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学案古代史第二章_第1页
古代史学案古代史第二章_第2页
古代史学案古代史第二章_第3页
古代史学案古代史第二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时期秦朝的第一节主干知识梳理社会基础:的提高。之间、之间联系加强。人心所向: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人民。秦国变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客观条件广用,部署的和。疆域:东到,西到。南濒,北抵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先后灭掉。经过,加强对的。击退,取得。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局面,符合的要求。为我国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的恢复和发展,为各族人民的提供了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意义望。:。凡、等一切大权,均由总揽。专制主义中央丞相:帮助处理。三公以下设诸卿 分掌政要直接任免三公诸卿和郡县长官政体御史大夫:掌,下达,兼理。太尉:管理。政治地方:实行制,县下设制

2、订:参照,制订、等基层行政组织。,通行。评价:了意志,对后世律令制订很有影响。集权制度的建立措施承认,纳税。:以秦国钱为、修。有利于各地经济交往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经济货币。 :以为标准字体,后又流行更简易的。,加强控制。;教育只能官府办,严禁私学,实行政策。加强了。有利于发展;对祖国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以及形成以族为主体的 起了重要作用。文化积极作用消极:大大加强了繁重:力量,人民处境。大兴土木修筑 ;筑、戍边塞,修驰道,每年服役者不下三百万, 大量脱离生产。激化:一人,株连亲族、邻里,致使数十万人成为。原因:沉重:有田租,有户赋,还有苛捐杂税。: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爆发:、发动,公元前 20

3、9 年在大泽乡爆发,在陈建立。农民经过结果: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意义 了沉重打击了,迫使者采取政策。为“”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0012008 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1(014)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A 都江堰BCD 明皇宫2(013)在珠江流域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始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东晋3(04二 12)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战国时期B秦朝C汉朝D隋朝4(04二 16)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B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 5(04A儒生 C秦的6(

4、04A迫使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三 16)“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郡县制,非议与儒家仁政四 20)下列关于B儒生主张“非攻”,兼并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相抵触横征暴敛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B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C 7( A8(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D了的0522)“六合之内,分封天下 B15)中国古代用之土;乃今六国 C,一家天下。”这则石刻说的是:开拓疆土 D一定乾元的需要,主要是因为05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C 君主控制了用B 扩大了基础D 实现了选贤任能9.(2006 年)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

5、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集权式的体系。”维系这种的经济基础是C庄园经济A小农经济10.(2006 年B.佃农经济在D.商品经济论中说:“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 11.(2006 年A西周12.(2006 年B设立郡县制历史卷)岭南地区归属C郡县制版图始于D行省制BC西晋D隋唐)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D、开元盛世13.(2006 年)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

6、土距今 5000 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14.(07单)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15.(07 江苏)2平灭六国后,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的书体?A16

7、.(07 海南历)8图 3 是湖南长沙写了一部典籍,它应该抄写于A商周时期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B.时期C. 隋唐时期D时期17.(08 江苏单)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C.郡县制 D.三省六部18.(04 江苏 29) 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图一:图二: 图三: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概括这三幅 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1)春秋、战国、秦朝。(2)春秋:诸侯争霸;社会。战国:兼并;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的多

8、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制主义制度建立。(3)由诸侯割据;由制19(05二 39)在历史上,以图 8 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但二世而亡。(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 分)答: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秦国经济发展;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简述秦朝为加强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 分)答: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度量衡、货币;国轨,修驰道。(5)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 分 )答: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第二节两汉的20012008 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1(012)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9、吸取教训B儒家治国占据主导地位促使者调整生产关系C01“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农民2(2)导致东汉军阀混战、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A豪强C黄巾膨胀D“挟天子以令诸侯”3(A012)下列帝王中,被称为“中兴之主”的是BCD4. (0214)“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C.5(0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性善论”B. “D. “轻”的”的令诸侯得推恩分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BC 建立的新C、D是西汉西晋隋朝唐朝( )D、6(03江苏3)通过农民A、7(04B、三 17)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B加强君

10、主A彻底抛弃法家C向西域儒家D使儒生成为队伍主体时代的是C实行8(04 江苏 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制D颁布“推恩令”9(045)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宝货,巨室不能容;牛羊马豕,山谷不能受。” 引自后汉书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D.吏治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A.封爵将领B.豪强C.僧侣的重要途径。西汉“10(04 春季 13)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A地方坐大,无法有效控制D问策贤良文学,B民族的的激化C、11(04与开国功臣4)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传C.触犯了董的对策忌讳 D.迎合了A.了弱点

11、 B.违背了初衷意愿12.(08 海南)3在位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进行对地方的控制 B.的功臣)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以来13(02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男子力耕粮饷,女子纺绩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材料二 ()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之初七十,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均摘自汉书食货志回答:分别概括材料一、二

12、所反映的历史现象。(4 分)结合材料分析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6 分):(l 分)者的赋税政策与经秦朝的;(2 分)文景之治。(2 分)赋税繁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导致民不聊生,甚至天下大乱;(3 分)轻摇薄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3 分)14.(2006 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系。观察下图,回答问题。(7 分)(1)写出图中 A、B 两个区域的法系名称。(2 分):A英国法系;B罗马法或大陆法系。(2)在的精神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民情、民风、民俗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法律特征。传统中华法系具有怎样的特征?决定这一法系特征的文化背景又是什么?(

13、2 分):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儒家(3)如何认识传统中华法系的分)或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中华法系的对以后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西方列强,西方法律传入。此后,中国进入了的新时期。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主干知识梳理特点:,有所。分但代表为 13 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刺史制度,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东汉时期刺史权力增大,东汉,执掌州的制与制并存。大权。郡县制 与封国 制并存王国:名义受,实与无异。封国制:相当于县,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分割王国属地,归郡统辖。王国问题“”:限制诸侯活动,不许招结宾客,不得参政。目的:为适应的需要。选官制度含义:即。

14、是由的推选为官的制度,西汉主要选官途径。主要方式:西汉:举,东汉:。:豪强发展,门第族望成为主要依据,世家由此形成发展。内容征召: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含义:被正式编入义务及负担:户籍的平民百姓。西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达五千六百多万。独立,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和、。编户齐民田租较轻,但、及附加税、杂役很重。20012008 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1(022)下列各项,属于人头税的是算赋 口赋 调 租A2(04BCD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二 17)为加强对地方B设置刺史A实行制C取消封国时代的是C.实行D创设御史大夫3(04 江苏) 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制D.颁

15、布“推恩令”(2006 年卷)西汉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B.颁布“推恩令”D.颁布“附益之法4.(07A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BCD清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20012008 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1(01春季 3)我国以煤为冶铁始于C西汉A战国B秦D东汉2(03历史3)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A春秋战国C三国两晋B西汉D隋唐时期第五节两汉时期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主干知识梳理北方: 东北:南方: 西方: 各族经济:为主,也从事。深入 、 和 各个领域

16、。各族兴起:之际,单于北方草原,占领地区,形成强大的制国家。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迫于有限,不得不与之“和亲”,并进行往来。大战:、率兵进行了三次。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徒。汉匈争夺重点转到。后来,匈奴内战不已。降汉,其他各部仍游牧于,有的。西汉结果汉匈关系昭君出塞:元帝将远嫁后,密切了关系,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和睦相处 40 余年。,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中原及河西、西域。东,与;北匈奴退居,东汉、先后大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其。北匈奴。目的:为反击匈奴,两次派出使西域。等国,获得西域资料,介绍汉朝情况,第一次:年到大宛、为“”。称此行通西域第二次: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各国纷纷

17、回访,终于建起友好关系。意义:天山南北地区首次与内地。中原同乃至更远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社会进步,丰富了物质生活。西汉西域管理西域:年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标志。东年,无力顾及,时经营西域,联系加强。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西南夷:西南地区的数十个少数民族。设郡;西汉,夷人起兵反抗;东,重入汉朝版图。百越: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越人的总称。温州称东越,两广称南越。在南越设等九郡。20012008 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1(04 广西 2)A.匈奴之际北方游牧民族中B.鲜卑最强大的是C.D.乌桓2(04四 16)西域的葡萄、陆续移植内地是在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

18、隋唐时期杂居发生在3(04四 17)匈奴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南下与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4(05A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滇”的印文。该印是所封异姓诸侯王的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地区的实物D汉朝封夜郎所赐印信5.(2007历史)3一位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A吃葡萄、喝肉羹 C放鞭 、听说书B盖棉被、穿绸衣D抽卷烟、烤甘薯6.(07A.山皮 7.(07综)12.在图中期(前 223 年-后 1 年),南下进攻的民族是B.匈奴II 综)13.图五是西汉C.D.回纥少数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授予印文,该印出土于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

19、区A.与西汉结盟B.为西汉D.是西汉的附属国的封国C.正式归属西汉8.(08)19.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与居住区隔开有专门管理 又叫草市 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 9.(01B. 37)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C. 国家的巩固,与D. 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加强,请回答以下问题:(1)列举西汉与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5 分)(2)2000 年老山汉墓被确认是儿子燕之墓,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复原后,意外的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见左图)这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一说你的理由。(3 分)女主人究

20、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1 分)揭开这一迷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你认为有哪些方法?(4 分):(1)汉与匈奴的、和亲、能西域、丝绸、西域特产传内地、西汉技术入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等,以上几点每点 1 分,5 点以上给 5 分。(2)能以一定的史实为依据;(1 分)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23 分);(3)能正确对主尖和概括其历史意义(1 分),如:假定为今时期的民族关系。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4)能结合史实具体回答(14 分)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继续查找(1 分);到西域实地考查研究(1 分);查阅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1 分)如具体答史记、汉书等资

21、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的资料等;(2 分)(如答从西域民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方法,可酌情加 12 分)上来旁证,或其他合理的10(05冬三 39)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是水草,直畜牧。”匈奴歇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任敦煌太守,“旧大旋田地有余,而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当地豪族强买强卖。主持结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于

22、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6 分)答:)派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 分)答: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8 分)答:促进11(05,保证丝绸历史 28)匈奴的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与的南移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南迁。科学家试图用“”的方法研究

23、北方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问题:(6 分)(1)匈奴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 分)答:东汉或汉朝;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2)中国古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南迁?(3 分)答:汉代、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对峙时期。(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迁徙问题?(1 分)答: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等。12.(08单)26、(13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情况表:钱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汉简甲乙编释文注: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 :(1)

24、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 分)(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 经济形式。(3 分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 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好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3 分)(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5 分)26(13 分)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1)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 十 406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283+406

25、十十)=2439(钱),即亏 2439 钱;+300)=139(钱),即亏 139 钱。 (2 分)(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 分)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2 分);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1 分)不成立(1 分)。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2 分);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2 分)。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主干知识梳理特点:以中国为中心的日益扩展,影响突破的范围,远及和。:之际,”燕、齐、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

26、派人和。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 2300 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文化交流:“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称为”。贸易往来:、等输入、 生产工具等输至。往来:时,有 30 多国通过“”;东汉时,“倭奴国奉贡朝贺西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光武赐以印绶经”。后来倭国又“遣使奉献”。贸易往来:中国、传入,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越南:、输入和在越南推广。开通:出使西域以后,汉朝

27、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通道称为“”。陆路路线:从长安出发,出或往西到中亚、等地。中国与、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意义: 中国的、和、先后西传。丝绸两汉之际通过丝绸传入中国。路线:从出发,向海岸线、南下,绕过、出海水路峡,到沿岸各国,最远达。意义:加强了中国和、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之间的联系。西亚: 是西亚大国,利用与汉频繁交往,通过在汉与大处于陆上丝绸的西端,直接交往受等国的阻隔。转手贸易。 97 年,派出使大秦,到达。欧洲:大秦166 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将、等来的最早记载。赠给东汉。是正史中与欧洲直接往20012008 年高

28、考历史试题汇编1.(2006 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A出使西域B倭奴国奉贡朝贺:C昭君远嫁单于D、大败匈奴第七节时期的文化主干知识梳理性和多样 秦朝“,”;汉朝进一步了文化。前提下是多国家,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性的有机结合风格多样文化也广泛外中流频繁: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后,中亚、文化流人。特点传。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发明、的问世、和 的成就。气势恢宏:如、 等。时的“”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是我国第一部较的历书。天文历法地理西汉关于的,世界公认最早。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东汉发明制作可遥测千里外方位的,早欧洲多年。数学:成书于东

29、汉,介绍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标志我国数学形成了。:战国问世,编定。奠定了祖国医学的。名著 神农本草经:东汉著,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著作。:被誉为“”,擅,发明,早西方 1600 多年。科技医学名医:被称为“”,所著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发明:我国最早,前期已有絮纸和麻纸。出土了已知世界最早的纸。造纸改进:105 年用树皮等造出便书写、料易得、造价低的“纸”。外传:4 世纪起,传至、后又传至越南和;8 世纪传中亚,后经传至非洲和欧洲。新儒学独尊于西汉,传人,道教产生,古代唯物弘扬于东汉,反映两汉两种截然不同哲学观点。特点发展形成新格局。新儒学:儒学为基础,、是学校,以作为教育内容。;独尊儒术,建立等哲学与背景:当时兴盛,发展,儒学神化,大行其道。唯物万物由。体现在观点精神依存于,“”,厚葬。:西汉末经传入。东汉派使臣到西域求,请来两位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在洛阳传教建。解释治国道教:东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