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博物馆如何促进自然与文化的动态发展,职称论文_第1页
生态博物馆如何促进自然与文化的动态发展,职称论文_第2页
生态博物馆如何促进自然与文化的动态发展,职称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博物馆如何促进自然与文化的动态发展,职称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从描绘叙述生态博物馆主要特征着手来分析自然与文化间的关系。生态博物馆的众多实践活动不仅仅停留在保存遗产层面,它还为公众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规范和价值观,以助力于塑造当地特色和地方意识。假如全社会致力于保卫、稳固自然,生态博物馆就能为群众所认识,并改变人们对自然与文化动态关系的态度和观念。人、社群、民主是生态博物馆哲学的核心,它们鼓舞着团体和个体携手共进、通力协作改善环境,而社会活动和资本形式的协商对这一经过至关重要。本文关键词语:生态博物馆;地方意识;介入度;能力建设;治理;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natureandculturebydescribingthemaincharacteristicsofecologicalmuseum.Manyoftheecologicalmuseumspracticesgobeyondheritagepreservation.Italsoprovidesthepublicwithasystematicsetofnormsandvaluesthathelpshapelocalidentityandlocalconsciousness.Ifthewholesocietyiscommittedtoprotectingandstabilizingnature,theecologicalmuseumcanberecognizedbythepublicandchangepeoplesattitudesandideasaboutthedynamicrelationshipbetweennatureandculture.People,communitiesanddemocracyareattheheartofthephilosophyoftheecologicalMuseum.Theyinspiregroupsandinpidualstoworktogethertoimprovetheenvironment,andnegotiationofsocialactivitiesandformsofcapitaliscrucialtothisprocess.Keyword:ecologicalmuseum;localconsciousness;paricipation;capacitybuilding;governance;一、导论有关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近年来比拟明确的一个讲法是: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社群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或文化遗产项目〔Davis2007:116〕。它的关键性特征包括地域性、整体性、民主性以及广义上包括自然、文化、非物质遗产等在内的全部遗产,除此之外还肩负着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Davis1999〕。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经过。在这个经过中,社群能认同、保卫、解读、管理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并促进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社群共鸣是基础,地缘因平素被用作是界定的标准,但也存在被政治疆界打破的情况。我们所讲的动态经过强调灵敏度,这也暗示着书面计划不会有既定而明确的发展轨迹。因而,相较于盲从的教条,动态经过鼓励更为切实有效的实践互动:沟通与碰撞、介入和共享,这些都有助于促成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这一经过的最终目的是保卫促进当地社群的长期发展。社群的介入并不意味着当地部门就能够充耳不闻、置身事外,而是主张专业人士带动当地人介入到决策和实践中去。在生态博物馆学中,认同〔identity〕、保卫〔conserve〕、解读〔interpret〕、管理〔manage〕这些术语意味着尊重、维护、传播当地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应当提供一种全新的、更具意义的诠释方式,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当地的自我意识和本身形象。而遗产所反响的地域〔place〕--包括自然环境在内--都早已被当地人赋予了价值。这华而不实包含了原著居民的历史和所有他们生活的痕迹,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它们都已被社会广泛认可,生来就肩负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社群协议本质上是由对空间规划和环境管理有投资兴趣的所有利益相关人共同发起的,是一种双方认同、民主互惠的承诺。本文列举了生态博物馆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阐释了它们是怎样来具体表现出自然与文化间的动态关系的。有关它的实践活动并不仅限于保存遗产,也涵盖了为塑造惯习而建立相关的系统和标准〔Bourdieu1992〕,比方一套经久不衰的认知体系、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它塑造了意识形态〔formamentis〕,同时,地方风气或着下文提到的地域感也都能在这种体系中逐步显露出来。假如全社会都能致力于保卫和稳固自然,生态博物馆就有办法让公众了解、改变对自然与文化间动态关系的态度和看法。接下来我们会扼要介绍一下生态博物馆的起源、分布情况、宗旨以及管理形式。第三部分将会通过着重介绍地域感〔senseofplace〕这一概念来展示自然和文化间的关系。我们将会用几个例子来讨论这种地域感在整个介入经过中怎样经营,在治理经过中又怎样促进能力建设。结论部分阐述生态博物馆能如何促进自然与文化的动态发展,并深切进入讨论它们的优缺点。二、生态博物馆:概述尽管HuguesdeVarine直到1971年才提出comuse这个词,生态博物馆运动却能够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Davis1999,Hubert1985〕。从上世纪70年代开场,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被当作是一种在一定地理范围内为了促进当地社群、保卫遗产资源的社区遗产项目而被采纳。早期有关生态博物馆的定义有很多,Mayrand的总结也在华而不实。他主张生态博物馆是一个集合体、一个遍布居民区的工作坊。它本身并非目的的终结,而是一个亟待实现的目的〔Mayrand1982年引自Davis1999:69〕。Rivard〔1985:125〕有关传统博物馆与生态博物馆的比照则更实用明确:前者主要由建筑〔building〕、展品〔collections〕、专家〔experts〕和公众〔public〕组成,而后者则由领地〔territory〕、遗产〔heritage〕、当地人口〔population〕和人们的共同回忆〔memory〕所组成。但deVarine却以为,所谓生态博物馆只不过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新思路、它相当大胆地创始了一种新的运作方式.如今,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已为新博物馆学派所用,这一学派出现于20世纪60至70年代之间,最初专注于博物馆怎样帮助弱势群体的相关研究,希望从中找出让弱势群体在社会、文化与自然改造经过中承当责任、介入华而不实、并扮演一定社会角色的办法。相较于传统博物馆偏爱阳春白雪,生态博物馆更鼓励公众对下里巴人的关注,即鼓励当地人对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考虑和欣赏,认可其价值、解读属于他们自个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同时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介入观和社群对遗产的掌控能力。今天,超过300家生态博物馆遍布全球,华而不实又以欧洲为大宗〔见表1〕。表1全球生态博物馆分布情况就地域范围而言,生态博物馆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加拿大的Kalyna生态博物馆在阿尔伯塔省占地数千平方公里,同时还包括了国家公园和一部分荒漠地带;而意大利卡尔玛丽奥拉的Hemp生态博物馆则是个仅有几平米的老造绳厂。生态博物馆观测中心1的一项研究显示,98%的生态博物馆建在乡村地带,而且都很看重和当地历史、本土景观、自然资源、群落生境以及农业劳作之间的关系。就经营和治理机制而言,生态博物馆也有所不同。尽管生态博物馆专家以为,当地社群才应该是发起者和管理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生态博物馆或由私人经营管理〔11%〕,或由像国家公园管理署、当地这样的公共机构创立〔41%〕,为的就是建立起当地遗产景观网,这华而不实还有很多单个景点都是由志愿者主导的。因而,在上述的后一种情况中,当地人的介入也还是那样特别重要。至于由当地社团和公共机构合作经营的生态博物馆,那就更不用讲了。有一些生态博物馆案例采用不同的经营治理机制。比方西班牙的theEcomuseodelCastillodeAinsa,它位于城郊,由一家基金会〔theFundacionporlaconservaciondelQuebrantahuesos〕经营管理。远在小波兰省的BabiaGraEcomuseum于2003年建立,由一个当地组织负责运营。该生态博物馆本质上是个风景名胜网,专注于各式各样有关地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位于塞内加尔小乡村的EcomuseduEpupleLebou是第三次国际生态城市与村落大会的后续项目。大会于1996年1月在塞内加尔召开,采用生态重建项目宣言,该项目如今由CRESP塞内加尔分部支持,并呼吁在2020年之前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还有法国旺代的EcomuseDaviaud,它展现了当地居民以往的生活情景:住在低洼盐碱地,当地河道密布、沟渠纵横,周围还栖息着丰富的植物、昆虫和鸟类。旺代省还和当地社区Ocean-MaraisdeMonts联合建立了一个生态旺代网,EcomuseDaviaud是该项目的活泼踊跃成员。我们上述所提到的每一个博物馆都试图论证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下文我们会详细讨论。三、生态博物馆:通过发展自反惯习和能力建设来加强地方意识有关生态博物馆的阐述通常会和地域的概念和地域感相联络。地域感的存在有赖于人的介入。对一个地方的感觉可能来源于自然环境,但更多的是由自然和文化特征以及当地居民共同调和而成〔Tuan1977;Buttimer,Seamon1980〕。Davis〔1999〕曾提出,生态博物馆的首要目的是加强地方感、促进社群和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良性与活力。同样,Hillier〔2005〕用惯习〔habitus〕来代替地域感〔senseofplace〕,提出自反惯习的发展是建立良性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关键。这里的自反惯习能够理解为一种潜力,一种对我们生存环境进行反思、发展新实践的潜力。近些年来还有一大突破是遗产理论有了更多元的发展,并给当地居民赋予了新的社会角色,即当地居民是保卫他们寓居地独有特色、守护他们自个遗产的守卫者〔Smith2021〕。全球化和文化趋同化已经成为当地遗产与区域认同重现之旅中的两大重要特点。这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比方:在复兴地域经过中居民所扮演的角色、当地社群对地域重要性的认识、对保卫经营地域的需求和负起责任的好处。这些趋势在一些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显而易见〔Magnaghi2000;Dematteis1999;Coaffee,Healey2003〕,在一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约--尤其是欧洲风景公约里也提到过。这些公约很重视当地人与其寓居环境间的互相关系,同时还指明地域发展离不开意识的提升和教育方针的支持。Hillier强调,加强地域感需要靠自反惯习去推动人与自然的动态良性关系〔Hillier2005:399〕。所谓惯习,就是一套理解社会或族群特点和组成的惯常方式,它能被新的经历体验、教育和特殊训练所改变。换言之,它往往会自我延续、自我繁衍,但也随时会发生变化〔Bourdieu1992:133〕。为了有效地加强地方意识,自反惯习不应仅影响当地利益攸关方、鼓励他们了解其地域内的优势资源〔包括在其领地内的遗产资源〕,还应敦促他们去了解地域治理体系。Painter以为,正是由于自反惯习,能力建设才能重新定性领域治理体系,而这是个应由全体相关人士都介入华而不实的持续性的经过〔Painter2005:140〕。这个领域治理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开创建立一个有适当政策和法律框架的有利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体制发展,这华而不实包括社群介入、人力资源发展以及管理资源的加强〔Cuthill2005〕。在生态博物馆项目中,凭借自反惯习和能力建设,加强地域感和促进自然与文化的良性关系主要实现于两个层面:其一是在当地层面施行介入经过;其二是在层面将生态博物馆带入到治理体系中去。换言之,一个生态博物馆或许在最初由当地从事遗产活动相关的团体所建立,但为了它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往往需要当地部门和专家的资金、知识、技术支持。这种关系的本质完全取决于本土经历体验和环境条件。四、介入度:发展自反惯习的工具在生态博物馆中,自反惯习的发展主要出如今介入经过中。然而,公众需要的是一个能切实介入华而不实的契机。Fareri以为,公众介入应当成为一种地方性节目,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生产和分配知识以及敦促该项目中相关人士为了加强决策的效果和效率而不断学习。固然这一观点很中肯,但介入度的概念其实是生态博物馆学的内核,且远不止是获取知识或拥有一个有效决策流程那么简单。生态博物馆学中的介入度有个更为实在的目的,这个目的与保卫遗产和社群严密相连〔Fareri2000:68〕。接下来的这些例子主要就是来解释在生态博物馆学当中,介入的经过到底扮演着何等角色以及发挥着如何的作用。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越南下龙湾生态博物馆是上千座岩石岛的一部分,这片海湾风景秀丽,栖息于此的动植物也品种繁多。然而它并非十全十美--旅游业、城市化、过度渔猎和采矿--发展生态博物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提上了日程〔Schwartz,2001〕。在这个生态博物馆里,社群介入是它主体建筑〔即生态博物馆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由于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场所,更给当地渔村村民们一次介入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的时机。而能力建设则能够推动介入度,这和文化遗产管理、环境管理以及该生态博物馆中心的运营管理密切相关。为了子孙后代,人们也竭尽所能地保卫遗产:重建管理鱼群资源的方式方法,提高社区居民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自然与文化资源要合理使用并为重振当地而用。西班牙靠近巴伦西亚ValVernissa生态博物馆建立了一个所谓的遗产名录CatalogdePatrimoni,它已经和当地的农户、制作商、居民达成协议,鼓励他们投身于保卫遗产并向其他社群开放。其实第一份遗产名录协议是MolldelaCreu农场为发展有机农业和Valvernissa生态博物馆以及当地环境组织Neroli一起制定的。根据协议,农场将会向有机农业转型,而为了介绍巴伦西亚农业史,农场还开拓出一条探寻求索之旅的徒步旅行道路。ValVernissa生态博物馆还许诺该农场将在两年时间里接收到一万两千欧元作为它投身环保事业的酬谢。意大利也有两个绝佳范例:在南皮德蒙特高原的Cortemilia生态博物馆和在托斯卡纳的Casentino生态博物馆。皮德蒙特那里的梯田由于山体侵蚀已经被逐步废弃。EcomusuemoftheTerracesandtheVine保存了一个旧农场,并作为社群活动中心和游客住宿翻新了一遍。农场还负责梯田的养护和救援工作,并最终在利基市场中成功推出了自家的优质红酒2.这个例子之后被当地其他农户纷纷效仿,进而扩大了市场规模,有更多梯田得以保卫,最终使梯田景观焕发新生。托斯卡纳的Casentino生态博物馆也是同样的路子。在这里,当地经济早先以林业和林地管理为基础,尤其是靠甜栗的收获,但却由于撂荒、当地人口老龄化和木工技艺逐步失传而陷入危机。在生态博物馆从业者和当地居民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甜栗种植才又重新兴起。原来樵夫用的小道被重新翻修,甜栗用的烘干机也被整修了一通。如今,上好的甜栗和板栗粉在利基市场中很有销路,栗木屑则成了烘干机的燃料和村子的集体供暖原料。近期,在小山村Raggiolo还新开了一家高档餐厅,这个山村算得上是经济健康稳定的一个指标。在这里,有一群对文化和遗产感兴趣的年轻人还成立了一个名叫RagioloBrigade小组,这也是一种新型社会构造和区域复兴的迹象。在英格兰,教区地图〔ParishMap〕早已成了公众介入的好帮手。这种技术于1996年由CommonGround3引入,能很好地表现出特定区域内的主要文化特点。由于它发展于英格兰,而当时被选中的区域恰好是教区4,因而这些地图就被称作为教区地图。Parishmaps能在全景地图上分辨体认出一片区域的特性,这不是我们所常见的绘制地图,当然也不会像绘制地图一样有精到准确的坐标系。然而,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获取有关区域认同共鸣和牵涉提升当地领导水平的方式方法。作为一个行动计划的开端,Parishmaps展现着现存遗产,但它不仅可用于分析现在状况,也能够预测将来〔CliffordandKing1993;Clifford,Maggi,Murtas,2007〕。有关Parishmap的实践,巴西的SantaCruzEcomuseudoSantaCruz就是个很有趣的案例。这个建在城中的生态博物馆有Parishmap的华而不实一种--分享清单〔participatoryinventory〕,还有桑巴舞学校和街头剧表演。这种街头剧是在里约热内卢人口密集的季度以城市为大背景,向世人展示社群介入保卫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绝佳案例。五、生态博物馆与治理经过:能力建设的工具当生态博物馆介入到治理经过中时,它们就是贯彻区域治理文化〔governmentality5〕的好帮手,而这种治理文化的关注点则是与当地发展相关的众多事务。Governmentality以为,知识不应仅仅仅是的工具或资源,而更应该是一个实现自我管控的契机。因而从广义上讲,governmentality指的是管理的艺术,就拿这里的管理来讲,指的不仅仅仅是国家或当地政治,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介入角色和管控技术。和思想方式方法〔mentality〕相结合,这里的管理〔government〕则特指实践与当地知识〔localknowledge6〕的关系〔Painter2005:134〕。通过鼓励区域民主自治,生态博物馆能敦促当地相关介入机构和个体群众提升责任感。这些尝试拥护更为广泛的治理系统,是提升地域感、推进介入度、引导公众保卫自然与文化环境的关键。正如下文所描绘叙述的一样,当生态博物馆成为空间治理经过中的一环,它们就能在当地和国家层面强化面向社群与其周遭环境的治理心态。上文提到的越南下龙湾生态博物馆由越南和UNESCO联合发起,受挪威国际合作开发署NORAD7合伙融资。该生态博物馆于2003年正式开放,是至2020年下龙湾发展总规划的一部分。为了应对来自可持续旅游业的挑战,下龙湾经管部联合省级部门广宁人民委员会通力合作推动该规划的施行。这一计划由总理于2001年1月签署,日后还会为管控下龙湾地区,甚至那些并不在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保卫范畴的地区发展提供协调规划的基本框架。然而,当前及将来潜在的一些活动仍与保卫下龙湾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悖。有关这种直接冲突最明显的例子,是日益增加的游客和开放石窟洞穴景观、拓展商业航运与旅游船只、炸药捕鱼以及其他非法行为的冲击和影响。为了应对这些保卫与发展间的冲突,2000年7月和社区组织借鉴生态博物馆学的哲学框架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指令明确表示,保卫和发展要齐头并进,下龙湾经管部门必须找到最适宜的发展之路〔Galla2002:5-6〕。加拿大的米拉米契生态博物馆建立于1999年,是米拉河滨战略规划〔MiramichiRiverfrontStrategicPlan〕的一部分。这一战略规划的宗旨是强化人与米拉河之间的联络,在新合并的米拉米契城中培养人们的社区意识。这个生态博物馆的核心是十一个最初建成的、独立的文化遗产,与自然景点一起沿着米拉米契河延展55千米,通过水上巴士系统和陆上道路网络相连。其目的包括:保卫并共享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保存当地社区的遗产资源;依靠旅游业、小型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和知识产业振兴经济;鼓励当地年轻人留在本地发展。意大利也有很多类似案例。位于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东部的小镇费拉拉〔Ferrara〕在上世纪30年代开场进行土地开垦,之后又完成了新城区开发。由于是座新城,它没有悠久的历史,也没有真正称得上传统的民俗和当地特色美食,更没有吸引人的民间传讲。在协商经过中,Argenta生态博物馆利用parishmap来辨别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成了规划阶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可能是意大利首个纳入Parishmap结果的空间规划项目。同样的,在普利亚区也正进行着一次大规模的尝试。根据ParishMap所示,在这个普利亚区里已经有三个SalentoEcomuseum开场运作了。这三个生态博物馆依托当地区域规划办联络,旨在通过介入体验从中获利并将他们自下而上的微观法涵盖在自上而下的官方计划中。这一想法究竟怎样操作仍有待商榷;生态博物馆活动与当地规划的结合在境内其他地区究竟怎样运作还是意大利生态博物馆日程上的首要挑战。与的本质无关,那些正经历着公共空间深度转型的国家都渐渐发现了集体决策的问题。然而,介入度工具的利用和由生态博物馆提出并审查的景观解读法仍有无限潜力。怎样让它们付诸实践在空间管理的大框架下还是个颇引人探究的挑战。六、自然与文化:生态博物馆项目中的机遇和隐患生态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鼓励当地社会角色--比方当地居民和其他相关介入者--担起自然和文化环境的重责进而优化当地资源。回首各国的生态博物馆实践〔Davis2018〕,这些生态博物馆的目的显而易见,即引导当地人重新探寻求索他们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和当地相关介入者一起鼓励公众介入、为确保综合治理而发展地方当局和相关介入者之间的关系。生态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不仅牵涉保卫遗产价值,更应考虑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角色和地区的关系。地区〔place〕在生态博物馆项目中是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物质、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着重强调当地介入者在土地资本增值方面起到的作用。这种以人为本的观点和近来有关景观的定义不谋而合。最新有关景观的概念认可某一地域中自然物质特性的价值,但同时又将核心价值归因于那片地理空间中的社群。地域调和了人类行动〔Raffestin1981〕,肯定了个体行为受景观之表征的影响〔Dematteis1995〕,强调了个体的观点和表现〔Dematteis1995〕,这些都更进一步地阐释了个体的作用。在(欧洲风景公约〕8中,景观〔landscape〕被定义为一片区域,为人类所感悟,其特点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有关景观和地域的理念,囊括了物质现实和个人主观性。景观更贴近内在本质〔inscape〕,即内在景观。在那里,物理空间会遭到当地居民文化知识的影响和晕染。当地相关者的介入--比方介入学习经过--能让当地人逐步意识到当地遗产资源的重要性。而且,介入的经过能鼓励人们当家作主、携手共进。总之,生态博物馆所追求的完善公众介入不只是为了促成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更是为了让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成为他们自个土地上的守护者。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介入的经过也是构成具有地方特色社会惯习的经过。另外,敦促相关人士对文化资源的认可和评估也有助于不断加强文化资本。与此同时,介入经过还鼓励当地人自行组织、增进当地人和社会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进而稳固社会资本。还值得一提的是,介入经过除了有助于当地人认同这一区域的文化价值和赋予当地人权利外,还能加强能力建设和推动制度资本的构成。由于生态博物馆的目的是在当地人介入民主决策的经过中发起社会运动,所以它也有助于推动治理方式方法的发展。它依靠当地社群、赋予当地人一定的权利、鼓励公众学习、并致力于找寻适用于特定区域--通常是极具野生动植物价值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然而,不得不成认的是生态博物馆也有缺点,它并不是应对一切环境问题的万金油,有些问题它未必能解决。比方保卫和发展间的矛盾、环保和经济利益间的矛盾,再比方社群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等,这些问题或许都得依靠权威机构或法律决策的参与。除此之外,尽管如今有关生态博物馆准则的定义渐趋明晰,就管理方式、地理位置和个体目的而言还是有众多区别的。每一个生态博物馆都是唯一无二的,因而仅靠一个笼统的准则显然是不适宜的,接受并认可其独特性才是正解。生态博物馆对于各个区域来讲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契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别把它当作浪漫的梦幻想象。保卫遗产不仅要靠一套准则,它是社会制度中的一部分--其构成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当地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共同作用。生态博物馆也并不是完全不受基本国情和当地财政状况的影响。意大利近来在文化遗产方面的资金大幅度被砍就使得皮德蒙特高原、坎帕尼亚区和拉齐奥区一个很重要的生态博物馆项目搁浅。注释1原文发表于NatureandCulture2020〔1〕:31,征得作者和杂志许可,由李舒桐译成。(自然与文化〕是由Berghahn出版社出版的一份同行评议的学术刊物,主要介绍并讨论社会与自然的历史和现代关系,主题涵盖文化反响、生态保卫、政治、环境技术和再生能源文化等。该期刊包含了严谨的理论和批评,辅之以详细、细致的方式方法论研究,共同构成讨论的基础。其责任是破除固有思维和个别学科限制,综合各种因素,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与文化的关系〔译者注〕。2〔1〕生态博物馆观测中心irespiemonte.it/ecomusei/3〔1〕利基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