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与理想课堂摭读_第1页
新教育实验与理想课堂摭读_第2页
新教育实验与理想课堂摭读_第3页
新教育实验与理想课堂摭读_第4页
新教育实验与理想课堂摭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育实验与理想课堂摭读-根据2013年4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介绍理想课堂的发言整理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效实进行的理想课堂构筑行动及相关背景。理想两字,距离我们的现实似乎过于遥远!我刚接触理想课堂时也有此感觉。但细读之后,发现如果把它作为教育人去解构现今的教育问题的一个视角,构思教育改变的一种设想,以及相关教育人的一种理想追求,即使目标比较遥远,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效实这样的一个学校,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意义。理解这一行动,首先必须要了解理想课堂的相关背景。理想课堂的概念,来自于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实验。2000年,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在考察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后,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以之为起点

2、,结合随之的成立于2002年的教育在线网站和实验学校,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教师,发起了一项民间教育改革行动,称之为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力图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觉得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理想课堂的发端。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

3、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在功利驱使下脱离人性、摧残学生的畸形教育而言的。新教育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二字,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相对低级的内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级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同时,这个完整还是受教育者“身、心、脑”的完整,当前过于偏重静态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心灵与身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即便在智育中,割裂的学科、分裂的知识本身也已经不

4、再是完整的。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但在目前处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必要的教育乌托邦。为了追求这一理想的境界,新教育人提出了对现今教育的“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其中,朱永新教授认为,教师的改变是关键,教师改变了了学生自然会变,学校自然会变,教育科研范式也会变。为了推动这四个改变,新教育人提出了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一个人的精

5、神发育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这条道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类的灵魂”。营造书香校园被认为是新教育最大的行动。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食粮,其作用犹如母乳之于婴儿,是儿童成为一个优秀成人的支撑,也是一个民族得以欣欣向荣的支撑。现在的教育远远没有发挥阅读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增长了无数倍,但是人均阅读从近20年从89年09年,从5.2增长到5.65,只增加0.4%。而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

6、,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新教育实验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的。新教育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做了儿童阶梯教育,专门开通新教育儿童文学书包。同时,他们提出了晨读诗词、午读经典、暮省生活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校园生活方式,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关于教师的阅读,新教育专门做了“新教育专业阅读地图”作为教师的书

7、目,提醒不同老师阅读什么书。新教育认为教师要读根本书籍,根本书籍能够奠定一个老师教师精神和学习根基,有没有根本书籍对一个人来说不一样的,对根本书籍的阅读,就意味着对根本问题的思考。教师要用知性反复咀嚼根本书籍,反复聆听书里的批判,通过这个内化自己的结构。这个学年,作为效实的教师,每个人都收到了关于教育的几本根本书籍,比如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泰勒的课堂教学原理、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等和一些书目。师生共写随笔是新教育的亮点行动之一。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新教育的实验发现,很多老师用心书写教育随笔,一年都

8、不到,就开始觉得自己换了一个人,开始觉得自己过去几年都白活了。所以用心思考,用心记录的教育过程会促使一个教师最快程度的趋向卓越。谈到这里,我们发现,新教育实验,其实将它行动的起点放在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行走方式”上,但学生的行走方式的变化需要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新教育认为,一次次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作为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往往成为了教育改革难以实现、难以为继的瓶颈,成了整个系统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其他地方的改进劳而无功。只是拎着一桶数十年不变的死水,是不可能实现任何的教育理想的。也就是说,其实

9、我们所批判的教育的现实,我们也是其中的推动者,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的态度和专业素养举足轻重,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的改变做起。我觉得这是新教育提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现有的行为方式,才能促动教育的改革。“改变行走方式”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生活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幸福完整的。通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儿童需要阅读不同的童书一样,不同学科与发展阶段的老师,一样需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新教育认为,存在着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短的木

10、板”,也就是说,可能存在着一个教师专业知识的合理结构(这里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经验内化了的默会知识,而不仅仅是可以通过书面试卷测试的显性知识),而可能许多教师在某一方面形成了“短板”,所以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为此,要研究一个围绕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专业阅读研究,在充分考虑到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新教育实验将教师的专业写作细化为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共写),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这五种形式的教育写作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

11、它们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假定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教师的反思往往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而要突破自身的“见障”,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对话,利用专业发展共同体。所以,新教育实验提倡建立各种同一教研组、教学组的,或者是本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利用对话来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在新教育的教育在线中,有许多的老师在一起讨论一些观点和案例,其中,某些专家对实践的引领作用非产大,在我的手上,有一本王晓春老师撷取其中的100个案例点评,读来很受启发。从广义上讲,区域教研其实也

12、是构建教育共同体的方法之一,我们确实也从思维碰撞中品尝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收获。从上面两点行动,我们可以大致理解新教育实验的出发点和开展方法。南风窗对它的评价是这样的:“可以断定的是,新教育实验是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上救赎中国教育危机的努力,起码可以视作以人的教育为旨要的新希望工程的剪彩仪式” 。我认为新教育实验是对现今教育的一次理想主义反动,她用理想的方式向当下的中国教育说“不”。我们从这个较为宏大的新教育实验背景中,现在把目光切入到构筑理想课堂行动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拥有一个理想的课堂。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最普通最日常的

13、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都是与课堂有关的。因此,作为学生,如果课堂不能够给他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如果课堂只是让他成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接受、被动地应付,他一定不会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相反,会出现 “视学舍如囹圄不肯入,视师长如仇寇不欲见”的状况,我想这个情况有没有出现,我们在座的老师们自有评判。新教育实验中构筑理想课堂的话语,是对 “公开课的课堂话语”、 “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民间校本课堂教学话语”、 “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四种现存话语的研究性理解、批判性吸收、创造性调和。它想要拥有公开优质课的课堂活力,但更想让活力呈现于日常的课堂中;它想拥有应试课堂话语同样想要的成绩

14、,但希望是以一种人性的、人道的、科学的方式来实现;它想像洋思杜郎口等民间校本课堂改革话语一样,是简明的,基于自身的,但也希望它是能够经得起学理解释的。理想课堂希望成为当代众多课堂实践探索中的一支,形成一种自我理解、自我反思与不断修正、逐步完善的关于课堂教学的话语。构筑理想课堂项目研究认为,课堂可以从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的落实、知识理解抵达的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其成败;这三个层次上的优化,可以谓之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达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关于

15、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我们可视之为理解课堂的工具、地图和支架,作为努力改善教学,确保有效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作为提供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一个观察课堂的框架,以发现并在同一话语体系中讨论一堂课的优劣得失之处。我们来看一看新教育的有效教育框架简图(下图):新教育的有效教育框架简图教学目标A类(即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B类(即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C类(附著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预习作业(预习是学生惟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所以

16、,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作一些基础准备。)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一个学生的课堂上的所有学习行为)(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时间)(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描述他的课堂学习行为)新教育提出的有效教学框架,在继承传统目标策略评估的教学流程基础上,强调了两个重点:一是强调了以精确的目标为课堂教学统率,二是针对当前课堂上教师讲解代表学生学习的现状,强调了要确保、还原个体学生的独立、完整学习,同时,对预习的重视,以及对预习这一学习活动的特殊处理,可以视为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个特色。新教育理想课堂项目研究组认为,预习甚至是学生惟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于预习的

17、水平上。为此,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课堂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也就是说,要将预习视为学生独立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而课堂教学,则是对独立学习的效果的检测、修正与提升。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洋思和杜郎口教学实践的影子。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视为是人文主义致敬,或者说,是对因理解失误而导致方向失误的“学生中心论”的反思。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

18、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所以所谓所指的伟大事物,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如生物学的生态系统、哲学和神学的隐喻和参照系、文学素材中背叛与宽恕以及爱与失的原型、人类学的人为现象和族裔、工程学的原料的限制和潜能、管理学的系统逻辑、音乐和艺术的形状和颜色、历史学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学领域里难以捉摸的正义观等等,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在这段知识的旅程中,它的核心永远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而涌现时的惊奇与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

19、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与顿悟。那么,如何挖掘魅力呢?话题又交回给了教师,用社会建构主义观点来理解课堂,我们将认识到,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是用高超的应对在组织课堂教学,而且他还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对知识的理解在绝大对数情况下是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够抵达的最上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表明,如果课堂上没有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没有参与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对话,那么无论是个体学生与知识的对话,还是学生群体之间的对话,都有可能停留于肤浅的层次,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要让课堂教学重现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其前提是教师首先要能够认识到知识内在的魅力,并参与整个知识重现的过程。读到这里,我觉得,

20、对于教学来讲,对于大多数,对学生缺乏足够吸引与足够价值的学科课堂,确实这个境界是比较理想化的一种形式,但不能说没有价值和实践的内容。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如果只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而忽略了用主体去重现、重写知识与真理的意义,而把教学的全部重心都放在认知这一维,可能会犯理性主义和主智主义的错误。为之,理想课堂没有停留在关注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步,而认为理想课堂还应追求 “倾听”与“应对”,实现真正的主体间的对话。对话的课堂(倾听与应对)旨在倡导相互间的理解,并通过对方的异议,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共同体成员之间息息相关的共鸣。所以,理想课堂的学习包含了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以及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第三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这样,才达到了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的教育境界。在新教育的第三重境界里,我似乎读到了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概念,看到了叶澜教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