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问题问_第1页
水处理问题问_第2页
水处理问题问_第3页
水处理问题问_第4页
水处理问题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常,在课本中讲到活性污泥法MLSS时说应该控制在2000~3000mg/L。但是工程上好像有时要远小于课本上说的,这是源于什么呢?答:MLSS具体定多少,完全取决于F/M值;所以,MLSS值不应该是固定的,与入流污废水底物浓度及系统调整(指进水含有难降解、高SS值等情况的事前应对)有关;同时,需要考虑MLSS值中的有效成分,从而能够综合评估。

2.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状况,镜检是必须的!那么,在检测时,lml液体里观测到多少个微生物(鞭毛虫、线虫、钟虫、轮虫)才能说明运行效果好?或运行效果差呢?答:个数不是关键,因为它会随MLSS值、气温、进水成分而波动;重点是种群比例是否协调,另水质处理好坏不是单个指标决定的,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考虑,从而增强判断的准确性。3.在生化处理时,对于一些无机离子比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答:具体数据不详,由于微生物具备被驯化作用,故无机盐进水浓度是否会对活性污泥造成冲击,尚要考虑活性污泥被驯化程度、MLSS浓度、接触时间等;为此通过出水效果来判断单套系统对无机盐的承受能力比较可行。4.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答:完全取决于你对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应该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此浓度控制多少取决于你的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运行中积累数据得出你的接触氧化池处理效率,以此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

5.我现在进水量3.5方每小时,UASB出水不稳定,在1000~1800间,氯离子在9000mg/L左右,进好氧池后,每小时加自来水2.5方,同时加面粉75kg,好氧池两个,每个池子有效容积100方,生物可以见少量钟虫,好氧A池sv32%(厌氧出水带泥)好氧B池sv20%出水在650左右,我感觉就是培养不起来,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

答:1、既然UASB出水已经很高了,就不要在好氧区投加面粉了。2、面粉大多含有支链淀粉,不易快速利用和降解的,并且考虑价格问题,通常培菌不用的。3、由于还在培菌阶段,建议降低进水有机物浓度为关键,故不要投加面粉了。加入自来水,增加水量,稀释进水可保留。4、氯离子含量较高,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的,可通过积极排放好氧池活性污泥,通过更新活性污泥的方法来提高其适应能力。5、确认F/M值,以定MLSS值在合理范围。6.你所见过或者调试过的接触氧化处理效率最大的为多少?最少的为多少?应该有个数据范围吧?假设出水为一级标准,那么这个进水有机物浓度的范围就出来了,当然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普遍性。答:1、稳定运行时,接触氧化处理效率约60%~95%,这个根据其在工艺中的位置和原水水质有关。

2、通常在处理工业废水,尤其是制革、染料废水时,处理效果较低。

3、接触氧化处理在处理1000~1500ppm左右的进水COD浓度时比较合适。7.我现在调试的是荧光增白剂废水,原料主要有三聚氯氰,DSD酸,苯氨,二乙醇氨,纯碱,对氨基苯磺酸等,现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微电解---UASB---好氧a池---沉淀池----好氧b池----二沉池。

进水量3.5方每小时,由于调节池没有曝气,UASB出水忽高忽低,UASB出水不稳定,COD在1000~1800之间,氯离子在9000mg/L左右,进好氧后每小时加自来水2.5方,同时加面粉75kg,好氧两个池,每个池子有效容积100方,生物可以见少量钟虫,好氧A池sv42%(厌氧出水带泥,MLSS变化较大)好氧B池sv18%出水在COD650左右,好氧a池MLSS是815mg/L,好氧b池MLSS为216mg/L,好氧a池回流污泥675mg/L,好氧b池回流污泥mlss是310mg/L,好氧a池每天排泥10立方,泥龄估算在8天左右,好氧b池每天排泥8个立方,泥龄在9天左右,出水混浊,我感觉就是污泥培养不起来,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请问我该如何操作?答:1、原来是荧光增白剂啊,应该属于难降解有机物类,所以,不建议通过增加自来水来稀释浓度。以便延长在好氧池的接触时间,同时,也要提高废水在UASB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以便降解彻底。2、如有条件,进入生化系统前强化物化段的混凝去除效果。8.我目前调试的主体工艺: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当cod高的时候,氨氮去除效果很差。进水氨氮200、cod1000,前段时间氨氮进水200、cod进水200的时候,氨氮出水效果很好(40~50),设计值为60,cod主要用废甲醇液。目前调试了1个半月,不长泥,测污泥浓度2000~3000,sv10~15,公司要求尽快调好,但是目前怎么做比较合适?答:1、MLSS已经有2000~3000ppm,请确认F/M值,再看看是否要提高其浓度了。2、你的系统就是有针对性的用以去除氨氮的,有机物浓度也充足,请确认缺氧池缺氧控制情况是否到位,并且进水停留时间是否过短。9.在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时,如果设计到水解酸化和UASB,那么,水解酸化是应该放在UASB后面还是前面呢?能给具体介绍一下吗?

网友答:肯定放前面,水解池放在前面可提高废水生化性,去除一些无机COD,把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变成小分子,易降解了,还有一定的缓冲高负荷废水的作用。放在UASB池后面就没多大必要了。

三丰答:解释得很好!补充一下,水解酸化的作用是属于预处理范畴,而UASB是可以作为最终处理设施的。

就其对进水耐受程度来讲,水解酸化池应该在前面的,比如对高SS废水流入时,水解酸化池波动不大,而UASB池却难以承受,出水波动明显的。10.食微比是营养物质与微生物之比,但具体怎么计算呢,能说详细点吗?答:食微比的计算方法:食微比(F/M)实际应用中是以BOD—污泥负荷率(Ns)来表示的。

即:Ns=(QLa)/(XV)(kgBOD5/kgMLSS·d)式中:Q—污水流量(m3/d)

V—曝气容积(m3)

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

La—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11.AB工艺,日处理6.5wt工业污水,最近一段时间进水水质很差,PH值长时间超过10,最高达到13,而我厂没有条件去调整PH,这段时间污水处理效果奇差,COD去除率非常低,甚至有一天,出水COD、SS都超过了进水,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问题?答:1、PH值过高的废水对活性污泥肯定是有影响的。

2、PH值超过10的话,进流时间在4小时内,影响不会太大。超过4小时的,处理效果直线下降。持续超过2天的,活性污泥将基本解体。

3、初期短时间内的PH值异常,可通过加大回流比来进行缓冲,以赢取抗冲击时间。

4、如图长期稳定,务必增设物化段,以抗击PH值的异常波动。12.现在调试的是荧光增白剂废水,原料主要有三聚氯氰,DSD酸,苯氨,二乙醇氨,纯碱,对氨基苯磺酸等,现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微电解---UASB---好氧a池---沉淀池----好氧b池----二沉池由于原料里有亚硫酸盐之类的,现在UASB出水二价硫较多,产气较差,硫化氢的味道较重,UASB进水在3500左右,出水在1400左右,我用硫酸亚铁做物化,COD去除了60%(工艺里没有),现在好氧池污泥是青不白色,镜检有好多丝硫菌,而且好氧泡沫较多,有好多浮泥,SV在10%左右,请问我该如何操作?现在在做二期方案,我想厌氧出水进气提,气提脱硫后,一部分水回到UASB,这样对厌氧的甲烷菌会不会恢复,产气率会不会提高,UASB的cod去除率会不会增加?答:1、对于难降解物质和有毒物质,通过物化段的去除是必要的。2、就工艺而言,设计的时候终归会有些考虑不周的,通过适当改造是需要的。3、你的丝状硫化菌过多,对有机物去除率影响不小。4、同意你的改造方案。13.我的好氧A池一夜间污泥解体了,基本上没有污泥了,应该是中毒的表现,我想和硫较多有关,我现在该怎么办啊!还有20天验收了!答:1、既然您确认为活性污泥中毒导致污泥解体,消除中毒原因是必须要做的。2、离验收还有20天,消除中毒物质的影响,再次启动应该还来得及的。14.同样是AB工艺,最近一段时间A段的MLSS值一直很低,仅为150mg/L左右。已经停止排泥三四天了,为什么还是只低不高呢??答:1、MLSS是否过低的判断标准是F/M值,请复核即可。2、AB法的A段通常其MLSS值也不会只有150PPM的,需要确认曝气是否过量,回流是否到位等。3、最终判断目前的A段MLSS值是否合适,也可从排放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来评价。15.刚接种的干污泥连续曝气间断进水2周,DO维持2.0-3.0之间,微生物已经适应此类工业污水,生物相出现很多轮虫、红斑飘体虫,其他纤毛目的虫均已经出现,钟虫属生长较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且二沉池很多水蚤,场面壮观,而且飘浮细小污泥比较多。请问什么原因导致轮虫和红斑飘体虫大量增长呢?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是,由带式压滤出来的污泥接种2周后,现在出现很多条状的污泥,肉眼可见,这类条状的污泥在二沉池会互相吸附,最终成为无名指般粗和长的污泥上浮于水面。不知道这些现象是不是干泥接种的一种过程,由于小弟第一次用干泥接种,不知是否因为接种污泥投加PAM的缘故,导致污泥在接种驯化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是属于正常还是不正常呢?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做呢?还是这些是属于接种过程的自然现象呢。由于接种时间才2周。生化池在连续曝气下DO仍然是2-2.5左右,出现以上情况曝气到底是开还是关呢?答:1、曝气与否取决于DO值;2、轮虫和红斑瓢体虫出现和你接种的干污泥有关,此类污泥投入后,有效成分活性增强,无效成分积累导致轮虫类出现;3、絮体浮泥与PAM无关;4、请适当排泥,保证干污泥的无效成分排除即可。16.(接15问)第一点说的是曝气取决DO很同意,第2个回答也同意,第3个回答说的是絮体污泥与PAM无关的话,那么和什么有关系呢?正常的情况下,活性污泥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这里补充一下吧,其实我这里干污泥接种应该是第2次才对,第一次接种的时候我按工艺要求只接了一半的污泥,接种的过程中也象刚才我提问的一样,但是没有出现大量的红斑飘虫,由于这个公司经常开机停机,培养速度比较慢,所以我决定第二次接种干污泥,第一次接种和第二次相隔45天左右。而两次接种,过程中一定有一次是轮虫暴增和出现大量的水蚤还有二沉迟飘泥浮泥的现象,第一次接种,我选择排泥,我排走一部分泥,但是情况一直没有好转。由于泥小,最后我取消排泥。我想知道,这些条状肉眼可见的污泥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答:1、条状物和PAM无关,是因为,来自干污泥内的PAM在曝气作用下与水体充分混合后,其浓度不可能达到絮凝活性污泥的作用的。2、确认一下碳氮比是否失衡,导致池底的活性污泥反硝化后放出气体,最终导致污泥上浮后絮凝,并发生条状絮凝物。(后续提问者回复:老师的两次回答都很完美,经过我这两天的判断和老师的诊断。首先确定造成条状污泥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轮虫的问题,还有就如老师说的反硝化,实际上就是碳氮比例不平衡。

但是轮虫大量繁殖的原因是因为溶解氧一直过高,(一直检测的溶解氧是2-3范围其实是溶解氧出现问题,所以导致本人判断错误,由于曝气池连续几天疯狂曝气溶解氧估计有7天左右是维持5以上)就如老师之前说的一样,排泥是一定的,现在我开始排泥,由于设计正常处理污水的MLSS是1000所以很难控制,也不敢多排。现在首先控制好曝气池DO,处理后的污水循环进入水池,等待生产车间正常投产后才进污水培养微生物。)17.过年放长假(半个月)的时候,生化池怎么处置比较好?而且现在公司的废水也少了好多。答:1、可以的话储存一部分水,平均分配到每一天,开个几小时即可。2、较大的处理设施,尽量将MLSS降低。3、记得每天间隔12小时开一次曝气设备,每次30分钟即可。18.池体环氧树脂防腐的话要防止氟酸腐蚀,能具体给介绍下防止氟酸的具体措施吗?答:1、如果氟酸浓度很低的话也可不予考虑。2、较高浓度的话,可内衬PVC板即可!后续提问:内衬PVC板施工方便吗?施工难度大不大?再就是可不可以砌耐酸磁砖呢?当然,耐酸磁砖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我只是想知道耐酸磁砖对工艺控制方面有没有影响?答:内衬PVC板应该比较容易啊,相反搪瓷砖施工比较麻烦的。19.书上讲“活性污泥不能过高的废水,如COD20000则产生的MLSS为8000,这样由于二沉池的沉淀能力无法使用”,对吧?这是引自《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一段话,而我们运行的高浓度正好是这样的数值,却用三级好氧活性污泥法,有各自的回流,只有最后排泥,最后流向四级好氧池CASS池中,使用的很好,只不过去除率比较低,高浓度水不是用好氧也行吗?采用每级排泥是不是更好一些呢?而书上说每级排和最后排都行?是这样吗?答:1、高浓度废水处理,二沉池的沉淀能力无法使用,我不太赞成的。可以增大二沉池容积和加大回流量来实现。问题倒是在曝气能力上,因为,溶解氧饱和度有限,加之曝气越猛力,对水和污泥的剪切力越大,对污泥的絮凝破坏较强。2、我建议你采用多级排泥。因为,就理解排泥的目的而言,有助于你的污泥活性提高,正好应对你的去除率低的问题。20.水解酸化池常有污泥上浮,是不是因为厌氧产生气体上浮?答:1、是厌氧后的气体导致的污泥上浮。2、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21.这个方法挺好的(见问题17),但是如果半个月完全没有一丁点水进入到生化池,只是降低MLSS,并每隔12小时曝气30分钟能维持吗?因为我这里要改造一些设备,可能也会遇到生化池停水的情况呢。还有一个问题,哪些原因可能造成二沉池池面浮粘性泡泡呢?答:粘性泡沫可能原因如下:1、高负荷废水流入生化系统(白色粘性);2、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色泡沫,粘性强,易成浮渣);3、活性污泥老化(易成浮渣,粘性一般)。22.能不能阐述一下污泥老化形成粘性泡沫的机理呢?答:粘性泡沫的产生主要以下两个方面(进水含洗涤剂除外):1、进水有机物过高,使经过曝气后的水体呈现表面张力加大,形成泡沫,因夹杂高有机物,泡沫显得带粘性,这个从水跃发生时,周围聚结的泡沫程度可见一斑,如,自然水体发生水跃时,泡沫堆积有限,通常不超过半米,而废水处理设施排口存在水跃的话,泡沫堆积超过半米是常有的事情。而我们知道自然水体有机物含量很低(25PPM左右)。2、活性污泥老化后会产生解体,细小的活性污泥颗粒会黏附在产生的泡沫上,助长了泡沫的不易破裂性。由于泡沫黏附了解体的活性污泥,自然粘性会加强。23.现在接触一个葡萄糖酸钠废水的处理,化学需氧量为9000mg/l,悬浮物为4000。因为生产工艺保密,无法得知,只是厂家说里面没有什么添加剂,看看采用什么工艺?答:因为属易降解废水,单从你提供的数据,我认为,如果为了达到3级标准,物化混凝沉淀+传统活性污泥法即可。如果是一级标准的话,增加生物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之前也可。24.采用一级物化处理河道污水,河水中含有较多有机物,COD约150,水质已发黑发臭,通过投加絮凝剂等沉淀后排放,由于气温较高,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在污泥池中存放时间较长,发生了厌氧,并不断冒出气泡,污泥不能沉降,不能絮凝,污泥池没有特殊结构,即为空池体,没有办法采取很好的措施对污泥进行投药、搅拌等处理,只能通过压滤脱水。但无论采用什么类型的PAM,均不能形成絮凝体,污泥从滤带中透出,不能形成泥饼。这该怎么处理?答:河道污水用物化法,略觉奇怪;既然不能脱水,可否试试用干化场进行干化处理呢。25.关于白色泡沫:我的标准标放口有时带着大量的白色泡沫,有粘性,测COD在50以下,这是什么原因?生化池里都没这种现象的。答:前已说过,水跃明显,所以泡沫容易堆积,另外COD=50较一般河流高了1倍,所以,也较河流内容易堆积。26.AB工艺,过去我厂一直都是2台离心式鼓风机不间断运行进行曝气,风量通常都是在4000m3/h左右,这样A、B曝的DO值都可以保持在其正常范围内,A曝在0.5-1mg/L,B曝在2mg/L左右。可是近两天,2座曝气池的DO值都大幅上升,为了控制其不再上升,关闭一台鼓风机,将风量保持在500-1000m3/h左右,可是DO值却仍然没有降低的趋势,几个空气调节阀的开启度都很小(没有全关,为防止污泥全部沉降下去)。昨天关闭了鼓风机,停止曝气,结果15分钟以后2个曝气池的DO全都降低到了0,这就排除了仪表的问题。我想请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解决?答:请从以下方面考虑:1、需求降低,主要表现在活性污泥浓度降低,是否为正常降低,可从系统去除率是否变化过大来确认。2、设备问题,比如原来可能曝气头有堵塞,最近调整曝气量或搅拌后,出现堵塞部分通畅了,曝气效率提到了。3、进流水已经带有一定的溶解氧了。4、水体冬季溶解氧饱和度可以提高到夏季的35%左右。也就是曝气量就可以降低35%左右的。27.我们厂的油水分离装置分不出油来,通常是因为什么原因?答:1、设计不合理,稳流不到位

2、进流水水流过大,冲击明显

3、油类乳化

4、撇油不及时28.我刚刚接触水处理,现在正在做造纸黑液的处理cod:60000mg/L

ss:9400mg/L

色度:6000ph:8工艺:A/O

(uasb)请问我应该如何调试?能具体讲解一下过程吗?答:1、造纸黑液浓度高,进入生化系统前,通过物化段有效去除SS可以大大降低有机物含量,减轻对后段生化系统的冲击。2、培菌力求逐渐提高进水量。

3、进入生化系统的营养剂和排放水的营养剂含量需要多分析,找出去除率,以确认补充量需要否。29.水解酸化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哪类?对溶解氧有何要求?答:个人认为,在一套生化系统前再增加一套(不论设么形式的),都是会降低后续生化系统的压力的,至少改善出水水质,就如传统活性污泥法前可以增加生物滤池,来降低冲击负荷一样。同理,增加水解池于好氧池前段,自然也有此等功效。水解池在水解时,高分子可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利于后段再降解,大家都知道的。另外,有些SS成分,同样会因为水解作用而变得更加细小,也就是说流入好氧池的颗粒物质粒径可以变小,这是非常有利于在一定污泥龄情况下及时降解有机物,避免在好氧池过度堆积的。氧控制的话尽量做到微氧状态,完全缺氧不太可能的。参考一下,我也没做过什么平衡实验,自己的理解而已!30.我们现在的曝气池里出现了黄褐色粘性泡沫,也就是您说的第二种情况,请问要如何才能消除这些泡沫呢?背景:粘性泡沫可能原因如下:

1、高负荷废水流入生化系统(白色粘性)

2、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色泡沫,粘性强,易成浮渣)

3、活性污泥老化(易成浮渣,粘性一般)答:1、丝状菌膨胀产生的泡沫,治本的话自然是消除丝状菌膨胀现象

2、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与缓解

3、喷水消泡对丝状菌膨胀初期产生的泡沫有效

4、有关具体丝状菌膨胀的对策,我的新书中有介绍,目前已向

全国各建筑书店配发中,可作参考。31.假如让您调试一个工业废水,调试工艺是调节池+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二沉池+活性炭吸附。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缺水情况,缺水的情况就如没法生产因而没有正常的污水产生的情况下,而且是连续一个星期生产车间正常状态,然后一个或两个星期不能生产的状态,在这样不正常供水的情况下,不知道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稳定处理后出水的指标呢,实际上应该是问如何保证活性污泥里的微生物正常生长?答:如果要保出水,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你的负荷不高,后段有活性炭吸附,自然出水OK。培菌的话,初期底物浓度不够,可外加碳源,慢慢培养即可,水量和浓度没有有效提升前,不必期望过高的污泥浓度的,所谓水到渠成。为了应付验收的话,业主要看到污泥,你就要求他们加外加碳源吧。32.(接31)其实我就是属于业主方,因为设计方因某些原因没有过来调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好由我这个污水处理站的管理者来调试。

首先说清楚一点的就是,我采用干泥接种的,所以污泥一早就存在了。

之前所问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怎么控制好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如果污水是稳定供应的话,调试起来就方便和简单,但是碰上这样的问题,既然我是业主方,很多时候要考虑成本的问题的,毕竟不是每个老板都愿意掏太多的钱来做这个事。所以我在寻求最好的方法,其实在调试过程中,微生物接种成功了很多次了,但是总是在缺水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它的活性,当有污水来的时候,微生物又不能很快适应污水,活性不够。答:既然你是业主,问题就容易了。1、施工安装单位为了按照合同交差,条件不成熟时很为难的。2、既业主在调,那么,出水合格就行了,至于活性污泥是否形成,我觉得不重要了。3、待进水稳定后,再行调试即可,这样节约成本效果更好。33.请教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出水COD在70但看起来很混浊呀?不知道什么原因?水解接触氧化法,还有测MLSS和测SS的方法是一样的吧?答:1、出水混浊原因很多,接触氧化法的话多半和进水有关,如进流负荷波动过大、进水SS含量高、废水成分突变(或难降解有毒物质等流入)

2、MLSS与SS检测方法相同,只是MLSS过滤时受活性污泥易堵塞滤纸的缘故,最好是用抽滤。34.刚到一家公司调式,合成革废水生化接触氧化法,测了生化池PH为5-6,

找不到碱,他们说一直没加碱的,且出水正常运行了半年,水质前几天刚变坏,出水变浑浊,他们说是负荷过载的原因。您能解释下这样的PH值下能正常运行的原因吗?今天早上还发现二沉池飘了点小块黄色泥。答:1、既然有半年稳定运行概念,PH=5~6也是可以的2、这样的PH值对一般微生物来讲无法适应的,特别是本来运行在正常PH范围内的微生物,突然将PH降到5~6的话,在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的情况下,出水会明显恶化。3、改处理设施PH=5~6仍然能够运行应该与如下原因有关:

a、培菌阶段原水PH值也是在5~6的水平

b、微生物已经被原水水质所驯化

c、微生物种群与一般活性污泥类微生物有区别4、此种状态被训化的微生物,特异性强,也就是水质变化对其冲击会扩大5、为此,个人认为,进水水质波动导致出水变差为主要原因。35.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的污水站,都没有显微镜,不能做镜检!答:如果没有显微镜的话,强化对SV30观察时的各种状态把握,也可以做到对活性污泥形状的了解。36.生化池SV30为20%,上部泥质松散很浑浊,下部紧密,早上还发现二沉池有小颗粒污泥块飘浮。能发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吗?我认为是低负荷运行的结果,不知正确否,但是进水量浓度和平时都差不多。答:1、上部泥质松散很浑浊,下部紧密的话,请确认是否有惰性物质过量流入,如物化段沉淀效果不佳。

2、另外,您说的低负荷运行,虽然进水浓度不变,但是活性污泥浓度过高的话,同样会出现低负荷,并因为污泥老化而并发飘泥。37.接触氧化也适合低浓度的有机废水?

答:1、生物膜法的特点中有一点就是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也就是高负荷对生物膜的损毁程度较对活性污泥法的活性污泥要小。为此,工艺搭配上多半是膜法放在活性污泥法前面进行串联运行的。2、低负荷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出水有机物浓度再一步降低而已的话,确实接触氧化法比活性污泥法稳定,因为活性污泥在低负荷状态下更加不易维护,而生物膜法可较好的适应。38.进水COD为120左右,NH3-N为40,要求出水COD为80,NH3-N为20,采用A2/O工艺,因为进水COD太低,污泥一直培养不起来,不过COD达标是没有问题,经过几个生化池后出水为70左右,可NH3-N却不达标,一直是在30左右,而且进水设计是6万T/d,可实际只有2万T/d。现在有两种想法,一种是加污泥驯化,可因为进水COD太低,需每天大量投加营养维持,似乎不太现实;另一种是在缺氧区投加化学物质(有搅拌机),或者在曝气池内投加,用化学法去除NH3-N,二沉池当作絮凝沉淀池用。哪种方法更好一点,或者说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处理?答:1、进水有机物浓度不上去,我想氨氮去除效果很难提高。2、您说的化学法处理,还请说的详细点。3、适当延长污水在A池的停留时间,以便厌缺氧充分,应该有助于氨氮的去除,如此需降低回流给与配合。问:1、好像加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或MgO和H3PO4能生成磷酸铵镁的沉淀物,不知道这样去NH3-N行不行?2、另外,根据我上面说的情况,投加污泥进行培养,进水中加有机物以提高进水COD,不知道这方案可行吗?成本是不是会太大?另外效果不知道行不行?NH3-N能有效去除吗?3、当延长污水在A池的停留时间,以便厌缺氧充分来帮助去除氨氮,那我是不是可以把厌缺池的出水回流到进水管,这样就能延长污水在A池的停留时间了。可是,因为水中没有污泥,应该基本没有硝化跟反硝化反应,增加停留时间对去除氨氮会有用吗?答:客观原因限制,处理难度较大。所以,可以多种方法参试一下的,这样在寻找方法的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的经验。39.现在石油废水(包括采油废水,钻井废水,石油化工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方式有哪些?成本是不是很高?尤其是采油废水、钻井废水。我看到的大多是絮凝,不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答:矿物油类确实不容易被降解,我们从其深埋地下如此漫长的时间未被生物降解,足可见,生物处理效果不佳,就物化处理应该是首推的,混凝沉淀、气浮、过滤等,我想比较经济实用些!达标降解难度就比较大了。40.污水处理工程里的各种管道(如污水管,风管等)一般漆成什么颜色?答:污水管确实是深棕色(铁锈色);空气管好像就是镀锌管色;自来水绿色;天然气黄色。41.1、水解酸化池和缺氧池有何区别?2、一般我见到的水解酸化池是不曝气的,挂填料缺氧池需要曝气吗?3、关于缺氧池的建造查不到什么资料,是不是敞口的、曝气少量?如果是,那么曝气量怎么确定?答:1、水解酸化是为了降解有机物(降低有机物浓度,难降解转化易降解);2、缺氧池为脱氮提供场所;3、工艺上水解池后续设施无混合液回流到水解池,缺氧池后续设施混合液有回流;4、缺氧池无需曝气、敞口。42.我在新乡新亚集团环保公司看到他们利用的是:在曝气池边缘有直径10公分的管子(耐腐蚀),上面有很多小孔,利用压力泵抽取曝气池污水,那么水就从小孔以适当的压力射出,可以消泡,但只能是部分,只能保证泡沫不跑到池子外面。听他们说这样也不影响出水。(处理的是造纸废水,碱回收法+卡鲁塞……氧化沟)答:1、治标的话,消泡剂和喷淋水皆可。2、治本的话,找出泡沫产生原因是关键,除丝状菌导致的浮渣泡沫外,其他情况处理效果还是有保证的。43.厌氧工艺里厌氧池的污泥培养大致需要多少时间?系统稳定运行又需要多少时间?答:受厌氧状态、水质、负荷、温度、设计等影响,培菌差异较大,通常在1个月左右。44.化工废水,水中主要含丙烯酸、丙烯酸脂、甲醇、甲醛、氨;工艺:混凝沉淀+水解酸化+UASB+接触氧化;现好氧池出现大批粘状粘稠胶体透明物,像鼻涕,条状的,镜检也看不出什么不明微生物,出水COD严重超标。是何原因?答:1、多半是填料上的丝状菌增殖所致;2、出水严重超标不一定和此类物质有关,可能与你系统整体工况控制有关。45.缓冲池水质比快滤池水质好?洗水厂(洗牛仔较多),日处理2000吨,日加药量150公斤氯化铝,加药是经搅拌后每2小时再抽进加药箱,但缓冲池水质比快滤池的要好,肉眼看上去缓冲池色度要比快滤池的淡.处理工艺是进水-调节池-斜板沉淀池-缓冲池-水池酸化池-化学氧化池-斜板沉淀池2快滤池(三级标准)-回到城市污水管网。

答:色度分真色和假色;物理法去除假色,通过斜板词可以做到,过生化系统,特别是厌氧后,水内经过生化反应后,真色增加,此真色过滤法这个样的物理方法去除率不高,所以,你的情况就此可以解释46.柠檬酸废水,原先设计标准是cod300,bod150,ss200,现在需要改造,按新标准cod100,bod20,ss70,工艺是废水-调节池-uasb-曝气调节池-沉淀池-接触氧化池-气浮-排放,还需要增加流程吗?如果不增加流程运行好的话能达标吗?答:您只说了排放标准,进水情况没有说清楚!不过您的工艺就原水水质而言,应该没有问题的,有问题我想也是操作方面的。47.有个采用厌氧工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由于没有做好出水口,水无法排出,但是菌种已经投下去了,现在砂滤池的水变的好臭了,这是什么原因?答:水不流则腐,可能是这个原因吧!48.我想问的是对营养物质,公司的高级顾问说对于工业污水最好是不要采用污泥接种,也不须再投加什么营养物质,就让它自己慢慢的形成菌种所需的环境。但是这样不是与我们以往所看的资料和书本上介绍的东西相违背了吗?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也不知道效果会是什么样的。这样做好不?答:自身培养自然培养出的菌种更符合当前废水,并且抗冲击能力强,但是,我想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原水缺乏某些成分(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部分),还是需要补充的,否则去除效率不高。另外,有的要赶工期的话,接种污泥相对启动和完成培养时间较短。49.概况如下:1、工艺:(含物化段)中和槽-曝气调节池-SBR-排水2、水量(设计及实际)设计120t/d,实际70t/d3、运行周期或频率24h4、进水水质概况:酸性废水,生产二元酸后产生的,主要含有小分子的酸,PH=25、出水水质概况:曝气调节池基本没有作用,SBR池开始调试的时候还可以,总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不行了。6、各指标进出水处理效率:进水COD10000左右,我们的目标是出水1000以下7、活性污泥负荷F/M8、活性污泥浓度MLSS9、溶解氧控制水平DO10、活性污泥沉降比SV3011、污泥龄ts12、营养剂投加依据及出水氮磷含量:人工投加氮磷量,通过计算投加出现的问题:1、运行一段时间后,SBR池出现大量泡沫,上清液发黄,逐步污泥就会很多2、通过检测,SBR池的pH值能够达到9,甚至更大,什么原因?3、通过检测,人工投加氮磷后,实际水中的氮磷量没有计算的多,而且低很多,不知怎么回事?4、像这样的废水可能就不应该用这样的工艺,应该用什么样的工艺才合适呢?1.B/C=0.5;2.F/M=0.7,MLSS=4000;3.溶解氧控制还可以,多数情况都是2以上,但是也是不稳定,处理效果恶化的时候就低下来了。4.显微镜观察,在初期调试的时候钟虫,累枝...答:1、进水浓度过高是导致出水不稳定的关键;2、F/M值过高,自然去除效果差,出现白色泡沫也是表征进水浓度过高;3、虽然F/M值过高,但是,MLSS也到了很高的浓度了,所以,建议如下:1)降低F/M值,方法是稀释,可采取处理后水回流的方法实现,使F/M值降低到0.3以下,或者延长处理时间,并小水量处理。2)活性污泥活性提高方面,请多多排泥,将混杂在活性污泥中的无机杂质排除,以提高活性。3)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即曝气时间,以保证处理的充分性。50.我们公司的污水在三期的部分:沉淀池和生化池,二期的部分:沉淀池和生化池出现水质恶化,颜色变黑,但是PH值在7.3左右,曝气也正常,请问出现上述情况是什么原因?答:1、曝气正常,只能保证曝气池正常,沉淀池如果停留时间过长,水质COD处理效果不佳时,可以发生水质发黑。2、如果市政污水,进流途经管道较长,在进处理厂时因为缺氧,也会发生水质变黑,如此,出流处理水也会发黑。51.我这里有个这样的项目,日产氧化锌300吨,今后可能还要扩产,请问用什么样的工艺最好,我们这里先用了纯碱预处理,但处理效果还是不达标!有什么先进的经验?答:1、纯碱虽然有产泥量少的优点,但是其效果不如氢氧化钙,还请调整后做实验确认一下!2、如果后段有个砂滤或活性炭吸附,自可保万无一失。52.关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我们厂是市政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量很小,30吨/天。1、渗滤液超少,在11月到下年的3月份都没有渗滤液!调节池没水,污水水源供不上,所以在这期间只投加营养物到厌氧反应器,每天运行搅拌4个小时,而氧化池不管,放置了4个月!2、现在4月份下雨,调节池储有污水,现在想重新培养污泥,不知道还能不能培养起来?3、渗滤液测得COD620,BOD200,PH8,氨氮60,SS200.出水主要检测这些。4、进水8吨/小时。现在遇到的问题是:1、领导要把污泥培养起来,在现在的情况下,不打算接种污泥.不知道行不行?2处理工艺:污水-调节池-厌氧反应器2个-污泥氧化池1个(带初沉池,100%回流)-二沉池-生物稳定塘(水葫芦处理)-排水。3、不排泥,也没污泥排,想保住污泥都难,进水底物太低!现在最主要把污泥培养起来,经常有人来参观,但是来却看到处理站都没运行。答:1、进水如此不均衡,我想以后还会发生设备闲置和再培养的问题。2、污泥培养方面,如果周边条件允许还是接种为好,毕竟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度不低的。自培养耗时较长(1月以上)。3、培养及运行过程中不要考虑污泥量的过高保持,一切根据F/M值来确定,根据您的F值,我想M值在800PPM左右即可。但低负荷运行,出水效果(特别是SS)会差一些。53.电镀法产氧化锌的工厂最好使用什么工艺,既节省成本又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呢?一般的电镀法产氧化锌污水水质一般是什么呢?因为有一旧厂要迁新址,污水方面由我负责,但我确不懂这个污水。答:1、污染物还是在重金属方面;2、建议氢氧化钙调整PH值+混凝沉淀+PH调整+砂滤(如水量不大,辅以活性碳+石英砂过滤)。54.目前接触了一种废水:废水中的主要成分是苯胺,环己胺,还有一些苯系副产物树脂等。废水在物化处理的时候,絮凝沉降后,很清澈、透明,在ph持续增加到14的过程中,也未见沉淀物。后经过生化,调节ph后,絮凝物很多,这时ph值在11左右,我怀疑是废水中存在碱溶的物质。在经过生化以后,改性在碱性条件下析出了。不知道是否有道理?考察过混入废水中的部分生活污水,在碱性条件下未发现这股水的水中有能够沉淀的钙鎂等能够沉淀的物质。

还有就是,此类水在生化后,絮凝的过程中,加入PAC,PAM,还有氢氧化钙,发现沉淀池表面,有白色,好像水里下了雾的感觉。不知道是否是石灰的作用?停止加入石灰还是有这种情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沉淀池底层的未排泥,沉淀的氢氧化钙的作用?

一直在思考,请指点迷津!答:如果两个疑问归为一个原因的话,个人觉得是生化系统出水SS不低,故投加PAC、PAM后形成絮体所致,因活性污泥被PAC、PAM絮凝后,絮体容易夹杂气泡而形成浮渣,您沉淀池液面可能与此有关。55.果酱工艺产生的污染物有哪些?这类废水的CODBOD大致在什么范围?

答:果酱废水,我想植物纤维较多,所以类同于造纸抄造废水,但比造纸废水可生化性要好,我估计B/C在0.45~0.5左右。56.电镀氧化锌的渣怎么处理最经济最易操作,还能通过环保验收?还有如果要回收怎么做?工艺是什么?有什么要求?答:我觉得还是专门委托附近的专业回收公司去做吧,那样也能拿到出售费用,环保问题也不用考虑了(确认对方资质即可),目前这样的专业回收公司还是比较多的。57.在做COD实验时,有时加硫酸汞来屏蔽氯离子,请问这对试验结果有影响吗?会不会测的结果比实际的要低呢?答:既然按照国标在做,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58.现在我采集到的水样进水水质是:

总镍:0总汞:0.15挥发酚:0.13总砷:1.42化学需氧量167.9悬浮物14.9PH10.69总磷1.31氨氮7.35

总镉0.025请问这个处理工艺采用什么样的好呢?还有渣量回收?处理水量不大,30立方/每天!(这个厂是做电镀氧化锌的)答:这个水量的话,混凝沉淀+加过滤(石英砂+活性炭)我想没有问题了的。脱水污泥含重金属,需要委托资质单位处理,不可作为一般水处理污泥。59.关于自培菌:请问采用自培菌方式,刚开始引进曝气池进行闷曝的污水是经物化处理后的污水还是原水(即未经物化处理)?采取接种培菌方式也是一样处理吗?答:都应该是原水(即未经物化处理),如果是处理水,大多是底物浓度较低,有效成分被降解过的,不利于培菌的进行。60.要调试一脱水房项目:30-60m3/h,含水率99.2%,我不知道怎么选择计量泵流量和压力大小。能这样请教吗?我的计算:(1)按8kg/T-DS,1500的脱水机处理量最大按40m3/h,则投加药2.56kg/h,投加母液浓度0.5%,则为512L/H,每台计量泵选大于512L/H的,是这样吗?(2)两个泵都要投加2.56kg/h,则制备系统配制能力至少为512+512=1024,我们用配制能力2000L/H的,体积4立方,熟化时间约2小时吧。够用了吗?答:母液0.5%好像高了,如此浓度投药后不易与污泥混合,效果较差,建议0.1%左右,如此需要储存体积较大,为应对,也可在投药管上增加稀释水管,适当混合后也可,如此,调节比较灵活。泡药周期不见得2小时就够了,还请向设备厂家确认为好。61.前两周分别用厌氧后的水及原水做过小试验,两种都是加水,调节后PH,营养物后闷曝一天,之后每天倒掉约70%的上清液后再引入污水。大概进行了10天,但并没有看到任何原生动物,而且用原水试验的水样有点发臭。不知是不是试验有问题还是未控制好?答:1、成分单一的工业废水或难降解废水,培菌10天没有看到原生动物也很正常,原生动物的出现需要依赖于菌胶团的形成。

2、曝气不足容易导致水体发臭,当然,同等条件下曝气,如果原水有机物浓度高,也会导致耗氧需求大,继而供氧跟不上。所以,原水要比厌氧后水体更容易发臭,请确认试车溶解氧。62.F/M怎么来确定,控制在什么范围?其和MLSS有何相互关系?答:MLSS:活性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就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值根据F/M决定,通常氧化沟的F/M控制较低(0.05左右),传统活性污泥法可控制高一点(0.1~0.3上下)。63.辽宁营口排水公司,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出水设计指标为一级B,为了能满足中水回用的生产要求,我们将生化池的一部分改造为A2O工艺,在好氧段加入生物膜填料,提高好氧段的降解效率。经过近3个月的试验运行,通过检测出水水质,COD、T-N、T-P的去除率效果很明显,处理效率远大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几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1、当水量增大时,(原来为8万吨/日,增到9万吨/日)出水指标有明显变化,而且持续几天不好转。我分析的原因是,水量增大后,回流污泥没有进行补充,造成好氧段污泥浓度偏低,污泥负荷过大,曝气时间过短。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说明这个工艺抗冲击能力很差呢?以后再要增大水量,应该提前增大污泥回流量吗?2、由于我们的A2O是后改造的,所以没有自控能力。我认为,A2O工艺的自控参数应该是DO、MLSS、进水流量。但是,由于我们在好氧段加入了填料,曝气除了给水增加DO外,还有对填料进行搅拌的作用,所以曝气量一般都保持在使填料能够流动的状态,这样就不能根据反应条件来改变曝气量。MLSS我理解为污泥浓度,它是悬浮在水中固体物质的浓度,我们在检测的时候只能检测水中悬浮的,却不能检测填料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能检测到的MLSS只是实际数值的一部分,那么也不能通过MLSS来控制工艺。

您能根据我的介绍大概判断一下,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指标来判断工艺状态吗?我经常看到关于氧化还原电位法来判断反应状态,我们的工艺是否也可以参考呢?答:1、出水指标在水量上升时,出现波动也很正常,原有的微生物适应了之前的进水环境,改变这个环境,微生物要有个适应过程,稳定的话3周左右还是需要的。2、工艺控制参数选择,我想进出水指标对比也可,虽然反应时间慢些,但不受工艺不同而影响。再者,显微镜观察法也可作为较好的辅助参考,这些指标都不会因为工艺不同而变化过大的。64.有个问题请教:牛仔废水,工艺是物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现在接触氧化池SV30有85%,DO2~3,进水COD600左右,出水COD150~200,现在二沉池上面漂浮很多泥,很细。因为在调试培养期间,已经有一个半月没有排泥,每天进水量350~400t,池容积350m3。镜捡发现丝状菌较多,菌群数量很少。请问这种情况是否是污泥老化严重,并且出现污泥膨胀?想采取多排泥、加大回流并多投加营养(尿素、磷肥、生粉)的措施解决。这样是否有效?排泥的量大概多少?每天排多少排几次合适?答:浮渣产生与丝状菌膨胀有关,其机理是丝状菌膨胀后导致夹带气泡能力上升,由曝气导入的气泡即可夹带污泥上浮,对策还是在丝状菌的控制上,可以的话重新培养,否则进水水质成分单一需改变以达长效目的。当然各工艺指标控制合理,也可带丝状菌状态稳定运行,只是抗冲击负荷能力偏弱。工艺方面保持F/M值的合理范围,曝气区不留死角。营养物质检查后合理投加须考虑,另外,不论何种情况,长期不排泥是不行的。问:请教:氧化池污泥浓度很高,且沉降速度慢是否因为污泥老化?要是长时间静置(2~3h),污泥沉降只有50%。带丝状菌稳定运行需要控制好哪些因素?关键是什么?丝状菌也可达到去除COD的效果。答:1、氧化沟污泥浓度高不高的直接证据是MLSS值。2、污泥老化只会导致沉降加速,不存在沉降慢的问题。3、控制好丝状菌稳定运行,难度很大,所以最好清除丝状菌,如果要运行稳定的话,食微比合适,废水成分均衡,无冲击负荷是关键。4、丝状菌是可以去除COD,由于其整沉作用,上清液清澈,故出水SS优良,COD指标也可较好降解,只是膨胀控制复杂。65.请问一下污泥负荷计算公式F/M采用kgBOD/kgMLVSS比用kgBOD/kgMLSS来的更为准确呢?因为MLSS受无机污泥影响较大。答:1、还是实用点的吧,kgBOD/kgMLSS。2、工艺控制绝非靠一个参数的,必须多参数控制。3、顺便说一句,MLVSS检测有设备要求不说,实验过程要求也很高,准确性把握不是太好的。66.初沉+水解+生物选择+CASS,进水COD=600,SS=1000,BOD=100,经初沉后SS为600左右,现污泥浓度控制在MLSS=5000,MLVSS约2500,日进水量为20000吨,池容15000立方米,现在的出水COD在70左右,请问污泥浓度MLSS是否太高?多少较为合适?是否应该缩短泥龄?答:活性污泥浓度控制高的优点:抗冲击负荷强。缺点:需要高曝气维持;活性污泥容易老化,出水SS上升。既然出水合格,可以适当调整活性污泥浓度降低,根据处理效率,判断最少能够降到多少的活性污泥浓度。67.有三个问题:1、污水处理讲究因水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而同样的水不同的设计单位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的经验进行设计,这给业主如何选择设计单位带来很大的难度。您认为目前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情况,真正合理选择处理工艺的比例有多大?2、这个帖子多数是问三丰老师有关生物处理方面的问题,您接触过的什么类型的有机废水是生化方法没有任何效果的?3、据我了解,目前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国内企业很少有稳定达标运行的。为什么政府或有关部门或有能力的专家不组织大家对某一行业废水处理运行良好的企业(国内外污水处理技术领先)进行参观学习?避免一些企业盲目的选择无效低效的环保投资,国家是否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专家做好相关工作呢?答:好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哦!就第二条,我说明一下吧,要说一点效果都没有,我想不好说的,活性污泥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即使分解缓慢,初期吸附导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也很好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培菌失败导致的去除效率问题较为多见,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一种情况就是难降解类废水,有毒物质废水等。由于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所以比较困难的。应对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加大物化去除效果,配以厌氧处理,最后添加好氧处理的工艺。实际工作中,涂装水幕循环液,COD浓度上万,好氧处理直接应对含苯废水,处理效果不是太好。68.刚接手酒店污水厂的整改工作,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1、这个污水处理流程合理吗?

曝气沉砂池+初级曝气池(污泥回流,污泥从初级沉淀池提供)+初级沉淀池+反硝化池(污泥回流,污泥从次级沉淀池提供)+次级曝气池+次级沉淀池+出水(这个流程是根据设计图描述的)

2、前几任的管理者把原流程改成在反硝化池上没有污泥回流,而且初级曝气池的污泥回流都不是直接在沉淀池提供,这样能行吗?

3、用1升的量杯测试曝气池混合液的SV30为25,而且沉降速很快,只须20MIN.该如何评价呢?

4、沉淀池表面有大量的黑色漂浮物,而且是在沉淀池底部浮起的,是否是沉淀池污泥老化膨胀造成的?

5、沉淀池有跑泥现象,是否是污泥过多和老化造成的?

6、出水带有微绿色和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是否含氮量过高?

7、我现在什么样的测试手段都没有,我须要配置什么样的仪器呢?

8、如何测试污泥的浓度?MLSS浓度?BOD5浓度?DO浓度?答:看上去像:物理沉淀+OAO工艺。1、反硝化池上没有污泥回流的话,看看氮磷去除效果,如果整个系统氮磷去除率没问题那也可以,但是有回流的话,系统污泥产量会减少。2、“初级曝气池的污泥回流都不是直接在沉淀池提供”,这句话不太理解,如果不是沉淀池提供,那是哪里提供的呢?!3、“用1升的量杯测试曝气池混合液的SV30为25,而且沉降速很快,只须20min”,20min的时间很长了,一般好的活性污泥1分钟内就可完成自由沉淀部分了。如果是20min并且上清液混浊的话,应该判断为活性污泥活性不高,混入惰性杂质多(即MLVSS/MLSS值过低)。4、“沉淀池表面有大量的黑色漂浮物,而且是在沉淀池底部浮起的,是否是沉淀池污泥老化膨胀造成的”,这个问题应该与曝气池出水DO不足或者流入曝气池的前段反硝化池池水在曝气池停留时间过短。5、沉淀池跑泥可以与混入惰性杂质多(即MLVSS/MLSS值过低)合并考虑。6、出水带有微绿色和一股难闻的腥臭味,应该与处理效果不佳,曝气不足等有关。7、溶解氧检测,进出水COD检测,MLSS检测还是必须的,监测方法可参考国标。69.镜检发现:活性污泥中累枝虫数量很多,其他生物几乎没有,出水浑浊,夹带污泥小颗粒;沉降实验表明:沉降速度较快,但无泥水界面,上清液有较多悬浮颗粒难以沉淀下来.目前生化池污泥浓度在5000左右,而有机成分只有2000,是否由于污泥老化引起?答:您所说的症状,正是污泥老化的表现,可以加大排泥力度加以缓解!70.公司生产烷基苯磺酸和洗衣粉,污水中主要成分是LAS,采用混凝沉淀加接触氧化的处理方法.接触氧化池一直很正常,PH在7.5左右,可前几天突降至5点几(我们的进水PH都在8左右,不会低于7.5),出水LAS浓度升高,于是这两天进了高PH的污水将池中的PH调至原来的范围,可是目前生化效果还没有恢复。难道细菌都死了吗?请问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生物膜对进水PH值的影响比活性污泥要大,你的进水异常PH值,4小时后就可以造成生物膜剥落开始。持续时间超过1天的话,影响就比较大了。但是生物膜恢复也比较快的,修正进水PH值后,我想3、4天就可恢复了。71.关于钢管行业酸洗废水处理,想请教的是钢管行业酸洗废水处理的问题。我们钢管生产中冷拨前的酸洗磷化、皂化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主要是两块:一是酸洗废水(即亚铁含量大到250mg/L时废水必须排放),二是冲洗废水。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硫酸及硫酸亚铁。采用的(石灰中和,PH调节,混凝,斜塔沉淀、污泥压滤、"清水"排放)。但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清水”含有大量的亚铁离子排放到河水中就变红,不能达标;二是污泥量太多。我想问问在原有工艺上投加哪种净水剂(具体成分)?(废水PH3.0-4.0COD250mg/LFe500-3000mg/l)答:污泥量太多的话,看看使用氢氧化钠是否合适;出水颜色问题,还是混凝不足,是否有投加PAM,并辅以砂滤应该能够缓解。72.关于溶解氧(马上面临领导的视察),工艺:旋转过滤机-调节池-UASB-曝气生物滤池(两段),水量:每天2800立左右、进水COD平均在2100-2200左右,全天运行,处理啤酒废水。出水要求COD在80以下,UASB对COD的去除率只在70%左右(由于早期的运行管理问题导致),两段曝气生物滤池的去除率也多不是很稳定,大概在60%-70%左右,两段曝气生物滤池的DO控制是一级在2-4,二级在4-6大致的情况是这样,下面我说一下我遇到的实际问题吧。问题是出水长期不合格(二周),曝气生物滤池溶解氧低,进水COD2900多(但是在原设计范围内,这样的进水已经持续大约两周),到好氧段的曝气生物滤池时,COD在600-700左右,一级曝气的DO常常是零,二级曝气能保证在4左右(我们用重硌酸甲法化验DO)。曝气生物滤池水面上的沫子比往常多,而且在UASB池上也发现少量的沫子(有颜色的那种,象是洗涤剂的那种,就象汽油撒在水面上的那种颜色)。针对于DO低的问题,我们试过闷曝,但是DO还是上不来。现在很头疼,马上面临领导的视察。答:实验室化学分析DO值往往偏差很大,请购买便携式DO检测仪确认一下,首段生化池DO接近0,也没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中后段。73.二沉池出现跑泥现象。氧化沟污泥在驯化期间,刚刚进水,二沉池就出现污泥沉淀以后再浮上来,带有气泡,这个是什么原因答:是否反硝化了,如果上浮污泥打碎后又沉下去,可以比证的。74.三沟式氧化沟处理能力2万吨/日,预处理是平流式曝气沉砂池,氧化沟运行周期为8小时,1.5小时转刷低速运转,1.5小时转刷高速运转,1小时沉淀,另4小时相同。中沟DO约3.5mg/l,SV7%,MLSS为1319mg/l,灰分42.6%,污泥指数83,进水COD为200mg/l,BOD为100mg/l,出水SS为28mg/l,COD为63mg/l,BOD为10mg/l,NH3-N为5mg/l,出水DO约0.7mg/l。氧化沟转刷运转时全是一个个大泡泡,灰白色的,转刷停止泡泡挤在一起成了一大片漂浮物,灰白色,有10CM的厚度,出水混浊。请问应如何控制工艺?答:我们分别从COD及BOD的去除率,可以看到,BOD的去除率很高,说明,微生物已经尽力了,再要依靠微生物降低BOD已经不太可能了。而COD的去除率不高,说明出水的这部分COD属于难降解部分。为此,已无必要刻意提高微生物的有机物去除率了。目前看到的泡沫及出水混浊,基本认定为活性污泥老化,停留时间过长所致。从结果论讲,出水达标即可,至于液面泡沫等,在此种低负荷条件下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多降低点MLSS,适当改善一下。75.现在的处理站正常运行了,刚开始出水不好,呈棕黄色,但是厌氧出水很清,经过氧化沟就出水不好了。现在氧化沟初沉池出水还带泥,水还是呈棕黄色,不知道怎么着手?曝气时,液面泡沫带少许绿色,现在就是想去除出水的色度!答:1、液面泡沫带点绿色,通常有厌氧部分处理的以及市政污水中可出现;2、活性污泥没有到达适当浓度,培菌阶段,都可出现出水带黄褐色的问题,因为活性污泥培菌尚未成熟,污泥活性高,成团絮凝不充分所致。76.关于A2/O+HCR法的工艺。我想了解的是A2/O和HCR是怎么连接的?因为HCR是高效好氧处理,而A2/O也有个好氧处理。他们之间是先经过厌氧-缺氧-好氧-HCR的流程,还是直接厌氧-缺氧-HCR的流程呢?个人觉得还是将HCR放在前段再连接A2/O,这样的工艺组合,前提是进流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通过HCR快速降解和抗冲击负荷来保证后续A2/O的正常运转。同时,A2/O段因为有机物浓度低导致处理氨氮效果不佳时,可以缩短HCR停留时间来达到要求。1、我想请您给解释一下:降低污泥浓度对于减少二沉池反硝化的原理。二沉池缺氧状态导致反硝化,前也有人说到了要控制进二沉池水的溶解氧呢,在曝气量一定的情况下,活性污泥浓度越低,进入二沉池后降低的溶解氧幅度越小。2、污水运行过程的问题。物化段有时会有大量污泥进入生化系统,物化出水BOD才30左右,COD160-200生化性差,兼性池的污泥从来没有外排过,生化池停留时间不够,才4-5小时,最多8小时,污泥沉降性较好,但是浓度低,微生物长不快,颗粒较细颜色呈暗色,后段处理加了次绿酸钠脱色,经过处理的水直接回用。答:进水问题,你能处理的回用已经不错了。我想上清液克立会多些,过滤一下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了。77.印染废水工艺:物化+酸化水解(兼性池)+生化(好氧)+二沉+物化水量:日处理700吨;成分:活性染料(红色居多),抗静电剂;PH:10-12;SV:8%;生化DO:3-4;镜检:轮虫远多于钟虫,有少量豆形虫、肾型虫、水蚤;进水COD:1000-2000;生化出水完全过滤后COD:101-120;水的色度:20-30;能处理得这样不容易了。答:从微生物生物相看,应该是有污泥老化存在,污泥老化后轮虫增多,污泥解体后非活性污泥生物开始占优势。78.污泥老化除了外排还有什么办法?我想加尿素,应该怎么加?从哪里加起?尿素的量该怎么控制?投加量的具体算法?还有经过次氯酸纳处理的水,回用后还流回生化系统会有什么坏的影响?该怎么去除?答:增加进水底物浓度也可减轻污泥老化,但是没有排泥来得简便经济;尿素投加,按经典公式100:5:1的底物浓度与氮磷关系进行计算的;次氯酸钠对微生物影响很大,可以不回流就不要回流了,否则也要严格控制浓度的。79.进水COD小于100,B/C在0.1这样子,氨氮20,色度200,氯离子4000,含盐量8000,ph8,总氮60,总磷0.21,碱度800,请问怎样处理可以达到,cod小于25,氨氮小于1(单位ppm)?生化法还有希望搞一下嘛?答:我觉得生化法搞不了,如果投入也是浪费能源,且也达不到cod小于25的要求的。物化法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看看是否可行!80.在相关书籍上看到的接触氧化池说明进水COD超过800处理能力明显下降,是这样吗?答:我想不能一概而论的,进水浓度高了,出水浓度自然也会相对的升高,当进水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就会导致出水超标了。但是,高过800的coD,处理效率是否变差,应该和进水可生化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停留时间、运行管理、负荷稳定性等因素有关。81.前段时间担心氧化池温度过高的问题今天出现了,现在氧化池温度41,出水COD150,前天、昨天是100、120。现在氧化池面一层黑色泡沫,并夹有一些黑色泥(应该是水解酸化池带过去的),二沉池漂有浮泥,颜色是褐色。有什么方法把温度降下来?答:如此要增加设施啦?!不过还是再看看微生物是否能够适应。能适应的话就不用担心了。82.生物相观察:轮虫占绝对优势。能说明什么问题吗?答:水质处理优良,或呈现轻度污泥老化,可配合沉降比上清液情况确定老化程度。83.现在有什么好办法去除出水堰上的绿苔吗?答:勤劳一点,人工清除一下,1~2个月还是可以坚持的。84.传统活性污泥法:F/W在0.1左右,MLSS在3000左右,SV30=10%,SVI=50,出水中悬浮颗粒较多。请判断系统状态,该如何调整风机风量、回流量、剩余量?请教DO与F/W、污泥浓度在生产运行中该如何调整?答:从你的数据显示,结论为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了,2000ppm左右就可以了;调整do可以控制风量或曝气时间;活性污泥浓度的调整是通过排泥进行的;食微比也是通过排泥作为最有效方法进行的。85.原来是在后面加活性炭的,但是成本有点高,想搞搞实验看,用mbr方法,cod达不到25,可以在50左右问题也不大(当生化法将cod降到50左右的话,经过膜过滤产水cod会降到25左右),同时想氨氮降下来,想外加一点碳源,以维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同时色度有什么办法没有?答:色度的话,假色过滤可去除,真色活性炭可去除。就活性炭使用费用高的问题,如果前段物化段控制得到,更换周期也可延长很多的,综合成本不见得高,特别是小水量处理。86.在调试一家织造水洗废水时,发现接触氧化池的泡沫多的惊人,进水量增加,泡沫就一直增高,泡沫小而密实,以白色为主,用水消泡很难,作过实验微生物没有异常,sv30为40%,出水还可以,cod不高,200,可生化性一般,但含有硅油,近期就要监测验收了,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解决的方法?答:这样的泡沫多见于污泥浓度快速增长期或培菌初期。我想系统进入正常阶段的话就可以了的。当然水体里含有油类的话,容易形成泡沫。87.污泥龄过短会使泡沫增多;沫的色泽呈茶色或灰色等其它颜色则有可能污泥龄太长。这两句话怎么理解?答:公式通用,污泥龄过短也就是相对的提高了污泥负荷,导致微生物被动处于对数增长期。泡沫茶色代表污泥龄过长,一般是可以这样认为的。皆为污泥老化解体所致88.微生物活性高也会导致如此厉害的泡泡?从原理角度谈谈如何?答:微生物活性高指的是因为饲料充足,而导致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此时的活性污泥因为微生物的活性高而不容易絮凝,导致阶段结果就是曝气后加剧微生物的解体,解体的微生物同样具备高有机成分,它与进水高有机成分一起作为产泡原因,使大量白色粘稠泡沫产生,通常产生的阶段是配菌阶段,但是,在突然的进水负荷剧增时,同样可以在培菌结束后的运行过程中出现。89.一食品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流程为隔油沉渣池--调节池--初沉池(内置蜂窝斜管填料)--一级接触氧化池--二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内置蜂窝斜管填料)--出水;设计时处理能力10m3/h。该工程现进入调试阶段,调试过程中遇到初沉池沉淀效果好,一级接触氧化池也不错,但到了二级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水质变黑,今采取加大曝气量和加大二沉池污泥回流比等措施,但效果欠佳!答:我想还是处理水不连续,停留时间或静止时间过长所致。你未说明进水COD,所以也不能判断是进水负荷过高所致与否。90.遇到一化工废水,主要是反应废液和蒸馏提取废液,COD在十万多以上,一天三十多吨,废水主要成分是苯酚类化合物,请问此类水怎么样处理为好?还有就是这样的水,COD多少以下可以上生化?多少以后就不能上了?答:这么高的浓度,加上成分属难降解类,还是物化法处理比较好,比如FOTEN法。91.主要处理含苯胺、氯苯、硝基苯的工业废水.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在物化阶段投加了PAM、PAC后,池子上有大量的浮泥。工艺控制PH6~9,温度25~40。还有一个问题,就是PAM和PAC能否同时投加?答:你的浮泥通常与调整的PH值不适合,与进水固有成分容易起泡有关。我的建议是通过现场小实验,确认出最佳投药组合,至于PAM和PAC组合投加是很常见的。应该先投加PAC再投加PAM。另外如果调整后浮渣还是很多,可以看看将PAC换成三氯化铁。92.公司最近接了一个新污水厂,CASS工艺,但是进水BOD一般在70左右,现在MLSS是3左右。但是SV不高,只有19。最近TP一直在1.5左右,因为水量不够,一天只作2-3次,一起进水,一起曝气。我要怎么样才能TP下来呢?如果是排泥.我怕SV越来越低.NH3-N一直很低。在1下面,DO一直到5.在CASS中,TP是怎么处理掉的?是在前端选择区吗?答:现在MLSS是3左右?!3的话好像不可能啊!总磷要低于0.5PPM的话,排泥是必需的,不排泥也不见得活性污泥就会增加,有的也分解后流出去了,所以你检测出水总磷不达标,小量排泥看看效果,SV30在10~15都没问题的,毕竟你的有机物达标不困难。93.单位现在进行一个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方案设计,300t/d,COD=8000,BOD=5000,NH3-N=400,TP=0.5~2。初步拟定方案为预曝气调节池+UASB池+A/O池+MBR+RO,出水回用,现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有些担忧,请你点评一下,并提出建议。答:我想设计是没有问题的,有机物浓度能够适应氨氮去除所需,运行控制得当即可!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回用,我觉得没必要的,讲究环保也要看成本的,否则也不环保的。要用RO处理真的有点夸张了。94.生产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产生的废水,现在已经能够用絮凝的办法把废水处理的特别清澈,只是COD指标太高了10000mg/L以上,还用什么能降低COD呢?排放废水的指标有机物质不能太高了,怎么办呢?答:您说:“只是COD指标太高了10000mg/L以上”,可另一个帖子上你说是1000mg/L以上,差了10倍,不知以那个为准阿?!如果是1万的话,看看B/C比,确认一下可生化性,生化性高于0.3的话,生物接触氧化池+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可以使用。如果生化性不佳,追加水解酸化段。水量不高的话,如每天就几吨的话,委托专业单位外运处理也可。95.我是做环保的,但只是做絮凝药剂的,所以也想补充一下能量,因为也要为客户服务,所以急需新鲜的知识。答:我3年不在一线了。前月我去公司水处理现场,看了一下系统,再看了一下报表,原来一个月2吨左右的三氯化铁,现在用到了5吨。我就对现场的主任说,药量太多了,所以污泥也多,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结果对我讲了很多不能调整的理由,我说你没有做实验,也没有降低药量调整过,如何就知道不行呢?要作为课题攻关一下,然后他们就开始调整了,结果6月降低了一半的三氯化铁用量。以上事例体会一下,你就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啦!96.改进型氧化沟工艺(实验室研究)流程:自配水(投加白糖)—化粪池—实验室工艺设备。污泥培养初期,进水COD1000左右,BOD400—500,PH7.5—8.5,MLSS1000,SV为10,DO2.43,加大曝气量DO难以上升,推流较大,这些天,水体出现红色,但没有水虱,鱼虫等,钟虫群和轮虫群消失,只有小个轮虫,有漂游生物。伴有漂泥,COD、BOD去除率均有50%左右。总体微生物生长不好,沉降性能不佳。问题紧急,请问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答:1、测一下进出水氮磷指标,不足的话补足。2、不知道培菌是否结束,如果没有也属正常现象。3、曝气控制在1.5就可以了,不必要一定向上的;DO2.43,万一你测得的DO有误,实际很高的话,出水发现红色,去除率低,SV30低就找到原因了。4、设计方面的考虑,进水浓度可以了,但是,系统停留时间是否满足,确认一下,这对去除率也有影响。97.接触氧化池里出现了红色的虫子,大的长约一公分或更大一点,细长,似乎有几对“脚”,数量不小,随便取一烧杯水,就能舀上来七八个,还有少数的黑色的虫子,个头也不小,和红的差不多,一公分左右,另外有大量小跳蚤一样的小东西,红虫子像蚯蚓,黑虫子像蜈蚣,小跳蚤样的虫子没什么颜色,请问是什么现象?是好是坏呢?这水是煮骨头的食品水,第一次做调试,不认得这些到底是啥虫?答:肉眼可见多半为后生动物;如果溶解氧没有问题的话,那就不必担心了,多半为水体流动不剧烈的地方自身的蚊虫幼虫或生物膜内剥离出来的红斑瓢体虫。98.最近单位TP一直超标。前些日子SV一直往下降,从原来的20降到10左右。do控制在3mg/l,而且出水浑浊。能见度极差,镜检污泥中表壳虫非常非常多。初步断定下来为污泥解体。调整工艺后,从原来的浓缩池中回流剩余污泥到CASS经过一个星期左右,SV升至25出水情况明显好转,能见度为1米左右,但是TP一直超标。而且出水比进水高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目前回流污泥泵频率为20。是否回流污泥偏小,造成在前段选择磷的释放不够充分?答:磷的去除依靠排泥最终完成,你出水浑浊,说明有活性污泥流出,活性污泥吸收磷后(好氧阶段),由于性状不佳解体,你的出水SS升高,检测的值就包含了吸磷累积在活性污泥中的部分,所以检测值比进水高也就可以解释了。保证出水SS降低,对你出水降低磷含量有利。99.建筑污泥和城市污泥,浓度比较大,要用絮凝剂,请问选用什么絮凝剂比较好?答:先考虑不加药,让它自由沉淀,然后的出水投加铝盐类无机絮凝剂看看效果如何!100.一般红斑瓢体虫肉眼是看不到的吧?答:红斑瓢体虫体型:(约(50~80)μm×(1000~3000)μm),1mm=1000μm,所以体长在1~3毫米的话,应该还是可以看到的。我之前观察时,比这小的轮虫也肉眼见过,只是不具参考价值而已。101.兼氧池里长了化粪池内那种虫是怎么回事?答:很正常啊。两池并无太大区别,多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102.现阶段主导产品包括3-氯-4-氟苯胺、3-氯-4-氟硝基苯、2-氟-3-氯硝基苯(生化性是不是很差?难降解?)每天处理水量30-38T/d,pH用试纸测的,不怎么准确;处理工艺为:A/O法。原水(pH为5-6)-电解池(28个立方)-中和暴气池(好久没加石灰,pH为6.5左右)-压滤机-水质调整池(pH为6-6.5)-厌氧池(pH为6.5左右,自流进好氧池,长3.5米,宽3米,有效水深3米。颜色黄色透明。量筒取后时间长了颜色变深,非黄色)-好氧池(pH为7.5,自流到二沉池,2个池子,1号池子留到2号池子,2号池子SV比1号池子小,每个长8.5,宽4米,有效水深3米,颜色有点深,灰褐色。滤纸过滤了,颜色和厌氧池差不多,滤纸上残留灰黑色)-(2号好氧池自流到)二沉池(污泥回流到好氧池或厌氧池或中和暴气池)-出水池。目前水质调整池的COD1000-1400(比以前低),出水400-700左右;生化1号池SV:4%(我想增加,目前进水浓度比以前低,之前投了一个星期的磷酸三钠没什么效果啊?出水我用滤纸过滤了,颜色和厌氧池差不多,滤纸上残留黑色的,应该是暴气过度,泥被打碎了??),以前是上午7点15和下午17点分别进水3小时,分别暴气8小时。现在想调整,早上一次性进水5小时,进完水后暴气八小时,同时投加工业葡萄糖或淀粉,尿素,磷酸三钠,之前投了一个星期的磷酸三钠没什么效果啊,考虑生化性是不是太差了?厌氧池停留时间24小时。这样怎么样?什么时候加合适?进水开始就加?进完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