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4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L)长度单位:米(m)常见长度单位:km、m、dm、cm、mm、um、nm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2、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等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数字:准确值+估计值(有且只有一位);单位:由分度值决定。三、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2、注意:⑴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⑵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⑶减小误差的办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取②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校准测量工具五、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测多算少法(累积法)2、相互配合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3、化曲为直法(替代法)五、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2)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2.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和停表(秒表)。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2、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课本、桌子、粉笔盒为例)4、总结: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关于参照物我们应注意:a.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b.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c.对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以不同。d.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步骤a、确定研究对象b、选参照物c、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改变。4、总结: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判断参照物1、确定研究对象2、看研究对象运动还是静止3、运动:看研究对象相对于谁有位置改变静止:看研究对象相对于谁无位置改变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路程—S—米(m)千米(km)时间—t—秒(s)小时(h)速度——v——米/秒(m/s)千米/时(km/h)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千米/时(km/h)5、换算:1m/s=3.6km/h1km/h二、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3、变速运动中,用公式v=s/t求平均速度。4、速度表和限速标志。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用V=(V1+V2)/2来计算。等距离:V=2v1v2/(v1+v2)等时间V=(v1+v2)/2三、“频闪摄影”“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1.4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二、实验原理:V=S/t三、提问: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四、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金属挡板、停表、刻度尺五、实验步骤:见书六、设计表格(略)七、进行实验八、填写数据并计算平均速度九、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实验: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试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你能否找到声音在其它介质中传播的例子?感受:a.制作土电话。b.在水中敲击,能否听到声音。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中不能传声。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所以把它叫做声波。四、声音的传播速度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声速。2、声速与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五、回声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又返回来的一种现象。2、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试着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3、回声定位(声呐、海豚、蝙蝠等)4、如回声与原声相隔小于0.1S,我们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但回声起到了加大原声的作用。(如室内讲话声音更响亮)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听到声音应具备的条件:(1)要有声源;(2)要有传声介质(3)人耳能感受声音。2、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听小骨等组织→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2.2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一)如图2.2-12、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3、超声波、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在20Hz-20000Hz的声音就叫声波,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二、响度1、响度:声音的强弱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实验二)如图2.2-32、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还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响度越小。三、音色1、即声音的特色。2、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等方面引起的,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四、其它问题1、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不同。2、比较同一发声体音调不同和响度不同的波形。2.3声的利用一、声能传递信息。1、雷声预示大雨;2、海豚利用超声波环境;3、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4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5、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中的“闻”。6、回声定位:蝙蝠、声呐、B超、倒车雷达二、声波能传递能量1、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2、超声波碎石机3、超声波洗牙4、次声波武器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噪声的含义:(1)从物理角度来说: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噪声的来源: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等级的划分用分贝(dB)值表示,它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2、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2)生理效应;(3)物理效应3、四大污染:废气、废水、废渣、噪声三、控制噪声的办法:1、防止噪声的产生(消声器)2、阻断噪声的传播(隔音板)3、防止进入耳朵(耳塞)我们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物态变化3.1温度一、温度计1、种类:按用途分: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按液体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2、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实验用温度计的结构二、摄氏温度1、规定: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记作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三、温度计的使用1、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2、想想议议: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P49的1-3点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一不: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四要: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质;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质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1、构造:有缩口2、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3、体温计的形状是三棱体,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透镜,使我们能看到里面很细的水银柱正立放大的虚像,以便于读数。五、三种温度计的不同点项目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测量范围分度值用途构造玻璃泡内的液体3.2熔化和凝固一、几个概念: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成水。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所有物质都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条件观察海波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结论: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认识晶体熔化或凝固曲线3、晶体熔化条件:a、温度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a、温度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4、观察松香熔化及凝固实验结论: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5、认识晶体熔化或凝固曲线。三、晶体与非晶体1、物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物体叫晶体。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明矾,它们都有规则的结构。2、物体在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物体叫非晶体。如松香、玻璃、蜂蜡、沥青、橡胶,它们没有规则的结构。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相同。4、几种晶体的熔点。5、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凝固)时的比较6、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B、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与凝固时的温度相同),即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先变软再变稀,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3.3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沸腾与蒸发)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一、汽化(一)、沸腾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水的沸腾实验:⑴提出问题:①、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②、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⑵设计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在左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⑶进行实验:填表并绘图。⑶⑷实验现象总结:①沸腾前气泡较小,沸腾时气泡变大。②沸腾前声音较大,沸腾时声音变小。③沸腾前温度升高,继续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④停止加热,不再沸腾。⑸实验结论: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3、几种液体的沸点(二)、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3.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液化的两种方式:①降低温度;②压缩气体体积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3常见液化现象:雾、露、镜片模糊了、玻璃出“出汗”冒“冷气”和“热气”现象。所有的白雾都是小水珠,现象都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如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氟利昂液化放热,汽化吸热。3.4升华与凝华一、升华和凝华概念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需要吸热。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需要放热。二、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吗?1、升华例子:①箱子里的樟脑丸变小了②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③钨丝变细了④干冰升华⑤碘升华2、凝华例子:①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②冰棍外表有”白粉”③霜④灯泡变黑三、总结:六个三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2.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3.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4.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5.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化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6.三个条件:①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②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③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种类:⑴按来源分:①自然光源:太阳、恒星、水母、萤火虫②人造光源:火把、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灯⑵按发光分:①点光源:发光灯②线光源:日光灯③面光源:无影灯3、注意:月亮不是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光的表示法——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叫光线。模型法四、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射向不透明物体时,在不透明物体背面有一块光不能到达的区域。2、日食、月食的形成3、小孔成像:如树荫下的光斑(圆形)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如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的像;如物距小于像距,成放大的像。五、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激光准直2、射击瞄准:准心、缺口、靶心三点一线3、排队五、光的传播速度(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3×1084.2光的反射一、了解几个名词(三线两角一点一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点、反射面二、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还应注意:光路具有可逆性;若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镜面反射特点:⑴反射面平整光滑;当光平行入射时,会被平行反射,法线彼此平行;⑵镜面发射可成像(如平面镜);⑶发射光线集中光线强,较耀眼;⑷用它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2、漫反射特点:特点:⑴反射面粗糙,凹凸不平;当光平行入射时,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法线彼此不平行。⑵发射光线分散光线较弱。⑶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⑷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分析一下生活中的实例。4、镜面反射带来的隐忧——“光污染”4.3平面镜成像一、认识平面镜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平面镜的符号: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4、分析论证,得出结论;5、交流讨论)1、实验注意事项:①要选用透明且很薄的玻璃。(前者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后者可避免两次成像和便于测像距。)②要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物的大小)③平面镜要竖直放置。(使像与物在同一水面线上。)2、总结规律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三、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所以所成的像为虚像。四、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五、光路图1、对称法2、成像法4.4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基本概念:折射光线、折射角。二、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总结:光在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三、知识拓展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折射光线也()法线,折射角也()。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入射角(),折射光线也法线,折射角也()。2、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分界面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光的传播方向()。3、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四、揭开“眼睛受骗、河水变浅”之谜。结论: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时,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都是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的虚像。(即像高于物)五、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彩虹2、沙漠“绿洲”3、海市蜃楼4、筷子“断了”4.5光的色散一、色散1、演示色散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太阳光中的红光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答: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发生色散,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因此,有时我们能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建造起的——彩虹。二、色光的混合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以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比例混合而得到。2、应用: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三、颜料的混合1、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2、它们按不同的比例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3、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基色的区别四、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什么颜色的物体,只反射此物体的颜色的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五、看不见的光1、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2、红外线有哪些应用?a、用于红外线照相,有助于对疾病作出诊断。b、红外线夜视仪,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红外线跟踪敌方战斗机。c、利用红外线遥控电视机。d、家庭利用红外线烤箱食品。e、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供暖。3、紫外线的作用有哪些?a、适当照射紫外线,对骨骼生长有好处。(但过量照射紫外线易得皮肤癌。)b、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c、紫外线还具有荧光效应,进行防伪,鉴别古画或验钞。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外形特征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2、出示凸透镜的示意图和凹透镜的示意图①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②光心(O)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3、凸透镜有两个焦点。4、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5、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7、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较厚的一端偏折。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三棱镜的组合。2、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四、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左平右斜)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左斜右平)5.2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2、照相机成像原理

3、成像特点:①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②像距小于物距。(物距间,像距外)③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4、照相机光路图:u>2ff<v<2f(物距外,像距间)倒立缩小实像5、应用:若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使相机靠近物体,同时使镜头远离底片(增大暗箱长度)。二、投影仪1、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2、投影仪的原理: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3、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4、投影仪的使用5、投影仪光路图:f<u<2fv>2f(物距间,像距外)倒立放大实像。三、放大镜1、放大镜实质就是一个凸透镜。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3、放大镜成像原理4、放大镜光路图:u<f(物距内)倒立放大虚像四、实像和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2、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5.3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实验器材光具座、点燃的蜡烛、凸透镜(10cm)、光屏几个问题:1、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U)像距: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2、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上?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二、提出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实验步骤1、使烛焰、凸透镜(f=10cm)、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35cm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3、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物距等于25cm,20cm,15cm,重复步骤2。4、使物距u=f=10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5、使物距u=5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移动透镜,观察像的变化。四、实验结论: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2、当物体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3、当物体在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大于物距。4、当物体放在交点上时,_______,平行光出射。五、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像距(v)一束平行光实像点V=f测凸透镜焦距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u=f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六、其它提问: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在光具座上移动蜡烛和光屏,使物距等于像距,且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焦距为物距或像距的二分之一)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操作考查试题(试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探究过程实验要求记录提出问题说出你要探究的问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猜想与假设猜测上面问题可能答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有关设计实验1、原理和方法原理:光的折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2、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3、实验的基本步骤。1、将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2、将蜡烛放在不同的位置,并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同时记录物距、像距的大小及像的特点。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实验利用太阳光聚焦法粗测凸透镜的焦距f=()cm(5cm或10cm)把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量像距和和物距,并记录结果。物距/cm像距/cm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的虚实缩小倒立实像放大倒立实像放大正立虚像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而小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评估与交流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请举出一例)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5.4眼睛和眼镜一、眼球的结构: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二、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给大脑,形成视觉。3、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三、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的典型症状:看远处的物体模糊2、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3、近视眼及其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4、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应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5、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图及矫正图。 见P101图5.4-3和图5.4-4四、眼镜的度数1、什么是透镜焦度?焦距的倒数,Φ=1/f,单位:m-12、什么是眼镜的度数?镜片的度数透镜焦度乘100的值,D=100Φ,单位:度3、眼镜的度数=Φ×100或眼镜的度数=100/f(焦距的单位一定要用“米”)

远视眼镜的度数用正数来表示,近视眼镜的度数用负数来表示。5.5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显微镜1、基本构成 (1)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光学显微镜的原理:(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3、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4、光学显微镜的发展二、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折射式天文望远镜)1、基本构成: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f物>f目。2.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物镜所成的像放大。三、视角1、视角: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2、视角与什么因素有关?①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②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四、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异同物镜的作用目镜的作用增大视角的方法显微镜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把物镜成的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把物体的像放大望远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实像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把物体的像移近把物体的像放大质量与密度6.1质量(一)质量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符号:m2、特性: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3、单位:千克,符号:kg。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斤,两换算关系:1t=103kg1kg=101kg=2斤1斤=10两(二)质量的测量1、常用工具:杆秤、地磅、台秤、盘秤、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2、天平测量原理: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3、认识天平的结构:4、注意事项(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当中。5、天平的使用:A、称量前准备:看感重与称量,估计你的称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天平。称量液体时要先称出容器的质量。B、一般称量步骤:①水平放置②游码拨零(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横梁调平(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指针偏向哪边就往哪边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④左物右码⑤镊子取码,轻拿轻放⑥加码从大⑦大否小定⑧游码补平⑨求和为秤m物=m砝码+m游码6.2密度一、密度1、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2、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3、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即ρ=m/v(m=ρV,V=m/ρ)质量——m——千克(kg)克(g)体积——v——立方米(m3)立方厘米(cm3)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3)克每立方厘米(g/cm3)4、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克每立方厘米(g/cm3)换算关系:1×103kg/m3=1g5、密度的物理意义:水的密度:ρ水=1.0×103kg∕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m3的水的质量是1.0×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7、一些物质的密度ρ铁=7.9×103㎏/m3ρ铝=2.7×103kg/m3=2.7gρ水=1.0×103㎏/m3ρ冰=0.9×103㎏/m3ρ水银=13.6×103㎏/m38、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b、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c、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密度不同。如冰和水。密度公式的应用:1、计算物质的密度:ρ=m/V(用于计算密度.鉴别物质种类)例: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枚纪念币的金属密度,是何种金属?2、计算物体的体积:V=m/ρ例:用天平称得一捆细铜丝的质量是445克,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计算物体的质量:m=ρV例: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在长14.7m,宽2.9m,厚1m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质量?4、判断金属球是否为空心例:一只铁球质量是3kg,体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