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流感教学讲解课件_第1页
三 流感教学讲解课件_第2页
三 流感教学讲解课件_第3页
三 流感教学讲解课件_第4页
三 流感教学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流感(influena)123467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概况防制5十二、流感(influena)123467病原流行病学1一、概述与历史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人和哺乳动物特征为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禽类可表现急性败血症、呼吸道感染、隐性经过。一、概述与历史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呼吸2一、概况与历史该病流行特点为发病急骤、传播迅速、感染谱广、流行范围大。简单历史动物:1878年(鸡,意大利),1918年(猪群,美国),1955年(马,欧洲),人:1918年(H1N1,西班牙流感,2000万人丧生)1957年(H2N2,亚洲流感,100万),1968年(H3N2,香港流感,70万人)一、概况与历史该病流行特点为发病急骤、传播迅速、感染谱广、流3一、概况与历史

野禽有作为流感病毒天然贮毒库的作用(到处乱飞散毒)已证实流感病毒可以由家禽直接感染人,引起人类的发病和死亡,所以该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一、概况与历史野禽有作为流感病毒天然贮毒库的作用(到处乱飞4二、病原

病毒的基因组属于单股负链RNA。分为三个型:A、B、CA型:感染猪、马、禽、人B型、C型:感染人二、病原病毒的基因组属于单股负链RNA。5二、病原A型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囊膜,囊膜镶嵌着二种重要的纤突,并突出于囊膜表面。这二种纤突分别为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糖蛋白)(Neuraminidase,NA)。二、病原A型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囊膜,囊膜镶嵌着二种重6三流感教学讲解课件7三流感教学讲解课件8二、病原核蛋白抗原NP与膜基质抗原M是内部抗原,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依此分为:A、B、C型。二、病原9二、病原HA与NA是亚型及毒株分类的基础。已发现有16种HA(H1~H16

)和9种NA(N1~N9

),由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之间可形成100多种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

B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不易变异,无亚类之分。二、病原HA与NA是亚型及毒株分类的基础。10二、病原A型与B型流感病毒可凝集多种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HA:病毒吸附到红细胞表面受体。

NA:对受体神经氨酸作用,释放繁殖的新病毒。二、病原A型与B型流感病毒可凝集多种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11二、病原禽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为:病毒型/宿主来源/地域来源/毒株编号/被分离的年份/病毒的亚型等。例如A/鸡/广东/1/92(H9N3),分别表示:A型流感病毒,从鸡体上分离到,来源于广东省,第1个毒株,被分离于1992年,病毒的亚型为H9N3。二、病原禽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为:病毒型/宿主来源/地域12二、病原

变异(仅见于HA抗原与NA抗原)抗原的漂移(Antigenicdrift)导致HA或NA抗原性的微小变化。不出现亚型,只出现新的毒力可能变异的毒株

1983年美国,1994年墨西哥:H5N2由低致病性转为高致病性。二、病原变异(仅见于HA抗原与NA抗原)13二、病原抗原的转变(Antigenicshift)导致HA或NA抗原的完全改变,它致使病毒发生型的变异,出现新的亚型。

来源于不同种类动物的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形成混合基因型的子代细胞。譬如:1957年亚洲流感H2N2的H2、NP、M基因来源于禽;1968年香港流感H3N2的H3基因来源于猪。

二、病原抗原的转变(Antigenicshift)导14二、病原简单致病机制:HA0HA1与HA2才有作用。高致病性流感病毒HA1羟基端有一系列碱性氨基酸,低致病性流感病毒HA1羟基端有单一碱性氨基酸,或有一系列碱性氨基酸,但含有异常结构导致HA0不能有效裂解。二、病原简单致病机制:15二、病原不同亚型对宿主的特异性及致病性不同猪流感:H1N1,H3N2禽流感:H9N2,H5N1,H5N2,H7N1亚型人流感:H1N1,H2N2,H3N2马:H3N8二、病原不同亚型对宿主的特异性及致病性不同16二、病原猪被认为是哺乳动物与禽类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的中间宿主。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瘟):H5、H7中毒力较强的毒株引起。低致病性禽流感:除此之外的二、病原猪被认为是哺乳动物与禽类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的中间17年份国家病毒型1959英格兰H5N11967英格兰H7N31975澳大利亚H7N71979英格兰H7N71983美国H5N21983爱尔兰H5N81985澳大利亚H7N71991英格兰H5N11992澳大利亚H7N31994澳大利亚H7N31994墨西哥H5N21995巴基斯坦H7N31997香港H5N11998伊朗H7N21999巴基斯坦H7N21999意大利H7N1年份国家病毒型1959英格兰H5N11967英格兰H7N3118二、病原禽流感病毒对有机溶剂比较敏感;对热敏感,56℃加热30min,60℃加热10min,70℃以上数分钟均被灭活。大多数消毒剂均能迅速使病毒灭活。禽流感病毒对冷湿有抵抗力,分泌物及粪便中的病毒由于有机物的保护,抵抗力较强。二、病原禽流感病毒对有机溶剂比较敏感;对热敏感,56℃19三、流行病学哺乳动物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禽类可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播病毒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及其它物品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三、流行病学20三、流行病学猪流感传染来源主要来自病猪和带毒猪。猪流感往往1-2天传遍全群,5-7天恢复正常。猪流感“来时一阵风,去时一阵风”,若无继发感染,则死亡率很低。发病率高、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形式,病死率低三、流行病学猪流感传染来源主要来自病猪和带毒猪。21三、流行病学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禽类,在野禽尤其是野生水禽中,较易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病毒在这些野禽中大多形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而成为禽流感病毒的天然贮毒库。三、流行病学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禽类,在野禽尤其是野生水禽中22三、流行病学

过去一般认为水禽(鹅和鸭)对禽流感病毒不敏感,感染病毒后大多无明显症状,但近年的资料表明,鹅和鸭在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后,也有明显的症状和病变,尤其对幼龄的鹅、鸭,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三、流行病学过去一般认为水禽(鹅和鸭)对禽流感病毒不敏感23三、流行病学各日龄的鸡对禽流感病毒都敏感,但开产种鸡在产蛋高峰及高峰之后期间特别敏感,老龄家禽的敏感性则低于幼龄禽。临床与实验室证明在禽流感感染禽群后,如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控制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细菌性感染,所造成的损失相对会低一些。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冬季和气温骤冷骤热的季节更易暴发。

三、流行病学各日龄的鸡对禽流感病毒都敏感,但开产种鸡在产蛋高24四、症状和病变1、猪流感:突然全群暴发,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流鼻液,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经7天左右自愈。四、症状和病变1、猪流感:突然全群暴发,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25四、症状和病变2、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H5、H7亚型)引起,以有明显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腹泻,急性发病死亡,脚鳞出血,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明显的神经症状(适于水禽),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小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及泄殖腔出血。气囊壁增厚、纤维素性渗出,卵巢和输卵管充血、出血,管腔内有黄白色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心肌、胰腺、肝脏有坏死灶;肾脏肿大,肾小管中含有尿酸盐沉积。四、症状和病变2、禽流感:26四、症状和病变低致病性禽流感:

多见于致病力较低的H9N2等血清亚型引起的禽流感。该型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主要引起产蛋鸡发病,以产蛋量急剧下降和蛋品质下降(软壳蛋、退色蛋、畸形蛋等明显增多),产蛋回升较慢,其它症状和病变较高致病性禽流感轻。四、症状和病变低致病性禽流感:多见于致病力较低的H9N2等27冠髯肿胀、发绀

精神沉郁冠髯肿胀、发绀精神沉郁28卵泡出血、破裂,腹腔内有新流出的卵黄卵泡出血、破裂,腹腔内有新流出的卵黄29五、诊断禽流感(AI)与鸡新城疫(ND)的鉴别诊断鉴别项目AIND鸡冠、肉垂、眼睑肿胀+++-气囊壁增厚、纤维素性渗出+++-心脏、肝脏灶状坏死+++-脚鳞出血++-输卵管管腔内有分泌物

+++-鸡新城疫血凝抑制(HI)试验+-禽流感血凝抑制(HI)试验+-凝集马属动物、绵羊、山羊红细胞+-五、诊断禽流感(AI)与鸡新城疫(ND)的鉴别诊断30六、防制种鸡、蛋鸡免疫雏鸡7日~14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初免,也可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初免。在3~4周后可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5N1H9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六、防制种鸡、蛋鸡免疫雏鸡7日~14日龄时,用H5N131六、防制2月龄以上的家禽,如果HI抗体效价在6log2以上,一般不会出现大批死亡,HI抗体效价在8log2以上,一般不会出现死亡,10log2以上,则产蛋率一般不会出现严重下降。消灭高致病力禽流感比较困难。1、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控制流感的关键.搞好环境卫生,避免野生鸟类及候鸟与家禽接触。2、鸡场周围避免饲养水禽。3、扑杀:借助国外政策。同时对病鸡群(场)进行封锁和隔离,消毒、尸体无害化处理;紧急接种,建立免疫带;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坚决捕杀。六、防制2月龄以上的家禽,如果HI抗体效价在6log32六、防制对非高致病力禽流感,如加强饲养管理,适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仍有一些早期预防、减轻症状和减少损失的作用。可用金丝桃素(贯叶连翘提取物)、黄芪多糖等中药,感染早期在饮水中加入利高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或经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可减轻一些死亡损失。六、防制对非高致病力禽流感,如加强饲养管理,适时使用抗33三流感教学讲解课件34

八、公共卫生人流感多发于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2月份,传播迅速,来势凶猛,常呈流行性或大流行,发热、咳嗽、流鼻涕、流泪、浑身酸痛无力、头眩晕。对高危人群(老年人、儿童、心、肾、肺患者)应进行免疫接种。避免与患流感的畜禽接触,对病人主要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八、公共卫生人流感多发于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2月份,传播迅35十二、流感(influena)123467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概况防制5十二、流感(influena)123467病原流行病学36一、概述与历史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人和哺乳动物特征为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禽类可表现急性败血症、呼吸道感染、隐性经过。一、概述与历史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呼吸37一、概况与历史该病流行特点为发病急骤、传播迅速、感染谱广、流行范围大。简单历史动物:1878年(鸡,意大利),1918年(猪群,美国),1955年(马,欧洲),人:1918年(H1N1,西班牙流感,2000万人丧生)1957年(H2N2,亚洲流感,100万),1968年(H3N2,香港流感,70万人)一、概况与历史该病流行特点为发病急骤、传播迅速、感染谱广、流38一、概况与历史

野禽有作为流感病毒天然贮毒库的作用(到处乱飞散毒)已证实流感病毒可以由家禽直接感染人,引起人类的发病和死亡,所以该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一、概况与历史野禽有作为流感病毒天然贮毒库的作用(到处乱飞39二、病原

病毒的基因组属于单股负链RNA。分为三个型:A、B、CA型:感染猪、马、禽、人B型、C型:感染人二、病原病毒的基因组属于单股负链RNA。40二、病原A型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囊膜,囊膜镶嵌着二种重要的纤突,并突出于囊膜表面。这二种纤突分别为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糖蛋白)(Neuraminidase,NA)。二、病原A型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囊膜,囊膜镶嵌着二种重41三流感教学讲解课件42三流感教学讲解课件43二、病原核蛋白抗原NP与膜基质抗原M是内部抗原,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依此分为:A、B、C型。二、病原44二、病原HA与NA是亚型及毒株分类的基础。已发现有16种HA(H1~H16

)和9种NA(N1~N9

),由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之间可形成100多种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

B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不易变异,无亚类之分。二、病原HA与NA是亚型及毒株分类的基础。45二、病原A型与B型流感病毒可凝集多种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HA:病毒吸附到红细胞表面受体。

NA:对受体神经氨酸作用,释放繁殖的新病毒。二、病原A型与B型流感病毒可凝集多种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46二、病原禽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为:病毒型/宿主来源/地域来源/毒株编号/被分离的年份/病毒的亚型等。例如A/鸡/广东/1/92(H9N3),分别表示:A型流感病毒,从鸡体上分离到,来源于广东省,第1个毒株,被分离于1992年,病毒的亚型为H9N3。二、病原禽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为:病毒型/宿主来源/地域47二、病原

变异(仅见于HA抗原与NA抗原)抗原的漂移(Antigenicdrift)导致HA或NA抗原性的微小变化。不出现亚型,只出现新的毒力可能变异的毒株

1983年美国,1994年墨西哥:H5N2由低致病性转为高致病性。二、病原变异(仅见于HA抗原与NA抗原)48二、病原抗原的转变(Antigenicshift)导致HA或NA抗原的完全改变,它致使病毒发生型的变异,出现新的亚型。

来源于不同种类动物的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形成混合基因型的子代细胞。譬如:1957年亚洲流感H2N2的H2、NP、M基因来源于禽;1968年香港流感H3N2的H3基因来源于猪。

二、病原抗原的转变(Antigenicshift)导49二、病原简单致病机制:HA0HA1与HA2才有作用。高致病性流感病毒HA1羟基端有一系列碱性氨基酸,低致病性流感病毒HA1羟基端有单一碱性氨基酸,或有一系列碱性氨基酸,但含有异常结构导致HA0不能有效裂解。二、病原简单致病机制:50二、病原不同亚型对宿主的特异性及致病性不同猪流感:H1N1,H3N2禽流感:H9N2,H5N1,H5N2,H7N1亚型人流感:H1N1,H2N2,H3N2马:H3N8二、病原不同亚型对宿主的特异性及致病性不同51二、病原猪被认为是哺乳动物与禽类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的中间宿主。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瘟):H5、H7中毒力较强的毒株引起。低致病性禽流感:除此之外的二、病原猪被认为是哺乳动物与禽类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的中间52年份国家病毒型1959英格兰H5N11967英格兰H7N31975澳大利亚H7N71979英格兰H7N71983美国H5N21983爱尔兰H5N81985澳大利亚H7N71991英格兰H5N11992澳大利亚H7N31994澳大利亚H7N31994墨西哥H5N21995巴基斯坦H7N31997香港H5N11998伊朗H7N21999巴基斯坦H7N21999意大利H7N1年份国家病毒型1959英格兰H5N11967英格兰H7N3153二、病原禽流感病毒对有机溶剂比较敏感;对热敏感,56℃加热30min,60℃加热10min,70℃以上数分钟均被灭活。大多数消毒剂均能迅速使病毒灭活。禽流感病毒对冷湿有抵抗力,分泌物及粪便中的病毒由于有机物的保护,抵抗力较强。二、病原禽流感病毒对有机溶剂比较敏感;对热敏感,56℃54三、流行病学哺乳动物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禽类可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播病毒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及其它物品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三、流行病学55三、流行病学猪流感传染来源主要来自病猪和带毒猪。猪流感往往1-2天传遍全群,5-7天恢复正常。猪流感“来时一阵风,去时一阵风”,若无继发感染,则死亡率很低。发病率高、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形式,病死率低三、流行病学猪流感传染来源主要来自病猪和带毒猪。56三、流行病学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禽类,在野禽尤其是野生水禽中,较易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病毒在这些野禽中大多形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而成为禽流感病毒的天然贮毒库。三、流行病学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禽类,在野禽尤其是野生水禽中57三、流行病学

过去一般认为水禽(鹅和鸭)对禽流感病毒不敏感,感染病毒后大多无明显症状,但近年的资料表明,鹅和鸭在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后,也有明显的症状和病变,尤其对幼龄的鹅、鸭,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三、流行病学过去一般认为水禽(鹅和鸭)对禽流感病毒不敏感58三、流行病学各日龄的鸡对禽流感病毒都敏感,但开产种鸡在产蛋高峰及高峰之后期间特别敏感,老龄家禽的敏感性则低于幼龄禽。临床与实验室证明在禽流感感染禽群后,如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控制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细菌性感染,所造成的损失相对会低一些。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冬季和气温骤冷骤热的季节更易暴发。

三、流行病学各日龄的鸡对禽流感病毒都敏感,但开产种鸡在产蛋高59四、症状和病变1、猪流感:突然全群暴发,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流鼻液,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经7天左右自愈。四、症状和病变1、猪流感:突然全群暴发,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60四、症状和病变2、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H5、H7亚型)引起,以有明显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腹泻,急性发病死亡,脚鳞出血,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明显的神经症状(适于水禽),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小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及泄殖腔出血。气囊壁增厚、纤维素性渗出,卵巢和输卵管充血、出血,管腔内有黄白色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心肌、胰腺、肝脏有坏死灶;肾脏肿大,肾小管中含有尿酸盐沉积。四、症状和病变2、禽流感:61四、症状和病变低致病性禽流感:

多见于致病力较低的H9N2等血清亚型引起的禽流感。该型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主要引起产蛋鸡发病,以产蛋量急剧下降和蛋品质下降(软壳蛋、退色蛋、畸形蛋等明显增多),产蛋回升较慢,其它症状和病变较高致病性禽流感轻。四、症状和病变低致病性禽流感:多见于致病力较低的H9N2等62冠髯肿胀、发绀

精神沉郁冠髯肿胀、发绀精神沉郁63卵泡出血、破裂,腹腔内有新流出的卵黄卵泡出血、破裂,腹腔内有新流出的卵黄64五、诊断禽流感(AI)与鸡新城疫(ND)的鉴别诊断鉴别项目AIND鸡冠、肉垂、眼睑肿胀+++-气囊壁增厚、纤维素性渗出+++-心脏、肝脏灶状坏死+++-脚鳞出血++-输卵管管腔内有分泌物

+++-鸡新城疫血凝抑制(HI)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