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2年02月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招考5名编制外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1页
广西2022年02月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招考5名编制外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2页
广西2022年02月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招考5名编制外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3页
广西2022年02月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招考5名编制外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4页
广西2022年02月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招考5名编制外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2022年02月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招考5名编制外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客观题库(共350题)1.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____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控制

B.抑制

C.压制

D.管制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近义实词对象搭配的辨析与填空。

阅读题干可知,宾语是“房价增长过快”。

B项“抑制”意为制止某事物已有的发展方向,填入此处,最符合语意。

A项“控制”与之不搭配,故排除。

C项“压制”感情色彩不合适,故排除。

D项“管制”与之不搭配,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这启示我们:

A.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

B.要按照人的需要统一改造自然

C.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要创造适合人发展的自然规律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人不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这样叫做破坏生态自然,应该要爱惜大自然。B项排除。

C项:在客观自然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C项排除。

D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D项排除。

3.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农业安全复杂性不断增加。下列关于农业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多部门制定了《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要求各地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危害,继续做好国内蝗虫防治工作

B.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需要报省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C.根据现行规定,举报为防控非洲猪瘟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一次性给予举报人10万元奖励

D.2020年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收官之年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2020年3月6日,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印发了《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的通知:总体目标是“两个努力确保”,努力确保境外沙漠蝗不迁入造成危害,努力确保国内蝗虫不暴发成灾,全力夺取小康之年粮食丰收,有效保障生态安全。

B项正确,2020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监管,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报省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C项错误,2019年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中提出,“奖励标准。由农业农村部受理经查证属实并符合奖励原则的举报,农业农村部给予举报人每次3000—10000元(税前)不等的奖励。具体的奖励标准另行规定。举报为防控非洲猪瘟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一次性给予举报人高于前款规定标准并不超过30000元(税前)的奖励。”

D项正确,2015年7月9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指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实施期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所以2020年就是收官之年。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称,社会公众举报非洲猪瘟疫情以及违反非洲猪瘟相关防控规定情形的线索,由农业农村部受理经查证属实并符合奖励原则的,农业农村部给予举报人每次3000—10000元(税前)不等的奖励。举报为防控非洲猪瘟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一次性给予举报人高于前款规定标准并不超过30000元(税前)的奖励。因此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安全的相关内容,涉及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作答此题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对题中涉及的政策文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历来重视农业安全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在备考时应对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政策保持关注,对我国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对比学习,注重平时积累。A项说法错误。2019年发布的《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指出,“由农业农村部受理经查证属实并符合奖励原则的举报,农业农村部给予举报人每次3000—10000元(税前)不等的奖励。具体的奖励标准另行规定。举报为防控非洲猪瘟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一次性给予举报人高于前款规定标准并不超过30000元(税前)的奖励”。该项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的说法错误。

B项说法正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年)第二十二条规定,“三级、四级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C项说法正确。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制定了《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该预案要求,面对境内外蝗虫灾害,要坚持“两手抓”,既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又继续做好国内蝗虫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保障粮食和农业丰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项说法正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该行动的实施期限是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可见,2020年为我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收官之年。

故本题选A。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生产力包括两个部分,实体性要素是生产工具、生产者、生产对象;智能性要素是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因此,本题正确。

生产力狭义指再生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从横向来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纵向来看,生产力分为短期生产力和长期生产力;从层次来看,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文化制度体制环境——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是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快;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不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慢。生产力系统结构的对称程度决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所以生产力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生产力发展是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

5.《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此相关的成语是(

)。

A.背水一战

B.四面楚歌

C.破釜沉舟

D.十面埋伏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B项错误,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C项正确,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比喻下定决心彻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D项错误,十面埋伏出自垓下之战,指刘邦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率领的楚军。垓下之战是指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境内)进行的一场决战。它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

故正确答案为C。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幅图形均出现交点,考虑数点。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观察题干图形,所有图形交点数均为3,依此规律,问号处应选择3个交点的图形,A、B项图形均有5个交点,D项图形1个交点,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7.干冰是(

)气体固态存在的方式。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气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干冰是二氧化碳在低温下的一种固体状态,其本质还是二氧化碳。由于干冰的温度非常低,温度为摄氏,因此经常用于保持物体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干冰常用于消防灭火、人工降雨和清理工业设备污垢等领域。

故正确答案为B。8.在我国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

《选举法》第三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故表述正确。9.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

A.赔偿

B.抚恤

C.补助

D.返还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版《行政处罚法》第八十条,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查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因此,选择A选项。

根据2021版《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10.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发生在秦朝,亦称“陈胜吴广起义”。(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因此,本题正确。

11.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功烈尚书孙,琢磨风雅言

D.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A。12.舞蹈:天鹅

A.歌唱:黄莺

B.春燕:呢喃

C.读书:学生

D.采莲:江南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可以结合遣词造句法进行解题,将题干两个词项串联成一个句子,在分析选项时需注意对应词项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否与题干一致。像天鹅一样舞蹈,可以形容人舞蹈跳得好。

A项,像黄莺一样歌唱,可以形容人歌唱得好,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呢喃是拟声词,指燕子的叫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学生读书,只是简单的主谓结构短语,并不能形容人读书读得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在江南采莲,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13.2,3,7,10,19,26,45,60,(

A.99

B.105

C.113

D.127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

第二步,数列有九项,考虑奇数项、偶数项各自成规律。

奇数项:2,7,19,45,(99),观察数列发现7=2×2+3,19=7×2+5,45=19×2+7,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2+修正项,修正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7+2=9,则所求项为45×2+9=99;

偶数项:3,10,26,60,观察数列发现10=3×2+4,26=10×2+6,60=26×2+8。

因此,选择A选项。14.某校准备在100米长的楼道放上11盆绿色植物做装饰,不管怎么放,至少有(

)盆植物之间距离不超过10米。

A.2

B.3

C.4

D.1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植树问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要使距离不超过10米的植物尽可能少,则让距离超过10米的植物尽可能多且间隔尽可能小,题目要求不能小于等于10米,所以间隔取10+x米。因总长100米固定,则间隔的数量为100÷(10+x),100÷(10+x)的结果最大取值只能是9,所以有9个间隔,相当于10盆植物,剩余一盆只能放在末尾且间隔小于10米。则至少有2盆植物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米。

因此,选择A选项。

15.近几十年来,跨国企业不断进口各种零部件,以制成最终产品出售。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各行业不断在服务与零部件的生产、贸易中加大专业化程度。如今,中间产品贸易已被认为是估量全球价值链活动的一个合理指标。这就要求不再以整个产品的价值来衡量贸易,而必须以供应链上各个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来计算贸易量。如果一个国家想要有效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使产业附加值不断升级,那么政府必须提供一个适当的政策环境。非关税的壁垒,在某种程度上阻碍贸易,导致重要配件和服务的进口成本上升,阻碍供应链的有效运行。

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是:

A.跨国企业已经不再从事整个产品的生产了

B.产品的价值已不再是衡量贸易的重要指标

C.政府要在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D.关税壁垒严重阻碍全球价值链的有效运行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将选项信息和原文信息进行对比即可。

A项,“不再从事”表述太绝对,原文并没有类似表述,应排除。

B项,表述不准确,原文提到的是“不再以整个产品的价值来衡量贸易”,而不是产品的价值不是重要指标,应排除。

C项,原文提到“如果一个国家想要有效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使产业附加值不断升级,那么政府必须提供一个适当的政策环境”,说明政府应当在产业升级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表述正确。

D项,偷换概念,原文最后提到“非关税的壁垒,……,阻碍供应链的有效运行”,故是“非关税壁垒”,而不是“关税壁垒”,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出处】人民日报《世界经济中的全球价值链》16.贸易顺差又称“入超”。(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情况下,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故表述错误。17.法律∶约束

A.新闻∶广播

B.政策∶规范

C.历史∶借鉴

D.制度∶学问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法律”“约束”行为,二者属于主谓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广播”与“新闻”属于动宾关系,排除;

B项:“政策”“规范”行动,二者属于主谓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借鉴”与“历史”属于动宾关系,排除;

D项:“制度”和“学问”二者均为名词,不属于主谓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8.某年夏天,农民秦某在某村购买完菜籽后,要求住宿,该村保管员将秦某安排在村车库院内的马车上睡觉。该村饲养员曾对秦说:“晚上12点左右,汽车还回来。”秦在马车上躺了一会儿,便搬到院中,用塑料布(长12米、宽1.5米)蒙头盖脚地睡在地上。晚上12点左右,天下着雨,该村司机韩某驾驶大货车返回。因为夜间没开大灯,在调头准备倒车时,右轮将睡在地上的秦某当场轧死。韩某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

B.过于自信过失致人死亡

C.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

D.交通肇事罪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十六条,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题干中司机韩某虽然客观上将睡在地上的秦某当场轧死,但是秦某自行搬到院中并用塑料布盖头盖脚睡在地上,这在12点下着雨的晚上无法让司机韩某提前预见。因而韩某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A项正确,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根据《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题干中,韩某的主观态度不是过失而是意外事件。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根据《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题干中,韩某的主观态度不是过失而是意外事件。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题干中韩某将车驶进院内,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不属于交通肇事罪。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9.①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如此

②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仍然保持着对资本流动的严格控制

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这些年屡屡可以躲过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

④资本的自由流动,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⑤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碰上了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际资本

⑥这个世界上几乎还没有哪个新兴市场国家逃脱过金融危机的魔爪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⑥⑤④①

B.⑥①⑤④③②

C.④①③②⑥⑤

D.③②④①⑥⑤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第一步,快速浏览5个句子并观察选项。第二步,备选项首句均不相同,从首句入手较难判断,可根据句子中含有的关联词“之所以”,查找其前后句。第三步,判断一般的行文逻辑,根据承启关系确定分句顺序。由③中的“中国之所以……”和②中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知,②应该紧跟在③后面。由④中的“从来都是……”和①中的“对……尤其如此”可知,①应该紧跟④之后;⑤对⑥中现象的产生进行了解释,故⑤应排在⑥之后;观察②可以看出,该句引出一个关于“资本流动”的话题,根据话题的统一性原则可以判断出,以“资本的自由流动”起始的④应当紧承②。因此正确排序为③②④①⑥⑤,即D。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无法确定首句。

第二步,分析捆绑,观察句子之间的特定关系。③句中“之所以”和②句的“是因为”构成关联词的衔接,所以③②句绑定在一起。②句和④句中都提到了“资本流动”,为重复词语,可见两句话题衔接紧密,故可将③②④句捆绑,锁定答案为D项。

第三步,验证选项:③②④句已经验证,④句评价资本流动,①⑥⑤句通过发展中国家证明这一评价,D项逻辑通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③句提到中国躲过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④句指出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双刃剑,⑥句提到没有哪个新兴市场国家逃脱过金融危机,首句特征不明显。但是③句中出现了“之所以”,②句中出现了“是因为”,且都是围绕“中国”这一话题故③②捆绑,②句引出“资本流动”这一话题,保持话题一致,应衔接④句,保持②④的顺序,排除B项,且⑥句讲得是“新兴市场国家”,②句讲得是“中国资本流动”,故⑥无法衔接其后,排除A、C项,故D是正确答案。20.2011年,一场关于PM2.5的讨论,牵动着国人神经。PM2.5是指:

A.极细颗粒物

B.细颗粒物

C.微颗粒物

D.超微颗粒物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掌握PM2.5的定义,重在识记。关于空气污染的话题,一直是考试中的要点,考生对PM2.5等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治疗环境污染的措施要有基本了解。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本题选B。21.常用的公文写作原则包含文字上的"三改三查",其中"三查"不包括(

)。

A.查篇章

B.查行文

C.查材料

D.查文字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写作文字上的三改三查有:查篇章、查行文、查文字。

A项正确,查篇章。即要看是否明确,紧凑,合理,对杂乱无章、上下脱节、主次不当等进行修改。

B项正确,查行文。即要看是否精炼、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改用词不当、啰嗦累赘、逻辑错误之处。

C项错误,查材料不在文字的“三查”之中。

D项正确,查文字。即要看是否规范,改错别字、生造词幕,滥用简称,标点错误,文面款式等毛病。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2.逆向激励是指政策设计初衷与实际执行效果呈现“事与愿违”的现象,逆向激励效应一旦被激发,不仅会导致现状恶化,损害政策制定者的信用,还将进一步强化相关负面后果,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逆向激励的是:

A.为了扭转治安问题,20世纪美国颁布了禁酒令,然而酒的销量不跌反升,而且由此又引发了新的犯罪问题

B.宋神宗为了整肃吏治、严明司法审判,下令凡是能找到错判事实的官员官升一级,结果这项举措却成了新旧官员相互攻讦的武器

C.为了更有利孩子成长而提供优裕的物质条件,然而却让其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

D.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意对害羞学生提问而帮助其克服容易紧张的问题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逆向激励是一种激励反向现象,分析其特点和危害,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逆向激励的定义要点:①政策设计初衷与实际执行效果呈现“事与愿违”的现象;②会导致现状恶化,损害政策制定者的信用,还将进一步强化相关负面后果,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A项,颁布禁酒令,初衷是减少酒的销量,提高治安,结果酒的销量增加,引发新犯罪,符合定义。

B项,下令找错的初衷是整肃吏治,严明司法审判,结果却导致官员间相互攻讦,符合定义。

C项,提供优裕的物质条件,初衷是帮助孩子成长,结果却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符合定义;

D项,老师帮助学生克服容易紧张的问题,属于好的结果,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政策设计初衷与实际执行效果呈现“事与愿违”;

②导致现状恶化,损害政策制定者的信用;

③进一步强化相关负面后果,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颁布禁酒令,结果酒的销量不降反升,属于“事与愿违”,又引发新的犯罪问题,属于“现状恶化”,符合定义;

B项:宋神宗下令整肃吏治、严明司法审判,结果新旧官员相互攻讦,属于“事与愿违”,符合定义;

C项:为了更有利孩子的成长而提供优裕的物质条件,结果养成其好逸恶劳的恶习,属于“事与愿违”,符合定义;

D项:为了帮助害羞的学生而有意向其提问,结果是否“事与愿违”并不明确,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政策设计初衷与实际执行效果呈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导致现状恶化,强化了相关负面后果,造成恶性循环”。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为扭转治安问题颁布禁酒令,但酒的销量不降反升,符合“实际执行效果呈现事与愿违”,引发新的犯罪问题符合“现状恶化”,符合题干定义,排除;

B项:“为了整肃吏治、严明司法审判”是该项政策的设计初衷,新旧官员互相攻讦的武器符合“实际执行效果呈现事与愿违”并且“强化了相关负面后果”,符合题干定义,排除;

C项:“家长为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是设计初衷,“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符合“实际执行效果呈现事与愿违”并且“强化了相关负面后果”,符合题干定义,排除;

D项:“老师提问害羞的孩子帮助其克服容易紧张的问题”是设计初衷,但是没有说明实际执行效果是否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不符合题干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3.木椅子效应是指将成绩相等的两组学生分别安排坐在舒适的沙发椅和很不舒服的木椅子上学习,不久之后,坐木椅子的学生学习成绩要比坐沙发椅的学生成绩高出许多。原因是坐木椅子的学生因为不舒服而不断调整坐姿,表面看来好像不安而好动,实质却因此给脑部供应了更多的血液和营养;而坐沙发椅的学生,由于舒适而一动不动,致使血液循环相对减慢,脑部得到的血液和营养相对减少,学习效果因此就差了一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木椅子效应的是:

A.某学生从小到大饱受责罚,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B.小刚每天步行上学和回家,风雨无阻却学得很好

C.某家长为鼓励孩子暑天学习,每天为其提供冷饮

D.搬入新书房一个月后,小明的成绩名次一路攀升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木椅子效应是一种生活现象,分析其形式和实质,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木椅子效应的定义要点:①学习好是因为木椅子不舒服,表面看来不安而好动,却因此给脑部供应了更多的血液和营养;②学习不好是因为舒适而一动不动,致使血液循环相对减慢,脑部得到的血液和营养相对减少。

A项,虽然环境不舒适,但是没有促进学习,不符合要点①。

B项,步行上学、回家,风雨无阻体现环境艰苦,结果是学得很好,符合定义。

C项,暑天提供冷饮,营造了舒适的环境,不符合要点①。

D项,搬入新书房,环境舒适,成绩提高,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学习好是因为木椅子不舒服,表面看来不安而好动,却因此给脑部供应了更多的血液和营养;

②学习不好是因为舒适而一动不动,致使血液循环相对减慢,脑部得到的血液和营养相对减少。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饱受责罚符合“不舒服”,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与①中结果不一致,不符合定义;

B项:提供冷饮不属于“不舒服”,不符合定义;

C项:每天步行,风雨无阻,符合“不舒服”,并且学习成绩好,与①中结果一致,符合定义;

D项:搬入新书房不属于“不舒服”,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本题通过对比,指出学习好的原因是坐了不舒服的椅子,即不舒服的状态反而使学习成绩好。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学生从小到大饱受责罚,体现了不舒服的状态,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刚每天步行上学和回家,风雨天也是如此,体现了不舒服的状态,并且学得很好,符合定义,当选;

C项:家长每天鼓励孩子并为其提供冷饮,并未体现不舒服的状态,学习好坏也未明确说明,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搬入新书房是否属于舒服的状态不明确,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4.诱导运动是一种视错觉,即观察者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导运动的是:

A.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望天空,觉得星星好像在动

B.电影院里播放的精彩电影

C.月亮在云彩后面穿行

D.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反方向运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

②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只涉及星星,不涉及“其他物体运动”,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的播放实际上是一帧帧的画面在变动,不属于“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不符合定义;

C项:月亮是相对静止的,属于“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因为云彩的运动使月亮看起来好像在动,符合定义;

D项: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后,会觉得树木向反方向运动,表明不是同时观察火车和树木,所以树木的运动并不是因为同时观察的火车在运动导致的,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点分析选项。诱导运动的定义要点: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

A项,只是觉得星星好像在动,并没有涉及其他物体的运动,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画面确实是在动的,并非视错觉,不符合定义。

C项,由于云彩在动,使得月亮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符合定义。

D项,是先看运动的火车,再看静止的树木,觉得树木在动,而题干定义中并不涉及先后性,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关键词。

①视错觉;②实际上物体未发生空间移动;③由于其他物体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只提及“星星”,没有提及其他物体,不存在“其他物体使得观察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的情况,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里面的画面是动态的,本身发生了空间移动,不符合定义;

C项,月亮未发生空间移动,由于彩云的运动使得月亮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符合定义;

D项,火车开过后,此时不存在正在移动的物体,只有树,移动物体与静止物体是先后出现,不存在“其他物体使得观察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感觉树在动是运动后效,不是诱导运动,不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C。25.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太阳能电池只要________在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转换效率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减,因此大多数太阳能电池都通过“初始”效率来进行评价。如果电池是像晶体硅这样的材料,性能上还相对________;而如果涉及无定形硅即非晶硅,情况将完全不同。

A.裸露

巩固

B.裸露

恒定

C.暴露

稳定

D.暴露

确定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第二空。根据“转换效率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减”可知,如果电池是晶体硅就不会有太大程度的衰减。A项“巩固”指使坚固,不易动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恒定”指永恒固定,根据文段中“相对”可知,恒定程度过重,不可能永远保持在一个数值上,排除B项。C项“稳定”指稳固安定;没有变动,符合文意。D项“确定”指明确而肯定,无法搭配“转换效率”,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暴露在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搭配得当,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26.风∶帆

A.肉∶壳

B.水∶舟

C.针∶线

D.歌∶词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风”是“帆”航行的动力,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壳”对“肉”有保护作用,但不是“肉”的动力,排除;

B项:“水”是“舟”航行的动力,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针”和“线”要搭配使用,二者属于配套使用的对应关系,排除;

D项:“词”是“歌”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27.人类从泥板、陶器、甲骨等硬质出版载体的“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时代,已经发展到一声光电磁为出版载体的“虚拟出版”时代。未来“虚拟出版”还将进一步发展到“人工智能出版”和“大脑意识出版”。可以说,随着出版形态的发展演变,人类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剧烈变化。但人类在进行知识和信息传播传承的活动过程中,并非完全取代关系,在以植物纤维为主体的“软质出版”时代,人类并未完全摒弃“硬质出版”形态和硬质载体阅读方式,给英雄建纪念碑、在学校立校训碑、在景区做摩崖石刻等,而我们也非常习惯于这些人类早期的硬质出版和阅读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不同出版形态和阅读方式可以并行存在

B.人类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正在被技术颠覆

C.人类的出版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迭代

D.对于传统的出版和阅读方式人们并不排斥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说人类已经从“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时代发展到“虚拟出版”时代并可能进一步发展,并通过“可以说”进行总结,随着出版形态的发展演变,人类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会变化。紧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重点人类在进行知识和信息传播传承的活动过程中,并非完全取代关系,并通过,人类未完全摒弃“硬质出版”形态和硬质载体阅读方式,我们也非常习惯于这些人类早期的硬质出版和阅读方式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想要表达,出版形态和阅读方式并非替代而是可以同时存在,对应选项A项。

B项,人类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正在被技术颠覆为背景引入,非重点;

C项,人类的出版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迭代,与文意相悖;

D项,对于传统的出版和阅读方式人们并不排斥,为解释部分,非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A。28.短期来看,日趋激烈的竞争必将导致相应区域的主题公园________;而从中长期来看,________了国内外主题公园精粹的集群区域将更有助于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增量客流,这对身处其中的本土主题公园而言,又是难得的机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消彼长会聚

B.弱肉强食荟萃

C.优胜劣汰聚集

D.物竞天择融汇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竞争之后的结果,根据备选词语的词义排除与前文“竞争”重复的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备选词语的语义,排除只能适用于人的A项和与后文“精粹”语义重复的B。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示激烈的竞争导致的相应区域主题公园的结果。“物竞天择”中的“竞”与“竞争”语义重复,排除D。第二空,“会聚”指聚集,多用于人,修饰国内外主题公园不恰当,排除A。“荟萃”指(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聚集。与后文的“精粹”语义重复,排除B。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导致”可知前后为因果关系,因和果互为提示,因果语义相关,根据“日趋激烈的竞争”提示,该空应体现出激烈竞争的结果。A项“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体现不出竞争的结果,排除A项;B项“弱肉强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文段中并没有体现出“一方将另一方吞并”的含义,排除B项;D项“物竞天择”侧重强调自然的选择,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C项“优胜劣汰”指优的得以胜出,劣的将被淘汰,比喻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符合“竞争”的提示。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前文“竞争”及后文“精粹集聚区的公园将更多的吸引国内外游客”可知,横线处要体现出由于竞争使得主题公园有的生存下来,有的被淘汰。B项“弱肉强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C项“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两项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此消彼长”意为这个下降,那个上升,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物竞天择”意为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竞”与前文“竞争”语意重复,排除。

第二空,由后文“集群区”可知,横线处要体现出汇集、集合之意,C项“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符合文意,当选。B项“荟萃”指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聚集,与后文“精粹”语意重复,且通常用法为“人才荟萃、群英荟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恐龙”转身记》2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每个图形都是由4个黑圆,12个白圈组成,但每一幅图中黑圆和白圈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位置类平移。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第一行和第三行的黑圆每次向右移动一格,第二行和第四行的黑圆每次向左移动一格;第二段,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黑圆每次向左移动一格,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黑圆每次向右移动一格,问号处图形应符合此移动规律,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30.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有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和抑郁、孤独、自制力差等人格特质因素。专家认为,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在满足个体需要过程中与人格关系密切。据报道,与不锻炼的人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较强的自制力,他们更聪明、认真、富有想象力、有较强的自立能力,不仅如此,体育运动还可以产生短期心理健康效应。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评价体育锻炼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B.指出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的可能性

C.阐述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的价值

D.说明体育锻炼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功能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主要在体育锻炼和网络成瘾之间建立联系,说明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的治疗作用,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通过介绍体育锻炼的好处——增强自制力、更聪明、认真、富有想象力、有较强的自立能力、产生短期健康心理效应,而这些正是网络成瘾(抑郁、孤独、自制力差)的克星。由此可知,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有治疗作用。其他三项均未在体育锻炼与网络成瘾方面建立联系,排除。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形成网络成瘾的多种因素(包括动力和人格因素),然后提出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最后通过引用报道的内容进一步证明体育锻炼对自制力、自立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这些因素均与网络成瘾相关。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重点在强调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的帮助。

第二步,对比选项。文段主旨同义替换对应C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材料首先说明网络成瘾的几方面因素,由此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文段的重点,即参加体育锻炼,并详细介绍了体育锻炼在满足个体需要和改变人格特质上起到的作用,而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和人格特质正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意义重大,C项表述准确地概括了材料主旨。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项。A项和D项仅说了文段的一个方面,概括片面;“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在文中有提到,但文段并没有讨论其实现的可能性,故不选B项。

故正确答案为C。31.公文的结尾,通常采用的形式是()。

A.交代制发公文的根据与目的

B.直接表明结论,以阐明制发此文的原因

C.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与要求

D.表示敬意、谢意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公文结尾一般是主体内容的延续和深化,表明发文机关或撰写者的态度、愿望和要求,发出号召,使主旨更加明确。

故正确答案为C。32.下列哪一事件与其他事件不在同一世纪:

A.伦琴发现X射线

B.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C.第一台蒸汽机诞生

D.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发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为“联动式蒸汽机”。其他三个选项均为19世纪发生的事件。

因此,选择C选项。33.注意力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注意力经济的是:

A.一服装企业以高薪聘请某知名度很高的歌星做代言人

B.奥运会期间,某商业银行推出一款以奥运为主题的信用卡

C.一饮料生产企业斥巨资获得国内某高收视率选秀节目的冠名权

D.某手机制造商大量投入研发经费,用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服装企业聘请某知名度很高的歌星做代言人,可以利用歌星的知名度吸引用户和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符合定义,排除;

B项:某商业银行推出一款以奥运为主题的信用卡,可以在奥运会期间吸引用户和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符合定义,排除;

C项:饮料生产企业斥巨资获得国内某高收视率选秀节目的冠名权,可以利用选秀节目吸引用户和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符合定义,排除;

D项:手机制造商大量投入研发经费,是为了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是针对顾客使用产品的阶段进行的,不符合“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

②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聘请知名度很高的歌星,体现了“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B项:推出奥运主题信用卡,体现了“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C项:冠名选秀节目,体现了“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D项:研发的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而非单纯“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注意力经济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关键点分析选项。注意力经济定义的关键信息: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

A项,服装企业高薪聘请知名度很高的歌星做代言人,是通过歌星的高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B项,商业银行在奥运会期间,推出以奥运为主题的信用卡,是通过奥运会的高关注度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C项,饮料生产企业斥巨资获得高收视率选秀节目的冠名权,是通过节目的高收视率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D项,手机制造商大量投入研发经费是为了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并未体现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34.酒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在古代缺乏严密容器的条件下是很难________保存的,因此出土的古酒就十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期罕见

B.完好珍贵

C.妥善难得

D.大量稀少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根据句意不能直接排除错误选项,需要结合文段主体“酒”的特性,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需要结合酒“液态、易挥发”的特性来排除错误选项。在容器不“严密”的情况下,酒易挥发,因此难以“长期”保存。结合这个特性,A项填入最恰当。

第二空,“罕见”填入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酒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保存的”以及“古酒”可知,文段强调的是由于缺乏严密容器,很难长时间保存。A项“长期”指很久、长时间,符合语境。B项“完好”指完整,没有损坏、残缺;C项“妥善”指妥当完善;D项“大量”强调数量多。三者均不能体现古酒长时期保存,可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因为无法“长期”保存,因此出土的古酒十分“罕见”,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词的最佳语境搭配。第一空,应与前面“以液态形式”相呼应,古代难以保存酒是因为“缺乏严密容器”,作为液态的酒是会挥发的,所以“长期保存”很难,此处选“长期”更符合语境。C项“妥善”主要用于形容处理事情正确恰当,不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根据“因此”可知是前文的结果,其主语是“出土的古酒”,正因为难以长期保存,所以很少发现有古酒出土。“珍贵”没有体现“少”的含义,与语境不符;“稀少”虽强调少,但不如“罕见”程度重;“罕见”强调难得见到,更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A。35.古典农业社会中,人的乡愁和城市没有太大关系。彼时的乡愁大抵是怀才不遇的流荡,以及战争带来的________和乡土难返。而现在,大多数“乡愁感慨”是具有城市空间生存经历的人发出的,他们发愁的是“工作好不好找,能不能买得起房子”等等。过去随时可能返回的家乡,消失在现代化社会的大结构背景当中。他们对乡愁的________可能完全不是同一个方向,甚至可能是“城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民不聊生

认可

B.流离失所

认识

C.背井离乡

认同

D.饥寒交迫

认知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后文的“和”可知,该空与“乡土难返”构成并列关系,表达的是战争年代人们远离家乡无法回乡之意。A项“民不聊生”形容老百姓的生活困难;D项“饥寒交迫”强调无衣无食,又冷又饿。两者均不能体现因为战争人们远离家乡,难以返乡之意,排除A项和D项。B项“流离失所”侧重无处安身而流浪,不一定是因为离开“家乡”而无处安身,而C项“背井离乡”强调离开家乡到外地,其中的“乡”与“乡土难返”中的“乡”对应,符合文意,排除B项。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认同”指认可赞同,与“乡愁”搭配得当,强调人们所认可的“乡愁”已经不是指原来的乡愁,可能是“城愁”,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根据句子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辨析四个成语语义的不同,锁定最能与“乡土难返”构成并列关系的A。第三步,代入A项第二空验证,确定答案。文段主要说明古代和现今社会对乡愁的不同感受。分析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乡土难返”构成并列关系,即应表达战争使人们远离家乡之意。A项“背井离乡”指离开家乡,到外地求生,填入符合句意。B项“流离失所”指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C项“民不聊生”指老百姓失去生活的条件,没有办法活下去。D项“饥寒交迫”形容缺衣少食,生活极度贫困。三项均没有体现乡愁,排除。

验证A项第二空,“认同”指认可,赞同。用来形容现今社会人们对乡愁的认识,恰当。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和”可知,所填成语需与“乡土难返”呈语义相近的并列,表达“远离故乡”之意,A项“背井离乡”指离开家乡到外地,符合文意且与“乡土难返”构成程度上的加重,符合文意。

B项“流离失所”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C项“民不聊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强调生活窘迫;D项“饥寒交迫”指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B、C、D三项均与话题“乡愁”无关,故排除。答案基本锁定A项。

验证第二空,“认同”指承认、认可,与“乡愁”搭配得当。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乡愁未解脱,“城愁”已凸显:如何相看两不厌》36.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

A.最低工资保障

B.最低生活保障

C.税收

D.社会保险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这种货币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包括企业产品的收入,经营者得到的利润,股东得到的分红,工人的工资等。最低工资保障属于工资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不属于再分配。

因此,选择A选项。

BCD项:再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包括:税收、社会保障、政府转移支付等。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均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A.传统节庆礼仪

B.传统民俗活动

C.传统表演艺术

D.传统手工艺品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A、B、C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D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8.强制原则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根据《民法典》第四条至第九条的规定可知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原则;(6)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简称绿色原则)。”

故表述正确。39.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

,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

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欲罢不能沉静

B.手不释卷沉稳

C.乐此不疲安宁

D.爱不释手安定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所填词语形容人们“正在”阅读时的状态,且对应“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体现阅读时忘我、不能自拔的状态。A项“欲罢不能”形容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却不能停止下来,B项“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或看书入迷,D项“爱不释手”指喜爱得舍不得放手,三项均可形容沉浸阅读中的状态,语义合适,可选。C项“乐此不疲”指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与文段语境“阅读的一次经历”不符,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心气”搭配,且与“浮躁”语义相反,与“静谧”语义相近,A项“沉静”常形容人的性格、心情、神色等安静、平静、镇静,不慌张,符合文意,当选。B项“沉稳”特指人的性格深沉而稳重,无法形容“心气”,排除;D项“安定”指生活、形势、社会秩序等平静正常,与“心气”无法搭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阅读是一种定力》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把握语句间的逻辑关系。第二步,通过第一空的前后文语境,可知此处强调读书沉迷之意,由此可排除B、C。第三步,通过语境及第二空前的关联词,选出与“浮躁”相对应的词语“沉静”。第一空,由后文的“超然物外,沉浸书中……而不觉”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读书时的沉迷状态。“欲罢不能”指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却不能停止下来。用来表示读书沉迷其中,使用恰当。“手不释卷”指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侧重指勤奋好学,而非读书的沉迷,排除B。“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与空前的“偶一日”的一次性经历不相符,排除C。“爱不释手”喜欢得舍不得放手。用来修饰被书的内容吸引而沉迷其中,恰当。

第二空,通过“而”“竟然”可判断,空缺处所填词语与“浮躁”为反义关系,“浮躁”的“浮”含有飘起来的意思,与此相对,含有下沉之义的“沉静”更符合语境,且“沉静”也能对应后句的“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强调的是某一天看书时对书本的沉迷。A项“欲罢不能”指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却不能停止下来,符合语境。B项“手不释卷”说的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不是侧重“一时沉迷”,而是侧重某人长时间勤奋好学的习惯,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乐此不疲”指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是侧重于“爱读书”的长久习惯,而非“一次阅读的经历”,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爱不释手”指喜爱得舍不得放下,形容极其喜爱,侧重于喜爱得舍不得放手,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浮躁的心气”“有一种难得的静谧”可知,所填词要与“浮躁”相对,并体现出“静谧”的意思。A项“沉静”指安静、寂静、没有一点动静,符合语境。D项“安定”指(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与其相对的通常是“动荡”“漂泊”等,不能与“浮躁”照应,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40.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A.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

B.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C.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

D.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论证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研究证明”后面的内容,论点为“由此得出结论”后面的内容。要支持该论证,可以说明橄榄油确实能起到缓解眼睛伤害的作用。题干最后一句即为要加强的结论,论据是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可以减缓“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

A项,指出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由于羟基酪醇可以缓解眼睛伤害,而橄榄油中含有羟基酪醇,因此橄榄油可以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支持了题干论证。

B项,指出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但并未说明橄榄油是否能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无法支持题干论证。

C项,指出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好,但题干要论述的是橄榄油能否让眼睛远离伤害,使眼睛健康,该项的“视力好”与题干说的“眼睛是否健康”不是同一概念,无法支持题干论证。

D项,指出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则即使橄榄油能消除丙烯醛带来的伤害,也未必能消除其他有害物质对眼睛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晴远离伤害。

论据: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烟雾中的丙烯醛给眼睛带来的伤害。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补充前提。“羟基酪醇”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人体能够吸收利用它,该项补充了论点成立的前提,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其他益于人体的物质”,与橄榄油是否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视力好坏,论点讨论的是眼睛远离伤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还有其他有害物质,这并不影响羟基酪醇能减缓丙烯醛带来的伤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

论点: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

论据: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若“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则常吃橄榄油,可吸收较多的羟基酪醇,减缓吸烟产生的烟雾的伤害。若“羟基酪醇不易被人体吸收”则常吃橄榄油不能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即该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可以加强,当选;

B项,“其他有益的物质”,与题干讨论话题无关,不能加强。

C项,“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说明吃橄榄油有益于视力,但视力只是眼睛健康的一个方面,加强力度较弱。

D项,“其他有害物质”,即除了“丙烯醛”外,吸烟者视力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该项通过引入他因,削弱了论据与论点的联系,不能加强。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A。41.一直以来,很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加剧。近日,有研究人员通过统计数据发现,近百年来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据此,有专家乐观估计,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将被逆转。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专家的观点?

A.据相关数据统计,南极降雪量在近几年有微弱减少的趋势

B.据有关气象部门预计,今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将略低于去年

C.研究人员对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分析可能有一些遗漏

D.降雪带来的冰增量仅为冰川融化导致的冰损失的三分之一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专家的观点,即“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将被逆转”,论据为“近百年来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要削弱该专家的观点,需要说明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增加,但仍不能逆转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题干论点: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可能将被逆转。题干论据:近百年来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

A项,指出南极降雪量有微弱减少的趋势,这种“微弱减少”对现在冰冻区域所“存储”冻水量的影响不能确定,无法削弱题干中专家的观点。

B项,指出今年的平均气温低于去年,但“今年”这一个单一的时间点不具备普遍性,不能确定对海平面的持续影响,无法削弱题干中专家的观点。

C项,指出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全球变暖,但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与海平面是否上升并无实际关联,无法削弱题干中专家的观点。

D项,指出冰损失大于冰增量,也就是说虽然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增加,但是冰川融化得更快,因此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无法得到逆转,直接削弱了题干中专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将被逆转。

论据:近百年来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储存”的冻水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题干主要围绕的是海平面上升与否展开论述,而该项谈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分析,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反向论据。由于降雪带来的冰增量仅为冰川融化导致的冰损失的三分之一,说明降雪量的增加不足以抵消冰川的融化加剧,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题干谈论的是近百年来的降雪量,而该项谈论的是近几年的降雪量,时间不一致,而且近几年有所减少,但是跟融化的相比多还是少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题干是通过冰川的融化和降雪量来论证海平面是否上升,和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或降低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将被逆转。

论据: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冰川和冰盖融化加剧;近百年来南极降雪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

论点的话题是“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将被逆转,即全球海平面下降”,论据的话题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近百年南极的冻水量增加,所以全球海平面下降”,二者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否论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的“近几年降雪量微弱减少”,是对论据中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的否定,属于否论据,可以削弱,保留;

B项:“降雪带来的冰增量仅为冰川融化导致的冰损失的三分之一”说明冰损失的总量还在上升,即全球海平面上升,属于否论点,可以削弱,保留;

C项:“全球变暖的原因分析有遗漏”这说明研究的分析不充分,但实际上海平面是否会上升是不明确的,不能削弱,排除;

D项:“今年的全球平均气温略低于去年”不能说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不能削弱,排除。

A项为否论据,B项为否论点,B项的削弱力度更强。

故正确答案为B。42.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大学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深渊,人们根本无需到学校里进行学习。若你钻进学校,不过想的是挣钱,你真是找错了门。在收入超过2500美元的人们中,一半以上没大学文凭,你在大学里学得的一切,在工作中不过是一张废纸,最好不要浪费你们挣到的钱,虽然你的好朋友们都想挤进大学。

以下哪个为真,能削弱以上论述?

A.人们进入大学,目的仅在于钱,别无他图

B.许多收入甚丰的人未进过大学校门

C.大学里一般不传授与工作相关的技能

D.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获得学识或成就更重要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上大学浪费时间和金钱。

论据:人们上大学只是为了挣钱,但在收入超过2500美元的人们中,一半以上没大学文凭,你在大学里学得的一切,在工作中不过是一张废纸。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解释论据。进入大学的目的仅在于钱,肯定了原有论据,具有加强作用。

B项:解释论据。该项是“收入超过2500美元的人们,一半以上没大学文凭”的同义转述,具有加强作用。

C项:解释论据。该项说明上大学无用,即大学里学到的在工作中不过是一张废纸,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反向论据。“获得学识或成就更重要”说明上大学目的不是挣钱,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大学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深渊,人们根本无须到学校里进行学习。

论据:在收入超过2500美元的人们中,一半以上没大学文凭,你在大学里学得的一切,在工作中不过是一张废纸,最好不要浪费你们挣到的钱,虽然你的好朋友们都想挤进大学。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A项进入大学仅为了钱,与论点人们不需要上大学无关,为无关选项,排除;

B项未进入大学也收入甚丰,说明大学学习是无用的,支持了论点,起到加强作用,排除;

C项说大学不传授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所以在大学学到的在工作中不过是一张废纸,支持了论点,起加强作用,排除;

D项认为进入大学可获得学识,获得更重要的成就,证明进入大学是可以学到东西的,削弱了论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题干由“进大学挣不到钱”得出“大学浪费时间和金钱,无需到学校进行学习”。D项指出很多人进大学是为了获得知识或成就,因此反驳了题干观点。A、B、C三项均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