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2年12月11日新)_第1页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2年12月11日新)_第2页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2年12月11日新)_第3页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2年12月11日新)_第4页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2年12月11日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40机构代码项目编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方案学校名称: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名称:煤矿开采技术所属省份:贵州省填表日期:2011年10月14日

目录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11.1行业背景 21.2社会需求分析 31.3专业建设基础 61.4专业建设意义 7二、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82.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82.2专业建设流程 82.3专业建设目标 92.4专业建设方针 10三、专业重点建设内容 11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3.2课程体系建设 183.3师资队伍建设 253.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263.5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 303.6教学改革研究 31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334.1改革举措 334.2.保障措施 34五、专业建设进度及指标 35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36七、专业建设优势与特色 37八、附件 39附件一贵州省能源局委托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煤炭类专业人才协议书39附件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以附件上传)《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简介:本项目面向贵州省内煤矿类专业群,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专业群(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地质)的发展。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开发项目与管理制度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建设等七个方面。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52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17.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支持205.5万元,企业投入53万元,学校自筹50万元。资金用途: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63万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05.5万元(中央财政支持为63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00万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54万元(中央财政支持为30万元),实习实训耗材14.5万元,实习意外保险21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管理机制建设30万元,教学改革研究21万元,培训基地建设6万元;素质教育6万元,社会服务建设5万元。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1.1行业背景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2005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例分别占75.6%和67.7%,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截至2010年,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已达到22亿吨以上。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是云贵大型煤炭基地的主体,也是国家规划的重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省份;全省煤炭资源远景储量2400多亿吨,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500多亿吨,有74个县产煤,素以“江南煤海”著称。“十一五”期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贵州省全省煤炭原煤产量分别为1.17亿吨、1.21亿吨、1.37亿吨。贵州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表明,贵州煤炭年需求总量呈现持续稳步上升态势,如图表一所示:根据图一所示,到2015年,我省煤炭年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煤炭年生产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将净增1亿吨左右。近年来,贵州省加快了煤炭资源勘探,编制了17个矿区总体规划,为全省煤炭工业规模化、规范化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2008年,在遭受雪凝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原煤生产量仍然达到11798万吨,煤炭工业总产值(现价)达到508亿元,同比增长59.7%,煤炭税费超过46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2008年前,我省煤炭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煤炭勘探程度低,资源情况有待进一步探明;产业结构不合理,小煤矿数量多,技术装备落后,总体生产力水平低;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灾害程度深,资源利用率低,保障煤炭发展的公路、铁路、双电源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滞后;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大;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全形成。为解决上述问题,贵州省政府在2009年制定了《贵州煤炭产业振兴规划》,贯落实中央和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坚持大中型煤矿为主,小矿为辅,加快“云贵大型煤炭基地”和贵州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形成,保障电煤供应和“煤一电一路一港一化”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节约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坚持资源综合利用与治理环境并重;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煤炭工业总体水平。要实现贵州煤炭产量安全、高效、稳步加速发展,除了加大煤矿各类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政府及煤炭行业职能部门对煤矿安全开采的监管监控力度、规范管理和进行大小煤矿“兼并重组”等外,更需要加大煤矿人力资源队伍建设,需要各级各类高素质的煤炭职工队伍,特别需要懂技术、懂安全、会管理、会经营的煤炭科技人才,尤其需要大量在煤炭生产一线进行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煤矿生产一线的区队班组长、技术员和高级技术工。1.2、社会需求分析(贵州煤炭人才需求调查)——贵州省煤炭产业的振兴发展,渴求各种层次的煤炭开采技术专业人才。近十多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反馈的结果却是煤炭类科技人才“供不应求”,全国煤炭行业人才都“十分紧缺”!2006年10月9日,曾有记者报道:贵州煤炭行业人才“一将难求”;“贵州某县为加强该县的煤矿监管工作,书记和县长亲自出马到贵州大学矿业学院‘挖’4名采矿(煤)专业的大学生,却发现当年采矿(煤)专业毕业生仅18名。”;“煤管局都陷入无人可招的窘境,煤矿招人难度就可想而知。”!据调研: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全国高校涉煤专业常年招生都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而煤矿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又因为煤矿工作环境艰苦和待遇问题等而频繁的流失!全国矿难不断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煤炭人才队伍的稳定性。1.2.1.贵州省煤炭行业现有职工队伍状况专业人才奇缺。贵州煤炭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千人,仅占1.56%,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中,采矿、安全、机电、地质测量等煤炭主导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尤为匮乏,特别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奇缺。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根据煤炭企业的数据显示:2005年,采掘工人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13.9%、初中的占55.9%、高中及中专占27.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煤矿井下一线技术人员中;接受过大专、中专等正规职业教育的比例较低,采掘区队专业人才普遍缺乏。许多企业出现了采煤、掘进、通风区队无工程师,缺少生产一线技术员,甚至出现了无人可任区(队)班组长长、区(队)技术骨干或高级技术工骨干的尴尬局面。1.2.2贵州省煤炭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省煤炭行业专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学历、职称和年龄梯队结构失衡,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梯队结构,煤炭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不足。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达不到现代矿井建设的要求,劳动技能不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欠缺。全行业(包括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在内)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短缺、断档,后继乏人的问题。这一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持续性的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当前贵州煤炭产业发展的进程。(2)煤炭专业人才资源在使用和管理上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灵活,人才浪费、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一方面人才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处于闲置状态。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因缺少进修提高机会,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强,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人才的合理流动受到限制,制约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造成了有限的人才资源外流。(3)我省对煤炭类院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与煤炭紧缺人才需求矛盾突出。煤炭特种行业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实践教学比重大、实验实训设备昂贵、人才培养成本高等特点,我省煤炭院校投入严重不足,普遍面临建设和运行费用不足的困难,在占地面积、校舍、教学仪器和设备资源、教育规模等方面都与煤炭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4)煤炭类专业“招生难”,生源不足,招生数量和生源质量受到影响。煤炭行业存在工作艰苦、生活条件差、职工待遇低、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使社会普遍对煤炭行业和从事煤炭职业产生偏见,而且适龄青年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受社会发展、行业环境和家庭观念影响,报考煤炭类院校的比例很小,带来了煤炭院校生源少、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5)煤炭类院校教育改革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尽管我省煤炭院校近几年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有了较大改进,但教学内容仍相对滞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难以适应贵州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煤炭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够,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合作力度不够,造成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脱节。特别是在学生专业实习等方面,由于绝大多数企业怕影响生产,担心学生实习安全等,不愿意接受学生到矿上进行专业实习,造成学生对煤矿安全生产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不够。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煤矿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学校也面临煤炭类专业师资严重缺乏,特别是缺乏既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又能够承担专业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师资短缺问题制约了煤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1.2.3.贵州(1)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根据贵州煤炭企业生产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煤矿各类人才配备的基本要求。按照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全省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的要求,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大量需要专科以上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和技师、高级技工。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实际需要和科技创新的要求配备相关专业的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贵州省盘江、水城、林东三大煤炭基地建设迫切需要懂煤炭采掘技术、矿山机电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煤炭产品深加工转化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煤炭科技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安全高效科学地实现自动化采煤。表1.1生产一线队组,按安全技术的要求配置中、高职院校毕业的中高级技术工、专业技术员比例表大专以上煤碳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人)地方煤矿矿井年产量(万吨)9-3030-6060-120120以上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员≥2≥3≥5≥6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员≥2≥3≥5≥6矿山机电专业人员≥2≥3≥5≥6矿山地质专业人员≥1≥2≥2≥3矿山测量专业人员≥1≥2≥2≥3(2)我省煤炭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创建情况在全国煤炭类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贵州省每年引进的省外煤炭专业毕业生屈指可数;而贵州省内煤炭科技人才培养院校少,仅有贵州大学等3所院校培养煤炭类专业人才,截至2009年,专科层次的煤炭类专业招生规模合计不到300人。据贵州煤炭行业统计信息,近5年每年贵州省煤矿欠缺1000以上专科层次的高素质煤炭专业技能人才。为加快贵州省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目标,在贵州省政府和贵州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能源局于2010年开始联合办学,在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成立了能源工程系,开设了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矿山地质4个煤炭类高职专业,而其中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在2011年6月作为学校重点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并推动其它3个专业的建设发展。每年为贵州省所有煤矿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工、技术骨干和区队班组长级别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3.专业建设基础1.3.1多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雏形逐渐形成1.3.2政府搭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在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加强本专业建设。已建院级精品课程1门,完成2门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启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计划和行业培训教材计划。1.3.3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双师素质”教师9名,占到专业教师总数60%;学历情况:研究生2名,硕士生1名,本科生12名;年龄结构:50岁以上1名,40-50岁4名,30-40岁2名,30岁以下8名,中青年教师占66.7%;职称结构: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4名,中级以下6名,高级占33.3%,中级26.7%,中级以下40%。此外,从企业事业单位聘请20名兼职教师或兼课教师。1.3.4重点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内涵建设。请行业专家论证了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和设备仪器清单,并建成“煤矿开采模型室和实训装置、煤矿开采工艺情景仿真实验室和煤矿机电设备实训室”三大类型实验室,可以完成煤矿开采、掘进、安全通风、机电、运输与提升、地测等方面课程的实验项目。同时,正在加强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技术开发服务”创造条件,见表1.2。表1.2校内实验实训建设情况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名称实训项目设备值(万元)占地面积(m2)实训能力目标(人时/年)校内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训室煤矿开采模型室煤矿开采工艺、机电设备、矿井仿真系统模型认识和实训722007200煤矿开采工艺情景仿真实验室煤矿开采工艺和安全知识、入井须知等视频演播系统;“虚拟型”煤矿生产车间。81007200煤矿机电设备实训室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安装与维修实训302007200合计110500在贵州省能源局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上,本专业已与贵州林东黄家庄煤矿、平坝煤矿等5家煤矿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承担校外生产性实训、专业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并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开发核心专业课程标准、教材和实现对学生的共育、共管和共同考核。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承担实训教学。1.3.5逐步形成“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和素质教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素质教育主要由系书记、党团总支、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兼任)共同完成,建立半军事化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如进行军训教育、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开展专业学术讲座和专业技能证书获取知识培训等专题教育或讲座,通过讲授、培训、讨论和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健康、文明地完成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党史、唱红歌”比赛、“春季田径运动会”、“暑期三下乡”和“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提升道德情操。在活动载体中完善学生人格培养质量。1.4专业建设意义煤碳开采技术专业(高职类)既是煤炭产业发展紧缺专业,又是煤炭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紧缺专业。重点建设本专业有如下重要意义:1)、符合国家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的文件精神,可推动建立支撑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真正将贵州省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落实,促使煤炭企业在忙于抓煤炭产量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煤炭开采技术专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政府、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通过加大职业教育的建设投入,目的在于解决贵州煤炭行业人才的巨大缺口问题,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落实到位,使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贵州煤炭企业需要,为煤-电-港-运-通的煤炭产业发展提供各级各类人才。3)、推动贵州煤炭产业安全、高效、快速发展,满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4)、推进全省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贵州省能源局和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战略合作办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资源优势和省能源局对煤碳企业的管理优势,旨在为我省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后备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作出应有的贡献。双方的合作是贵州省煤炭行业和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对于促进贵州省煤炭行业和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专业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2.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主动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努力建立“工学结合、校政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以特色为追求,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培养符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以党和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方针为指导,坚持以“定位准确、模式先进、条件优良、成果显著、特色鲜明、就业优势明显”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牌求发展,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具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做好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重要工作,按照特色要求进行办学,进行本专业的建设。2.2专业建设流程专业建设流程图政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流程图政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背景意义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调研分析明确目标明确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校内校外共建共管工艺情景虚实结合煤矿开采技术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学生培养质量四评四查二考核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体系建设订单培养经费制度招生就业精品课程项目驱动理论实践两系统、突出实践显特色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图书建设培训方案图书建设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省内特色国家特色2.3专业建设目标(2011-2013)专业建设总目标(1)建设面向贵州省内的煤炭类专业群,培养对贵州高瓦斯、高突出矿井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的区队班组长和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型适用人才,促进贵州煤炭产业安全、高效发展。(2)巩固政校企合作办学关系的稳定性。在贵州省政府主办、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在贵州省能源局重点支持和搭建平台作用下,巩固并形成长期持续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共育、共管和共同考核学生,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标准与教材,师资和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多方共赢。(3)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既为学校高职教育服务,又为贵州省内煤矿企业职工的再培训提供社会服务职能。(4)以经济的成本建设一流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校内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训室,涵盖煤矿工艺情景虚拟仿真实训室、煤矿开采模型室、矿山机电设备实训室三大类实验室,逐步引建贵州煤矿安全培训可视化仿真系统,强化煤矿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形象学习和牢固记忆!建设“虚拟”型煤矿实训环境,采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煤矿实景拍摄的可视化视频演播系统,采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的形式,使学员在三维立体动感的“虚拟”煤矿中,形象生动地体验和完成煤矿工艺技术、安全通风技术、矿山机电与运输设备和煤矿安全管理知识等综合技能演练;再结合到合作煤矿真实环境中的顶岗实习或认识实习,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矿科技人才培养质量、培训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5)构建面向贵州全省范围的煤炭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贵州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再培训基地。人才培养多层次化、规模化和质量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过程评建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专业建设具体目标: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两年度煤矿开采技术重点专业建设具体目标分解表序号项目名称专业建设内容预期指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实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100%2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总数37名(含企业指导教师)100%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培养1-2名100%骨干教师培养2名10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占85%100%建立外聘兼职教师资源库(30人)100%3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贵州煤矿企业生产一线的需求“转”。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90%以上。100%建立4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标准100%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PPT演示课件与网络课件,建成立体化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100%课程资源上网计划:重点专业课程或精品课程(2门以上)100%教材建设:有1门自编特色教材100%4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多样化100%教学地点改革:校内传统的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地点与校外课程实习基地、企业的培训教室、矿井生产现场并存。100%优质核心课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煤矿类光碟视频演播系统100%5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校内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归档,建立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台帐,帐物卡一致。100%建设3个校外实训基地和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100%建立4门核心课程的实习实训标准100%建设“虚拟型”煤矿,开发实训项目

6社会服务1所同类院校对口支援100%技能培训600人次、培训教师6人次、涉外培训1人次等100%技术服务;特色项目的立项报告、总结报告、成果鉴定100%7招生就业招生规模稳步提高;订单式培养人才就业率90%100%8保障体系建设人、财、物保障体系建设100%9专业建设内容符合学院办学阶段性目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评选100%合

计100%预期重点建设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带动专业群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矿山地质等专业的建设,为煤矿企业培养适合在生产一线进行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技术骨干、高级工、技术员和区队班组长,缓解贵州煤炭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紧缺压力。2.4专业建设方针围绕24字方针:“定位准确、模式科学、课程合理、队伍强大、条件一流、效果良好”进行本专业建设。(1)、建立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清楚,根据贵州煤炭行业对紧缺专业技能人才的用人需求,确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与目标、实施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2)、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与贵州省能源局签定的合作办学框架协议,结合深入企业的市场调研,确立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3)、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并经行业企业专家评审和实践检验修订;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等。(4)、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通过招聘、引进、培养和培训等途径,重点建设“双师素质”教师。(5)、建设一流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虚拟型”煤矿,建设现代化的煤矿工艺虚拟仿真情景实训室、煤矿开采模型室和真实性的矿山机电设备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煤矿环境下,掌握和理解入井需知、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6)、实现专业建设效果良好:用以上条件,使培养出的学生社会享誉率良好、用人单位喜欢。三、专业重点建设内容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1.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素质协调发展,掌握煤矿开采技术与管理知识,具备采矿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在煤矿采掘一线从事生产组织与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方式(层次)和管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按照国家和贵州省有关规定,学习时间3年。统招录取的学生,与煤矿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即可正式报到入学,在校期间享受国家奖学金及相关医保待遇。修完相关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经考试成绩合格,由学校颁发国家教育部注册的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毕业后按《订单式培养协议》分配到煤矿就业。修业年限和授予学位:

高职/大专三年主干课程: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有:煤矿开采技术,井巷工程,矿山测量,煤矿地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掘机械与支护设备,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人才能力培养目标:(1)、专门技能能力(1.1)具有煤矿地质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1.2)具有绘制矿图能力。(1.3)掌握矿用机电设备的基本性能,具备机电设备选型设计能力。(1.4)具备解决掘进和回采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或其它现场问题。(1.5)具备编制掘进和回采作业规程及其它安全技术措施的能力。(1.6)具备解决通风、安全工作中的一般问题与处置煤矿灾害事故的能力。(1.7)具有进行采区、盘区或带区设计及矿井开采设计的初步能力。(1.8)具备组织生产、安全管理能力。(2)、职业延展能力(2.1)具有初步的煤矿救护和安全生产监察能力。(2.2)初步掌握各种采煤方法的有关技术。(2.3)具有进行采区、盘区或带区设计及矿井开采设计的能力。(3)、基本素质和其他能力(3.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3.2)具有较强的公共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掌握相关煤矿生产法律、法规;(3.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3.4)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3.5)具备较强的思维力、创造力和积极地主观能动性;(3.6)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3.7)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就业方向: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煤炭类通用专业,属国家煤炭行业支撑型和人才紧缺型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具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岗位针对性及较广泛的岗位适应性,不但面向煤矿企业采掘区队、还面向煤矿企事业其它部门。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煤矿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工作,主要职业岗位如下:(招生范围:仅招男生)基本岗位:1)

采掘技术员:主要从事采煤、掘进技术工作。2)

通风技术员:从事通风技术工作。上升岗位:1)采区、通风区技术主管:从事采煤、掘进或通风区(队)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工作。2)煤矿安全监察:从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其中,基本岗位即是本专业的核心岗位。职业岗位工作分析:煤矿属于艰苦、高危行业,根本任务是确保生产安全。明确职业岗位要求、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工作中的要素和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可形成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岗位工作分析表,如下表3.1.1:职业岗位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采煤技术员或中级以上采煤工确保采煤工作面按正规循环安全生产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并按规程规定组织工作面生产和进行事故分析处理采煤工作流程:编制作业规程与审批→按规程组织生产:工作面支护情况和瓦斯检查→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下一循环准备→问题分析与总结所采煤层及采煤技术资料根据采煤工作面技术条件,进行组织生产与实施。知识熟悉采煤工作面条件,掌握采煤方法、煤矿安全技术、矿压控制、采掘机械、煤矿地质、矿井通风、煤矿测量、矿图与采矿CAD、煤矿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能力具备矿图识读与绘制、采煤工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工作面质量验收、进度与产量计算、地质构造的判断与预测、开采与安全培训、计算机应用、沟通表达等能力素质吃苦耐劳、科学严谨、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掘进技术员确保掘进工作面按正规循环安全生产编制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并按规程组织生产和进行掘进工作面事故分析与处理掘进工作流程(爆破掘进):编制作业规程与审批→按规程组织生产(工作面支护情况和瓦斯检查→钻眼装药→检查瓦斯→连线放炮→通风、降尘→煤矸外运→支护→检查质量与巷道中线→下一循环准备)→问题分析与总结所掘巷道及掘进技术资料根据掘进工作面技术条件,进行组织与实施。知识熟悉掘进工作面条件,掌握巷道施工技术、煤矿安全技术、矿压控制、采掘机械、煤矿地质、矿井通风、煤矿测量、矿图与采矿CAD、煤矿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能力具备矿图识读与绘制、掘进工艺设计、工作面工程质量验收、地质构造的判断与预测、安全培训、计算机应用、沟通表达等能力素质吃苦耐劳、科学严谨、安全意识,遵章守纪通风技术员或通风工确保井下通风正常煤矿井下及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计算与实际可供风量的调整与测定通风工作流程:掌握通风状况→分配采掘工作面风量→分析通风效果→制订通风技术措施地面与地下通风设施和通风技术资料运用通风仪器仪表及设备掌握通风状况和通风效果分析知识熟悉采区通风状况,掌握采煤方法、巷道施工技术、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矿压控制、采掘机械、煤矿地质、矿井通风、煤矿测量、矿图与采矿CAD、煤矿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能力具备矿图识读与绘制、风量计算、通风设施管理、编制技术措施、安全培训、计算机应用、沟通表达等能力素质吃苦耐劳、科学严谨、安全意识,遵章守纪区队生产技术工或技术主管确保区队生产安全高效区队生产技术、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流程:掌握区队生产人员及采掘工作面状况→采掘工作面生产技术及管理问题→问题处理→总结分析及汇报采掘工作面及采掘技术资料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知识熟悉采区生产技术条件,掌握采煤方法、掘进技术、煤矿安全技术、矿压控制、采掘机械、煤矿地质、矿井通风、矿图与采矿CAD、煤矿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能力具备矿图识读与绘制、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与管理、成本核算、工作顶板事故处理、采区与工作面巷道布置、设备事故处理、特殊条件下技术措施、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面生产与组织管理工作、协调等能力素质吃苦耐劳、科学严谨、安全意识,遵章守纪3.1.2构件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实行“工学交替、政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1.1)。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即在贵州省政府主办、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在贵州省能源局的指导和煤矿企业的参与下,学生前2年以在学校理论学习为主、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交替进行,第三年以在企业顶岗实习为主、交替进行毕业设计并在学校获取毕业证书,并按订单式培养协议就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训练,突击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技术性、服务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学生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2+1][2+1]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础知识2年校内全日制教育教学1年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理论实践技能训练基本素质专业技术知识生产认识实习培养专业能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课业成绩+能力证书毕业证书工作经历+职业技能证书企业需求产生订单图3.1.1“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工学交替”特色:指在专业教学计划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是工学交替。学生在前面2年以在校内学习为主,但要交替去煤矿上进行2周生产认识实习和有关主干课程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在第3年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4/5时间在煤矿企业实习实训,1/5时间回学校进行毕业设计并获取相应技能证书。在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表格附件中。联系实习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和进行安全教育、学生交通和食宿安排、劳动防护用品的安排、顶岗实习方式、顶岗实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管理、顶岗实习待遇和顶岗实习考核等过程学校通过贵州省能源局联系矿方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召开专题协调会,具体安排接纳学生实习事宜。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后,学校与矿方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同时,能源工程系与学生、矿方与学生、师傅与学生分别签订安全协议书,形成约束链,实行协议约束。学生在去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先在校内进行“煤矿职工岗前技能培训”、“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煤矿常见灾害事故及防范”等入井知识集中培训;学生分到煤矿企业实习后,再由煤矿企业指定具有培训资质的企业指导教师和技工师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该煤矿企业的安全法规、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系统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煤矿开采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和入井注意事项等的具体培训、指导和综合考核,培养学生在采煤、掘进、运输、通风和灾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煤矿开采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学生交通费和饮食费用自理,矿方免费给学生提供住宿,与职工享受同等待遇。矿方为每个学生提供新的工作服、胶靴、帽斗、毛巾等劳动防护用品。前2年以校内学习为主:前2年以校内学习为主:①公共课(在学校进行)②专业基础课(在学校进行)③专业课(在学校进行)④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其中“生产认识实习”环节在煤矿企业进行。)⑤素质教育(在学校进行)第3年顶岗实习阶段:①顶岗实习(在煤矿企业进行)②毕业综合实习(在煤矿企业进行)③毕业设计(在学校进行)图3.1.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教序环节示意图“校企合作”特色:在贵州省政府、省教育厅的主导下,在贵州省能源局的指导和参与下,实施全方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合作,实施“三合作”,如图3.1.3所示。“三合作”,即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培养、全员合作就业;同时,通过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开展教学评价、共同负责学生就业。最后实现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共赢。校企合作岗位需求岗位校企合作岗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行业、企业学校图3.1.3全方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促进政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一方面,学校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在合作办学伙伴——贵州省能源局的协调下,能够从贵州煤炭行业选派成30名左右企业专任或兼职教师作为学生在顶岗实习环节的企业指导教师,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帮助学校每年落实3-7个校外煤矿实训基地并引导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学校支持煤矿企业在学校建设人才培训基地,促进煤矿企业的职工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或联合培养,促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如下:通过省内煤炭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矿两个不同的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聘请合作企业或兄弟院校的兼职教师参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与顶岗实习两个环节;与贵州省能源局达成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在贵州省能源局的引荐下,与贵州省三大矿业集团(林东集团、盘江集团和水城集团)下属多家煤矿企业达成协议,共建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负责学生顶岗实习与协助解决学生就业;与贵州省能源局达成意向性协议,与贵州省多家煤炭企业进行“2+1”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煤炭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顶岗实习”特色: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环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在教学环节上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区别。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增加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该阶段特点在于将教室或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课堂移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一线,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再就业”。为学生打造“行业职业准入能力”,毕业后就能上岗,使学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利益共赢。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第3学年(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毕业期间)进行,每个学生必须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习成绩合格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实施“双导”和“三共”方针。“双导”即双指导老师制度,实行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学校指导教师定期到煤矿企业抽查、辅导为辅的联合指导方式。“三共”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考核”,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使得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真正落到实处。“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包括:联系实习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和进行安全教育、学生交通和食宿安排、劳动防护用品的安排、顶岗实习方式、顶岗实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管理、顶岗实习待遇和顶岗实习考核等过程关于顶岗实习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图3.1.4学校在煤矿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学校在煤矿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协议煤矿企业的采煤工艺流程培训签订有关协议并拟定制度煤矿机电设备知识和设备操作规程培训煤矿管理知识和管理制度培训井下具体岗位技能和实操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图3.1.4顶岗实习流程图学校通过贵州省能源局联系矿方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召开专题协调会,具体安排接纳学生实习事宜。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后,学校与矿方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同时,能源工程系与学生、矿方与学生、师傅与学生分别签订安全协议书,形成约束链,实行协议约束。学生在去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先在校内进行“煤矿职工岗前技能培训”、“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煤矿常见灾害事故及防范”等入井知识集中培训;学生分到煤矿企业实习后,再由煤矿企业指定具有培训资质的企业指导教师和技工师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该煤矿企业的安全法规、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系统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煤矿开采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和入井注意事项等的具体培训、指导和综合考核,培养学生在采煤、掘进、运输、通风和灾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煤矿开采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学生交通费和饮食费用自理,矿方免费给学生提供住宿,与职工享受同等待遇。矿方为每个学生提供新的工作服、胶靴、帽斗、毛巾等劳动防护用品。顶岗实习方式:将学生安排到采掘区队的班组,采取“师带徒”方式,分阶段轮流或在固定的岗位顶岗实习。学生下井必须有企业指导老师或师傅陪同。顶岗实习管理:以区队或班组为单位,学生每天参加班前会,由企业指导师傅和班组考勤。系选派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协调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系部和学校,实现学校和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现共育、共管。顶岗实习待遇:矿方为学生每人发放一个工资卡,工资的发放要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表现。每月下够20次井,每天按60元计算。每月可获得1200~1800元的劳动报酬。顶岗实习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原则。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按照德、能、勤、绩等方面综合考评;学生离岗时,撰写顶岗实习报告,现场师傅签阅后,评定成绩;学校指导教师依据考核标准进行综合考核。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由现场指导教师或学校教师分别指导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前2年以校内学习为主,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主干课程集中实习实训和生产认识实习等,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前2年以校内学习为主,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主干课程集中实习实训和生产认识实习等,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1)“2”阶段教学安排(2)“1”阶段教学安排和实施最后一年以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图3.1.5“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阶段“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煤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按照学校教务处下发的《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和《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招生规模和就业市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资源、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职业技能培训获取等教学环节上。3.2、课程体系建设3.2.1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的三个基本原则课程的设置从企业和人力市场所需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课程设置方法:根据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由教务处牵头,由系部分管教学的主任和专业教师一起规划设置开设课程结构、课程种类、课程的课时数量和教学手段;请贵州省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或企业专家对设置的课程进行论证,再由院系两级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并通过学校领导审批后再执行修订后的教学计划,避免课程设置出现“闭门造车”现象,使课程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确保培养出优秀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课程设置考虑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适度性、课程先后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本专业所需设置的每门课程,在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要遗漏、也不要重复。要求教师每学期开学之前要拟定出本学期任教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和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等,将本课程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在整个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将扮演着什么角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明确计划出来;课程的内容哪些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每个内容需要讲到什么程度等都需要有较详细的安排。教师在具体教学时本着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技能重点掌握”的原则去安排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教学进程不断合理化,先修课程和后修课程之间要符合专业知识的逻辑性和顺承关系。实事求是地完善教学进程。比如,先设置“机械制图”课程,再设置“机械设计基础”和“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课程就是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法。课程设置体现了动态性煤矿企业的产品是煤炭和煤层气等,虽然产品的更新不如别的生产企业变化迅速;但煤矿采掘工作面和地质条件确是复杂多变的,煤矿开采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也是不断更新的,企业对技术人才知识结构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本专业应用型课程也要随着煤炭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陈旧,很难在现代化的企业中找到就业岗位。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使课程教学及时反映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发适应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具体体现在课程名称和学时分配、教材选用、课程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方面,使培养出的高职专科学生更符合煤矿企业采掘生产一线的工作需要。3.2.2课程体系建设内容课程建设目标:构建理实一体、知技结合、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切合煤矿企业用人需求,形成“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三大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承载着学生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基础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理论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理论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素质教育体系专业课理论教学素质教育体系专业课理论教学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同步的实验教学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同步的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图3.2.1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3.2.3课程体系建设具体内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全面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中。形成“理论实践两系统,突出实践显特色,素质教育要贯穿”的课程体系。表3.1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学时分配周学时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二三四五六161818181812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学基础232322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与毕业设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48483贵州省情236362计算机应用基础46432324体育232322实用英语[1]464644应用文写作232322高等数学464644专业基础课采矿CAD47248244电工电子技术47254184工程制图基础46454104机械基础4726484液压与气动技术47254184专业课煤矿地质47254184矿山测量47260124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46854144矿井通风与安全47254184井巷工程47254184矿井灾害防治技术47254184矿山机械46442224煤矿开采技术47254184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军训22周Ö专业认识实训22周采矿CAD实训22周Ö矿山测量实训22周Ö井巷工程技术实训22周Ö煤矿开采技术实训22周Ö采掘机械使用与维修实训22周Ö顶岗实习1818周毕业综合实习与毕业设计1212周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法治、就业教育等6ÖÖÖÖÖÖ合计:12520801040104021241812表3.2专业选修课开设计划课程名称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课学期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3636第一学期教材需包含职业规划的内容煤矿安全法规23636第二学期煤矿企业管理236324第三学期煤矿安全生产监控技术4645410第三学期爆破工程与安全354486第三学期矿山供电技术4645410第四学期专业英语23636第四学期大学生就业指导23636第四学期核心专业课程简介(1)、煤矿地质本课程为专业课,主要讲授成矿原因,地质构造,找矿方法,绘制地层剖面图、水文地质等方面知识。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开设于第二学期。(2)、矿山测量本课程为矿山地质专业的专业课,课程主要讲授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误差的基本知识,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形图测绘、结合地质专业的特点,讲授勘探工程测量、野外草测等内容;介绍矿图的绘制原理、矿图识读方法及矿图的基本应用。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开设于第二学期。(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本课程为专业课,主要讲授一个矿山压力及控制的基本概念、巷道围岩变形、应力、破坏的分布规律、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状态、采场顶底板的变形破坏规律、工作面来压规律及确定方法、巷道与采场的围岩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煤矿动压现象、矿山压力测试技术。本课程总学时68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14学时,开设于第二学期。(4)、煤矿开采技术本课程为专业课,主要讲授井巷布置、采煤方法、落煤、采面支护、顶板管理、采面运输、通风、循环作业,工程质量,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水体下、建筑物下、铁路下的开采方法,工作面遇破碎带、垮落区、小断层等的通过方法,生产计划编制等。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开设于第三学期。(5)、井巷工程本课程为专业课,主要讲授井巷平面图、平巷、斜井、立井等井巷的施工方法、断面设计、爆破技术、井巷支护、水电、风供应、井巷施工质量等,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内容等。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开设于第三学期。(6)、矿山机械本课程为专业课。主要介绍目前我国煤矿的采掘机械、运输提升设备和流体机械等矿山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选型方法,同时还介绍一些国内外先进的矿山机械设备和技术。本课程总学时64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22学时,开设于第四学期。(7)、矿井通风与安全本课程为专业课,主要讲述井下空气的成分、性质、变化规律、安全标准和检测;井下空气的物理参量、变化规律和安全标准;矿井风流的能量变化规律与测算;矿井通风阻力的类型、变化规律与测算;矿井通风动力的类型、基本规律、测算与选择;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的基本原则与计算方法;矿井风流控制设施的类型、要求与选择;采区、掘进区通风系统的类型与设计;全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与设计。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开设于第四学期。(8)、矿井灾害防治技术本课程为专业课,主要讲授煤矿矿井主要灾害;水、火、瓦斯、矿尘的危害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防治理论与技术。既反映了我国煤矿防灾,抗灾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成就,同时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科技成果。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开设于第四学期。[附件4]主要实践环节说明(1)、采矿CAD实训(2学分,2周)学习AUTOCAD系统的组成,掌握AUTOCAD系统的安装与启动,熟悉AUTOCAD各种命令的功能、格式及输入方法,能熟练、灵活使用编辑命令,借助系统提供的各种辅助工具,准确、快速地绘制较复杂的矿图。(2)、矿山测量实训(2学分,2周)进行地面闭合测量或井下巷道测量实训,掌握经伟仪、水准仪、全站仪、挂罗盘等矿山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计算。(3)、井巷工程施工技术实训(2学分,2周)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打眼装药、工作面支护材料认识和支护方法训练、掘进机械设备和掘进运输设备认识、掘进作业规程编制、井巷维修操作训练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4)、煤矿开采技术实训(2学分,2周)熟悉采煤工作面落煤方法、设备使用、支护材料、支护方法、顶板管理、工作面煤炭运输、采面维护等,实习时对各种采煤工序进行操作实训,回采作业规程编制。(5)、顶岗实习(18学分,18周)全面了解煤矿的生产系统、运输、通风、防尘、排水、通讯、供电等系统,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辅助矿井技术员管理整个矿井技术工作;在矿井技术员指导下编制矿井灾害防治措施、生产计划、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为毕业设计准备资料。(6)、毕业设计(12学分,12周)进行一个中、小型煤矿的采区设计,或单项工程设计。采取设计要有设计说明书,有采掘工程图、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避灾路线图、设备配置图及防尘、供电、排水系统图等,要有一个采或掘进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单项工程设计要有回风系统图,要有设计说明书和安全技术措施等。3.2.4构建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三个层次: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实验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验证所进行的操作。实训包括生产性实训和入学教育及军训两部分。其中生产性实训指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际工作。顶岗实习是学生在第五学期到毕业在企业进行的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逐年递进,最终达到成为一名合格的煤矿开采技术一线技术人员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可满足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根据教学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并重,在课堂教学中参插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地理解比较抽象的课堂教学理论知识。总的教学活动学时为2080学时,理论课1040学时,实践课1040学时,比例各为50%,如图3.2.2所示。3.2.5校内和顶岗实习占实训教学的比例高,实训内容与顶岗实习衔接紧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按照教学计划设计,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分为125学时,其中包括公共课教学活动为23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学分比例为18.4%,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活动为52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学分比例为41.6%,实践教学活动的学分44学分,比例为35.2%,素质教育6学分,占4.8%。学校还为学生安排了较为紧密和内容衔接的各种实训活动,各种实训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入学教育、军训(2周)→专业认识实训(2周)→矿山工程CAD实训(2周)→矿山测量实训→井巷工程技术实训(2周)→煤矿开采方法实训(2周)→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实训(2周)→顶岗实习(18周)→毕业综合实习与毕业设计(12周)。3.2.6专业课程的属性和实施专业课程的属性: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的属性主要指主体对象(学生和教师)和客体对象(教材和实践条件)的属性。课程的主体对象之一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因此,既要考虑到企业的人才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收能力,恰到好处的设置每门课的结构和课程进程设计目标。课程的主体对象之二是教师。在教师的搭配上,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讲授本课程的资历以外,还要求教师具有与本门课程相关的丰富实践经验、项目研发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为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注重教师学历职称结构的优化,并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课程的客体对象之一是教材。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来获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特别是选用权威的21世纪国家级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国家级“十一五”或十二五规划教材等。已有的通用实验、实训设备,在选用教材时要与之衔接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连贯性。根据煤矿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的需要,围绕煤矿生产过程,预期产生一定数量的“自编特色教材”。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经过2年的努力,争取实现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以上。将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教学资源和学习剪影等挂到系部网站上。课程的客体对象之二是课程的实践条件,它是高职院校课程区别于普通高校课程的显著特点,是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专业正在创造良好的课程实践条件,加大实验设备硬件投资和软件资源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打下良好基础。专业课程的实施:能在实践中讲授的知识应尽量在实践中讲授,不能因为学校没有条件而少开实践课或删除某些实践课,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课的教学。课程实施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具体化和实用化。尝试将一些实践课程搬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使学生亲自领教企业家或企业技术人员教诲,从实践中真正体验到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或某部分内容的特点,将理论课以“模块课”或“项目驱动任务”的形式开设,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创新、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这些教学方式的实施,使教学活动从静态的封闭型转向了动态的开放式,也使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对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益处的。3.2.7素质教育建设内容素质教育:主要涉及心理健康、法治、就业教育等。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执行党的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和政策;注重对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和劳动观的教育,通过军训、新生入学教育、课堂教学、专业知识系列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法制教育、学生社团、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体现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素质教育活动。通过课程系统的优化,构建更加符合本专业高职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理论教育体系,实践教育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的“三体系”。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把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特点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侧重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思想政治素质优良、人格健全、知识能力结构合理、职业素养良好、综合素质良好”,促进学生健康成才。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培养学生“德技”双全,锻炼其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和处事能力。丰富素质教育教学活动载体:开展“学党史、唱红歌”等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公德意识;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能力;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或考试”,促进学生在技能培训、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等方面职业能力;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才艺联赛,促进学生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客观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使学生能毕业、能就业,就好业。总体上,通过各种有益的渠道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素质教育。师生共建“和和有为”的校园文化特色。3.3师资队伍建设3.3.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按照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计划到2013年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方式建设煤矿开采技术及相关专业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师总数将达到37名,其中教授或正高工3名,副教授或副高工12名,中级职称12名,初级职称10;含硕士6名,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85%以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见图1。在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2个以上专业性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3.3.2师资队伍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1)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从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中选拔教学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技术项目开发、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培训,培养1名煤矿开采专业带头人,主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加国内外知名学校或企业,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培训;指导教师完成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及教学设计;主持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2)聘请专业带头人1人从知名煤矿企业聘请技术骨干1名为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主持教材编写,对教学团队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培训,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指导学生生产实践、毕业设计,到校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2)骨干教师提升培养培养骨干教师2名以上,使他们成为理论水平高、技术水平强的教学骨干。通过聘请煤炭行业专家,对教师团队开展各类培训,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参加国内外知名学校或企业行业新理念、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等培训,参加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加学术交流会,参加科研项目或课程建设。(3)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是通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培养,二是多参加听课、评课,提高教学能力,三是定期外送青年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到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四是多参加学术讲座,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五、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和建设,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4)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重点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学校按照贵州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的程序,通过网络公开招聘“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侧重“双师素质”教师的聘用;二是学校从兄弟院校或煤炭企事业单位“挖掘”、引进热爱教育事业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师,有3年以上煤矿企业工作经验人员优先;三是学校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素质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到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挂职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到煤矿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学习了解煤矿企业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四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研修。通过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或参与“产教结合”等途径,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职业能力,积累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两年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85%。利用实训资源、双师教学团队,面向贵州煤矿企业开展技术培训600人次,完成社会服务等4项。(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两年内从煤矿企事业单位引进或外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12名,参与教学内容改革研讨;重点承担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指导工作和科研活动。逐步提高专、兼职教师比例,优化“双师素质”教师结构,专业课教师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以上。在贵州省能源局协调下,外聘30名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兼)职教师,从中选拨出客座教授或客座专家,负责专业教学指导或来校进行学术讲座。3.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根据煤矿井下开采工艺特点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本着求真、仿真的要求,由学校、贵州省能源局和煤矿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管、共育煤矿开采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并形成长期的校矿合作办学机制。在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建设方面,分阶段地建设。按照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进行规划。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4.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建设校内“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验室”。请行业专家论证了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和设备仪器清单,该实验室主要包括:“煤矿开采模型室和实训装置、煤矿开采工艺情景仿真实验室和煤矿机电设备实训室”三大类型,建设初期先投资建成前面两类实验实训室,而煤矿机电设备实训室的设备采取分批购置或从煤矿企业低价购置闲置废旧设备的方式去完善。实验室可以完成煤矿安全开采、掘进、通风、机电、运输与提升、地测等方面课程的实验项目。建设“虚拟型”煤矿,营造煤矿实训环境。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验室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验室煤矿开采模型室和实训装置煤矿机电设备实训室煤矿开采工艺情景仿真实训室煤矿开采模型室和实训装置煤矿机电设备实训室煤矿开采工艺情景仿真实训室图3.4.1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验室建设框架逐步推进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实现“三个建立和完善”,即一是建立和完善实验设备台帐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和合理开出使用实验设备。开发相关实践教学文件,实验操作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完好标准和安全规定统一制作排版,挂在实验设备附近醒目位置。进一步营造仿真实训的职业氛围,更加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保证教学实践环节正常开展。另外,依据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校园依山建筑,校园地表有明显的高程差,岩层中伴有煤层,多为水平层理构造等,这些天然的条件为部分课程如:“矿山测量”、“煤矿地质”等专业课程的校内实习实训提供了场所和有利条件。3.4.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联系实习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和进行安全教育,学生交通和食宿安排,劳动防护用品的安排,生产(顶岗)实习方式,生产(顶岗)实习技能培训,生产(顶岗)实习管理,生产(顶岗)实习待遇和生产(顶岗)实习考核等内容。在校外“生产认识”实习基地建设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内容上各有异同。在时间安排、实习协议、集中性、实习内容和目的等方面略有不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费用: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费用(含挂牌费),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教学经费,指导教师往返车费;实习实训耗材费用;实习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生产认识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生产认识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建设(1)专业生产认识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专业认识实习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或第3学期开学初,专业认识实习的目的主要让学生亲临煤矿生产一线,对煤矿井上、井下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产生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明白所需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2011年,学校通过贵州省能源局联系林东矿务局等安排了有关领导亲自部署,召开专题协调会,落实林东技校安全培训中心和黄家庄煤矿作为生产认识实习基地,签订校矿合作办学的有关协议,具体商洽煤矿安排接纳学生专业认识实习事宜。同时,能源工程系与学生、矿方与学生、师傅与学生分别签订安全协议书,形成约束链,实行协议约束,并动员、落实学生“校外实习意外保险”。学生在去企业进行实习之前,先在校内进行“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知识、“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煤矿常见灾害事故及防范”、“入井需知”等煤矿入井知识光碟集中观看和培训。然后到林东矿务局安全培训中心系统培训煤矿安全知识,到林东机修厂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的学习和参观。在具备一定的入井知识后,再带学生到煤矿企业实习,由煤矿企业指定具有培训资质的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入井注意事项等的专题讲座后,分批带学生参观煤矿地面工作站系统和井下生产现场的参观认识实习;在井上地面工作站,有针对性地介绍:企业安全法规,安全生产规程、煤矿井上、井下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机电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煤矿采煤、掘进、通风、避灾路线和机电设备等方面的矿图知识;而且,学生可以系统参观到煤矿企业的简介、岗位职责表等,感受到煤矿企业的工作氛围和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等。在井下参观实习,主要进行真实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感性参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