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1页
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2页
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3页
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4页
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学案PAGEPAGE24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提升纵向贯通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向西方学习一条主线:学习西方,救亡图存两个转变: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由“制度”变革到“思想”变革三个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四股思潮:变法维新、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一个中心:北京大学两大口号:民主、科学三大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四个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考题例证1](2017·株洲模拟)新文化运动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青年学生异常活跃,他们将各种“社会改造”提高到“个性解放”之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C.社会思潮的迅速传播 D.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解析:新文化运动时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知识分子更重视“社会改造”,说明此时期知识分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热度减少,要求改造社会,故C项正确。答案:C二、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第一种,走西方人的路。(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也行不通。第二种,走俄国人的路。1918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论”来夺取政权。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在城市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也失败了。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第三,走自己的路。1927年的文家市决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考题例证2](2017·汕头质检)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这表明孙中山()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解析:从材料“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可以看出孙中山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B横向链接一、比较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及其原因比较项中国维新思想法国启蒙思想思想主张中国维新思想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教权、王权、特权,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并建立“理性王国”历史作用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主要原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资产阶级。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考题例证3](2018·武汉模拟)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A.宣扬“中体西用” B.维护封建伦理纲常C.减少变法阻力 D.回应民主革命思潮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梁启超认为“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主张将西学与中学结合起来,否则无法挽救民族危亡,实际上是论证了传播西学、推行政治改革的合理性,从而减少变法阻力,故C项正确。答案:C二、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比较项欧洲启蒙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不同点所处时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时主要任务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影响召唤了法国大革命召唤了五四运动深远影响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局限方面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的唯心成分前期没有同劳动人民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相同点背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内容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之无愧地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考题例证4](2017·天津十二区县联考)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相比,不同点是()A.正面批判封建思想B.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D.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解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两者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故A项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欧洲启蒙运动提倡科学和理性,两者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C项不符合题意;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未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高考命题研究探源——陌生中考陌生所谓“陌生中考陌生”是指命题人以陌生的材料或者情境作为题干的知识背景,其设问导向陌生,解题途径陌生,答案来自对材料的推理,与所学知识没有任何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素养独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典例](2016·全国卷Ⅱ,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题干材料谈到的只是清代很多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与族谱编修无关,故A项错误;族谱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按照中国人认祖归宗的传统,清代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增多,恰恰说明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提及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并不能说明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福建不能代表所有的内地宗族,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说明两岸居民正常往来没有受到阻碍,故D项错误。答案:B备考指导(1)关键:将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置于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明确题目的回答方向与要求。(2)关联:注意将陌生材料或情境与所学知识或素养进行必要的联系,以此作为做题的突破口。(3)筛选:依据设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从历史现象的分析认识角度判断或者组织答案。一、清末新政1900年,清政府先是愚蠢地想利用义和团以泄私愤,利用未果反过来又剿杀义和团。玩火的结果是引火烧身,导致八国联军大兵压境,半个中国遭到侵略者铁蹄的蹂躏。清政府不得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威严尽失。为了寻求继续维持统治的应急措施,慈禧于1901年1月借光绪帝之名发布了征求变法的第一道上谕,表示在“万古不易之常经”外,没有“一成不变之治法”,这标志着慈禧新政的开始。清末十年,清政府先后在比光绪新政更广泛的领域里推行了三十余项改革措施,以除旧布新。政治上,改革官制,裁减冗员;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法律,改《大清律例》为《大清新刑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刑律。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后,拉开了行政改革的帷幕。军事上,裁汰旧的经制兵,在各省编练新军;中央设练兵处,专门负责编练新军事宜。经济上,设立了商部,颁布商律,试办户部银行;在各省设立商会。这些标志着“推动实业发展”的政策得到实质性落实。教育上,设立学部,令各省广设新学堂;选派留学生,留学生归国一律赏给举人、进士出身;更重要的是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慈禧新政与光绪新政前后衔接,在变更“祖制”上走得更远。可以说光绪新政是一个开始,慈禧新政是其继续与推进。它们是清政府濒临灭亡之时的自救运动,尽管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本,也没有产生显著的效果,但却是晚清以来中国进步人士探求救国救民之策在政治上的落实,也是当政者设法挽救统治危机所进行的积极行动,对时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政否定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制度和伦理观念都朝着积极的方向演变;新军的编练无疑壮大了军事力量,留学生的派遣与新式学堂的建立培养了更多的现代化人才。但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是,由于各项新政策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其中尤以编练新军所需要的费用最为巨大,致使新政时期清政府苛捐杂税越来越多,导致民众与政府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个意义上,清末新政的实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铺垫。二、李鸿章与近代外交近代外交在李鸿章整个政治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李鸿章在近代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清政府“外交部长”的角色。当今学者对他外交活动的评价也是众口不一,但至少已经改变了以前全盘否定的看法,由过去单纯的“卖国说”发展到了现在的“误国说”。对李鸿章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的总体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其积极的一面,虽以失败而告终,但体现了其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坚持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在利用中控制洋人,在控制下利用洋人,是李鸿章处理涉外事件的原则。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还是“土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辨”的观念。促使这种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的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同时,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四、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