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

1.(1.5分)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

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这表明周代()

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

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

2.(1.5分)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

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经济发展

C.强化了中央权力D.促进了文化整合

3.(1.5分)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

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

要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势力

4.(1.5分)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

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这一变化()

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

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

5.(1.5分)《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B.世卿世禄制C.三公九卿制D.九品中正制

6.(1.5分)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

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

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庄子

7.(1.5分)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

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

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门阀与皇权共治

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D.初创大一统帝国

8.(1.5分)司马迁认为,图1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

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②作为全国道路络的中心,交通便利

③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④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C.①③D.②④

9.(1.5分)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

平定天下”。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

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

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

10.(1.5分)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

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

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11.(1.5分)《魏书》记载,北魏官员“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货赂大行,故俗尚侵夺对此,孝

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俸禄制B.颁布均田令

C.推行三长制D.采用宗主督护制

12.(1.5分)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

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

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13.(1.5分)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

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

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

14.(1.5分)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

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A.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

B.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C.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D.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15.(1.5分)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

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

4

16.(1.5分)元朝王桢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占全书g的

《农器图谱》部分,收录农业和手工业工具100多种,绘图306幅。下列各项中反映元朝新技术成就的

A.水排B.曲辕犁C.筒车D.木棉纺车

17.(1.5分)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土、学士若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

常调大学士办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

日常公务。这表明()

A.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

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

D.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

18.(1.5分)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

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1.5分)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对这一说法理解

正确的是()

A.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B.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

C.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

20.(1.5分)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符

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A.秦朝的丞相B.西汉的尚书令

C.北宋的枢密使D.明朝的首辅

21.(1.5分)造成如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百姓普遍贫困B.对外贸易萧条

C.农业严重歉收D.鸦片大量走私

22.(1.5分)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

在本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23.(1.5分)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将来必为洋人

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同年,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

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

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

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

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

24.(1.5分)《马关条约》签订后,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辽东半岛的割让无损于英国的利益,按照协

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以下“协议”可以被英国援引以''增进利益”的有()

①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②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③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1.5分)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图中通商口岸依据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

26.(1.5分)清制,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方可向皇帝上奏折。1898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土民

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该上谕反映出()

A.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变法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C.百日维新受到军机处阻挠

D.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7.(1.5分)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指近代以前的

历史阶段).以下条款为义和团设想的对外和约,其中体现“回到中世纪”的条款包括()

①“各国应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②“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③“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④“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⑤“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

28.(1.5分)1907年,江浙铁路普通职员郭纲因误食西药致死。时值江浙正兴“收回筑路权,拒借外债”

运动,当时《申报》《盛京时报》等大众媒体将郭纲描述为“喋血殉路”的英雄广为宣传报道,郭纲反

帝爱国志士的形象在江浙一带深人人心。上述新闻报道可用于研究()

①清末大众媒体传播

②清末的收回利权运动

③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④郭纲之死的历史真真相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9.(1.5分)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

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

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30.(1.5分)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

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

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

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

D.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

31.(1.5分)如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佐证()

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

1913年1914-1916年1917-1919年1920-1922年

日本29.6%36.0%57.7%44.7%

英国33.0%33.4%29.5%42.2%

其它37.4%30.6%12.8%13.1%

--依据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A.一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

C.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D.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

32.(1.5分)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

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

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

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33.(22分)历史上的任官制度和官僚机构的变化反映并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

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中小贵族离开其原来的宗族,凭借其个人才能,以单纯土人的

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

心而受新主人的豢养。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土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其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

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这个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

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制退出舞台。

--摘编自沈长云等著《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唐朝三省制度若给予充分的运作,尤其门下省封驳权的发挥,对皇权的确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制衡

作用。但玄宗即位后,仍沿续武则天以来的政策,侧重中书省权责,开元十一年(723年),进而改政

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中书门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无

形中使相权更加弱化,相对的有利于皇权的运作。

--摘编自高明士等著《隋唐五代史》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对三省制的改变及其原因。明朝三省和六部机构

的存废沿革状况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外交事务主要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兼任,专门管理对外通商、交涉事

宜。

1862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大臣由皇帝指派,其职权范围主要是管理外交,

并经管通商、海防、军务、关税等事务。其下属的南洋大臣、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任。

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制为外务部。

1903-1905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打破了自隋唐以来传统的六部建置。

1906-1911年,进行官制调整,设吏、学、民政、度支、农工商、陆军、法部、礼部等部,后增设海

军部。以上各部成为以后北洋政府国务院政府机构的基本框架。部下设司,司下设科,完成了近代体制

的改革。

(3)以“近代社会变迁与政治变革”为视角,解读晚清时期政府机构演变的趋势。

34.(18分)以蚕丝为原料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著名特产。

材料一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作工各数千人”。大工

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

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缄丝、织绿、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

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盐铁论》中说:“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xi,指麻类

植物的纤维)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缗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缚绣罗纨,

中者素绿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

--摘编自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

(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汉时期丝织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状况。

材料二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为丝绸主要产区。海外贸易进一步繁荣,据记栽,南亚、

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50多国的海船常到华南采购丝绸。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而

且海运比陆运省钱。宋朝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秀州(嘉兴)、温州、江阴、密州(山东

诸城)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征收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的海港以

扬州、泉州和广州最为繁荣,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直航路线也越采越远,

从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东非海岸。

--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如图表所示

鸦片战争前后生丝内外销比例的变化

年代内销外销

1840年以前86%14%

1894年48%52%

晚清时期生丝出口销住柔道

——依据杜忖诚主姐《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注探:“洋行”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3)依据材料三的图表,评述晚清时期的中外生丝贸易。

35.(12分)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的传播是一个重要方面.

材料一康熙皇帝热衷研习西方科学,涉猎范围包括天文学、数学、医学、地理学等。通过传教士的介绍,

他对欧洲国家及其科学机构有所了解。康熙“认识到不论从科学上看,还是从艺术上看,中国并非是惟

一的文明国家”。但是,他并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科学,也不鼓励中国人参与中西文化交流。

康熙认为:“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断言西方科学“源出自中

国,传及于极西”。他既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之处,又要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以安抚臣民。

--摘编自吴伯娅著《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

(1)依据材料,概括康熙皇帝对西方近代科学的态度。如何评价康熙皇帝的这种态度?

材料二鸦片战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魏源提出了学习西方军

事和民用科学技术的主张,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时人认为这背离了“用夏变夷”的传统,而是'‘用夷

变夏”。洋务派“中体西用”可以追溯到“师夷长技”。西技就是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洋务

派和早期改良派企图用西方科技思想来纠正和弥补儒家文化的不足。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同时引入西

方科学技术知识。形成第一次译介西学的高潮。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

书籍。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冲击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

1.(1.5分)(2019春•湖北期中)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

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这表明周代()

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

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

【考点】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需要掌握周代青铜礼器的特点及其原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

“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可以看出周代为吸取商

代灭亡的教训而青铜礼器以食器为重,故B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商周时期是青铜冶铸业的繁荣时期,故C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对周代青铜礼器的特点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

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5分)(2018•开封县一模)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

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经济发展

C.强化了中央权力D.促进了文化整合

【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解答】材料''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是指从实际出发,从俗简礼,实行不干涉的开明政策;“变

其俗、革其礼”是指强行用周文改造鲁国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整合。D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C明显错误。故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

总体难度适中。

3.(1.5分)(2018秋•定远县期末)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赚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

“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

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势力

【考点】K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材料“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

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

收入。故B正确。

A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

题,难度适中。

4.(1.5分)(2017秋•海淀区期中)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

建议秦、齐并称为“帝”。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这一变化()

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

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

【考点】K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由“王制“向"帝制”过渡的内涵,运

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由"王制“向"帝制”过渡,体现了”王制“不断衰落,”帝制“不断加强,

这一变化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故A正确;

公元前771年,西周已经灭亡,故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诸侯之间的矛盾,而是强调战国中后期制度变革的趋势,故C错误;

材料中秦、齐并称为”帝“,与统一格局的确立矛盾,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由现象到本质,这类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贯穿春秋战国时代社会

领域里的一重大特征是各诸侯国之间长期的争霸战争,经过战争,诸侯国的数目日益减少,国家正日益

有分裂走向统一,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日益加强。

5.(1.5分)(2018秋•兰山区期末)《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B.世卿世禄制C.三公九卿制D.九品中正制

【考点】K4:商鞅变法的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使得军工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奴

隶主贵族势力,维护新兴地主势力,使得秦国军事力量发展起来。

【解答】“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由于军功爵制的实行,制定军功爵制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

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

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1.5分)(2019•和平区一模)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

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

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庄子

【考点】32: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可知这是荀子

的性本恶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A项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与题意不符;

B项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依法治国。

D项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和逍遥的人生态度。

故选:Co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7.(1.5分)(2019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

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门阀与皇权共治

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D.初创大一统帝国

【考点】15:秦朝统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要求学生结合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来进行分析。

【解答】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是指分封制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世袭官职遭到破坏,应该是春秋战国

时期。

B.门阀与皇权共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

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是指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

D.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局面,汉朝继续发展了这一局面。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从时间上来进行判断,要分析选项中的事物所处的时代特征,然后结合秦汉时

期中国的统一特征来进行理解。

8.(1.5分)(2017秋•海淀区期中)司马迁认为,图1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

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②作为全国道路络的中心,交通便利

③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④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和秦汉朝时期的农

业发展特征来分析。

【解答】①材料反映的是关中地区,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农业自然会受到发展。

②作为全国道路络的中心,交通便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河流纵横,还有很多的运河,交通的发展,

也会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在隋唐才可能出现。

④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故选:Ao

【点评】解答本题可以从地域和时间上来进行筛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辨析分析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

有较强的阅读图片知识的能力。

9.(1.5分)(2018春•东湖区校级期末)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

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

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

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

【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以及秦朝灭亡的教

训来进行分析。

【解答】A.分封诸侯王,不是拨乱反正,而是历史的分封制的复僻。

B.秦朝实行暴政,汉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措施属于拨乱反正的含义。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而不是西汉前期的措施。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也是汉武帝的措施,而不是西汉前期的措施。

故选:B»

【点评】解答首先要从时间上判断,西汉前期应该是指汉武帝以前,其次要搞清楚拨乱反正应该是好的

制度,是对前面错误制度的纠正。

10.(1.5分)(2018秋•定远县期末)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

《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

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

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儒学经典的重视,故C项符合题意;

A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B项是在魏晋时期,应排除;

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1.(1.5分)(2017秋•海淀区期中)《魏书》记载,北魏官员“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货赂大行,故

俗尚侵夺对此,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俸禄制B.颁布均田令

C.推行三长制D.采用宗主督护制

【考点】K8: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解答】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官员因为没有俸禄而贪污受贿,为此孝文帝推行俸禄制,故A项符合

题意;

BC项都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但与题意不符。

D项是孝文帝进行改进的对象。

选Ao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2.(1.5分)(2017秋•东安区校级期末)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

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

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考点】2R:古代市的变迁.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材料“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D说法片面。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13.(1.5分)(2017秋•海淀区期中)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

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

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可

以看出儒学正统地位根深蒂固,故C项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不能看出“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故A项错误;

理学是宋朝时期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

战乱不休导致佛、道盛行,故D项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4.(1.5分)(2018春•西城区校级期末)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

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J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A.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

B.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C.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D.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考点】1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

矣”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历史影响。

【解答】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可知,军队数量多,军费开支庞大,联

系所学知识,该现象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

B.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局面,没有扭转边境的军事弱势。

C.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没有出现“武将佣兵割据”的局面。

D.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出现在宋神宗时期,与题干中“宋仁宗”不符。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

力,难度中等。

15.(1.5分)(2018春•西城区校级期末)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

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

【考点】36:宋明理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程颐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A项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应排除。

BC两项是心学的思想主张,应排除。

D项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理学主要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

16.(1.5分)(2018春•西城区校级期末)元朝王桢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最有特

4

色也最有价值的是占全书g的《农器图谱》部分,收录农业和手工业工具100多种,绘图306幅。下列

各项中反映元朝新技术成就的是()

A.水排B.曲辕犁C.筒车D.木棉纺车

【考点】2C: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元朝的纺织工具。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元朝”

和对选项中工具出现的时间的识记。

【解答】注意题干时间“元朝”,结合所学可知,A项是东汉的冶铁工具,应排除。

B项是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应排除。

C项是唐朝的农业灌溉工具,应排除。

D项是元朝的纺织工具,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元朝的纺织工具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7.(1.5分)(2018春•西城区校级期末)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土、学士若

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士办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

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这表明()

A.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

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

D.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

【考点】1S:明朝的内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内阁,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可以看出材料认为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

事务,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Co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内阁制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8.(1.5分)(2019春•西城区校级期末)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

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解答】“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题干”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

济继续发展”相关信息。

①②③均符合题干主旨。

综上所述,故A正确,排除BCD。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

题,难度适中。

19.(1.5分)(2017秋•薛城区期末)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

忧乐。”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B.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

C.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

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解答】“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表明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故B

正确;

影响深远、直接推动、唯物主义思想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

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

史进步作用。

20.(1.5分)(2019春•安平县校级期末)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

(负责考查政事得失)」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A.秦朝的丞相B.西汉的尚书令

C.北宋的枢密使D.明朝的首辅

【考点】17: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是: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正事,故A

正确。

B是西汉为削弱相权设立,故排除。

C负责军事,故排除。

明朝的首辅是内阁大臣的首领,没有决策权,故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处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

论,难度适中。

21.(1.5分)(2018春•西城区校级期末)造成如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百姓普遍贫困B.对外贸易萧条

C.农业严重歉收D.鸦片大量走私

【考点】91: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白银兑换铜钱数量越来越多,说明白银的数量越来越少,看不出百姓贫

困。

B.材料也看不出对外贸易的萧条。

C.材料不是只涉及到农业,与农业歉收无关。

D.结合当时的情况我们可知,白银之所以兑换铜钱数量增加,是由于白银大量的流失,而白银流失主

要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准确把握,知道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特别是对中国社会经济

的危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材料的能力。

22.(1.5分)(2018春•东湖区校级期末)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

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考点】91: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内容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A.材料的意思是列强在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选项表达的是五口通商。

B.选项是列强在华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C.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人与英国人的诉讼案件,由英国管事官,也就是领事来判决,这就是领事裁

判权。

D.选项与领事裁判权无关。

故选:Co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领事裁判权的含义。其次要有较强的分析材料的能力,要从材料中解读

出列强获得的是领事裁判权。

23.(1.5分)(2019春•海淀区校级期末)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

交洋商代理,“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同年,清

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

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

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

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

【考点】A6: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是政府担心中国的运输业被洋人所操控,所以允许中国人发展运输业,不

是对民营商业的控制。

B.创办民用工业最早是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材料时间不对。

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是甲午战争以后的影响。

D.从材料中的,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可以看出,

是希望借助中国的航运业来抵制列强的垄断。

故选:D。

【点评】洋务运动在主观目的上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客观效果上却起到了抵制西方列强侵略的作用,

姐姐是要联系到洋务运动的内容特征来进行综合分析。

24.(1.5分)(2019春♦海淀区校级期末)《马关条约》签订后,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辽东半岛的割让

无损于英国的利益,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以下“协议”可以被英国援引

以“增进利益”的有()

①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②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③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解答】所谓“增进利益”即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个国家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其他列

强也可以享受条约中规定的特权。

割地和赔款不是英国援引以“增进利益”,故排除①②两项;

开放通商口岸和允许设厂可以被英国援引以“增进利益”,故③④两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做。

25.(1.5分)(2019春•海淀区校级期末)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图中通商口岸依据开放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

【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开放的相关知识。对相关知识的正确掌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天津,②是南京,③是重庆,④是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