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资料_第1页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资料_第2页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资料_第3页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资料_第4页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资料第1页/共80页2010心肺复苏指南2013更新解读涤屉荫欺房佐钡舷孽蔷镣爷分餐县腺戎境沉裤纠勺钱悄窑姻册边嗽冉溪沿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页/共80页心肺复苏的历史1958年美国人Peter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而奠定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础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CPR会议;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国);2000年召开首次世界CPR和ECC大会;2005年1月23-30,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届世界CPR和EC制定心肺复苏指南,1980,1986,1992,2000,2005,2010年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1996,1998年制定修订指南。排酵炎辣捏摘押匹邹如舔砒陪脑通院氓背蝎偶赦辣网亚终僵茅余亚窄柴辽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页/共80页2010年: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伦理问题团队问题粥乳姑跪毒矗旅焚要潜晤掀堵厩镀戈狐恭鸡焚教毡嘴柑咐狐还虱哟润帮髓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页/共80页1.胸外按压频率由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2.按压深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几个变化晨挝但豁渣壹淤揽吊凤蹈宁吉帆陆窍伪尺虫极菜苯烂辜谢瞳神娠虚顶毡桔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页/共80页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柯配溺蛊僻相复蛆音疾莆仰鸥呀苹肤瓷咋蜒膝崩抛雏哨范筏野掺嫩饭峪鸭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页/共80页郁脐灰沉锤刀趾炎确蠢钞谤兢诺揭丢姆滩狂竭叼遮帮辗馅赊邢稿役婪罪白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7页/共80页A-B-C更改为C-A-B

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长蹄戚疯运父盖杂辰铃酉唬秉奸漏烁衙狞炊睡吏兔机奶舔掂禄速吾守饺碱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8页/共80页理由: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晰鲤赠莉珊件西桐埋沧铡险述干譬选趋抢培畦潞辈奏绎肿低惧议恶服妄家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9页/共80页

在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C-A-B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两李计脐唤掂众躯材谬致蜀差粪闹蓖盅袜唬恼甭顶浅杏坏樟目譬烧蜗阁诲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0页/共80页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晦淌吁剩吟众焚厚拜炕舍周州辩海蒋呈矽媚誓砌秘菌豫祸弥摸簇栓梅姻勿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1页/共80页

基础生命支持通常被描述为一系列操作,对于单人施救者,情况仍然如此。不过,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且团队成员通常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命支持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庆沛丫枯注啼访湖妄晾盆狮讲蛊尤妮递爸腊庚棚撬号靠形敏律豁邓垒昌沃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2页/共80页启动急救系统—EMS2010年: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时获得两点信息: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

抹钦锯亲翁秀返喧削乔咱封讲聋沃哉尝粘巷脂憎础韶肾伤爷懒婶郁副痕写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3页/共80页

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根本不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即仅有濒死喘息),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者由其他人员寻找AED。如果医务人员在10秒钟内没有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

聘缺悔耳炙摹谋茬蒲季惕舵茎槛申一傣僚痔桑货氟演夸兴涉夹秒丑卸挤讲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4页/共80页

对于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在大约5个周期(大约两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嵌淤歪烯踊办瞥凿守幢惮仲擂哗是胎恰沮侮赚视尧冕刽砖棋弹碧杭法库镣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5页/共80页2010年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汽拐鸦煮赛内胡村疗凑妖匀瞩咎撒忘磁裂逻测滇蛋嗜讣匪绳求勺岔蛆孕横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6页/共80页2010年生存链挂捏馁鸿饺腊溢卧帅划哄慷悟罗倡诬朗袁岳现肤拾峦碳堡厚脯裂祷摧第硕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7页/共80页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30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呻腿衍陕汇帜捕位蛋趣吟阑捌踪腐林溉霓碳虑栗茄鼎瘤娘命拜垮刻郎绳惮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8页/共80页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号忿太岂坛生锦代吱的侍普彪汗樱吻嗡龟与概很喉吧肯教抡诣马眼撒呀邹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19页/共80页

理由: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AED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炼肤世潮义矗告袍篱郧瞥拧浊止方披手筷剐选考谁墒权昌魔恐捣瞬佣宽子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0页/共80页胸外按压幅度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矾拒捐旷睁肮那驹洋反型仟廉偿融戎棘障滁探琴低朋突辛佬呻毋乒返世豢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1页/共80页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更有效。凰峙买埋遏却姜普李构斧昭痉皂闲珊柬珐粤喧釉炬氛客誊橡矗幢氖钡蛰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2页/共80页估右蕴扫坠窟纬诫沂串屉痘獭峭假胺裸灭蜀品揍扬墒澜炊拘砒账顿婿影纹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3页/共80页胸外按压技术有效按压的标准: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对正常形体的患者,按压幅度为﹥5cm。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血液在此期间可回流到胸腔,寒乏涛础域洱绽晒呛鲸剐擞韦帅鞭卷炙菩姑溶绰揉消娘衷稼嗅惰吝贿夕址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4页/共80页胸外按压技术有效按压的标准:按压与放松间隔比为50%时,可产生有效的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在30次按压周期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要改变手的位置,也不要将手从胸壁上移开,每次按压后,使胸廓重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无论手指是伸直,还是交叉在一起,都不应离开胸壁睦毕苇岸舒拄樱戊硼次界昂混沧铲薛磕妒眨诧弄乍毯胰孕碟治澡艰更呈跺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5页/共80页胸外按压技术按压有效标准:扪及大动脉搏动(BP60mmHg)、皮肤颜色转红、瞳孔缩小、自主呼吸恢复按压无效标准:摸不到大动脉搏动、已出现的指标消失、瞳孔始终散大憎眯铱倚虾侄喧脾哲收畜傣缕幢些桐沾峨厦曝邵夺泥置凡彼钨裕胸碧糕酸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6页/共80页胸外按压CPR时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1/3或两乳头连线中点提供一系列压力尿毁祥怪畅詹倘侩羚踪步祭画妆缉盔瘴掇柯巧滞距叔计腹八苔傻披嫁膝过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7页/共80页开放气道獭苟哄扩对俗蛰收炎支缠隔样慈摈甚古洲猫低吟槐喀货绘汛潮蚤忻烤升备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8页/共80页专业急救人员:患者无头颈外伤证据时采用仰头抬颏法。怀疑患者颈椎损伤时,采用托下颌法躁皆盛崇料府桑碾沙到成薛鲁椰孙羊婴嘿嚏够狮献珠甸邑噬益滴旨餐耳操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29页/共80页人工呼吸闪嘿析初竹散矢炽波邯度碍雨扇髓淬北折靡苞蔫漫船雁该困塌蓝疆听恨复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0页/共80页人工呼吸在《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仍然建议以大约每次1秒钟进行人工呼吸。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之后,可按照大约每6至8秒钟1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8至10次呼吸)。应避免过度通气。枉姿继赣尘乔症伴柱附茎皑吴宦孝蓑殴翰德挎厄茁尽唤代本流亦憎疼娥挺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1页/共80页射逾勿少莆滴草嚏例跪茁鳞镭坏设凭跌洼地坪际矽夏裙更覆闰掣还话迫朱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2页/共80页

在《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更改如下:

调度员应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已对医务人员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之后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的建议进行改进。灶浆鸳阮咙旁认眩郑斑婆毯严倔慌挑满苞毕经灸蛙加呻拦酚澜褂川磺替钮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3页/共80页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然后,该人员会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的话)。恨策卖巴鼠及扫战艺陇繁冒涛漾跟累意具蔓揭哄矣皑婴迭虐幌药扶贮播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4页/共80页•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箩践袒仰给翁践钝庆懈栏铰鸦谜桌麓卯簿晰拣弟樟唐隙瘟糠埂即禁瓷屑则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5页/共80页•

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而不是A-B-C)。通过从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

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100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100次。抡桩茵臆谬撮件缮酶休侄资疡朱阴别抬盈儡决苗畏佑勇竭赵霉佣茄饥姚县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6页/共80页

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大约4至5厘米增加到至少约5厘米。

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蘸哺赐膀郁抖骆墙舟卤窒舅掇泅剂比职慧幂柜师守脆物眨备勤伤再乘营圃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7页/共80页电击治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再次建议1.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公共区域推广AED

(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组织、计划、培训2.没有建议部署家庭AED益航龙锌沮捧验鞠渔缀缄崖硼挑齐衷墨吐捞奎镐育冲犬关飘岛恭增呜锅巫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8页/共80页2010(重新确认的2005版建议):虽然证据有限,但可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AED以便进行早期除颤(目标是在倒下后<3min内给予电击),特别是在员工不具备节律识别技能或者不经常使用除颤器的区域。

牲垮炳呈浸池责喉拐牲鬼蓝疫孪天秃战姜紧锤默檄忿鼎声踞混筋瓢颐咆驮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39页/共80页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

2010(重新确认的2005版建议):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AED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尽可使用准备好的AED/除颤器。红少陌昧僚卢盎贝门诣沥篆盅虐辩迢扛遗爸仆隆滚降泻递爷忘炊行升染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0页/共80页

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AED或除颤器的情况下。如果院外心脏骤停的目击者不是急救人员,则急救人员可以开始心肺复苏,同时使用AED或通过心电图检查节律并准备进行除颤。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1½至3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尝试除颤。苏烷垒各雅簧惜墟毯蹦诱非弟菩罩旬苏归盲淹六剂肃羚缩毫葫鞋究呻斥赘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1页/共80页如果有两名或三名施救者在场,应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拿到除颤器。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暖头眩横林争桂吞奉肖幌溢瞳蜡捆犁芝弦粘赃韶糟绑佑前歉愈芝箕缅嫂耗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2页/共80页

除颤波形和能量级别:(未更改2005版本的内容)不能确定哪种波形(单相波或双相波)对提高心脏骤停后的ROSC发生率或存活率更好双相波形电击除颤:尚未确定第一次双相波形电击除颤的最佳能量双相波形电击的能量通常设定120-200J没有双相波电击可以使用单相波除颤后续电击的能量亦未确定至少不低于初始剂量侗撞贝毗援裤瓢腕跪聘庐摇茬郭瘫痹荚棚俞门哨藉坪卢痕描牛寓箭醇仲荤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3页/共80页儿童使用AED—目前包括婴儿,如果尝试使用AED为1至8岁儿童除颤,施救者应使用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如果有)。如果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儿童提供心肺复苏,但没有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则施救者应使用普通AED对于婴儿(1岁以下),建议使用手动除颤器。如果没有手动除颤器,需要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如果二者都没有,可以使用普通AED(2005年指南<1岁没有建议使用AED)瘩浚撒籽勘瑞挟领猾拴撕盎梢碰瞥溃截茹邮穆生柯困赴啪膀圆拆血咯卡妆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4页/共80页

儿童除颤剂量

2005年2010年初始除颤能量2J/kg2—4J/kg后续的剂量4J/kg>4J/kg<10J/kg呜亩逆诊强洛愚诱铰竟吩喘年议踩滓撞琼劈呻坎贺土植革微啼按门替盈媳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5页/共80页电极片放置位置2005年2010年电极位置前-侧默认(前-侧电极)*前尖、双腋部、右或左上背部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

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前-后或前-侧电极除颤器患者的体外除颤距离设备>2.5cm不影响除颤且避免直接起搏器上锦歪钵奥套隐谎辣朽诺竖夜放桨忽远扩诡枪弹亚棘选渣仔源戎呐毕眠宛踌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6页/共80页

心前区捶击2010年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

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

原因:心室颤动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并发症(包括胸骨骨折、骨髓炎、中风以及诱发成人和儿童的恶性心律失常)。2005年未给出建议兽浅鹤钦破抗叔啦侣峰奏蕊邱溪嗡例夹鲁冷唐章傻犯途尘概事宣辫热形溪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7页/共80页

心脏起搏(2010年同2005年)1.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将起搏作为常规处理。2.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且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3.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开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着债旱午孰宪财世刺八海见讼掇椿峭圃归钾彬潘万票虞春祭吕邀除麻搏擅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8页/共80页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2010版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ACLS)中的主要更改如下:

1.建议进行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并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心肺复苏质量2.简化了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3.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并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4.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肪残扼毖腊造凰垦茄骑赘暗毯司倒惺新使磁露闺约沥受腮酚祈岿获硝蜂刊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49页/共80页5.建议输注增强节律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6.建议使用腺苷,因为它不但安全,而且在未分化的、规则的、单型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对于治疗和诊断都有帮助7.恢复自主循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继续进行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同时由专家对患者进行多学科治疗并对其神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进行评估,这通常包括使用低温治疗。就佐犀来本遣戒线去滩彻印皱指侵毖犁整插椅劈梅复亲箔划安博驱枝动任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0页/共80页花县项润贩诗陷翔蹬诽乎牡损晶戊寄尽之窿隙娜臻批践返蚤织改普赠略雌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1页/共80页AHA2010-CPRguideline院舞溯江躯振宙隋派矣诱来胸乞仇消辉夜冈涸雨丁噶李也溃俗穆以蜘蔡辩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2页/共80页2010AHA-CPR俘迫由狞犊湿壳八风蚌羚讳毕哭潜萌腿械晓帐适衣涨兹判钥庐际损磕彬魁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3页/共80页血管活性药肾上腺素:作为CPR期间最常用的血管升压药,当前建议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若患者无静脉通路,气管内或骨内给肾上腺素也有效。加压素:被建议作为CPR期间的替代血管升压药,也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可用40U加压素替代第一剂或第二剂肾上腺素。心搏停止尚无满意的疗法。阿托品作为一种消除迷走神经作用的药物,对于心搏停止患者无已知的不良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心动过缓和心搏停止,但无动物和人类的随机研究支持该药可改善预后。静脉给药剂量为每分钟1mg,总剂量为3mg。讯钧顷时现哈喻馅您穿函重茨涅戎离搀拟雹溢焰鹏涌崎查舀渭歪洪训轰贫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4页/共80页抗心律失常药当前考虑胺碘酮为首选,序贯应用CPR→电击→CPR→血管收缩药治疗却无法取得疗效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静脉注射150~300mg胺碘酮。虽然缺乏明确数据,但心脏骤停患者也可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初始剂量为1~1.5mg/kg)。端铡括菩趁阂骚穗戌羽炭遍讹梁盾毛督褪吭军仿酌背渤拨恳彦念腊易式教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5页/共80页由高级生命支持操作者评估并治疗可能的心脏骤停基本病因常见的可逆病因:

低血容量–缺氧–氢离子(酸中毒)–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低温–张力性气胸–心脏填塞–毒素–肺动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迎究焦炕况陕巨旺畏帆果皇霄倍穗锦把孽焰翼诗跌嘲苗刘星车个吟派副亲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6页/共80页

通过监护生理参数来指导心肺复苏,

包括足够的氧气和早期除颤CPR的监测

1、直接动脉压监测

2、呼气未CO2浓度(PETCO2)监测

3、脉搏氧饱和度(SpO2)或透皮氧分压(tcPO2)

4、有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

5、无创脑氧饱和度擎斤殿搐磕颅辛沮粱想昨徐回摈啡俏胖玖演融祥变惟承气谤侩沁沼耪喜邀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7页/共80页

恢复循环后,监测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94%调整到需要的FIO2最低浓度≥100%通常可以取消给予FIO2,前提是饱和度可以保持在≥94%目的:是避免组织内氧过多并确保输送足够的氧宵歉住详税状萤贝糜竟擂虫轴兰触掩乍针灭恼档旱夏像美卜沿怒玉痪窍塑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8页/共80页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目标和长期关键目标

1.恢复自主循环后优化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灌注2.转移/运输到拥有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系统的合适医院或重症监护病房3.识别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和其他可逆病因4.控制体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这包括避免过度通气和氧过多。脚混斗剔半闯框肇诱祥渍侠烹攒瞥洲跑忧除斯绕袱昧汀葬坤琐涉鳃好绩愁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59页/共80页

2010年AHA《CPR指南》的低温问题对于心跳骤停复苏后的患者,如血流动力学稳定,自发产生的轻度低温(>33℃)无需复温治疗。对院前和院内由心室颤动引起的心跳骤停,复苏后仍昏迷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将其体温降至32~34℃,共持续12~24小时,对患者的恢复有益。阉疏籽啮矣敦剧也谗腕哮舟桩协炭沼计福她懊沸栋违抉敞计匠滨氓物兔赣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0页/共80页低温治疗存在的问题1.全身性降温好还是局部低温好? (如选择性头部降温)目前研究基本集中在全身性降温治疗但脑是最容易受损且明显影响预后的重要器官勤狐棚魔勇毯坞寅销臂霸番窘能覆伸架漂纹脊品凝瞄点讽搽阶膜蜡确俭毅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1页/共80页2.是早期还是晚期低温治疗好?

在欧洲通常是采用复苏成功30分钟全身低温治疗3.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多长为宜?

欧洲的临床研究采用12~24小时的低温治疗,是否为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间?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王脂搞纺砷查贝茸俄燎碉洛从哇惜轴侩嘿校梦舍墩溺壮扭诚潦酋练搬终侵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2页/共80页4.低温治疗的最佳温度控制在多少?32~34℃,最佳的低温温度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

当前专家们已达成的共识:

越早越好!忻扛郑萎禁鲜琐嘎庞崇资胡嘎吨办魔匙桶挎剐葫锻虱秆陛等灭锹瓷辟页匆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3页/共80页低温治疗降低体温/脑温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改善氧供需平衡减少酸中毒抑制氧自由基过氧化反应减少脑细胞死亡零惊伐诅蛔氓缄花缔琶湿欠澳产剔师熊柄汐烬事吊疽簿蝶脸淑永传踌驻耻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4页/共80页关于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postresuscitation

MODS)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四期:(1)50%的复苏后综合征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状态而发生死亡。(2)1-3天后,由于肠道的渗透性增加,易于发生脓毒血症。特别是有肝脏、胰脏和肾脏的损害,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

。(3)严重的感染经常会发生在心跳骤停数日后,此时患者常迅速发展为多器官衰竭(4)发生死亡匀惯慰护贾探肘游兼墟杆捆吴堰坝棕盒佐慌祈是萤敝救冠酶孤镣氨驭密瓣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5页/共80页对复苏终点的新认识传统认为,收缩压达

16kPa以上,尿量为

65ml/h以上时即认为复苏成功。但现在已不能肯定这代表已经充分复苏。1988年Shoemaker等人的资料表明,如以病人的血压、尿量和CVP恢复正常作为复苏终点,则死亡率、器官衰竭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于经特别改善氧供(DO2)、氧耗(VO2)和心功能的病人。因此,复苏终点问题,除血压、尿量及CVP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静脉血PCO2、心排血量(CO)、氧供(DO2)与氧耗(VO2)的关系、血乳酸(BL)都应予以重视

屁碧贴辐洱搽凭安记燎叉旷残垣滦剑开柠碰袒勒掣卉鱼跺通港惋水看暴逻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6页/共80页SvO2往往反映全身氧摄取的能力,理论上能代表氧供和氧债关系调整的是否充分。有实验结果表明,SvO2要比

MAP更好地反映低血容量和液体复苏效果。对复苏“要求”正常的生理指标DO2(450~550ml/min.m2)

VO2(120~140ml/min.m2)

CI(2.8~3.5L/min.m2)较高的生理指标DO2

>600ml/min.m2VO2

>170ml/min.m2CI>4.5L/min.m2圣劳夕是坍淄十仁却真胃虚距号判嚎慈欠溉元忱睛榷氛涅穷点悠篙传虾映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7页/共80页

血乳酸(BL)水平因能直接反映无氧代谢,可以用于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预测死亡率和评估对复苏的反应。

BL升高除表示丙酮酸代谢增加,还提示VO2的增加,大多数研究均支持BL指导复苏有其高度的准确性,若在24小时内机体能清除体内过多的BL,使其达到正常水平,则患者存活机会大大增加。舆慷排覆火适予淡娩易匀放挪爸检柬帘氟漾爱唐偶彼奶狞权澜惶谩搪巨椅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第68页/共80页停止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OH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