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_第1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的关系。2、了解太阳高度角与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预习案】【自主学习】1、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气温的不同?2、演示: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黑板。先直射,后斜射,观察黑板上光线的明亮程度及光斑的大小手电筒直射时,光束(明亮、黯淡)而范围(集中、分散);斜射时,光束(明亮、黯淡)而(集中、分散);这是由于的原因造成的。3、读课本P67“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图4-15阳光照射到平面上示意图和图4-16阳光照射到球面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高度角:(2)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所以气温;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辐射,气温(3)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获得的太阳辐射,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获得的太阳辐射因而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4、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演示:(或看课本P68图4-18)用手电筒照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注意观察:(1)地球自转的方向:(2)产生的现象(3)自转周期(4)由于地球自转,从早到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的交替使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变化,使气温r低,咼。【探究案】1、课本P68活动“太阳高度与气温”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结论:2、观察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节都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当堂检测】TOC\o"1-5"\h\z1、北京7月的平均气温是26oC,l月的平均气温是一0C,则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A、26oCB、oCC、0CD、0C2、以一天时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A、日平均气温B、最高气温C、气温日变化D、气温年变化3、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主要受()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海陆分布D、人口分布4、由于地球的自转,不会出现哪种情况()TOC\o"1-5"\h\zA、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B、人们因此在经历昼夜更替C、感受着天气的变化D、经历着季节的改变6、下列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昼夜交替现象B、极昼极夜现象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东京地方时比北京早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B两点纬度较高的是点,纬度较低的是点。同一时间,A、B两点中,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是点,太阳高度最大的是点,太阳辐射最强的点,太阳光热较少的是点当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或升高)。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东明县J讲一中申世涛[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重难点的突破策略]结合初一学生的思维特征,从现实生活入手,贴近生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好这节课的关键。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演示地球运动等)来突破难点、建立空间观念。[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至三课时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让学生读图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活动:做相关活动。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承转: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似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

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做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完成该题。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一正午一傍晚一子夜一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近似圆的椭圆)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斜着身子转)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读图得出结论。(66.5°)设问: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春分日: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夏至日: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秋分日: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冬至日: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讲解: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必须强调:除赤道地区外),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再引导学生观察: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全为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全为夜;到冬至日恰好相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学生讨论完成活动题。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指出: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的节气是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在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的节气是冬至日。6月22日。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在我国范围内,5月1日昼长夜短,10月1日昼短夜长)“地球上的五带”,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课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自主讨论完成。确定五带的范围。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连线。热带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七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具有哪种现象?哪个季节昼长夜短。小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课后作业: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板书设计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不同。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自转昼夜交替——天气的变化2.公转:E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4-5课时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实验演示,标新立异(1)、器材:两个烧杯、细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温度计、酒精灯(代表太阳)(2)、步骤:在两个烧杯里各放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的细沙和水,并分别在沙中和水中安置两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支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的快,接着熄灭酒精灯,观察哪支温度计降得快?(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子上和水中的感觉”。(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得出结论在实验观察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教师注意稍加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进一步深入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因涉及到“热容量”这一物理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究。点到即可,同时告诉学生学科间是有联系的。设置情境,让学生领会不同地方(海洋与陆地、山麓与山顶)气温的不同。四、观察对比,找出共性演示实验二: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挡,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挡,两位观察员报出度数。关掉电吹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度数。学生总结现象。(通过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播放投影片,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讨论,形成结论: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C。学生交流城市与农村的气温情况,教师引导、启发,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课堂练习,小组抢答:气候现象主要因素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很少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通过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课后活动(可自选)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为什么会逐渐降低。什么叫臭氧空洞,它是怎么形成的?假如全球气温升2---5摄氏度,世界将会变的怎样?板书设计:海陆分布与气候1、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2、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地形地势与气候1、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2、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3、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人类活动与气候改变地面状况,可影响局部的气候市区的气温高于城郊的气温中考链接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一般是:给出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判断气候名称及特点和影响因素,此类题以读图题考查为主。给出某地气候特点,说出影响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此外,地球的运动涉及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范围的特点等重要知识点,而与此有关的活动安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规划重大工程,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命题热点。太阳光照图与经纬网联系考查题较多。考点主要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自转特点及昼夜更替,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昼夜长短、四季变化、地球上五带。【例1】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燥,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答案:B【例2】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使全球的气温升高。答案:D【例3】(2006•淄博)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置是()。>A的(■■#>A的(■■#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半球划分、五带划分及经纬网有关知识。东西半球界线为20°W、160°E,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则经度为160°E,排除B、C。前为热带,后为温带可断定经度为23.5°S,排除A,答案为D。答案:D典型例题【例1】“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纬度因素的影响地形因素的影响海陆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剖析: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山前桃花山后雪”反映的是气候的差异:山前春意盎然,桃花盛开;山后积雪不融,寸草不生。山前为向阳坡,山后为背阳坡,所以景色差异显著。答案:B【例2】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S冬至日B.23.5°N夏至日C.23.5°N冬至日D.23.5°S夏至日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有一次直射现象的纬线的纬度数及其对应的节气和该地点所在的半球。井底有阳光直射现象,而且只有一次,那么这口井一定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即在23.5°S或23.5°N,而其它在23.5°N〜23.5°S之间的范网内,应该有两次直射现象。答案:B金钥匙: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直射一次的现象的地理纬度为23.5。N,这一天正值我国的夏至日【例3】海南岛避黑龙江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路因素D人类活动因素解析:海南岛和黑龙江一南一北,是纬度差异造成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黑龙江省温度高,气温低。答案:A【例4】下列语句不是反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点拨:此题将文学语言、地理术语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在一起,立意新颖。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岭为何有千年不化的积雪?人间(平原地区)为何四月时花已开尽,而山上寺庙中的桃花才刚开放?一座高山为何有四个季节?这些都是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我国南方春天来临,春色正浓,而此时北方梅花盛开,正值冬季,这里由于受纬度因素影响,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较低。答案:C【例5】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如图1.2-7),回答:图1—7(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A.,B.,E.。(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用字母表示)(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D和。(用字母来表示)(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和。(用字母表示)(5)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有极夜现象的是。(用字母表示)(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D和B的分界线。点拨:观察五带图,掌握五带名称、五带的分界和各温度带的特点。由五带范围分布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为寒带。阳光直射情况: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两次),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N纬线)【例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8),回答:®1.2-8(1)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量。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2)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四季变化?有没有昼夜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在不同位置得到太阳热量多少和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公转至A点时,是冬至日,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当公转到C点时为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当太阳公转至B、D时,全球昼夜平分。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30°N;若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没有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生产,跟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没有关系。答案:(1)少高平分或等长(2)30°N无有典型练习。1.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因素2.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基本的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地区的一个陷落盆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为-155米,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吐鲁番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C,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关于吐鲁番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该地纬度低,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当地云量小,日照强,加上盆地地形闭塞,不利于散热该地云量大,对地面有很好的保温作用深居大陆内部,热容量大,夏季增温快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气温的差异B.降水的差异C.风向的差异D.天气的差异我国江西庐山夏季成为避暑胜地,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影响B.地形因素影响C.人类活动影响D.海陆因素影响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N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五一”这一天()。A.北京昼夜等长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伦敦(0°,51°N)昼长夜短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TOC\o"1-5"\h\z°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14.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18.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A.上海(约31°N)B.北京(约40°N)C.海口(约20°N)D.厦门(约24°N)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15.1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20.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C.都围绕太阳转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二、读图题1•读图1.2—10回答:五带分界线:①,②,③,④。五带名称:A,B,C,D,E。这一天为月日前后,判断根据是。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2-102读图1.2—12,回答:图上各点中,正值白天的是,正值黑夜的是。朝向太阳的半球上,点将首先进入黑夜;背向太阳的半球上,点白昼即将来临。⑶该图表示的月日的太阳照射情况,这一天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这时,北半球是季,南半球季。俐1.2-12图3图1.2—13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答:(1)这一天太阳直射纬线;北半球正彳节气。⑵此时,A、B、C、D四地的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TOC\o"1-5"\h\z上海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14所示,回答:S12-14地球公转示櫃用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B。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极圈内有现象。⑶一年中,山东省白昼最短的一天是月日或月日。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由图可看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