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排烟系统_第1页
机械排烟系统_第2页
机械排烟系统_第3页
机械排烟系统_第4页
机械排烟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排烟系统 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机械排烟系统能将火灾中建筑房间、走道中的烟气和热量排出建筑,为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一、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 机械排烟系统是由挡烟壁(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垂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排烟防火阀、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 二、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通常是由火场人员手动控制或由感烟探测器将火灾信号传递给防排烟控制器,开启活动的挡烟垂壁将烟气控制在发生火灾的防烟分区内,并打开排烟口以及和排烟口联动的排烟防火

2、阀,同时关闭空调系统和送风管道内的防火调节阀,防止烟气从空调和通风系统蔓延到其他非着火房间,最后由设置在屋顶的排烟机将烟气通过排烟管道排至室外。如图3-10-8所示。 目前常见的有机械排烟与自然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排风合用、机械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等形式,如图3-10-9和图3-10-10所示。一般要求是: 1)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当合用时,应符合下列条件:系统的风口、风道、风机等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当火灾被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并在15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2)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

3、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3)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管道进行计算,其排烟量应增加漏风系数。 4)人防工程机械排烟系统宜单独设置或与工程排风系统合并设置。当合并设置时,必须采取在火灾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的措施。 5)车库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三、机械排烟系统的选择 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高层建筑主要受自然条件(如室外风速、风压、风向等)的影响会较大,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较多。 2)人防工程以下列位置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和大厅

4、。 丙、丁类生产车间。 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电影放映间和舞台等。 3)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和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可选机械排烟系统)。 4)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5)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的高度,公共建筑不宜超过50m,住宅不宜超过100m。 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相互之间对气流会造成干扰,影响排烟效果。尤其是在排烟时,自然排烟口还可能会在机械排烟系统动作后变成进风口,使其失去排烟作

5、用。 四、机械排烟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 (一)最小清晰高度的计算 走道的最小清晰高度不应小于其净高的1/2,其他区域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火灾时的最小清晰高度是为了保证室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方便消防人员的扑救而提出的最低要求,也是排烟系统设计时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对于单个楼层空间的清晰高度,可以参照图3-10-1a所示,式(3-10-9)也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对于多个楼层组成的高大空间,最小清晰高度同样也是针对某一个单层空间提出的,往往也是连通空间中同一防烟分区中最上层计算得到的最小清晰高度,如图3-10-11b所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的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Z是从着火的那一层起算,见图

6、3-10-11b所示。 空间净空高度按如下方法确定: 1)对于平顶和锯齿形的顶棚,空间净空高度为从顶棚下沿到地面的距离。 2)对于斜坡式的顶棚,空间净空高度为从排烟开口中心到地面的距离。 3)对于有吊顶的场所,其净空高度应从吊顶处算起;设置格栅吊顶的场所,其净空高度应从上层楼板下边缘算起。 (二)排烟量的计算 1)火灾热释放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3-10-6选取 排烟系统的设计取决于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因此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火灾规模,设计规模取决于燃烧材料性质、时间等因素和自动灭火设置情况,为确保安全,一般按可能达到的最大火势确定火灾热释放速率。各类场所的火灾热释放速率可按式(3-10-10)

7、的规定计算或按表3-10-6设定的值确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简称喷淋)的场所,其室内净高大于12m时,应按无喷淋场所对待。 2.烟羽流的质量流量。 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为火灾情况下涉及的三种烟羽流形式,计算公式选自NFPA92B。 轴对称型烟羽流如图3-10-12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轴对称烟羽流的火源不受附近墙壁的限制。 阳台溢出型烟羽流如图3-10-13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当Zb13W时,阳台型烟雨流的质量流量可使用式(3-10-11)计算。 窗口型烟羽流 式(3-10-16)适用于通风控制型火灾(热释放速率由流进室内的空气量控制的火灾规模)和可燃物产生的火

8、焰在窗口外燃烧的场景,并且仅适用于只有一个窗口的空间;不适用于有喷淋控制的火灾场景。 3)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3-10-8选取。 4)排烟风机的风量选型除根据设计计算确定外,还应考虑系统的泄漏量。排烟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3-10-8选取。 5)机械排烟系统中,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Verit应按以下公式计算,且db/D(D为排烟口当量直径,单位为m,当排烟口为矩形时,D=2a1b1/(a1+ b1)不宜小于2.0。 如果从一个排烟口排出太多的烟气,则会在烟层底部撕开一个“风洞”,使新鲜的冷空气卷吸进去,随烟气被排出,从而降低了实际排烟量,如图3-10-15所示,

9、因此,这里规定了每个排烟口的最高临界排烟量,公式选自NFPA92B。根据工程经验,排烟口设置位置参考图如图3-10-16所示。 (三)排烟量的选取 1)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应充分考虑管道沿程耗损和漏风量,当一台排烟风机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时,排烟风机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机的1.2倍。 2)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量以及按本节相关规定的计算确定,但下列场所可按以下规定确定: 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的房间,其排烟量应不小于60m/(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 建筑面积大于500的房间,其排烟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其所需有效排烟面积及排烟口风速计算应

10、符合相关规定。 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的排烟窗,且两侧排烟窗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 当公共建筑室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h)计算,或设置不小于走道、回廊面积2%的排烟窗。 汽车库的排烟量不应小于30000m/h且不应小于表3-10-9中的数值,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 对于人防工程,当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总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h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mh;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

11、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h计算。 3)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机械排烟时,中庭的排烟量可按周围场所中最大排烟量的两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h(或25的有效开窗面积);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仅需在回廊设置排烟或周围场所均设置自然排烟时,中庭的排烟量应对应表3-10-6中的热释放速率按本节相关规定的计算确定。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h或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0.4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4)除第2)条、第3)条规定的场所外,其他场所的排烟量或排烟窗面积应按照烟羽流类型,根据火灾功率、清晰高度、烟羽流质量流量及温度等参数计算确定。 5)当烟羽流的

12、质量流量大于150kg/s,或储烟仓的烟层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差小于15时,应重新调整排烟措施。 (四)排烟风速 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五、机械排烟系统的组件与设置要求 (一)排烟风机 1)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或轴流排烟风机(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的要求),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置280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2)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两者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应符合:竖向布置

13、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0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3)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 4)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二)排烟防火阀 排烟系统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

14、管应设置在管井内,且与垂直风管连接的水平风管应设置280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呈关闭状态,火灾时由电信号或手动开启,同时排烟风机启动开始排烟;当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机。 (三)排烟阀(口) 1)排烟阀(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如图3-10-17所示。 走道内排烟口应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的边缘与吊顶的距离不应大于0.50m

15、,如图3-10-18所示。 2)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阀(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3)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如图3-10-19所示。 4)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 5)当排烟阀(口)设在吊顶内,并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封闭式吊顶的吊平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1.50m/s,且吊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非封闭吊顶的吊顶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25%,且应均匀布置。 6)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控制方

16、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手动开启装置的位置应便于操作;当排风口和排烟口合并设置时,应在排风口或排风口所在支管设置自动阀门,该阀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且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发生火灾时,着火防烟分区内的阀门仍应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 7)排烟口的尺寸可根据烟气通过排烟口有效截面时的速度不大于10m/s进行计算。排烟速度越高,排出气体中空气所占比率越大,因此排烟口的最小截面积一般不应小于0.04。 8)同一分区内设置数个排烟口时,要求做到所有排烟口能同时开启,排烟量应等于各排烟口排烟量的总和。 (四)排烟管道 1)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当采

17、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排烟管道的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的有关规定执行。 2)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3)排烟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或排烟管道在走道的吊顶内时,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或楼梯间,如果确有困难必须穿越时,其

18、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00h,且不得影响人员疏散。 4)当排烟管道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道应设在管井内,且排烟井道必须要有1.00h的耐火极限。当排烟管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时,或者布置在走道的吊顶内时,为了防止火焰烧坏排烟风管而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要求排烟管道应采用耐火极限1.50h的防火风道,其主要原因是耐火极限1.50h防火管道与280排烟防火阀的耐火极限相当,可以看成是防火阀的延伸,另外可以精简防火阀的设置,减少误动作,提高排烟的可靠性。 当确有困难需要穿越特殊场合(如:通过消防前室、楼梯间、疏散通道等处)时,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主要考虑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

19、穿越上述区域时,应采用2.00h耐火极限的加强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排烟风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国家相应试验标准的要求。 图3-10-20为一些常用的、推荐的处理方法。 (五)挡烟垂壁 挡烟垂壁是为了阻止烟气沿水平方向流动而垂直向下吊装在顶棚上的挡烟构件,其有效高度不小于500mm。挡烟垂壁可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当建筑物净空较高时可采用固定式,将挡烟垂壁长期固定在顶棚上;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挡烟垂壁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如钢板、防火玻璃、无机纤维织物、不燃无机复合板等。活动式的挡烟垂壁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时应能就地手动控制。当活动挡烟垂壁落

20、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80m。 六、补风 (一)补风原理 根据空气流动的原理,在排出某一区域空气的同时,需要有另一部分的空气与之补充。当排烟系统排烟时,补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理想的气流组织,迅速排除烟气,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 (二)补风系统的选择 对于建筑地上部分的机械排烟的走道、小于500的房间,由于这些场所的面积较小,排烟量也较小,因此可以利用建筑的各种缝隙,满足排烟系统所需的补风,为了简便系统管理和减少工程投入,可以不专门为这些场所设置补风系统。除这些场所以外的排烟系统均应设置补风系统。 (三)补风的方式 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可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

21、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机械送风方式。 1.自然补风 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补风系统可以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进行排烟补风,并保证补风气流不受阻隔,但不应将防火门和防火窗作为补风途径。 2.机械补风 (1)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方式。利用排烟机通过排烟口将着火房间的烟气排到室外,同时对走廊、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等利用送风机进行机械送风,使疏散通道的空气压力高于着火房间的压力,从而防止烟气从着火房间渗漏到走廊,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这种方式也称为全面通风排烟方式。该方式防烟、排烟效果好,不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但系统较复杂、设备投资较高、耗电量较大。要维持着火房间的负压差,需要设置良好的

22、调节装置,控制进风和排烟的平衡。机械排烟如图3-10-21所示。 (2)自然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方式。这种方式采用机械送风系统向走廊、前室和楼梯间送风,使这些区域的空气压力高于着火房间,防止烟气窜人疏散通道;着火房间的烟气通过外窗或专用排烟口以自然排烟的方式排至室外。这种方式需要控制加压区域的空气压力,避免与着火房间压力相差过大,导致渗入着火房间的新鲜空气过多,助长火灾的发展。 (四)补风的主要设计参数 1.补风量 1)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2)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

23、50%。 3)在人防工程中,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风量的50%。 2.补风风速 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五)补风系统组件与设置 1.补风口 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机械送风口或自然补风口设于储烟仓以下,才能形成理想的气流组

24、织。补风口如果设置位置不当的话,会造成对流动烟气的搅动,严重影响烟气导出的有效组织,或由于补风受阻,使排烟气流无法稳定导出,因此必须对补风口的设置有严格要求。 2.补风机 补风机的设置与机械加压送风机的要求相同。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开闭。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常用电工与电子学图形符号序号符号名称与说明1直流 注:电压可标注在符号右边,系统类型可标注在左边2直流 注:若上述符号可能引起混乱,也可采用本符号3交流 频率或频率范围以及电压的数值应标注在符号的右边,系统类型应标注在符号的左边50Hz示例1: 交流 50Hz100600Hz示例2:交流 频率范围100600Hz

25、380/220V 3N 50Hz示例3:交流,三相带中性线, 50Hz, 380V(中性线与相线之间为220V)。3N可用3+ N代替3N 50Hz/TN-S示例4:交流,三相,50Hz,具有一个直接接地点且中性线与保护导线全部分开的系统4低频(工频或亚音频)5中频(音频)6高频(超音频,载频或射频)7交直流8具有交流分量的整流电流注:当需要与稳定直流相区别时使用9N中性(中性线)10M中间线11+正极12-负极13热效应14电磁效应过电流保护的电磁操作15电磁执行器操作16热执行器操作(如热继电器、热过电流保护)17电动机操作18正脉冲19负脉冲20交流脉冲21正阶跃函数22负阶跃函数23锯

26、齿波24接地一般符号25无噪声接地(抗干扰接地)26保护接地27接机壳或接底板28等电位29理想电流源30理想电压源31理想回转器32故障(用以表示假定故障位置)33闪绕、击穿34永久磁铁35动触点注:如滑动触点36测试点指示示例点,导线上的测试37交换器一般符号/转换器一般符号注:若变换方向不明显,可用箭头表示在符号轮廓上38电机一般符号,符号内的星号必须用下述字母代替C同步交流机 G 发电机G8同步发电机 M电动机MG拟作为发电机或电动机使用的电机MS同步电动机 注:可以加上符号或SM伺服电机 TG测速发电机TM力矩电动机 IS感应同步器39三相笼式异步电动机40三相线绕转子异步电动机41

27、并励三相同步变速机42直流力矩电动机步进电机一般符号43电机示例:短分路复励直流发电机示出接线端子和电刷44串励直流电动机45并励直流电动机46单相笼式有分相扇子的异步电动机47单相交流串励电动机48单向同步电动机49单向磁滞同步电动机自整角机一般符号符号内的星号必须用下列字母代替:CX 控制式自整角发送机 CT控制式自整角变压器TX 力矩式自整角发送机 TR 力矩式自整角接收机50手动开关一般符号51按钮开关(不闭锁)52拉拔开关(不闭锁)53旋钮开关、旋转开关(闭锁)54位置开关 动合触点限制开关 动合触点55位置开关 动断触点限制开关 动断触点56热敏自动开关 动断触点57热继电器 动断

28、触点58接触器触点(在非动作位置断开)59接触器触点(在非动作位置闭合)60操作器件一般符号 注:具有几个绕组的操作器件,可由适当数值的斜线或重复本符号来表示61缓慢释放(缓放)继电器的线圈62缓慢吸合(缓吸)继电器的线圈63缓吸和缓放继电器的线圈64快速继电器(快吸和快放)的线圈65对交流不敏感继电器的线圈66交流继电器的线圈67热继电器的驱动器件68熔断器一般符号69熔断器式开关70熔断器式隔离开关71熔断器式负荷开关72火花间隙73双火花间隙74 动合(常开)触点 注:本符号也可以用作开关一般符号75动断(常闭)触点76先断后合的转换触点77中间断开的双向触点78先合后断的转换触点(桥接

29、)79当操作器件被吸合时延时闭合的动合触点80有弹性返回的动合触点81无弹性返回的动合触点82有弹性返回的动断触点83左边弹性返回,右边无弹性返回的中间断开的双向触点84指示仪表的一般符号 星号须用有关符号替代,如A代表电流表等85记录仪表一般符号 星号须用有关符号替代,如W代表功率表等86指示仪表示例:电压表87电流表88无功电流表89无功功率表90功率因数表91相位表92频率表93检流计94示波器95转速表96记录仪表示例:记录式功率表97组合式记录功率表和无功功率表98记录式示波器99电度表(瓦特小时计)100无功电度表101灯一般符号 信号灯一般符号注:如果要求指示颜色则在靠近符号处标

30、出下列字母:RD 红、YE 黄、GN 绿、BU蓝、WH白如要指出灯的类型,则在靠近符号处标出下列字母:Ne氖、Xe氦、 Na钠 、Hg汞、 I碘、 IN白炽、EL电发光、ARC弧光、FL荧光、IR红外线、UV紫外线、LED发光二极管102闪光型信号灯103电警笛 报警器104优选型其它型峰鸣器105电动器箱106电喇叭107优选型其它型电铃108 可调压的单向自耦变压器109 绕组间有屏蔽的双绕组单向变压器110 在一个绕组上有中心点抽头的变压器111 耦合可变的变压器112 三相变压器星形三角形联结113 三相自耦变压器 星形连接114 单向自耦变压器115 双绕组变压器注:瞬时电压的极性可

31、以在形式Z中表示示例:示出瞬时电压极性标记的双绕组变压器流入绕组标记端的瞬时电流产生辅助磁通116 三绕组变压器117 自耦变压器118电抗器 扼流圈119优选型其它型电阻器一般符号120可变电阻器 可调电阻器121压敏电阻器、变阻器 注:U可以用V代替122滑线式变阻器123带滑动触点和断开位置的电阻器124滑动触点电位器125优选型 其它型 电容器一般符号 注:如果必须分辨同一电容器的电极时,弧形的极板表示:在圈定的纸介质和陶瓷介质电容器中表示外电极在可调和可变的电容器中表示动片电极在穿心电容器中表示纸电位电极126优选型 其它型 极性电容器127优选型 其它型 可变电容器可调电容器128

32、优选型 其它型 微调电容器129电感器 线圈 绕组 扼流圈130半导体二极度管一般符号131发光二极管一般符号132利用室温效应的二极管 Q可用t代替133用作电容性器件的二极管(变容二极管)134隧道二极管135单向击穿二极管电压调整二极管江崎二极管136双向击穿二极管137反向二极管(单隧道二极管)138双向二极管交流开关二极管139三极晶体闸流管 注:当没有必要规定控制极的类型时,这个符号用于表示反向阻断三极晶体闸流管140反向阻断三极晶体闸流管N型控制极(阳极侧受控)141反向阻断三极晶体闸流管P型控制极(阴极侧受控)142可关断三极晶体闸流管,末规定控制极143可关断三极晶体闸流管

33、N型控制极 (阳极侧受控)144可关断三极晶体闸流管 P型控制极 (阴极侧受控)145反向阻断四极晶体闸流管146双向三极晶体闸流管三端双向晶体闸流管147反向导通三极晶体闸流管,末规定控制极148反向导通三极晶体闸流管,N型控制极(阳极侧受控)149反向导通三极晶体闸流管,P型控制极(阴极侧受控)150光控晶体闸流管151PNP型半导体管152NPN型半导体管,集电极接管壳153NPN型雪崩半导体管154具P型基极单结型半导体管155具有N型基极单结型半导体管156N型沟道结型场效应半导体管注:栅极与源极引线应绘在一直线上157P型沟道结型场效应半导体管158增强型、单栅、P沟道和衬底无引出

34、线绝缘相场效应半导体管159增强型、单栅、N沟道和衬底无引出线绝缘相场效应半导体管160增强型、单栅、P沟道和衬底有引出线绝缘相场效应半导体管161增强型、单栅、N沟道和衬底与源极在内部连接绝缘相场效应半导体管162耗尽型、单栅、N沟道和衬底无引出线的栅场效应半导体管163耗尽型、单栅、P沟道和衬底无引出线的栅场效应半导体管164耗尽型、单栅、N沟道和衬底有引出线的栅场效注:在多栅的情况下,主栅极与源极的引线应在一条直线上165光敏电阻具有对称导电性的光电器件166光电二极管具有非对称导电性的光电器件167光电池168光电半导体管(示出PNP型)169原电池或蓄电池170 原电池组或蓄电池组1

35、71“或”单元,通用符号只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入呈现“1”状态,输出才呈现“1”状态注:如果不会引起意义混淆,“1”可以用“1”代替172“与”单元,通用符号只有所有输入呈现“1”状态,输出才呈现“1”状态173逻辑门槛单元,通用符号只有呈现“1”状态输入的数目等于或大于限定符号中用m表示的数值,输出才呈现“1”状态注:m总是小于输出端的数目具有 m1的单元就是上述“或”单元174等于m单元,通用符号只有呈现“1”状态输入的数目等于限定符号中以m表示的数值,输出才呈现“1”状态注:m总是小于输出端的数目 m1的2输入单元就是通常所说的“异或”单元175多数单元,通用符号只有多数输入呈现“1”状态,输出才呈现“1”状态176逻辑恒等单元,通用符号只有所有输入呈现相同的状态,输出才呈现“1”状态177奇数单元(奇数校验单元)模z加单元,通用符号只有呈现“1”状态的输入数目为(1、3、5等),输出才呈现“1”状态178偶数单元,(偶数校验单元)通用符号只有呈现“1”状态的输入数目为偶数(0、2、4等),输出就呈现“1”状态179异或单元,只有两个输入之一呈现“1”状态,输出才呈现“1”状态1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