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B 教学大纲_第1页
生物化学B 教学大纲_第2页
生物化学B 教学大纲_第3页
生物化学B 教学大纲_第4页
生物化学B 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B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80203X10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BiochemistryB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80/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教材、教学参考书:1.冯作化、药立波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DeniseR.Ferrier,RichardA.Harvey,Lippincott'sIllustratedReviews:Biochemistry,SixthEdition.WoltersKluwer/LippcottWilliams&Wilkins,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3.查锡良、药立波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童坦君等.生物化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王镜岩等.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主要运用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也结合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也就是生命的化学。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采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开放讨论式方法进行教学。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和生物学意义,从分子水平理解生命现象,了解代谢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1、生物分子的结构基础(1)掌握生物构件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及种类。(2)掌握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熟悉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及核酸的研究方法。(3)掌握酶的概念、催化特性、作用机理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掌握酶的动力学方程与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掌握酶的调节方式与调节机制。熟悉酶的分类,了解酶的命名原则。(4)掌握糖类和脂类的基本结构、性质与生理功能。2、生命分子的代谢基础(1)掌握新陈代谢的概念。(2)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与氧化磷酸化的运行规律和机制。(3)掌握糖类分解和合成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特点、关键酶及主要调节机制。(4)掌握脂类分解和合成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特点、关键酶及主要调节机制。(5)掌握氨基酸分解的主要过程和氨的来源与去路。(6)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代谢调节机制。掌握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特别是糖、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掌握代谢调节在机体适应环境变化方面的生物学意义。(7)掌握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特点。(8)熟悉维生素与辅酶。(9)了解糖蛋白、蛋白聚糖。能力:运用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从分子水平解释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规律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课堂所学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生命现象打下扎实的基础;在生物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知识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通过课程中的集中讨论与综述写作,培养科学思维,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沟通交流素质,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含研讨)实践第1章绪论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生物化学与医学的联系22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物化学与医学的联系生物化学与医学的联系教学思路:从介绍生物化学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入手,在阐释生物化学“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等问题的同时,剖析课程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多媒体教学。第2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分子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66蛋白质组成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教学思路: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来阐明生命的物质基础。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多媒体教学。第3章核酸结构与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酶44核酸的组成单位——核苷酸;DNA的二级结构;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DNA的超螺旋结构教学思路:先从核酸的基本元素组成出发,引导学生认知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链,再形成核酸。通过展示DNA和RNA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比较两类核酸分子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差异以及核酸结构与其性质和功能的关系。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4章酶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工作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调节;酶的分类与命名;酶与医学的关系66酶的分子结构——活性中心;同工酶;酶促动力学——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的调节——变构调节和酶促化学修饰调节酶的工作原理;酶促动力学教学思路:在学生对传统酶学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酶动力学知识以及核酶和脱氧核酶等概念;重点讲解酶作为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在分子组成,分子结构方面不同于一般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利用酶的多种催化机制和工作原理,阐释酶的特异性,高效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5章维生素与无机盐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磷及其代谢22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其缺乏病;钙磷代谢钙磷代谢及其调节教学思路:从古代“脚气病”、“坏血病”等经典案例发生和防治的史实,引出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症的概念;在理顺维生素与辅酶关系的基础上,揭示维生素的代谢功能;通过设疑、提问,创设情境,强调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磷等小分子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6章糖代谢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葡萄糖的其他代谢产物;血糖及其调节88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有氧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糖原的代谢;糖异生途径;2,3-BPG支路;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糖代谢各条途径间的相互联系及调节教学思路:突出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血糖作为糖代谢的核心,理清血糖的3个来源和4条去路;把握糖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基本点。既要将各种复杂的代谢途径化整为零,逐个突破;同时也指出不同代谢途径之间共同的中间物或转折点或分支点。注重血糖与糖尿病的联系,糖原分解代谢与糖原累积症的联系,糖代谢与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的关系。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7章脂类代谢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脂质的消化吸收;甘油三酯代谢;磷脂代谢;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66脂肪动员及脂肪酸的-氧化;酮体的代谢;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及功能脂肪酸的合成;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变化教学思路:通过揭示脂类代谢的规律,启发学生认识脂类的生理作用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8章生物氧化氧化呼吸链的组成;物质氧化与ADP磷酸化偶联生成ATP;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其他氧化与抗氧化体系44两条重要的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假说;ATP合酶的作用机制教学思路:以CO2、H2O、ATP三种物质的生成作为主线,其他内容以解释、说明这三条主线的方式讲授。通过突破这三条主线所涉及的知识点,解决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中有关能量代谢及计算等问题。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9章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营养价值;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的代谢;个别氨基酸的代谢66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一碳单位的代谢鸟氨酸循环;一碳单位的代谢及其转变教学思路:从氨基酸分解代谢入手,通过其不同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逐步展开氨基酸代谢与其他代谢过程的联系。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10章核苷酸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22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及调节教学思路:通过展示某品牌的核酸补品广告,首先提出“人体是否需要补充外源性核酸”、“补充外源性核酸有什么风险”等问题,在讲解核酸的消化吸收及其代谢转归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11章非营养物质代谢生物转化作用;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血红素的生物合成;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44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胆红素的代谢胆红素与黄疸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强调生物转化作用与非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12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物质代谢的特点;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联系;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44对关键酶的调节方式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整体性调节教学思路:根据代谢调节的特点,通过生理与病理案例的分析,揭示代谢调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13章DNA的生物合成DNA复制的基本特征;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真核生物DNA生物合成过程;逆转录和其他复制方式44复制的规律;参与DNA复制的酶类及功能DNA的复制过程教学思路:在复习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明确DNA复制的半保留模式,进一步理解DNA的功能和物种延续与DNA半保留复制的内在联系;通过模型展示DNA复制的其他基本特征;以原核生物DNA复制为主线,阐明DNA复制的基本过程。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14章RNA的生物合成原核生物转录的模板和酶;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真核生物RNA的加工和降解44转录与复制的异同点;真核mRNA转录后的加工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教学思路:从转录模板和酶以及转录过程等方面,比较原核生物转录与真核生物转录的异同;同时通过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异同点,进一步理解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复杂性。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氨基酸与tRNA的连接;肽链的生物合成过程;肽链生物合成后的加工和靶向输送;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与抑制66三种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翻译的过程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与靶向输送教学思路:由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信息模板引入遗传密码的概念,结合遗传密码的重要特性阐释mRNA的模板功能;利用tRNA的结构特点说明其适配器作用。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第16章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细胞信号转导概述;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信号转导的基本规律和复杂性;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44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一般模式;第二信使、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G蛋白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信号转导途径的交互联系教学思路:从无线电波的信号传播,接收和转换,引出细胞通讯和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信号分子,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交叉联系以及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