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病”阅读答案_第1页
“大城市病”阅读答案_第2页
“大城市病”阅读答案_第3页
“大城市病”阅读答案_第4页
“大城市病”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城市病”阅读答案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依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掌握污染的力量更强。在制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终,大城市特殊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供应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其次产业和第三产业进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供应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进展论坛》2021年1期)

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状况比较

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21年2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进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很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峻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进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反了城市建设与人类进展的规律,使得很多城市消失了"千城一面"的状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进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进展的归宿。不应当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进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进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3月19日)

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月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峻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掌握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讨论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担当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长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进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2021年4月22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首尔、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偏高,但是使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B.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肯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D.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反了城市建设与人类进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D.假如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开"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进展的一个有机体。

6."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答案:C。解析:本题为读图题,主要围绕材料二的两个图表绽开。A项正确,通过图表1可以看出来,而"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这一推断也包括在图表中。B项正确,从图表1可以看出四个城市的面积的确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而很明显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C项错误。依据图表2,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之间并不符合正比关系,选项前半部分"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肯定成正比"正确。依据图表2东京的人口密度是4187,首尔是5339,前者的确比后者低许多;东京人口总数是3593,首尔是2495,东京要比首尔低得多,可见,选项"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这部分的表述是正确。但人口增长的空间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故不能推断出东京"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D项正确,综合的图表1与图表2,全市人口密度较低而中心城区人口过密,明显是"人口分布不够均衡"的表现。

5.C。解析:A项错误,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大城市掌握污染的力量更强",但不等于"大城市污染更少"。B项错误,"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涉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C项正确,这是对原文"一些城市在进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反了城市建设与人类进展的规律,使得很多城市消失了千城一面的状况

"的转述。D项错误,要避开大城市病,只做到以人为本是不够的,需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无法构成充分条件。

6.参考答案:(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削减污染;(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进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动产城一体、人城和谐;(5)制定相关规划,实施相应举措,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每点1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解析:首先需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缘由,在针对性地到材料中查找对策,而不应只是归纳概括材料。根据材料二的标题、材料三、材料四等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缘由:人口分布失衡(源于材料二);偏离人本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化),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源于材料二);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带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材料四),等等。从四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缓解"城市病"的策略:(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削减污染(源于材料一,"为外来人口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可能与"人口分布失衡""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呈正相关,会恶化而非缓解"大城市病");(2)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努力促进人口均衡分布,同时大力进展公共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削减拥堵(源于材料二);(3)以人为本,推动产城一体、人城和谐,让城市家园化而非楼宇化、产业化,让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进展的有机体(源于材料三);(4)制定城市相关进展规划、实施相应举措,将劳动密集型和重化工业迁往郊区,而聚集更多现代城市型工业,还可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形成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重视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源于材料四)。概括言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