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_第1页
9 《古诗三首 》(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_第2页
9 《古诗三首 》(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_第3页
9 《古诗三首 》(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_第4页
9 《古诗三首 》(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些课文分别从传统节日、科学发明、建筑与艺术等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课文编排《古诗三首》再现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时人们过节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赵州桥不仅雄伟、坚固,而且美观,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单元核心目标】在阅读的引领下,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活动实践中,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单元任务群目标】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34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5个汉字,会写30个词语。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3.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4.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2.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3.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4.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5.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能7.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推荐阅读:《中国传统节日》(李焕)2.实践活动:(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单元任务群设计】9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语言运用: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思维能力:能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气氛,体悟作者情感。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了解节日风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课前解析】关注诗句的理解:读懂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基础,是了解节日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气氛的前提。在这一课中,“除”“屠苏”“新桃换旧符”“曈曈日”“异”“倍”等词语较为生僻,可结合注释、演变过程和象征意义进行诗句的理解;古诗言简意赅,常常存在省略内容的情况,在后两首古诗中,是谁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兄弟们遍插茱萸时又少了谁?当时他们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或写作背景,设身处地发挥想象进行诗句理解。关注节日和习俗:三首诗中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元日》描写了春节有换桃符、放爆竹、喝屠苏酒除旧迎新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清明》描写了清明节人们上坟祭扫时的愁苦情绪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七言绝句,写出了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一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八个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欲、牧”为左右同宽的字。在教学“牧”字时,引导学生观察“牛”作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且“牛”作偏旁时的笔顺与“牛”字不同。【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难点】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字。2.能正确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释说出每首古诗所写的传统节日。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元日》,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播放课件中有关节日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图猜传统节日,看这些图片,你们能猜出图片上是什么传统节日吗?哪位同学来挑战?(出示课件3)预设:春节、中秋节、重阳节教师过渡: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古诗三首》,一起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别样魅力!(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出示课件4)(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思考:这几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思考相关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三首古诗所写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2.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问题: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指名回答。预设1:春节、清明节、重阳节。预设2:借助注释、联系内容。(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总览课文,借助每首诗的第一条注释明确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一个中华传统节日,使学生能整体把握三首诗的大致内容。教师适当补充拓展,可以让学生对这三个节日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古诗做好准备。)三、学习《元日》,感受节日情景1.出示诗题并板书:元日。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5)2.了解诗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于诗人王安石有哪些了解?预设1:王安石是宋代有名诗人。预设2: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出示课件6)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3.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出示课件7)教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走进《元日》,看看当时欢度佳节的场面。(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2)学生自读古诗,多读几遍。(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并相机正音。(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古诗,读准节奏。4.品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提出问题: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想象画面,思考相关问题。(出示课件8)问题一: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情景?问题二:有哪些习俗?预设1: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的情景,春风送暖,旭日东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预设:2: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设计意图:重点围绕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的内容。)(2)创设情境,理解一二句。(出示课件9)①交流语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教师出示图片,介绍“爆”竹。师生交流:人们用火烧竹子爆裂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驱逐瘟神,故称爆竹。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岁除”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整句话的意思是?预设1:一年已经过去。预设2:结合生活实际。预设3:人们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教师提出问题:新年过春节又是怎样一番节日情景呢?(出示课件10)预设: “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让人觉得非常的热闹。教师小结:传说过年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逐一种叫“年”的野兽。慢慢地过年放鞭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教师相机并板书:放爆竹②交流语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教师提出问题:“屠苏”是什么意思呢?你用什么方法了解的?预设1:“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预设2:结合注释教师补充资料“屠苏酒”:古人合家聚饮屠苏酒,一家人年纪最小的先喝,因为小孩长一岁,表示祝贺;年长的在后,表示延年益寿。(设计意图:补充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饮屠苏酒习俗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学生交流汇报。预设: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教师相机并板书:喝屠苏酒③结合图片,想象画面。教师提出问题:过年全家欢聚,喝着屠苏酒,人们可能会说些什么?预设1:家中长辈笑嘻嘻地对孩子们说:“新的一年,你们又长大了一岁,祝你们身体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预设2:大人们聚在一起喝着屠苏酒说:“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工作也会一年比一年顺利。”预设3:孩子们乐呵呵的对亲人们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④学生朗读一二句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进一步帮助学生体悟诗情,感受整首诗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3)结合图片,理解三四句。①指名朗读第三句诗。(出示课件11)②借助注释理解“曈曈”的意思。教师提出问题:“瞳瞳”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1: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预设2:借助注释③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诗的意思。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千门万户曈曈日”这句诗的意思?预设: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④出示“桃符”图片,关注注释,补充介绍。(出示课件12)教师补充拓展:诗中这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⑤借助注释说第四句诗意思。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的意思?预设: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教师板书:换旧符 ⑥学生朗读三四句诗,边读边想象画面。(4)教师提出问题:《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出示课件13)预设1:人们放鞭炮,在鞭炮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预设2:亲人们欢聚一堂,畅饮屠苏酒,想说着祝福的话。预设3: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5.诵读古诗,体悟诗情(1)教师提出问题:学习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2)师生交流:结合图片,想象画面。预设:快乐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板书:快乐热闹喜庆(设计意图:根据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及学习任务群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情景。)6.指导朗读,看图背诗(出示课件14)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感受朗读《元日》,读出过春节的快乐、热闹。四、总结全文,梳理学法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元日》,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下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两首古诗。(出示课件15)2.相机指导“符”字书写:上短下长,上窄下宽。“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出示课件16)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相机指导3.主题概括:《元日》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因屠苏酒,开门迎新,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出示课件17)五、课堂演练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8)【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魂、酒”等5个生字,会写“欲、魂、借”等10个字。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能借助注释了解《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教师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到了我国古代新年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诗人的脚步,去学习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出示课件19)2.教师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清明,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20)了解诗人(出示课件21)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方法回顾,自学古诗1.学生交流第一首古诗的学法。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是如何学习《元日》这首古诗的?预设1:熟读古诗划分节奏。预设2:品读诗句理解意思。预设3:描绘情景感受气氛。2.师生交流反馈,小结学法。(明确: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出示课件22)(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法,收获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感受古诗学法为自主学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四、学习《清明》,感受节日情景。1.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出示课件23)(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2)学生自读古诗。(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并相机正音。(4)学生齐读古诗,读准节奏。2.品读诗句,深入探究。(1)课堂互动,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24)要求一: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要求二:用“——”画出此时的天气。要求三: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要求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师生交流一、二句诗意思。(出示课件25)①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预设:清明节②教师提出问题:此时的天气是怎样的?说说“纷纷”写出了清明时的雨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感受“雨纷纷”。)预设:清明时的雨是细细的、密密的,在空中飘飘洒洒下个不停。板书:雨纷纷③教师提出问题:“行人”是指什么人?预设: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路上的“行人”可能是要去干什么?预设1:“行人”可能是去给亲人扫墓的。预设2:“行人”可能是去踏青的。⑤理解“欲断魂”的意思。预设: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热。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板书:欲断魂(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一二句诗的意思。)⑥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两句诗诗意。)预设: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⑦学生交流讨论:前两句诗写出了清明怎样的情景?(出示课件26)预设: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那些上坟祭扫人,伤心欲绝的情景。(3)理解三、四句诗意思。①教师提出要求:借助插图、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27)预设1:借问是请问的意思;遥指是指指向远方;杏花村是指杏花深处的村庄。预设2:这句诗的意思是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②教师提出问题:谁“借问酒家何处有?”又得到了怎样的回复?(出示课件28)预设:“路上行人”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并没有回答他,而是用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③学生角色扮演这两句诗。④教师提出问题:学习完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节日氛围?预设:悲凉,伤感。教师相机并板书:悲凉伤感(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插图、角色扮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三四句诗的理解。)(4)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9)《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节孤身行路的感受和心情。(5)学生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五、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节日情景。教师过渡:学完了前两首古诗,我们再来学习王维所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课件30)1.教师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齐读诗题。2.了解作者,阐释题意。(出示课件31)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3.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出示课件32)(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2)学生自读古诗。(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并相机正音。(4)学生齐读古诗,读准节奏。4.理解诗题意思。(出示课件33)(1)学生齐读诗题。(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的?预设1: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华山以东。重阳节思念华山以东的兄弟。预设2:结合注释理解预设3:思念。(3)教师补充重阳节资料。(出示课件34)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设计意图:结合注释,理解题意,透过题意了解诗意。)5.品读诗句,深入探究。(1)课堂互动,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35)要求一: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要求二: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交流一、二句诗意思。(出示课件36)①教师指名说“异乡、倍”的意思。预设:异乡:他乡。倍:加倍,更加。②学生连起来说说两句诗的意思。预设:“我”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③教师提出问题:你从“独”和两个“异”体会到什么?(出示课件37)预设1:我体会到诗人一个人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预设2:我体会到诗人此时非常需要亲人的陪伴。迁移学法,理解三、四句诗意思。①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②学生根据注释理解“登高、茱萸”的意思。(出示课件38)③学生连起来说说两句诗的意思。预设: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④出示图片,补充小资料:重阳登高的风俗始于东汉,九月初九人们为驱邪避祸,登高山祈福延寿,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出示课件39)⑤出示插图,感受节日情景。(出示课件40)教师提出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预设1:重阳节,人们一起登山。预设2:登高时,每个人头上都插着茱萸。板书:重阳节登高插戴茱萸⑥教师提出问题:想象登高的兄弟想到诗人时会说些什么?预设1:重阳佳节,可以少了一个好兄弟呀!预设2:不知道远在他乡的好兄弟过得怎么样?他是一个人过节吗?⑦学生交流讨论: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41)教师相机补充小资料: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人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预设:思念亲人教师相机并板书:思念亲人(设计意图:补充资料袋,加深学生对于诗人所表达情感的认识。)⑧学生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教师小结: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还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中的习俗。(出示课件42)生字识记,书写指导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出示课件43)2.教师重点指导“欲、魂。”等容易写错的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