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1页
有效教学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2页
有效教学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3页
有效教学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初步探索岳阳市一中西藏部胡光泉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规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必修部分每周2课时”“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四个必修模块累计共144学时,16个单元,43篇课文,总共387个“探究活动”,16个“综合探究”。从学时安排上统计“探究活动”,每学时平均有“探究活动”个,多的时候一学时有5个“探究活动”(注1)。如果每个探究活动平均用时5分钟(事实上,讨论、交流、总结,5分钟很难解决一个探究活动),每节课用在探究活动的教学时间至少17-20分钟,用于观点讲授、问题讲评、资料补充的时间只有25分钟(40分钟一课时的只有20分钟)。单从时间安排上看,就显得很仓促。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在教学理念上怎么正确对待“探究活动”和在教学实践中怎么有效处理这些“探究活动”在这里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期提高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设置的教学意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我们必须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设置的教学意义:首先,“探究活动”是我们学习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它往往是通过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现象的思考,让学生领悟相关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正确使用“探究活动”是正确使用教材的重要环节。其次,教材在呈现每一个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之前,都先用“探究活动”做铺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原理无例外地全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对最重要的基本原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的原理,学生容易产生混乱、模糊和怀疑的原理,应该通过“探究活动”来完成。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产生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成为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再次,“探究活动”中的材料与后面的宋体字所呈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密切相关,二者都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思考学习“探究活动”中的内容是手段,目的是掌握宋体字所阐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才是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探究活动”中的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社会重大时政实际,提供同教材同样能说明问题的鲜活材料、情境和问题,从而得出宋体字所表达的思想观点。简单的说,“探究活动”是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对待;“探究活动”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处理,不必面面俱到,形式雷同,但要突出重点;“探究活动”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观点,提高认识,促进发展;可以用更加鲜活的背景材料替换课本“探究活动”提供的情境。要深刻领会“探究活动”的意义,就必须首先对“探究活动”的“设计思想”和“操作方法”进行全面了解。关于“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整合四个必修模块的“探究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用意:导入。通过与下面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引入学习,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同时,调动学生思维,使学习处在问题状态。如《经济生活》第一目第一个探究活动“这些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就属此类。帮助理解。设置探究活动的意图不是要学生讨论分析,而是为了说明某一观点或某种实际,贴近生活实际,以帮助学生领会。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一个探究活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没有学哲学以前,不可能对这一问题作出哲学回答,而是帮助学生理解“一切哲学智慧和思想都对话。挖掘学生生活体验、学习等方式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小组或全班性的对话交流,认同观点,领会观点,运用观点,使学生思想与课本内容产生共鸣,充分体现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如《政治生活》第25页设置的“探究活动”,“假如你的家在农村,你能说说你们那里的村民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村务的吗”这样的问题,来自生活体验,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在交流对话中有话语权。实际上,这是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问题训练。通过教师讲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后,把“问题探究”作为课堂或课后问题训练的有效形式。每一个“探究活动”在教学后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材料分析范本。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和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是教师教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它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注2〕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具体地说政治教师在“探究活动”的有效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我们有“对象”意识,“探究活动”不是唱独角戏,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生根,成为对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用的知识。第二、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我们在“探究活动”中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把效益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探究活动’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即学生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第三、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探究活动”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尽可能明确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学效益。有效教学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比如,应该掌握的概念、基本原理识记了没有能不能运用观点说明分析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会几个第四、树立反思的意识。要求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追问:“什么样的‘探究活动’形式是有效的”、“我的组织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目前,我们在“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低效现象主要表现有:散乱的活跃。主要表现为我们在“探究活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缺乏主见,盲目赶时髦,如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曲解对话,削弱基础等等。学生活动量大,但有效思维含量少。教师说了算。主要表现为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贪图自己“说”的快捷省事。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讲解过度,指导过度,包办代替,课堂交往和有效互动建立不起来。教师、教材依然处于中心位置。问题探究滞后。一是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滞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有时教师的思想、信息赶不上学生的理解程度。提出的问题落后现实,有些是“故纸堆”里的东西,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探究活动”教学中带来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或进步。新课程课堂重建对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新课程特别强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出师生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生的共同协作、共同发展。“问题探究”是落实这些新要求的关键环节。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几种具体方式对“问题探究”的具体操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种初步探索:1、学生讨论根据“问题探究”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性讨论。如《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五个“探究活动”——“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对于这类问题,采用先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的方式比较适当。2、情境设置这种“探究活动”作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用,或作为联结上下课文的桥梁材料,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例如《生活与哲学》课本第10页“哲学应该研究哪些问题”承接第一课,启下第二课。这样的问题,旨在承前启后,提出学习的切入口。有时,情境的设置同课前“时政演讲”结合起来,演讲的内容正好与教学内容的分析适切。3、课堂讲授一般来说,这是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如《生活与哲学》教材第13页第一个“探究活动”:“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比较复杂,比较深奥,以教师讲授为宜。4、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指出思想政治课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反思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对于“探究活动”当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综合处理。例如《经济生活》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个探究活动第二问“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一实践性、开放性、体验性非常强的问题,布置学生在节假日以小组活动方式在“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精神状态”等多方面进行采访、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家乡的巨大变化,以图片展览、文字报告等方式进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理性思考的意义。对于这种类型的问题都可以采取这一方式进行。5、综合学习整合文史和科学知识进行“探究问题”的综合思考,从相邻学科提取相关知识加深对思想政治课中相关观点的理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做到融会贯通,这是“文科综合”的能力要求,也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具体体现。许多探究问题可通过综合学习方式进行,《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中尤为常见。比如《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课本第46页的问题探究“你能否根据现有历史知识谈谈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见解”就是这类问题的典型体现。6、小论文交流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把“探究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选定适宜做课题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如《文化生活》第68页关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26项重要发明提出的“探究”题“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交流共享”。对这样的问题必须要精心准备,查阅资料,占有资料,有效提取信息,才会有质量;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形成观点,交流起来才会有价值。7、辩论赛通过辩论的方式加深对重大观点的了解,是处理“探究活动”的有效选择。课本《文化生活》第89页有一个探究题,面对“经典”作品与“流行”作品,有两种观点“观点一: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观点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课堂中了解主要观点,指导学生课后分组讨论、准备材料、推选辩手,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提供一定时间全班辩论,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加深了观点的运用与理解。8、链接运用在课程进程中设置的“探究活动”,一般是为当下要学习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服务,大多数情况只引导或提示到为当堂教学内容服务,不需要前后贯通。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初步具备有横向联系知识的能力,这时应该适当进行知识链接,帮助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知识,这与思想政治课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与高水平质量检测的问题设置和解答方式也是吻合的。如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46页的“探究活动”:“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来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农民,实现了共同富裕。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很显然,学生可以理会到“学以致用”这一层面,在这一教学环境下,通过阅读与教师点拨,很快就能达到“认识的目的与归宿是实践”这一课本设计的意图,这是这一“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视线停留在这一层面,觉得情境材料的利用率不够高。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很重要。讨论、归纳这个“探究活动”的当下任务后,教师把思路一变:“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问题意图并没有限制我们获得‘启示’的范围。当下获得‘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有意义’是对的,这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畴内。在辩证唯物论的范畴里,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呢”再次引起学生对情境材料的关注,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正是文科综合能力所要求的。“将来学习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后我们还会获得什么启示呢”为继续使用、思考这一‘探究活动’埋下伏笔。这样,“探究活动”就在知识的链条中不断进行,既开阔了知识视野,又加深了问题的综合理解,我们认为,这样探究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全新理解。9、兴趣小组“探究活动”与兴趣小组相结合,是“探究活动”教学走出课堂的重要探索。我们组织学生成立“视野时政社”,以社团方式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