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_第1页
大豆栽培技术_第2页
大豆栽培技术_第3页
大豆栽培技术_第4页
大豆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豆栽培作物栽培学各论农业大学农学院themegallery第一节概述一、大豆生产的重要性大豆籽粒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40%左右)和脂肪(20%左右)大豆的籽粒、植株及榨油后的豆饼都是优质饲料大豆可制成多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大豆是养地作物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二、大豆的生产概况与趋势(一)生产概况东北松辽平原(占40%左右)、黄淮平原(占38%左右)、长江流域及南方约占17%。我国大豆的单产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品种的产量潜力低,而在于生产条件和栽培措施较差。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大豆在粮食作物中所占比重播种面积总产量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二)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展望提高认识,主攻单产,积极扩大种植面积。实行大豆生产的模式化、规范化栽培,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注重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开发综合利用技术。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第二节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我国栽培大豆的分类

1.春大豆型

2.夏大豆型

3.秋大豆型

4.冬大豆型

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一)大豆的形态特征1.根系:主根、侧根、细根、根毛和根瘤组成。2.茎:根据大豆主茎上的分枝多少,株型分为3类:主茎型、中间型、分枝型。3.叶:有4种不同类型,即子叶、第一对真叶(单叶)、三出复叶和先出叶。4.荚:大豆荚由子房发育而成,每荚有种子1~4粒。5.种子:大豆种子由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大豆种子形状分为球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扁圆形4种。

二、大豆的植物学性状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1.无限生长习性。开花顺序是由下向上。2.有限生长习性。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节开花。3.亚有限生长习性。开花顺序由下而上,主茎结荚较多。(二)大豆的生长习性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三、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1.出苗期:播种后4~6d即可出苗。2.幼苗期:幼苗期大约20~25d。3.花芽分化期:约经25~30d。4.开花结荚期: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期;胚珠受精后,子房逐渐膨大,形成软而小的绿色幼荚,当荚长1cm时,称为结荚。5.鼓粒期:鼓粒期约30~40d。6.成熟期:叶片变黄脱落,豆粒脱水,呈现品种固有性状。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四、大豆的产量及品质形成(一)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及调控每株大豆蕾、花、荚脱落数一般占总花数的45%~70%。脱落比例大致是:花朵占50%、幼荚占40%、花蕾占10%。大豆花荚脱落的内因是生长发育失调。外因主要有机械损伤、病虫害、冷害、水分、养分、种植密度、光照。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themegallery应用生长调节剂。培育生理上光合效率高,生态上叶片透光率高,株型较收敛因而群体透光好的品种类型,提高大豆在单位面积上的干物质生产量和经济系数。提高栽培技术,改善大豆群体的生态条件,保花保荚必须做好大豆的需光保叶,构成良好的源(叶片)―库(豆荚)系统。及时防治病虫,抗御自然灾害。花荚脱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