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必修二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1页
【课件】必修二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2页
【课件】必修二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3页
【课件】必修二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4页
【课件】必修二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情景。尤其是城郭、市肆、舟车以及结构精巧的拱桥,无一不刻划得精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一)操作方法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我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为什么我们把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一、商业活动时间商业活动表现远古时代商代春秋战国汉代唐朝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初步发展(以贝为币)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海外贸易税增加;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了会馆和商帮水路商运和陆路商运——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假如你是古代的一位商人,当生活在以下朝代,是否可以进行下列商业活动?

西周:用三千两白银收购了一批北方皮草。战国:与吕不韦合资在邯郸开了一家会馆。唐:跟随“俞大娘航船”走南闯北。宋:将丝、瓷等由海路远销到东欧,有时会遇上海盗。元:到京城进货时,遇到很多晋商和徽商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小村变成小市镇了。——胡适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这段话说明什么?商业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汉代南北朝唐代宋代明清商品明码标价集中贸易,严格管理,长安九市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立草市尉草市普遍,夜市繁荣(有时空限制)突破时空限制;商业中的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繁华二、“市”的发展—“市”是商品买卖的场所朝代主要商业都会战国汉朝唐朝宋朝清朝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在浙江)苏州,四大名镇汴京(河南开封)出现“市井”的商业区都市商业集中繁荣,“车水马龙”三、商业都会的崛起特征: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港口城市和工商业市镇崛起。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相适应商业都会的发展有何特征?1.商业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3.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商业发展艰难而曲折,商人地位低下4.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商业经济发达5.国内外贸易发达6.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商人群体活跃7.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四、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的特点一、商业活动二、市(商业的场所)三、商业都会的崛起本课小结: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请思考,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政策金融交通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商代货币“贝”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介——货币。宋代的“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分析上述图片,从经营的空间上看,“市”有什么发展变化?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zhēng)三百下,散。

——《唐六典》材料二: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绝……”分析上述材料,从经营的时间上看,“市”有什么发展变化?“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分析上述材料,政府对“市”的控制有什么发展变化?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控制越来越松,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控制。材料三:材料六:“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条分析上述材料,从经营的时间上看,“市”有什么发展变化?草市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秦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

范蠡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罗马伊朗

“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

京杭大运河

邸店: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

柜坊: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早几百年。车坊:唐代供外地客商停放车马的一种店栈。宋元海上丝绸之路伊朗明清:会馆、商帮

会馆: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徽文化“滋养”百年徽商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家大院“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后来“红顶商人”被用来指称在官场和商场两面得意者。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农民赶着驮碳的毛驴进城车水马龙的码头区桥上的商业区汴京(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开元通宝

货币的发展夏、商和西周的贝币秦半两汉五铢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晚唐诗人薛逢唐朝夜市1.明清时期的商帮和会馆

(1)商帮和会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2)其中最突出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商业团体,也反映了两种经营理念。2.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1.(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

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2.(2012·江苏单科·1)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

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D江苏考题5.(2013·海南单科·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6.(2010·福

建文综·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7.(2007·海南历史·7)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ABA其他省区考题3.(2011·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A4.(2009·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B10.(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

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1.(2012·海南单科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

满襟。遍身

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BD12.(2012·福建文综卷

·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3.(2007·海南历史·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14.(2007·海南历史·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CCA15.(2008·广东文基·19)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2009·全国文综二·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17.(2009·辽宁、宁夏文综·26)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CBD18.(2009·浙江文综·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C19.(2012·安徽文综卷·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20.(2011·海南单科·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AC5.(2009·广东文基·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6.(2008·山东文综·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D23.(2011·浙江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B(对应学生用书P61)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高考揭秘: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使用丝帛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使用铜钱货币,岭南和河西走廊使用金银货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改朝换代非常频繁,因此很多地区拒绝使用铜钱,而金银和实物则不会因改朝换代而产生损失。因此,使用铜钱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地区,故选D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也不能通过货币的使用得出。答案:D。【活学活用】1.某学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