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论文)》_第1页
《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论文)》_第2页
《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论文)》_第3页
《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论文)》_第4页
《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近些年,时代在发展,随着城市化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高楼大厦也越建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就越来越多。这其中发生比较频繁的就是高空抛物案件,从建筑物高处抛掷下物体造成他人受伤或死亡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其会给受害人带来较重的人身损害,这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引起了法律界特别激烈的争论。很多学者认为,这个问题特别需要法律层面上的解决,如果是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去想,那么建筑物高空抛物损害责任就是现代社会带来的新的巨大问题。这个问题在《损害责任法》出台后得到了一定解决,法律规定,建筑物高空抛物损害,由有加害可能性的建筑物使用人对受害人给予补偿。相关法律规范为建筑物高空抛物损害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正规的法律依据。该法律规范也在一定意义上化解了由高空抛物引发的矛盾。该法律规范在法学理论界引发了更多的争议,针对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的争议,主要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学说。肯定说支持这种法律规定,认为有其合理性。有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高空抛物损害责任问题不是损害法所能解决的,它涉及到更广泛的国家保障和责任保险问题,这确实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来解决。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的理论分析(一)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概念特点1.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概念所谓高空抛物,指的是某个个体将物品由建筑中抛下或是物品基于非人为的因素从建筑上落下,使得别的个体出现身体损伤或是财产损失的行为。显而易见,其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抛掷物导致出现损害,另一种是坠落物导致出现损害吴双.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损害规则的反思与完善[J].淮阴工学院学报,2020,29(04):20-24.吴双.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损害规则的反思与完善[J].淮阴工学院学报,2020,29(04):20-24.2.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特点第一,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物品应当在建筑物本身以外。也就会侵害行为出现的位置一定要在建筑物以内,不管是抛掷物品,还是物品从建筑中落下。并且,所涉及到的物品一定要独立于建筑物,原因在于若是该物品是建筑物的一个构成部分,那么就会和建筑物侵权产生重叠。第二,对于高空抛物侵权案件来说,是没有办法明确真正侵害者的。通常从该种行为的结果来分析,侵害者往往仅有一个,并且,从侵权种类的角度来分析,这应该涵盖在一般侵权的范围内。但是,恰恰是因为没有办法明确侵害者,因此才把其视作一种独特的侵权来予以处理。不难发现,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律责任是指从高层建筑中抛落的物品使得某个个体的身体遭受损伤或是财产出现损失,然而无法明确侵害主体的一种独特的侵权责任。当下,与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有关的主要适用的法条为《侵权责任法》第87条,法条中提到的建筑物坠落的物品致人损害的现象与《侵权责任法》第85条的内容即建筑物、构筑物或是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由于坠落、脱落而令他人受损,所有者、管理者或是利用者无法证实自身不存在过错的,对此应该负侵权责任,他们在承担责任以后,存在别的责任主体的,可对别的责任主体进行追偿。在实践中容易发生混淆,但是根据法条可以看出,第85条关于建筑物侵权责任,与第87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侵权责任人是否明确吴美娟.高空坠物致人损害的法律救济吴美娟.高空坠物致人损害的法律救济——兼评《侵权责任法》第87条[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04):92-97.(二)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1.有关建筑物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的争议有关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方面的争议,有以下几种学说:公平责任说付娟娟.浅议《侵权责任法》第87条关于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定的缺陷性[J].法制博览,2020(14):169-170.付娟娟.浅议《侵权责任法》第87条关于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定的缺陷性[J].法制博览,2020(14):169-170.无过错责任说。高空抛物损害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有专家认为,责任是建筑物引起的责任类型,不应属于行为引起的责任。既然是建筑物的责任,当然是无过错责任。这一观点认为,责任的承担,不论主观过错,当然除合理理由外可以免除。过错推定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高空抛物损害案例中,当找不到真正的抛物人时,可以采用推定的方法来确定可能的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需要追究其责任,但可以免责的证据除外。共同危险行为说。支持这一观点的法学专家指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与其他类型的损害责任并不完全不同。它类似于共同危险行为的损害责任。在没有找到真正的加害人时,可以推定可能加害人为共同加害人,其处理方式类似于共同危险行为的损害责任王铮.高空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的诉讼类型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0(01):80-86.王铮.高空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的诉讼类型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0(01):80-86.2.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确定每一种侵权责任类型,按道理来说,都会有相适应的归责原则,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肯定也要有自己的归责原则,这是毋庸置疑的。高空抛物案件的特殊性,造成了该类侵权责任区别于其他侵权责任类型的地方,主要是承担责任的主体的特别性,由可能加害人担责。本文认为,《侵权责任法》第87条适用的是公平责任。支持公平责责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能够平衡被告和受害人的利益,较好的维护双方的利益,尽可能的公平裁决。第二,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也可以使办案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三)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和共同危险行为责任,两者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不能确定具体到侵权人,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不同,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第一,人数是否确定。共同危险行为责任,全部的危险人都实施了危险行为,虽然不知道是谁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损害,但实施共同危险行为的人数可以确定。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不能寻找到真正抛掷人,人数无法确定。第二,责任范围不同。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全部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由可能加害人给予受害人补偿,而不是让其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在不能查明具体侵权人时免责条款不同。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就算危险行为人证明了自己没有造成损害的可能,仍然不可以免责。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如果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证明了本身没有高空抛物,就可以免责。二、我国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现状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了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主要体现在《侵权责任法》第87条。具体而言概括起来就是:在找不到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由可能加害人来对受害人承担补偿责任,可能加害人有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除外。这个法条体现的是利益平衡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规定具体可以概括为:第一,特别明文禁止高空抛物。第二,首先真正抛物人担责,难以确认时再由可能加害人补偿。第三,可能加害人有追偿权。第四,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的管理人,就应当为未履行的安全保障义务而依法担责。第五,公安机关就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来查清责任人刘清生,林雅玲.论高空抛物补偿责任向候补责任的转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5):59-64.刘清生,林雅玲.论高空抛物补偿责任向候补责任的转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5):59-64.(二)我国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存在的问题1.弱化了法律的基本功能首先,大众的正义观念被颠覆。公平与正义,本来是一种朴素的法律与道德观念,虽然每个人理解不同,但本质认识不会相差太远。《侵权责任法》第87条在牺牲部分正义的基础上,去救济受害人,使受害人的利益得到维护,这难道不是另一种不公平,双方的利益都是平等的,不应有所偏颇。该法律条文所透露出的理念,显而易见,并不符合大众的公平正义观念。这好似古代的“连坐”,是一种为了实现目的而根本不考虑公平性的做法何相荣,姜首旭.从立法角度探究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7(07):48-50+72.。该法条在司法领域的运用中己经出现了许多问题,继续适用会使其与法律的价值产生更大冲突。更急迫的是,该法条会让被告丧失对法律原有的信任。严重的,会导致人们不再相信公平正义,不再信仰法律,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其次,法律的预测功能被损失。毫无疑问,预测功能是法律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这种预测包括行为方式和后果两方面。它告诉你什么可以做,而什么做了之后会受到追究。这种功能可以让行为人明确的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提前去防范,控制自己,不去违反法律规定。按照现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建筑物使用人不可能、也没有义务监视别人的行为,所以,别人的抛掷行为不可能被预测,也没有义务去这么做。这样的规定会导致大家每天都出于不安中,没人知道该处于哪种环境,因为都要面临可能被抛掷物伤害或者无辜担责的状况。最后,惩戒和教育功能不存在了。没有过错,也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关系,却要担责,这种补偿责任更像是一种无理的强制责任何相荣,姜首旭.从立法角度探究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7(07):48-50+72.辛勤勤.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证明责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28):256-257.2.进行举证十分困难在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双方都有举证的困难。原告面临的困难有:首先,需要证明抛掷物的来源,这需要很多条件和努力,最后也并不一定能简单的找到证据并得出结论。其次,要找到被告的个人信息,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实中被告一般不愿意向原告提供不利于自己的材料,这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这也很不利于原告利益的保障。被告面临的困难有:被告的举证责任特别重,原因在于,举证责任的倒置,这种举证规则会使大多数被告无法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廖媛媛.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责任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6):141-142.廖媛媛.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责任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6):141-142.3.无法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现有法律本想通过这种制度设计来让人们增强预防意识,从源头减少高空抛物现象。制度设计的原理是,住户通过安装摄像头等方式进行防控,高空抛物侵权发生时,住户如果可以提供自身没有高空抛物的证据,或者通过监控发现真正侵权人,就可以不让自身担责。可是,这种想法根本没有现实上的根据,就算单从推理上也是荒谬的。住户不可能有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极不科学的,与自己无关的人的行为没有人会关注,也没有必要。但是在这种制度设计下,建筑物使用人就要耗费很大的精力,随时观察周边状况,甚至要付出不小的经济支出来预防,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不担责。而现实是,就算采取了相关措施,当发生高空抛物侵权时,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要担责。实际上,提前预防的成本和发生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后承担补偿责任在本质上相差不多。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高空抛物整体发生频率并不高,用很大的成本去预防概率不大的事件,这在经济上是很不合理的。同时,这个问题除了成本,还要考虑其他情况,比如安装摄像头涉及的隐私问题。存在这么多问题,说明这种防控措施本身是不科学的,也不能靠建筑物使用人提高预防意识去解决此问题席晓萌.高空抛掷物致害责任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04):42-45.席晓萌.高空抛掷物致害责任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04):42-45.三、国外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的经验借鉴(一)社会安全义务理论《德国民法典》第836、837和838条详细规定了建筑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但是这三条很难适用于致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德国司法机关在发现这一漏洞后,在司法实践中,借助判例的形式发展了“社会安全义务理论”。前期在有名的“枯树案”、“道路撒盐案”中还只是采用“交通安全义务”的说法,仅供解决因供公共往来的道路交通设备(如土地、道路、运河、公元、桥梁等)出现事故引起的规则问题。而“兽医案”则是将该说法发展为“社会安全义务”,并逐渐将该义务适用于全部的社会生活胡馨元.浅析高空抛物侵权行为[J].法制与社会,2015(36):287-288.胡馨元.浅析高空抛物侵权行为[J].法制与社会,2015(36):287-288.我国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即滥筋于德国的“社会安全义务”,具体是指特定场所的所有人、管理人或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对于进入该场所的任何人的人身或财产安全负有合理注意和保护的义务。该理论的适用主体包括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是毋庸置疑的。而前文评述的“深圳好来居案”的一审判决也曾经判处由物业管理公司对高楼坠物承担部分赔偿责任,那么该理论是否可以适用于抛物行为值得我们研究王家全.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归责的不合理性[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04):53-56+66.王家全.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归责的不合理性[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04):53-56+66.保险制度英美法系的事实自证规则是适用于有明确被告的高空抛物侵权的,事实自证虽然免除了原告对损害原因的举证责任,但是仍需证明具体的侵权行为人。而我们探讨的致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侵权责任,是无法确定具体加害人的情形,所以无法借鉴该规则。英美法系一般上对于致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由于没有明确的被告会判决受害人败诉,但是这并不同于前述我国的“菜墩伤人案”中的受害人自担风险,美国有发达的保险制度,在此种情形下,引入保险制度是减少受害人损失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的保险意识普遍还很淡薄,通过投保来解决抛物侵权问题,关键是保险的制度设计。设立高空抛物责任保险,应设计为强制性责任保险,还是普通的责任保险;投保人的设计;保费的来源等问题在我国都需要深入研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保险制度确实能够成为我国解决致害人不明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一种途径。四、完善我国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机制的建议(一)加强法律相关限定范围对于现有的《侵权责任法》第87条,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律规定的“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范围问题。让可能加害人担责是现有法律内的解决方式,己经成既成事实,现阶段只能在现有法律规定范围内更加合理地适用何相荣,姜首旭.从立法角度探究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制度[J].法制济,2017(07):48-50+72.。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分去析处理高空抛物侵权案件。案件的责任承担造成很大的困难。第一,“可能”这个词本身太过模糊,不够准确和具体,这个词不符合法律的权威和严谨,有很大的不确定的感觉。要想维护法律权威,判决要想准确,法律概念首先就要非常准确,这是基本要求,无可争议。第二,何为“使用人”,这个概念具体要包括什么,现实看来应该要包括承租人,也就是租客;不包括什么也要明确,这当然的不包括短时间的使用人,也不应该过包括过去使用过的人。第三,建筑物的范围问题。针对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出台司法解释,要明确的阐释什么是“可能的加害人”何相荣,姜首旭.从立法角度探究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制度[J].法制济,2017(07):48-50+72.(二)优化举证相应制度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注重对社区安全的管理,建立社区安全预警机制。通过普法宣传,提高全民的事故预防意识和防范意识,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也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矛盾。同时,要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政府应该有主动管理社区的自觉性,而且还要加强管理水平。管理是很多问题的源头,所以要想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就要在源头上加以控制。从预防这类事故的角度,要建立相关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精进社区的防控体系,引进相关的高科技手段和设施,构建一系列可靠的社区安全预警机制,物业管理公司的监管职责也双管齐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社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贺光辉.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法律救济的检讨[J].东疆学刊,2012,29(01):100-105.贺光辉.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法律救济的检讨[J].东疆学刊,2012,29(01):100-105.其次,国家还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意外事故保险制度。如上文所说,受害人受损后,寻求了法律救济和保险救济,仍然无法得到救济时,国家对其损害承担了一定的救济责任。这样的做法实质上是由全社会对受害人的损害了进行了分摊,但这种分摊每个主体的分摊理由不同,国家是因为其社会管理职能,居民个人是基于对其他公民的“照顾”,只要这种分摊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也可以被接受。所以为了预防突然的“飞来横祸”,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意外事故保险体系,做到有备无患。但是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国家不可能强制每个人都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所以基于种种考量,国家应该提供一部分专项经费,从上而下建立保险体系,最后达到全社会都能有安全保障,进而降低民众承担的行为风险。最后,如果确定了真正的加害人,我们在充分救济受害人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对加害人的法律惩罚,否则再多的事后救济也无法规制和预防侵权行为,无法达到有效控制此类事故的目的,更是辜负了国家责任出现在这个领域的初衷。所以法律需要一系列规范的行为模型,以便社会大众在自己作出行为时进行比照,从而判断自己行为是否违法,在行为出现问题时及时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预防功能,直至杜绝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提高政府补助提升人们风险防范意识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与瑞典、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学者在对社会保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实际生活中危害事故层出不穷,并且种类丰富,但是基于侵权角度进行分析,并不是每件危害事故都能够当作侵权案件处理并找到明确的行为人。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受害者,在经历了危害事故,承受了人身或财产上的损失后,却无法主张个人权利,难以通过《侵权责任法》进行有效的处理。在面对这些事实时,我们必须要清醒的意识到《侵权责任法》仍存在较大的不足,所以在面对救济需求时,不能将《侵权责任法》作为唯一途径,应积极寻找新途径,进而对《侵权责任法》中部分条款进行完善或弥补贺光辉.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法律救济的检讨[J].南都学坛,2012,32(01):102-107.贺光辉.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法律救济的检讨[J].南都学坛,2012,32(01):102-107.因此我国相关部将取之于民的税收,抽取一部分应用到对民众的救济中去。过应该意识到的是新西兰与我国在国情方面有着诸多差异,因此要对社会救助基金进行本土化改良,搞好社会救济制度与《侵权责任法》之间的配合,在维护受害人权益时不能盲目依靠社会救济,仍需要通过《侵权责任法》,找到确定侵害行为人,并获得相应的赔偿。结语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问题是现代城市化带来的新问题,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的承担问题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社会各界对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问题的讨论还是很激烈。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具有特殊性,相应的,其解决方式也不同于普通的致人损害责任类型。现行《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其不符合致人损害责任法理,在司法领域弊病较多,而且没有很起到好的社会效果。通过研究国外的相关立法,其中有些做法我国可以借鉴。解决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救济受害人,还要注重公平正义的实现。对于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解决有以下建议:首先,在现有法律规定范围内更加合理地适用,特别是在司法领域,尽量弥补现有法律的不足,这是当前最好实现的;其次,通过社会救助专项基金和商业保险寻找一种机制来分摊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产生的风险,对受害人进行及时救济。再次,就是责任意识的宣传和公民道德的培养,其实要想从根源解决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问题,需要在更深层次的层面来思考,那就是改良社会风气,每个人都不去做危害他人安全的事情,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公民素质不断提高,高空抛物事件必然越来越少,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最后,社会不断进步,法律也是不断完善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公安机关的介入调查义务,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