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基础知识介绍_第1页
MOSFET基础知识介绍_第2页
MOSFET基础知识介绍_第3页
MOSFET基础知识介绍_第4页
MOSFET基础知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ET基礎知識及電參數測試介紹场效应三极管

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且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电流的三极管,称为场效应管,也称单极型三极管。场效应管分类结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特点单极型器件(一种载流子导电);

输入电阻高;工艺简单、易集成、功耗小、体积小、成本低。DSGN符号结型场效应管一、结构图1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结构图N型沟道N型硅棒栅极源极漏极P+P+P型区耗尽层(PN结)

在漏极和源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电子可以导电。导电沟道是N型的,称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P沟道场效应管图2

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结构图N+N+P型沟道GSD

P沟道场效应管是在P型硅棒的两侧做成高掺杂的N型区(N+),导电沟道为P型,多数载流子为空穴。符号GDS二、工作原理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用改变UGS大小来控制漏极电流ID的。GDSNN型沟道栅极源极漏极P+P+耗尽层

在栅极和源极之间加反向电压,耗尽层会变宽,导电沟道宽度减小,使沟道本身的电阻值增大,漏极电流ID减小,反之,漏极ID电流将增加。

耗尽层的宽度改变主要在沟道区。二、工作原理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用改变UGS大小来控制漏极电流ID的。GDSNN型沟道栅极源极漏极P+P+耗尽层*在栅极和源极之间加反向电压,耗尽层会变宽,导电沟道宽度减小,使沟道本身的电阻值增大,漏极电流ID减小,反之,漏极ID电流将增加。

*耗尽层的宽度改变主要在沟道区。

1.设UDS=0,在栅源之间加负电源VGG,改变VGG大小。观察耗尽层的变化。ID=0GDSN型沟道P+P+

(a)UGS=0UGS=0时,耗尽层比较窄,导电沟比较宽UGS由零逐渐增大,耗尽层逐渐加宽,导电沟相应变窄。当UGS=UGS(off),耗尽层合拢,导电沟道被夹断,夹断电压UGS(off)

为负值。ID=0GDSP+P+N型沟道

(b)UGS<0VGGID=0GDSP+P+(c)UGS=UPVGG

2.在漏源极间加正向VDD,使UDS>0,在栅源间加负电源VGG,观察UGS变化时耗尽层和漏极ID

。UGS=0,UDG<,

ID

较大。GDSP+NISIDP+P+VDDVGG

UGS<0,UDG<

,

ID较小。GDSNISIDP+P+VDD注意:当UDS>0时,耗尽层呈现楔形。(a)(b)GDSP+NISIDP+P+VDDVGGUGS<0,UDG=|UGS(off)|,ID更小,预夹断UGS≤UGS(th),UDG>|UGS(off)|,

ID0,夹断GDSISIDP+VDDVGGP+P+(1)改变UGS,改变了PN结中电场,控制了ID

,故称场效应管;(2)结型场效应管栅源之间加反向偏置电压,使PN反偏,栅极基本不取电流,因此,场效应管输入电阻很高。(c)(d)三、特性曲线1.转移特性(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O

UGSIDIDSSUGS(off)

圖5转移特性UGS=0,ID最大;UGS

愈负,ID愈小;UGS=UGS(off),ID0。两个重要参数饱和漏极电流IDSS(UGS=0时的ID)夹断电压UGS(off)(ID=0时的UGS)UDSIDVDDVGGDSGV+V+UGS圖4特性曲线测试电路+mA1.转移特性OuGS/VID/mAIDSSUGS(off)图6转移特性2.漏极特性当栅源之间的电压UGS不变时,漏极电流ID与漏源之间电压UDS

的关系,即

结型场效应管转移特性曲线的近似公式:≤≤IDSS/VID/mAUDS/VOUGS=0V-1-2-3-4-5-6-7预夹断轨迹恒流区击穿区

可变电阻区漏极特性也有三个区:可变电阻区、恒流区和击穿区。2.漏极特性UDSIDVDDVGGDSGV+V+UGS图7特性曲线测试电路+mA图8漏极特性场效应管的两组特性曲线之间互相联系,可根据漏极特性用作图的方法得到相应的转移特性。UDS=常数ID/mA0-0.5-1-1.5UGS/VUDS=15V5ID/mAUDS/V0UGS=0-0.4V-0.8V-1.2V-1.6V101520250.10.20.30.40.5

结型场效应管栅极基本不取电流,其输入电阻很高,可达107以上。如希望得到更高的输入电阻,可采用绝缘栅场效应管。图9在漏极特性上用作图法求转移特性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制成。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或简称MOS场效应管。特点:输入电阻可达109以上。类型N沟道P沟道增强型耗尽型增强型耗尽型UGS=0时漏源间存在导电沟道称耗尽型场效应管;UGS=0时漏源间不存在导电沟道称增强型场效应管。一、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1.结构P型衬底N+N+BGSDSiO2源极S漏极D衬底引线B栅极G图10

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的结构示意图2.工作原理

绝缘栅场效应管利用UGS来控制“感应电荷”的多少,改变由这些“感应电荷”形成的导电沟道的状况,以控制漏极电流ID。工作原理分析(1)UGS=0

漏源之间相当于两个背靠背的PN结,无论漏源之间加何种极性电压,总是不导电。SBD图11(2)UDS=0,0<UGS<UGS(th)P型衬底N+N+BGSD

P型衬底中的电子被吸引靠近SiO2

与空穴复合,产生由负离子组成的耗尽层。增大UGS

耗尽层变宽。VGG---------(3)UDS=0,UGS≥UGS(th)

由于吸引了足够多的电子,会在耗尽层和SiO2之间形成可移动的表面电荷层——---N型沟道反型层、N型导电沟道。UGS升高,N沟道变宽。因为UDS=0,所以ID=0。UGS(th)

为开始形成反型层所需的UGS,称开启电压。(4)UDS对导电沟道的影响(UGS>UGS(th))导电沟道呈现一个楔形。漏极形成电流ID

。b.UDS=UGS–UGS(th),

UGD=UGS(th)

靠近漏极沟道达到临界开启程度,出现预夹断。c.UDS>UGS–UGS(th),UGD<UGS(th)

由于夹断区的沟道电阻很大,UDS逐渐增大时,导电沟道两端电压基本不变,ID因而基本不变。a.UDS<UGS–UGS(th),即UGD=UGS–UDS>UGS(th)P型衬底N+N+BGSDVGGVDDP型衬底N+N+BGSDVGGVDDP型衬底N+N+BGSDVGGVDD夹断区DP型衬底N+N+BGSVGGVDDP型衬底N+N+BGSDVGGVDDP型衬底N+N+BGSDVGGVDD夹断区图12

UDS

对导电沟道的影响(a)UGD>UGS(th)(b)UGD=UGS(th)(c)UGD<UGS(th)3.特性曲线(a)转移特性(b)漏极特性ID/mAUDS/VO预夹断轨迹恒流区击穿区

可变电阻区UGS<UGS(th),ID=0;

UGS≥UGS(th),形成导电沟道,随着UGS的增加,ID

逐渐增大。(当UGS>UGS(th)

时)

三个区:可变电阻区、恒流区(或饱和区)、击穿区。UGS(th)2UGS(th)IDOUGS/VID/mAO图13图14二、N沟道耗尽型MOS场效应管P型衬底N+N+BGSD++++++制造过程中预先在二氧化硅的绝缘层中掺入正离子,这些正离子电场在P型衬底中“感应”负电荷,形成“反型层”。即使UGS=0也会形成N型导电沟道。++++++++++++

UGS=0,UDS>0,产生较大的漏极电流;

UGS<0,绝缘层中正离子感应的负电荷减少,导电沟道变窄,ID

减小;

UGS=-UGS(off),感应电荷被“耗尽”,ID

0。UGS(off)称为夹断电压图15N沟道耗尽型MOS管特性工作条件:UDS>0;UGS

正、负、零均可。ID/mAUGS/VOUGS(off)(a)转移特性IDSS图1.4.15

MOS管的符号SGDBSGDB(b)漏极特性ID/mAUDS/VO+1VUGS=0-3V-1V-2V43215101520图16特性曲线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一、直流参数饱和漏极电流

IDSS2.夹断电压UGS(off)/开启电压UGS(th)3.直流输入电阻RGS输入电阻很高。结型场效应管一般在107以上,绝缘栅场效应管更高,一般大于109。二、交流参数1.低频跨导gm2.极间电容

用以描述栅源之间的电压UGS

对漏极电流ID

的控制作用。单位:ID毫安(mA);UGS伏(V);gm毫西门子(mS)

这是场效应管三个电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包括CGS、CGD、CDS。极间电容愈小,则管子的高频性能愈好。一般为几个皮法。三、极限参数1.漏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DM2.漏源击穿电压U(BR)DS3.栅源击穿电压U(BR)GS漏极耗散功率转化为热能使管子的温度升高。当漏极电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