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特定抗体B.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2.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B.B淋巴细胞来源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C.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D.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的个体可发生的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B.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C.四倍体西瓜花药离体培养后可得到二倍体纯合子D.T-DNA插入到豌豆的淀粉支酶基因中,可引起该基因突变4.2020年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由一种RNA病毒--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COVID-19比T2噬菌体更易发生变异B.某患者4小时内体温维持在1.2℃不变,该过程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已经痊愈的患者如果再次感染该病毒,其记忆细胞可以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D.被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5.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D.一个细胞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含3H的子细胞数为1或2或3或46.某科研人员利用郫县豆瓣酱为材料筛选高产蛋白酶的霉菌,下列利用平板划线法筛选该菌株的做法正确的是()A.在每次划线前后都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接种霉菌后的培养基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C.筛选用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D.对筛选的菌株斗数时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7.叶柄离层细胞近树干的部分为近基端,反之为远基端。下图为叶柄离层细胞两端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的关系。乙烯能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水解离层细胞细胞壁的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近基端生长素浓度高时,有利于叶柄的脱落B.叶柄脱落时离层细胞脱落酸含量可能增加C.生长素从远基端往近基端的运输可抑制乙烯合成D.乙烯与生长素都参与叶柄脱落的调节8.(10分)图是某基因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A可称为一个密码子B.DNA分子的多样性与①②有关C.限制酶切割该基因时应作用于⑤处D.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时,解旋酶作用于④处二、非选择题9.(10分)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呼吸道黏膜上、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胃中的胃酸和消化酶等可消灭随食物咽下的多种细菌。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激素,它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还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CRH、ACTH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1)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与位于___________(细胞膜上、细胞质中、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后一同作用于核内的遗传物质,启动基因表达过程。这些特定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会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_________,特异性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会影响血糖平衡,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糖皮质激素与_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2)保持精神愉悦,有利于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正常,降低罹患肿瘤的概率,此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3)为验证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现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进行实验,请将实验思路补充完整。将品种、性别、生理状态等相同的健康大鼠随机平分为A、B两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萝卜的蛋白A具有广泛的抗植物病菌作用,而且对人体没有影响。我国科学家欲获得高效表达蛋白A的转基因大肠杆菌作为微生物农药,做了相关研究。(1)研究者用相同的_________酶处理蛋白A基因和pET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置于经_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悬液中,获得转基因大肠杆菌。(2)检测发现,转入的蛋白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效率很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A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并按图2方式依次进行4次PCR扩增,以得到新的蛋白A基因。①这是一种定点的_________技术。②图2所示的4次PCR应该分别如何选择图1中所示的引物?请填写以下表格(若选用该引物划“√”,若不选用该引物则划“×”)。_____引物A引物B引物C引物DPCR1PCR2PCR3PCR4(3)研究者进一步将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和_________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用_________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A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A基因表达效率是否提高。为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_________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4)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A基因的大肠杆菌,其优点是_________。11.(14分)几丁质是构成植物病原真菌和昆虫外骨骼的组分,高等动植物和人类体内不含几丁质。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几丁质酶(胞外酶),将几丁质降解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科研人员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用于生物防治。回答下列问题。(l)几丁质酶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优势是____。(2)欲筛选几丁质酶高产菌株,应在培养基中加入几丁质,为微生物提供____。菌株接种前对培养基灭菌,杀死培养基内外_______。菌株筛选成功后,可将培养的菌液与灭菌后的___混合,在-20℃长期保存。(3)将筛选出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30℃恒温振荡培养至几丁质降解完全,得到几丁质酶发酵液,将其离心,保留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获得粗酶样品;在胶体几丁质固体培养基上打孔,将粗酶样品加入孔内,恒温静置8h,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判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SDS-___法进行几丁质酶样品纯度检测,加入SDS的目的是____。12.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γ-氨基丁酸是一种_____________可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_____________,抑制了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2)γ-氨基丁酸发挥完作用后,会立即被_____________,是一种可逆的神经抑制效应。(3)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填“相似”或“相反”)。据图分析该局部麻醉药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详解】A、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特定抗体,需要经过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错误;B、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②过程需要采用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包括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C正确;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D正确。故选A。2、D【解析】

根据题意“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说明B淋巴细胞中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影响抗体分泌。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的目的是使B淋巴细胞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可通过设定相应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B淋巴细胞株。【详解】A、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A正确;B、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成熟的B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因此可以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处获得B淋巴细胞,B正确;C、由图可知,在HAT培养基上培养,骨髓瘤细胞死亡,说明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无法存活,C正确;D、题中培养的是可分泌与注射的抗原相关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不会产生抗EBV抗体,D错误。故选D。3、C【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有性生殖的个体可以发生的变异类型有突变和基因重组,A正确;B、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四倍体西瓜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是单倍体,C错误;D、T-DNA插入到豌豆的淀粉支酶基因中,可引起该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4、C【解析】

体温的恒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维持恒定的结果;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并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发挥免疫作用;靶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的裂解、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详解】A、T2噬菌体为DNA病毒,COVID-19为RNA病毒,因此,COVID-19比T2噬菌体更易发生变异,A正确;B、体温的恒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维持恒定的结果,因此,某患者4小时内体温维持在1.2℃不变,该过程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C、已经痊愈的患者经历了特异性免疫过程,体内存在该病毒的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再次感染时,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地结合,C错误;D、被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过程,D正确。故选C。5、C【解析】

将洋葱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标记、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分子上不含有放射性,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条染色单体上,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形成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详解】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B、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都含有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错误;C、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正确;D、完成2个细胞周期后,随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子细胞中有放射性的个数至少有2个,最多有4个,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结合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解答。6、C【解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初次划线灼烧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其后划线后灼烧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种,使下一个区域的菌种只来自上一个区域的末尾,最后一次灼烧的目的是防止菌体污染环境,A错误;B、接种霉菌之前,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B错误;C、产蛋白酶的霉菌利用的底物是蛋白质,因此,培养基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C正确;D、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落进行计数,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只需考生掌握平板划线法的基本操作即可,对微生物的计数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7、C【解析】

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这几种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除各有其独特作用外,还能互相促进或抑制,充分发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详解】A、近基端生长素浓度越高,叶柄的脱落也加快,A正确;B、脱落酸促进脱落,叶柄脱落时离层细胞脱落酸含量可能增加,B正确;C、据图可知,生长素从远基端往近基瑞的运输造成近基端生长素升高,从而促进乙烯合成,C错误;D、据图可知,高难度的生长素促进近基端的脱落,乙烯能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水解离层细胞细胞壁的酶,因此乙烯与生长素都参与叶柄脱落的调节,D正确。故选C。8、C【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为某基因的局部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④为氢键,⑤为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⑥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详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因此图中ACA不能称为一个密码子,A错误;B、DNA分子的稳定性与①②有关,多样性与③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C、限制酶作用与⑤磷酸二酯键,C正确;D、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时,不需要使用解旋酶,通过加热使④氢键断裂,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细胞质中增强减弱胰岛素神经-体液-免疫大鼠血浆中CRH、ACTH的含量给A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溶液,给B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糖皮质激素溶液的溶剂),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大鼠血浆中CRH、ACTH的含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解析】

从图中看出,在寒冷、精神因素的刺激下,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产生C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ACTH作用于肾上腺,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细胞,引起特定的基因表达,引起抗体减少,淋巴数目减少,最终导致人的免疫能力降低。【详解】(1)从图中看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中;基因表达后,胃酸分泌增加,所以可以推测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但淋巴细胞的数目降低,所以特异性免疫降低;糖皮质激素降低了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所以升高了血糖含量,与胰岛素的作用拮抗。(2)精神状态是神经调节,而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正常是依赖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同时降低罹患肿瘤的概率,需要加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所以这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为验证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如果存在反馈抑制机制则如果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因此自变量是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因变量是CRH和ACTH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将品种、性别、生理状态等相同的健康大鼠随机平分为A、B两组,测定大鼠血浆中CRH、ACTH的含量;然后给A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溶液,给B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糖皮质激素溶液的溶剂),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大鼠血浆中CRH、ACTH的含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图中的过程,结合免疫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知识进行解答,在设计实验时,需要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设计实验。10、限制酶和DNA连接CaCl2基因突变引物A引物B引物C引物DPCR1√√××PCR2××√√PCR3××××PCR4√××√含有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空质粒(pET质粒)抗原-抗体杂交抑菌圈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解析】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3、“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原理:DNA双链复制(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2、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详解】(1)在基因工程中,利用相同的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处理蛋白A基因和pET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需要用氯化钙处理,以便重组质粒的导入。(2)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经过4次PCR技术后获得了新的基因,这是一种定点的基因突变技术。②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A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因此4次PCR应该分别选择如图所示的引物如下表所示:引物A引物B引物C引物DPCR1√√××PCR2××√√PCR3××××PCR4√××√(3)根据实验中的对照原则,若要比较新蛋白A的表达效率是否提高,则需设置三组实验实验变量的处理分别为:仅含新蛋白质A的重组质粒,仅含蛋白A的重组质粒和空白对照(仅含空质粒,以排除空质粒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将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含有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空质粒(pET质粒)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A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A基因表达效率是否提高。由于蛋白A(或新蛋白A)具有抗菌作用,所以为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抑菌圈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4)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A基因的大肠杆菌,是因为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PCR技术等相关知识,考生需要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并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正确答题。11、无毒、无污染碳源、氮源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甘油上清液几丁质酶活力的高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解析】

1、培养基的成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等。培养基按照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具有能够满足筛选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条件,而不利于非筛选微生物的生长。而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因此采用无菌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对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杀伤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2、凝胶色谱法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详解】(1)几丁质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