”通“驻”,驻扎)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烟炎张天

11、(“炎”通“焰”,火焰)雷鼓大震(“雷”通“擂”,敲)死者太半(“太”通“大”)豫备走舸(“豫”通“预”)而欲投吴巨(“而”通“尔”,你)3、学生课后完成作业附:权抚其背曰(“抚”通“拊”)助画方略(“画”通“划”)(二)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成,形成)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长江;表,外)地方数十里(地,土地;方,纵横、方圆)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妻子;子,儿女)初一交战(初,刚刚;一,开始)不足与图大事(不值得)权起更衣(上厕所)刘王宗束手(投降)当横行天下(广行,通行)其实汉贼也(其,他;实,实际上)

12、被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中国,中原;人,士兵)(三)“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敬贤礼士(以礼相待)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面朝着)此帝王之资也(帝,称帝;王,称王)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升官)天又大风(刮大风)恐为操所先(抢先)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率领)附:宜别图之(图谋)旌麾南指(征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数)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侍奉)2、形容词作动词偏在远郡(偏处)遂破荆州(攻占)3、形容词作名词与苍吾太守吴巨有旧(老交情)敬贤礼士(贤才)为汉家除残去秽(残,凶残的;秽,丑恶的人)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装的精锐部队)不复料

13、其虚实(真假情况)附:将表英豪咸归附之(英雄豪杰)4.名词作状语旌麾南指(向南)荆州与国邻接(像邻居那样)备南走(朝南)肃径迎之(抄小路)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像狐狸一样)水陆具下;刘备、周瑜水陆并进(水,从水路;陆,从陆路)中江举帆(在江中心)引军北还;必北还(朝北)莫不响震失色(像听到巨响一样)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外,在表面上;内,在内心)不习水战(在水上)上建旌旗(在上面)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徒走)曹操子江陵将江东下(向东)晨夜兼道(日夜)不习水战(在水上)5.使动用法从吏卒(使.跟从)可烧而走也(使.逃走)足以立事(使.立)必蹶上将军(使.遭挫败)甚失孤望;

14、深失所望(使.失去)操悉浮之以沿江(使浮)破曹军必;为保将军破之(使.败)烧尽北船(使.完)6.意动用法英雄乐业(以.为乐)(五)句式1.判断句(1)“.者,.也”式子瑜者,亮兄瑾也此数者用兵之患也且将军大将可以拒操者,长江也(2)“也“式此帝王之资也我,子瑜友也曹公,豺虎也此乃天也其实汉贼也此天以君授孤也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甚无谓也(3)“者也”式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4)“为”式为操后患(5)“是”式巨是凡人(6)无标志式刘备天下枭雄刘豫州王室之胄今又盛寒附: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为孙权长史2、被动句(1)“为”字式恐为操所先行将为人所并赢兵

15、为人马所蹈籍(2)“受”字式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无标志式曹军破逼兵势耳今数雄已灭3、倒装句(1)宾语前置豫州今欲何至(“何至”,至何,到哪里去)卿欲何言(“何言”,言何,说什么)何以言之(“何以”。以何,凭什么)“欲安所归乎(安所归”,归安,回到什么地方,即得到什么结局)北面事之(“北面”,面北,面朝北方)附: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2)定语后置今将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归队的战士)荆州之民附曹者(归附曹操的百姓)且将大势可以拒操者(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地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几万军队)瑜得精兵五万(五万军队)人马烧溺死者(烧死溺死的人马)乃取蒙冲斗舰十艘(十艘大小战船)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八十多万水军)水步八十万(八十万水军和步兵)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文武官员)附:兵精足用(3)介词结构后置言于孙权曰(对孙权说)与备会当阳长坂(在当阳长坂坡相会)莫若遗腹心自结于东(同东吴结盟)亮见权于柴桑(在柴桑会见)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孙将军求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