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配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配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配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配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配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Economics)Part1Introduction1.1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1.2国际经济学与宏微观经济学的联系1.3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4当前的国际经济问题InternationalEconomicRelations

1、概念(Concept)

是指一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分配关系。

2、内容(Contents)⑴、国际贸易关系(商品贸易关系)——最初的、最基本的形式⑵、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劳动力跨国流动、国际技术转让、国际资本流动)美国1965—1992年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TradeInterdependence)=进出口商品和劳务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1.1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思考以下问题:1、你当前了解或者购买的消费品是哪个国家生产的?2、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4、人民币对外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进出口商品日益增加,进出口贸易波动幅度增加。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增加(日本)。

相互依存程度是指一国进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利于全球资源合理配置。1.2国际经济学与宏微观经济学的联系联系:研究内容相似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格局下的资源流动及管理问题一般经济学研究一国内部的资源流动及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使用上相互借鉴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开放经济)一般经济学研究国内经济关系(封闭经济)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不完全相同1.3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国际贸易问题(InternationalTradeproblems)⑴国际贸易纯理论(InternationalTradeTheory)⑵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TradePolicy)①thebasisoftrade②thepatternoftrade③thegainsfromtrade①theeffectsoftheinstrumentsoftradepolicy②thecausesoftheProtectionism2、国际金融问题(InternationalFinanceproblems)

⑴ForeignExchangemarket,exchangerate&thebalanceofpayment⑵adjustmentofbalanceofpayments—open-economymacroeconomics⑶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个量分析)。贸易基础: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贸易模式:分别进出口哪些商品。贸易所得: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贸易保护:保护的手段及其经济效应。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二)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总量分析)。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的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国际资本市场。1.4当前的国际经济问题(1)发达国家不断增强的贸易保护牺牲消费者利益来增加生产者的利益汇率剧烈波动与严重失衡汇率失衡破坏了贸易模式和国际分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欧洲高水平失业、经济停滞过度的社会保险福利,不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美国企业重组和缩减规模带来的失业危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制造品竞争力增强1.4当前的国际经济问题(2)最贫困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国际制度不合理,损害世界经济经济转型国家面临的重组问题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加入欧盟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全球化的收入分配问题Part2比较优势原理2、1重商主义2、2绝对优势理论2、3比较优势原理-基于劳动价值论2、4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基于机会成本理论2、1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重商主义者以稀有金属(货币)的存量来衡量一国的财富,认为一国金银越多就越富有。二、早期的重商主义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采取鼓励出口、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贸易政策。三、晚期的重商主义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是国际收支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评价:以金银代表财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金银不是真正的财富。另外,它认为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2.2绝对优势理论

一、提出者:Adam·Smith二、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发表)三、理论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盛行四、绝对优势理论1、基本思想2、绝对优势的分析1、基本思想两国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即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绝对劣势商品。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2、绝对优势的分析

美英小麦W(蒲式耳/劳动小时)61布匹C(码/劳动小时)45⑴美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小麦W∵6W>1W∵5C>4C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英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布C⑵贸易的模式: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⑶设交换比价:6W=6C

则:分工前生产:6W+4C消费:6W+4C分工后生产:12W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美国多获得2C英国分工前分工后生产:1W+5C消费:1W+5C生产:10C消费:5W+5C∴分工后比分工前英国多获5W-W=4W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美国2.3比较优势原理一、提出者:David·Ricardo二、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发表)三、比较优势原理1、基本思想2、比较优势的分析3、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所得4、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1、基本思想两国的贸易基于比较优势。即一国相对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无绝对优势),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优势(无绝对劣势)。那么一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中相对小的产品(比较优势)去交换另一国绝对优势中相对大的商品(比较优势)。即,“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比较优势的含义设:两国A和B,两种商品X和Y。

ax,bx—分别表示A,B两国在X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ay,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Y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则:当ax>bx时,A国在X商品上具绝对优势。当ay<by时,B国在Y商品上具绝对优势。

当ax/ay>bx/by时,A国在X商品上具比较优势。当ay/ax<by/bx时,B国在Y商品上具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的分析

美英小麦W(蒲式耳/劳动小时)61布匹C(码/劳动小时)42∵6W/4C>1W/2C分析⑴美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小麦W

∵2C/1W>4C/6W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英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布C⑵贸易的模式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⑶设交换比价:6W=6C

则:分工前生产:6W+4C消费:6W+4C分工后生产:12W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美国多获得2C英国分工前分工后生产:3W+6C消费:3W+6C生产:12C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英国多3W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美国思考(1)一国在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必定在另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此话对吗?对。∵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则有ax/ay>bx/by,又∵ax、ay、bx、by均大于零,∴必有by/bx>ay/ax

即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思考(2)若实例中英国小麦改成3个单位,互惠贸易能否发生?此时6W/4C=3W/2C,4C/6W=2C/3W

即ax/ay=bx/by,ay/ax=by/bx∴两国无比较优势,也就无互惠贸易的发生。3、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所得(1)国际交换比价的范围∵美国国内交换比价为6W=4C∴当6W<4C时,美拒绝贸易。即当6W>4C时,美才愿意贸易。同样地,英国国内交换比价为2C=1W∴当2C<1W时,英拒绝贸易。即当12C>6W时,英才愿意贸易。∴只有当4C<6W<12C时,互惠贸易才可发生。

结论:国际交换比价处于国内交换比价上下限之内。(2)贸易利益分配的决定设交换比价为6W=6C时,则美获2C,英获6C。当交换比价为6W=8C时,则美获4C,英获4C。而当交换比价为6W=10C时,则美获6C,英获2C。∴贸易利益的分配是由国际交换比价(即贸易条件)所决定的。当国际交换比价越接近于一国国内交换比价时,则该国获利越小;反之,则越大。贸易条件TermsofTrade: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在多种贸易商品世界中,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通常称作商品或纯易货贸易条件(Commodityornetbartertermsoftrade)4、考虑货币与汇率的比较优势分析:1、如果两国工资率相等,如何贸易?2、贸易之后两国的相对工资率在什么范围?3、若汇率发生变化,对贸易模式有什么影响?

美英小麦W(蒲式耳/劳动小时)61布匹C(码/劳动小时)42思考(1)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说法对吗?思考(2)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这个国家受到了剥削并使福利恶化。这种说法对吗?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一、机会成本理论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一、机会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一单位某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数量。例如:美国为了多生产一单位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布的生产,则,在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3单位布,即1W=2/3C

同样地,在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单位布,即1W=2C2、比较成本原理:当一国在一种商品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则该国在该中商品上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3060901201501800小麦A小麦0布A’204060布1201008060402012010080604020美国英国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可知: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120/180=2/3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120/60=2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当假设,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时,则,小麦的机会成本=小麦与布的相对价格即,在美国:Pw/Pc=2/3,Pc/Pw=3/2

在英国:Pw/Pc=2,Pc/Pw=1/2

总之,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是其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

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的原因是相对成本不同(两国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900小麦A小麦0布A’40布120706001205040110E6070E’美国英国BB’180

假设,美国用70单位小麦与英国70单位布交换,国际分工与贸易使得国际均衡价格介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之间,贸易使双方都获利了。思考:大国与小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贸易所得?对模型的评价贡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开展国际贸易的依据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缺陷:预测极端的专业分工忽略了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忽略了各国资源的差异忽略了规模经济现实中不完全分分工的原因多种生产要素减弱专业分工的趋势国家保护民族产业存在交易成本运输等交易成本阻碍了国际分工贸易非贸易品不可能进行国际贸易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产品单位商品本国的劳动单位商品外国的劳动相对劳动生产率11101025408331244612251290.75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12345108420.75相对劳动量相对工资供给需求Part3标准贸易模型3.1标准贸易模型的基本工具3.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3.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3.4专业化、贸易与去工业化3.1标准贸易模型的基本工具一、标准贸易模型建立的基础二、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三、社会无差异曲线一、标准贸易模型建立的基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关系相对价格与相对需求的关系世界均衡相对供给与相对需求的关系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二、成本递增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MarginalRateofTransformation,MRT)曲线上某点X对Y的MRT=∣△Y/△X∣=X商品的机会成本=该点切线的斜率YX0YX0B20406080100120140120B’国家1国家2AA’10080604020△X△X△Y△Y思考(1)以下那种机会成本更接近实际情况呢?递增的机会成本递减的机会成本固定机会成本思考(2)各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为什么会有差异?三、社会无差异曲线1、社会无差异曲线指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曲线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U1U2U3Y0EF△X△YX2、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曲线上某点X对Y的MRS=∣△Y/△X∣=该点切线的斜率3.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孤立均衡∵Pa<Pa’,∴国家1在X商品,国家2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结论:国家1专门生产并出口X商品,国家2专门生产并出口Y商品。YX0YX07060A606070A’Pa=1/4Pa’=4国家1国家2ⅠⅠ’3.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YX0YX0806030AB4060120120404080120B’A’国家1国家2ⅠⅠ’60E’ECC’Pb=1ⅡⅡ’110Pb’=1设80X交换80Y,这时Pb=Pb’=1,贸易达到均衡。结论:贸易使双方均能获利。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Pf=1/2YXAB国家1EⅡFPb=1H20406080100120140Ⅲ014012010080604020X204060801001201400EAFBX的出口Px/Py1H1/21/4SxDxYX0B’A’国家2E’Ⅱ’F’Pb’=1Pf’=2H’Ⅲ’2040608010012014012010080604020X020406080100120E’H’B’A’F’X的进口Px/Py124SxDx三、贸易条件与国家福利贸易条件(相对价格)改善能够使国家福利增加,体现一国的贸易所得。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增长改变生产可能性曲线,影响相对供给国际收入转移和非贸易品的存在影响相对需求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也影响相对供给和需求思考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进口原材料如石油、粮食。分析以下情况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1、中东战争使石油供应紧缺;2、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销售;3、俄罗斯农业歉收;4、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橘的进口关税。3.4专业化、贸易与去工业化一、贸易与专业化的关系国际贸易是的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给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造成失业。结果出现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二、贸易与去工业化的关系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水平呈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国际贸易。导致去工业化的因素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投资率的下降国内其它因素Part

4赫克歇尔—俄林和其他贸易理论4.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定理)4.2要素价格均等化和收入分配(H—O—S定理)4.3对赫—俄理论的经验检验4.4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完全竞争市场)4.5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市场)4.6相似偏好理论4.7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8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4.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定理)一、H—O定理的产生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三、H—O定理的理论框架四、正式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H—O定理的产生1、提出者:Heckscher&Ohlin(Sweden)2、代表作:H:《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年发表)

O:《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发表)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1、基本含义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FactorIntensity)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则两国均可获利。思考?“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试分析上面这段话。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2、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若A国(TK/TL)大于B国(TK/TL),则A国为资本丰裕国,B国为劳动丰裕国。注意: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一国要素禀赋与其拥有的要素绝对数量无关,而只与拥有要素的相对数量有关。

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3、要素密集度(

FactorIntensity)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若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生产X时的K/L大于生产Y时的K/L,则X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而Y为劳动密集型商品。注意;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一种商品的密集度与其投入要素的绝对量无关,只与相对量有关。思考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于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于养牛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为什么是或不是?三、H—O定理的理论框架1、商品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2、商品价格差是由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3、要素价格是由要素供需力量共同决定的;4、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对商品的最终需求派生出来的;5、商品的最终需求取决于一国的收入分配和消费偏好。商品价格要素价格要素的派生需求商品的最终需求偏好收入分配技术要素供给四、正式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YX070B50130Pb=Pb’Ⅱ120B’YX070A50130国家1国家2Ⅰ120A’ⅡPa’PaE=E’C’C∵Pa<Pa’∴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贸易后,两国的福利水平均得到了提高。4.2要素价格均等化和收入分配(H—O—S和S—S定理)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Stolper-SamuelsonTheorem)三、H—O—S定理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1、要素价格的确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2、分析方法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w=Px·MPLX=PY·MPLY(3.3)r=Px·MPKX=PY·MPKY(3.4)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3、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名义价格的影响PX上升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资本需求大于供给资本价格上涨劳动需求小于供给劳动价格下跌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4、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实际价格的影响PX上升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资本需求大于供给资本价格上涨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劳动价格下跌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MPK上升MPL下降资本的实际价格上涨,资本所有者受益劳动的实际价格下降,劳动力所有者受损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Stolper-Samuelson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三、H—O—S定理H—O—S定理:国际贸易引起的商品流动实际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最终导致各国同质要素价格达到均等化。均等化的假设:两国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贸易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思考(1)

过去20年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加大了美国工资的不平等,由此美国政府应限制贸易吗?如果不是,又该如何解决呢?思考(2)

贸易提高了一国丰裕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降低了一国稀缺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此话对吗?4.3对赫—俄理论的经验检验一、验证1、验证人:Leontief(Russian-American)2、验证时间:1951年3、使用数据: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4、使用方法:测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商品中要素含量之比,即K/L的数值。5、验证结果:“里昂惕夫之谜”(TheLeontiefParadox)二、补充——谜的解释TheLeontiefParadox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资本丰裕国,根据H—O定理,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然而测算结果正好相反。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生产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比较(1947年)出口商品进口替代商品资本劳动资本/劳动(美元/人)255078030913391821701399118184补充——谜的解释人力资本论:美国的劳动包括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资本投资,和外国那种简单的劳动是不同质的。自然资源稀缺论:美国进口自然资源稀缺的商品。此商品在外国是自然资源密集性商品,价格很低;而此商品在美国生产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生产,且成本很高。贸易壁垒说:贸易政策扭曲了贸易模式。当时美国限制高技术的资本密集性商品的出口,同时限制落后的劳动密集性商品的进口。需求逆转:两国需求的差异超过其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美国强烈偏好资本密集性商品。要素密集度逆转: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其要素密集性的差异。一种商品在外国是劳动密集性商品,而在美国可能是资本密集性商品。4.4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提出者:Krugman主要观点:两国在各方面均相同,包括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商品均衡价格等,即不存在比较优势。但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则两国仍可开展贸易,并均可获利。因此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又一原因。一、规模经济的含义1、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2、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干中学”效应知识的外溢性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基本假设:以2×2模型为基础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会一致吗?两国还会发生国际贸易吗?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XYE3、封闭条件下的分析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点相对价格线(Px/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所以X部门存在规模经济(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在均衡状态时,社会福利则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表示。结论: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社会福利也相同。封闭条件下的图形分析图6-14、开放条件下的分析开放条件下点E不再是均衡点如果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图6-1中直线TT’的中点C,这时,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两国的贸易所得相等。贸易所得不相等的分析两国消费点不重合结论:既使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开放条件下的图形分析图6-2三、贸易模式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素“先行优势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4.5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一、不完全竞争理论1、边际收益与价格销量函数:Q=A-BP(A、B为常数)平均收益(价格):AR=P=(A-Q)/B边际收益:MR=P-Q/B2、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成本函数:TC=F+c*Q(c为变动成本)平均成本:AC=F/Q+c边际成本:MC=c3、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模型的条件厂商生产有差异性的产品厂商的价格决策考虑其它厂商,忽略自己的价格对其它厂商的影响。需求函数的假设:平均成本取决于市场规模与厂商数量:价格均等时AC=F/Q+c=nF/S+c厂商数量越多,市场价格就越低:

P=MR+1/nb均衡条件: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MC=MR)垄断竞争的局限性:勾结行为与排斥行为。有关图形分析QC和PMRMCACDnP和CPPCC二、垄断竞争与贸易

国家之间没有技术差异,贸易仍可互利。1、市场规模扩大的影响市场规模的扩大,各厂商的销量上升,平均成本下降,利润增加,厂商数量增加。(如下图)PPCCnP和C2、从一体化的市场中获利令b=1/30000,F=750000000,c=5000,则TC=750000000+5000Q,AC=750000000/Q+5000,两国销量:SA=90万,SB=160万则有:nQ=90万;P=MR+1/nb;AC=750000000/Q+cMR=MC,AR(P)=Ac,本国市场的均衡:有n=6,P=10000,Q=15万即为均衡点。外国市场的均衡:同理有:n=8,P=8750,Q=20万即为均衡点。一体化市场均衡:n=10,P=8000,Q=25万即为均衡点。结论:一体化的市场能容纳更多的厂商,各厂商以更大的生产规模来生产商品,销售价格更低。三、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差异产品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导致产业内贸易。2、要素禀赋差别越大,产业间贸易越重要;而当资源禀赋相似时,产业内贸易就会占主导地位。3、产业内贸易是不可预测的“先行优势”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4.6相似偏好理论

相似需求理论又称重叠需求理论,其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一、消费者行为假设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OP表示二者的关系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图5-1三、结论1、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2、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四、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1、分析面不同各自从需求面、供给面分析贸易。2、适用范围不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4.7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初始期(Introduction)产品的初始期是指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因为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接近。二、成长期(Growth)产品进入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在生产上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转化为资本(物质资本+管理、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本)密集型。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产品阶段拥有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三、成熟期(Maturity)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效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拥有比较优势,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图5-2Part5贸易壁垒:关税5.1概念5.2关税对小国的影响5.3小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5.4大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5.5最优关税和报复关税

5.6

关税结构理论5.1概念一、定义Tariff:是指对通过一国关境的贸易商品课征的税收,属国家税收的一种。二、种类1、按商品流向划分①进口税②出口税③过境税2、按征收方法划分①从量税②从价税③混合税④选择税进口关税对一国有什么影响?5.2关税对小国的影响一、关税的价格效应(priceeffectofatariff)含义:分析征收进口税对征收国国内和国际价格的影响。分析:设不考虑征税商品的供求弹性,则征税前:P=Pw征税后:Pt=Pw’+t∵A是小国,∴Pw=Pw’Pt=Pw+tPt=P+t

结论:征税后,国内价格上涨了t,即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承担。征税前,国际市场价格为PW,也是A国的国内市场价格。∴国内生产为OQ1。征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为Pt,∴国内生产为OQ3,二、关税的生产效应(Productioneffectofatariff)

含义:考察征税使国内价格上升而对国内生产的影响。SX和DX为A国X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PQODXSXPWPtACQ1Q3A国t

结论:征税使国内生产增加了Q1Q3,即关税保护了国内生产者的利益。三、关税的消费效应(Consumptioneffectofatariff)含义:考察征税使国内价格上升而对国内消费的影响。PQOSXPWPtBGQ2Q4A国t征税前,P=PW∴国内消费量为OQ2。

征税后,P=Pt,∴国内消费量为OQ4,结论:征税使国内消费量减少了Q4Q2,即关税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DX四、关税的贸易效应(Tradeeffectofatariff)含义:考察征税对一国贸易量的影响。PQOSXPWPtACGHQ1Q2Q4Q3cA国t

五、关税的收入效应(Revenueeffectofatariff)含义:考察征税对一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征税后,财政收入增加为:进口量×税率=Q3Q4×t=cDxB征税前,P=PW,

∴国内进口量为Q1Q2。征税后,P=Pt,

∴国内进口量为Q3Q4。结论:征税使国内贸易量减少了Q1Q2–Q3Q4=Q1Q3+Q4Q2即,关税的贸易效应=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的消费效应5.3小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PQOSXPWPtABCGHQ1Q2Q4Q3abcdA国tDX一、国内生产者的获利可用“生产者剩余”(PS)来反映。∴征税给生产者带来的利益:△PS=a。二、国内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可用“消费者剩余”(CS)来反映。

∴征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CS=a+b+c+d。则,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财政收入增加

=a-(a+b+c+d)+c=-(b+d)<0结论:关税降低了小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b+d为净损失(或称保护成本),其中:b—生产扭曲(ProductionDistortion)d—消费扭曲(ConsumptionDistortion)思考

既然对一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会付出成本代价,降低本国的整体福利水平,那又为什么要实施呢?5.4

大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POSXPWPtQ1Q2Q4Q3abcdB国PW’eDxB国因贸易条件改善而获得的利益为:Q3Q4×(PW-PW’)=e则,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

=a-(a+b+c+d)+(c+e)=e-(b+d)结论:关税对大国的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不确定。征税前,国际市场价格为PW,征税后,国际市场价格为PW’,又∵B国为大国;∴PW’

<PW即,B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了。而当B国出口商品价格不变时,则意味着其贸易条件的改善。思考

什么情况下,征收关税能提高大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当进口国的需求弹性较大且出口国的供给弹性较小时,征税可明显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使本国福利增加。5.5

最优关税和报复关税

一、概念最优关税(Optimumtariff):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相对于其贸易量减少的负面影响的净所得最大化的税率。Wt0ACBt*tH二、影响征税虽可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但却使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恶化和福利水平的下降,因此,易招致对方的征收报复关税,导致贸易战。a5.6

关税结构理论一、理论背景20世纪60年代起,中间产品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概念与计算公式有效保护率(EffectiveProtectionRate)计算公式三、理论的重要结论四、案例分析五、评价概念与计算公式1、有效保护率(EffectiveProtectionRate,EPR)是指征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值增加的百分比。附加值(Valueadded):最终产品价格减去投入的进口生产要素的成本。2、计算公式EPR=(V’

-V)/VV’——征税后最终产品的附加值;

V——征税前最终产品的附加值;EPR=(t-aiti)/1-ait——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

ai——自由贸易下进口要素成本与最终产品的价格比

ti——进口要素的名义关税率理论的重要结论

由EPR=(t-aiti)/1-ai可得:1、当ti<t时,EPR>t;2、当ti=t时,EPR=t;3、当ti>t时,EPR<t;

结论: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与名义关税率并不一致,若关税结构中,名义关税率随着加工程度的深化而提高,则有效保护率将高于名义关税率。实例分析

例:假定在自由贸易下,一辆汽车的国内价格为10万元,其中8万元是自由贸易下进口钢材、橡胶、仪表等中间产品的价格,另外2万元是国内生产汽车的附加值。试计算下列情况下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1、若对每辆汽车和中间产品进口各征收10%的名义关税;2、若对汽车征收10%的名义关税,而对各中间产品征收5%的名义关税;3、若进口汽车的名义关税仍为10%,而进口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增加到20%。解:1、EPR=(t-aiti)/1-ai=(10%-8/10×10%)/1-8/10=10%2、EPR=(10%-8/10×5%)/1-8/10=30%3、EPR=(10%-8/10×20%)/1-8/10=-30%思考

假定一国降低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而最终产品的关税并不下降。这将对该国的有效保护率产生什么影响?Part6非关税壁垒与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6.1进口配额(ImportQuotas)6.2出口补贴(Exportsubsidies)6.3倾销(Dumping)6.4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6.5战略贸易和产业政策6.1进口配额一、概念二、进口配额的效应三、案例学习四、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的比较概念Definition:ImportQuotas:

指对允许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在一定时期内实施限制。Classification:绝对配额(AbsoluteQuotas)关税配额(TariffQuotas)进口配额的效应

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价格为PW此时国内生产量为OQ1,消费量为OQ2进口量为Q1Q2;

∵配额所规定的进口量通常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实施进口配额Q3Q4后,进口商品价格将上升至PQ,

PQOSXPWPQQ1Q2Q4Q3abcdA国

即实施配额后,国内生产增加了Q1Q3,∴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国内消费减少了Q4Q2,∴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c+d。Dx

则,国内生产量为OQ3,消费量为OQ4。

∴进口配额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

=a-(a+b+c+d)=-(b+c+d)<0

结论:实施配额使一国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了。其中,b——生产扭曲d——消费扭曲

c——配额收益(QuotaRevenue)或配额租金(QuotaRent)QuotaRent一、含义由于政府实施配额而带来的垄断利润。二、配额租金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1、竞争性拍卖方式,则政府收入增加。2、固定受惠方式,受惠厂商受益。3、资源使用申请程序,则获进口许可证的厂商受益。CaseStudy美国对食糖进口实施配额1、1990年,食糖的进口配额为2.13百万吨,而自由贸易下,进口为4.12百万吨。这导致食糖的国内价格为$466/吨,而国际市场价为$280/吨。2、实施配额使消费者损失$16.46亿。其中,生产者获利$10.66亿,生产扭曲损失$0.76亿,消费扭曲损失$1.09亿,获得出口权利的国外政府租金收益为$3.95亿。3、美国每年为此损失$580百万,每年每人损失仅为$6,而美国糖业工人约12000人,即意味者每个工人为生产者带来了$90.000的补贴。4、若不实施配额,美国糖业工人失业仅为2000或3000人,即意味着每个消费者为每个工作岗位付出了超过$500.000的代价。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的比较1、进口配额可取代市场机制,对价格及供求进行调节,而进口关税只是简单地改变价格。PQOSXPWPt(PQ)ABQ1Q2Q4Q3DxDx’A’B’PQ’C2、进口配额将进口数量限定在一个确切的水平,而进口关税的限定效果则不确定。

3、进口配额的分配若不采用竞争性拍卖,则有可能导致“寻租”(Rent-seeking),为腐败埋下种子,给经济造成浪费。当需求增加时,对于给定的进口配额,将导致更高的价格和国内生产量;而对于给定的进口关税,将导致更高的消费量和进口量,但对国内价格和生产量影响很小。6.2出口补贴一、概念(Concept)1、含义是指对本国出口者或潜在出口者给予直接支付、减免税或补贴贷款,或给外国购买者以低息贷款,以此来刺激本国出口。2、方式1、直接补贴:现金支付2、间接补贴:减免税、低息贷款二、出口补贴的效应三、案例学习(CaseStudy)出口补贴的效应1、设A为小国

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价格为PW,此时国内生产量为OQ2,国内消费量为OQ1,出口量为Q1Q2。实施补贴S后,由于A为小国,因此国际市场价格仍为PW,而国内市场价格因生产成本的提高上升为PS,PQOSXPWPSQ1Q2Q4Q3abcdA国DxS

即实施补贴后,国内生产增加了Q2Q4,∴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国内消费减少了Q3Q1,∴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政府补贴支出增加了Q3Q4×S=b+c+d

。∴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政府支出

=(a+b+c)-(a+b)-(b+c+d)=-(b+d)<0

结论:实施出口补贴使小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了。

则,国内生产量为OQ4,消费量为OQ3,出口量Q3Q4。2、设A为大国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价格为PW

实施补贴S后,由于A为大国,∴国际市场价格降为P’W,国内市场价格为PS。PQOSXPWPSQ1Q2Q4Q3abcdA国DxP’WeS∴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者减少-财政支出增加=(a+b+c)-(a+b)-(b+c+d+e)=-(b+d+e)<0

结论:出口补贴导致大国贸易条件的恶化,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

即,A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了。若A国进口商品价格不变,则意味着其贸易条件的恶化。

A国因贸易条件恶化而带来的损失为:

Q3Q4×(PW

-P’W)=eCaseStudy欧洲的共同农业政策(CAP)欧盟(EU)制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然后加强关税,使进口的农产品价格总是等于EU制定的高价,即实施所谓的可变进口税额(Variableimportlevies)。其结果保护了EU农民,而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支持农业的高价格也导致EU内部大量的农业剩余、(70年代到85年底,EU储藏了78万吨牛肉,120万吨奶油,1200万吨小麦)高额储藏成本和出口的减少。为了避免农产品储藏无限增长,EU对农产品出口实施了高额补贴,仅1990年即高达816亿美元。这导致了EU与美国在乌拉圭回合中最尖锐的贸易争端。美国要求EU最迟到2000年完全取消出口补贴,但由于欧洲农民的反对,几乎导致谈判的垮台。最后,EU同意削减三分之一的出口补贴。6.3倾销一、概念(Concept)二、持续性倾销的局部均衡分析三、案例学习(CaseStudy)倾销的含义与分类1、含义(Definition)指出口商以低于成本或至少低于国内价格而销售商品的行为。2、分类(Classification)1、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dumping):或称国际价格歧视,是国内垄断者通过国内市场卖价高于国际市场,使总利润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持续倾向。2、掠夺性倾销(Predatorydumping):是指以低于成本或低于国外价格进行销售,以将国外生产者赶出市场,然后提高价格,从市场垄断中获取超额利润。3、偶然性倾销(Sporadicdumping):又称零星倾销,是指偶尔以低于成本或低于国外价格销售商品,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国内价格而卖掉预期会暂时剩余的商品。倾销的经济学分析本国:P=20,Q=1000,R=20000国外:P=15,Q=100,R=1500本国:ΔP=-0.01,ΔQ=1,ΔR=9.99国外:ΔP=-0.01,ΔQ=1,ΔR=13.99结论:国外降价比国内降价更有利.什么情况下国内降价更有利??比较两市场弹性的大小持续性倾销的局部均衡分析DH和

DF分别表示厂商面对的国内和国外市场的需求曲线。

MRF和MRH分别表示厂商在国内和国外时市场的边际收益曲线。设厂商的边际生产成本MC为常数。POQFQHPHPFDFMRFDHMRHMCQQ国内市场国外市场∴确定了厂商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量和价格为QH和PH,在国外市场的销量和价格为QF和PF。又∵国际市场上近似替代品的可获得程度高于国内市场∴DF比DH更有弹性,则PF<PH。

为使总利润最大化,厂商决定销售分配的条件为:MRF=MRH;

又∵厂商决定其总产量的条件是:MRF=MRH=MC,持续性倾销的形成条件1、MR向右下倾斜,即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DF比DH更平坦,即国际市场的需求弹性大高于国内市场。3、无商品的回流,即两市场完全隔离。CaseStudy1、80年代以来,美国指控日本向其倾销钢铁和电视机,美国联邦政府引入了触发价格机制(Trigger-pricemechanism)以抵抗他国的竞争。2、EU被美国指控倾销农产品的倾向。3、日本与美国之间围绕电脑芯片的倾销案件。4、中国是反倾销诉讼案的最大受害者。自1979年中国第一次因出口欧共体的糖精钠被反倾销以来,到2000年外国对华反倾销共450起,涉案金额大数百亿美元。而截止2001年底月,已定案作出裁决的对华倾销案仅5件。6.4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一、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二、反对自由贸易的观点分析与讨论一、1981年,日本愿意自动限制向美国出口汽车的数量,而不愿意取消从美国进口商品的配额限制?二、一国最好是实行自由贸易还是实行保护贸易?一、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1、自由贸易的效率自由贸易比保护贸易导致更高的效率分析小国的情形:关税导致生产和消费的扭曲损失。有些小国的扭曲损失到达潜在GNP的10%。2、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规模经济保护贸易分割市场,而自由贸易会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形成规模经济。通过出口竞争,企业进步获得创新收益。一、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3、支持自由贸易的依据限制自由贸易代价大自由贸易获得的收益应该包括在保护政策的成本之中。政治决策过程必然会影响非自由贸易化政策的实施。案例分析(欧盟)二、反对自由贸易的观点1、关税的贸易条件改善论(大国)征收足够低的关税率t时,b+d<e,增加本国福利。当关税上升为t0时,b+d=e,本国福利最大,此时的关税率t0即为最优关税率。当关税大于t0时,b+d>e,此时本国福利会减小。当关税达到禁止性关税tP时,本国福利不再变化。如何应用于出口部门?征收最优出口税率(如石油出口国)。二、反对自由贸易的观点2、反对自由贸易的市场失灵论生产者剩余衡量成本和收益的缺陷市场失灵:要素市场不完善降低效率厂商忽略了其生产的外部性(社会收益)分析小国征收关税(如图所示)福利损失:b+d社会收益:S存在一个t0,使得S>b+d。次优理论原理二、反对自由贸易的观点3、市场失灵论的缺陷国内市场失灵应该有国内政策来修正。难以对市场失灵进行充分的诊断并“对症下药”。用国内生产补贴代替关税能避免扭曲损失(如图)。分析美国汽车工业,要善于比较贸易政策与国内政策的成本。原则:尽可能直接地处理国内市场失灵,因为间接的政策会无意中导致对社会其他部分行为的扭曲。贸易政策容易被某些利益集团所左右。(案例分析)4、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6.5战略贸易和产业政策一、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基于博弈论的分析一、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先由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后经德国的李斯特发展和完善。1、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将一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他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并不适用于每个经济发展阶段。在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应采用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原因是此时本国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程度低,国际竞争力差,不足以与来自处于农工商业阶段国家的产品相竞争。如若采用自由贸易政策,不但享受不到贸易利益,还会令经济遭受巨大冲击。2、生产力论从长远来看,一国生产财富的能力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当自由贸易损害到一国实际或潜在利益的时候,该国有权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较优势是动态且可培养的。落后的国家在面临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时,为了“促进生产力的成长”,有理由采取产业保护措施。针对当时的经济背景,李斯特指出,对于德、美这样的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如果与处于农工商业阶段的英国进行自由贸易,虽然表面上在短期能够获得贸易利益,但在长期将损害其生产力,制约其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要追求的是财富的生产力,而非仅仅是财富本身。“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和已经创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灭的财富获得补偿。”3、关税保护制度

差别关税率:以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为出发点,对不同的产业征收不同的关税。比如对于国内幼稚工业相竞争的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同时以免税或低关税的方式来鼓励国内不能自行生产的机械设备的进口。有选择性的保护:并非对所有工业都加以保护,保护是有条件的。只有那些经过保护可以成长起来的,能够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才对其加以保护。对于那些通过保护也不能成长起来的产业则不予以保护。适时调整: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不是无休止的,而是又限期的,超过了规定的限期,该产业即便没有成长起来,也要解除对它的保护。二、战略性贸易政策1、主要观点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国政府可借助R&D补贴、生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征税、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利,强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转移其垄断利润,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自身的福利水平。二、战略性贸易政策2、用博弈理论(Gametheory)进行分析(单位:$百万)波音生产不生产生产不生产-10、-10100、00、1000、0

1、设波音首先进入市场,则波音赚1亿美元,空客为0;

2、若空客进入市场,则双方各亏损1000万美元;

3、假设空客得到政府生产补贴1500万美元/每年,而波音无补贴,则空客赚500万美元,波音亏损1000万美元;

4、结果:波音停止生产,空客则无须补贴赚取1亿美元。结论: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可帮助落后者克服市场劣势,获得比较优势。空中客车二、战略性贸易政策3、适用条件实施前提:规模经济存在,市场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实施对象:战略性产业属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投资成本巨大,却不能通过市场得到完全补偿;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实施主体:政府实施手段:对外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国内政策:R&D补贴、生产补贴、税收优惠、贷款优惠和投资政策等实施目的:强占市场、扩大生产、转移利润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Chapter7theInstrumentsoftradepolicy——TariffandNon-tariffBarriers

7、1关税(Tariff)7、2进口配额(ImportQuotas)7、3出口补贴(Exportsubsidies)7、4倾销(Dumping)7、1Tariff一、概念(Concept)二、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EquilibriumAnalysisofTariff)三、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ofTariff)四、关税结构理论(TheoryofTariffFramework)Concept1、Definition是指对通过一国关境的贸易商品课征的税收,属国家税收的一种。2、Classification⑴按商品流向划分①进口税(Importtariff)②出口税(Exporttariff)③过境税(Transitduty)按征收方法划分①从量税(Specifictariff)②从价税(AdValoremtariff)③混合税(Compoundtariff)④选择税(Selectively-imposedtariff)PartialEquilibriumAnalysisofTariff一、关税的价格效应(priceeffectofatariff)含义:分析征收进口税对征收国国内和国际价格的影响。分析:设不考虑征税商品的供求弹性,则1、当征税国为小国时征税前:P=Pw征税后:Pt=Pw’+t∵A是小国,∴Pw=Pw’Pt=Pw+tPt=P+t结论:征税后,国内价格上涨了t,即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承担。2、当征税国为大国时征税前:P=Pw征税后:∵A是大国,∴Pw’<PwPt=Pw–△PW+tPt=P–△PW+t

结论:征税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