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7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7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7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7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7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单元解读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时无刻不焕发

出夺目的光彩。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的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

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侧重引

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和感悟。《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

《月光曲》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

妙;《京剧趣谈》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

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内容紧扣单

元学习内容,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

能方面的感悟。如何将艺术之美写得具体可感,《月光曲》和《京剧趣谈》等课文提供了很

好的范例。

22文言文二则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

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书戴

嵩画牛》讲述了热爱书画的杜处士与天真的小牧童之间的故事。杜处士有一幅珍藏的《斗牛

图》,牧童见了却拍掌大笑,指出了画中的错误。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认真地观察,要从客

观实际出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以“读”为

本,体会人物形象,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在教学中要渗透文言

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感受文言文精练、隽永的语言特点。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人文

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从故事中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说明的道理、获得的启示。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

(3)查阅苏轼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伯牙鼓琴》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

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

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短小精悍、发人深省的文言

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二则》,齐读课题)

2.课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至今已经

流传了几千年。它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

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提示:“锺”为翘舌音,“哉”为平舌音。“少”为多音字,课文中读shǎo,不要读成shào。

“汤”为多音字,课文中读shāng,不要读成tāng。“为”为多音字,“以为”中读wéi,“复为”中

读wèi。“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提示:“哉”是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保证字的重心稳当。最后两笔要

注意先撇后点。

“巍”是上下结构,“山”要写得稍扁,下部结构复杂,要注意穿插迎让,合理布排。

4.猜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明确节奏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

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提示: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

三叹,颇有韵律美。

5.学生读课文。

(1)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方式读课文: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7.指名配乐读。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提示:(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2.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开展小组讨论。

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是什么?

师:“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我么可以知道理解文言文要

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既使诗文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

淋漓地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

受。

5.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1)伯牙是个技艺高超的琴师,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太山巍巍、流水汤汤,想象一下,还

可以表现哪些动人的事物、场景?

提示:轻柔的春风,绵绵的细雨,茫茫的云雾,咆哮的雷电……

(2)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春风”,善听的你会怎么赞叹?(学生根据提示再

以其他事物练习仿说)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________,________乎若________。”

答案提示:春风鼓琴习习春风

仿说示例:春风习习杨柳依依流水潺潺细雨绵绵芳草萋萋云雾蒙蒙

6.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3.同桌互背。

六、补充拓展,感悟情感

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雨后的中秋之夜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

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

牙满怀期待地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

碑。(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句段: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生齐读,边读便体会伯牙的悲痛之情,以及这对知音间令人动容的深情厚谊。

2.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课件出示诗歌,师生深情朗

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

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

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犹胜伯牙弦绝后,一生无处觅钟期。——王世贞《题于鳞集后》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红楼梦》

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杨基《哭高季迪旧知》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增广贤文》

4.小结:伯牙与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

后世不仅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妙,还把它当作知音的代名词。

七、入境入情,升华主旨

1.(课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时的图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干柴、

拿扁担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样的原因

让伯牙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

的魅力。(板书:艺术的魅力)

2.配乐诵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

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这个故事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

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2.作业:(1)背诵全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2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赏图激趣,导入新课

1.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不仅音乐艺术

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

2.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

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

3.介绍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

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

底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提示:“轴、搐”为翘舌音,“嵩”为平舌音,“囊”为鼻音。“曝”为多音字,课文

中读pù,不要读成bào。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书写指导:“轴”字左边的“车”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提。

“曝”字左窄右宽,要注意避让,右下的部件不要写成“水”。

4.指导朗读,明确节奏。

(1)学生自主思考: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2)全班交流汇报。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

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

可/改也。

5.学生试读,熟悉节奏。

6.自由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7.师生合作读。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学生读牧童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

容。

8.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1)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2)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9.指名学生讲课文的大概意思,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

1.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预设: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牧童的句子,用一两

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

2.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句段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尤、锦囊玉轴、自随”,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句段2: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句段3:处士笑而然之。

(1)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写“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现。

(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3.朗读描写杜处士和牧童的句子,读出杜处士的大气虚心和牧童的天真可爱。

四、变换角色,练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2.讲讲“我”的故事。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从“我”的角度,讲述自己的见闻或经历。

示例:

①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③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2)指名讲故事,评价交流。

提示: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

五、回顾细节,品读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

精神?指名发言。

评价: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发言。

提示: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

提示:全班齐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六、再读课文,明白道理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呈现:

提示: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艺术

再美也是来源于生活。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来的

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同时,我

们也不能迷信权威,无论对人对事,我们都要实事求是,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

想象。

2.作业:(1)熟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2文言文二则

【教学反思】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

烂的文明,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但因为年代久远,古今字义变化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有

一定的难度。为了脱离枯燥的讲解,跳出死记硬背的牢笼,本节课,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紧扣单元主题,用艺术感染学生。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要求学生借助语言文

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两则文言文都与艺术有关,一则是音乐,一则是绘画。在新课

导入的时候,分别用乐曲和绘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的魅力。

2.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主导地位。在学习第一篇《伯牙鼓琴》时,重在方法的传授,采

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知文意、晓方法。学习第二篇《书戴嵩画牛》时,重在让学生自

学质疑,理解文意。教师在本课中始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思维山穷水尽时,给

学生点拨指路,达到柳暗花明的教学效果。

3.以读代讲,重视感悟。重视学生的读,通过形式丰富的朗读给学生打下理解的基础。

最后,用自己的理解感悟来有创意地讲自己的故事,既深化理解,又达到识记背诵的目的。

23月光曲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

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

曲》的传奇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

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

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学生通过对《伯牙鼓琴》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那么,学习本课之后,相信学生对音乐艺术会多一份了解,感受也会更深一层。对于《月光

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是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所以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

在研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再现贝多芬与穷鞋匠兄妹鲜明的人物性格,进而充分领略文本中蕴

含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并掌握“幽静”“断断续续”“陶醉”等词语。

2.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并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品质,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

乐之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并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写作方法。

2.通过细读文本,了解贝多芬创作的缘由,进一步体会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善意和艺术创

作的美好。

【教学难点】

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品质,体会贝多芬为穷苦人民造福和自身不向命

运低头的高尚人格。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明白“谱”“菜”“茵”等8个生字的读音及它们的正确写法;通过查

字典等方法理解“幽静”“纯熟”“波涛汹涌”等新词。

(2)收集课文主人公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作品。

(3)借助查阅资料初读,读懂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并掌握“幽静”“断断续续”“陶醉”等词语。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曲》片段,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交流有关贝多芬的信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

作曲家。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

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

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2.过渡:贝多芬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他创作了许多美妙的乐曲,更因为他始终持有这

样的观点:“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刚才我

们听到的《月光曲》,其创作过程就与他的这番话紧密关联。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

到月光下莱茵河畔的小镇,亲眼看看名曲诞生的情景,亲耳聆听名曲的最初演奏。(师板书,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思考课文围绕《月光曲》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提示:“茵、粼”为前鼻音。“券”读quàn,不要读成juàn。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提示:“盲”指眼睛失明,与“目”有关,不要把“目”误写成“日”;“键”和“霎”

笔画较多,容易写错,要特别注意。

4.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谱写幽静清幽纯熟琴键霎时一缕

照耀陶醉莱茵河水天相接微波粼粼

5.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

(1)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

示例: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

全长1320千米,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2)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示例:“幽静”“清幽”“恬静”“安静”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

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与“幽静”进行对比,“幽静”侧重于“静”,而“清

幽”侧重于“清”。“恬静”可形容人的表情、心情,多表示一种给人美好感觉的闲适、安静。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示例:入场券:指用来进入某些场地的票据。

(4)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示例:水天相接:先理解“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

个词合起来理解,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

微波粼粼:粼粼,水明净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理解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

光。

6.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7.交流汇报课文围绕《月光曲》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

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围绕《月光曲》,文章写了哪些

内容?(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房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8.总结:在一个幽静的夜晚,小镇上的一对兄妹激起了音乐家贝多芬的灵感,创作出了

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课后,请同学们把文章中与月亮有关的词语摘抄下来。下节课,

我们再来好好地、仔细地欣赏这一名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2.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

法。

3.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品质,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

乐之美,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解读词语

1.师:上节课让大家摘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现在咱们听写一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提

笔即练字,请规范、工整、快速地书写。

披上银纱格外清幽微波粼粼

洒遍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

2.师生齐读词语,走进文本指名学生朗读。

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正照耀着大海,海上银光闪闪。

师:这就叫微波粼粼,洒满——(银光)。

预设:我仿佛看见大海起风了,浪花高高的、雪亮雪亮的。

师:这就叫浪花——(雪亮),接连——(涌来)。

3.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活力,就有了魅力

无穷的形象。让我们齐读一遍,再一次走进《月光曲》。(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品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并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小组合作,画出重点语句,并在旁做批注。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2)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听?

(3)为什么弹完一曲又一曲?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问题一:

预设:学生找到课文第3自然段中兄妹俩的对话。从对话中去感受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以及妹妹的善解人意。

句段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

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

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从“那有多好哇!”“不过随便说说”可以看出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和她

的善解人意及对哥哥的劝慰。

问题二:

过渡:这一幕兄妹互相体贴的对话正好传入音乐家贝多芬的耳中,这位一心想为穷苦人

民造福的伟人面对如此热爱音乐的妹妹怎能不感动呢?于是他推开门,轻轻走了进去。为兄

妹俩弹了一首曲子。

句段2: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师:盲姑娘为什么激动?

预设1:因为盲姑娘从纯熟的琴声中听出了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

预设2:因为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2)读出盲姑娘孩的激动。

问题三:

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学生:从妹妹双

目失明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难以言表的激动中去思考)

提示:盲姑娘的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

懂音乐,贝多芬因他乡遇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

情油然而生。

过渡:就是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夜晚,在莱茵河旁的小镇上,在一间茅草屋里,著名的钢

琴曲——《月光曲》就这样谱写成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钢琴曲吧!

三、示范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第9自然段。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播放课件,

在音乐《月光曲》和画面的配合下朗诵)

2.过渡:画面和音乐美吗?其实书本里描绘的更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

段,找出写得美的词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3.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用横线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波浪线画

出联想的句子。

4.指导感情朗读。

(1)课件出示想象的句子,并给每一部分配上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句段1: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

的微云。

读出清幽、舒暖之感。

句段2: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读出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波折之感。

句段3: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读出高潮的高昂激越。

(2)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读出大海的美,读出它的变化。

5.体会联想的写作手法的妙处。

师:写文章的时候,如果既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

联想,文章的内容一定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刻!不过,联想和想象必须建立

在自己见闻的基础上,而且必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四、升华情感,练习想象

1.总结课堂,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总结(预设):本文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

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

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2.背诵第9自然段。

教师提示相关词语,全班尝试背诵。

3.听《月光曲》进行写话练习。

4.推荐学生课后再去听听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如:《暴风雨》《田园》等,加深对音乐

的认识。

【板书设计】

23月光曲

【教学反思】

1.欣赏乐曲,发散思维。以课文中涉及的乐曲导入,更能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

了学生的求知欲,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到课文高潮部分,教师配乐示范读,指名

学生配乐读,全班配乐朗诵。通过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2.注重朗读,感受美好。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

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

达的过程,在读中体会贝多芬同情、帮助兄妹俩的高尚品质。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

最长久的、最深刻的。在教学中,通过指名读、男女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兄

妹俩生活的凄楚和酸涩以及内心对音乐的热爱。更重要的是读出他们之间的互相体贴、互相

爱护、手足情深的兄妹之情。

24*京剧趣谈

【教材分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

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

欣赏京剧的兴趣。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

智慧和韵味。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

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

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教师更要准备好

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

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驰骋”“尴尬”“无穷无尽”等新词。

(2)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

(3)借助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2.多媒体课件

3.京剧表演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京剧表演视频,时长约1分钟。

2.谈话: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资料,你了

解到了哪些?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

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

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

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

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等行当,各行当都有一套

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3.过渡:除了这些,京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在徐城北的带领下,一睹京

剧之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请学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出疑问。

2.理解词语。

(1)认识新词。

驰骋尴尬虚拟唯恐无穷无尽风雨不透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①“驰骋”: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②“唯恐”: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

③“风雨不透”“无穷无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④“尴尬”“虚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提示:

驰骋:(骑马)奔驰。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虚构。

唯恐: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穷,完。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极其严密,风雨都透不过。

3.整体感知。

(1)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部分。教师相机指导。

提示:“彻底”读作“chèdǐ”;“纳鞋底”读作“nàxiédǐ”。

(2)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提示:《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

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道具的妙处。

(3)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提示:《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4.交流提问。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

表现形式的特点与独特魅力。对于课文的整体内容我们有了初步了解,大家对课文内容有哪

些疑问呢?

预设:

(1)京剧向来给人严肃的感觉,为什么题目叫作“趣谈”?

(2)马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京剧里有杂技,那是不是就和杂技一样了呢?

…………

(提示:在第三环节中随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5.教师总结。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有位同学讲到了课题中的一个“趣”字,那我们赶紧进

入课文,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地方。(板书:“趣”)。

三、品读课文,体会趣味

(一)探讨“趣谈”。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读出了哪些“趣”?

2.学生交流。

预设:道具有趣;京剧的表演非常有趣。

(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导入中的京剧表演,从而想到“表演之趣”)

(板书:道具之趣、表演之趣)

(二)品悟“道具之趣”,体验“表演之趣”。

1.过渡:同学们总结得可真有趣,原来这就是题目中写的“趣谈”。可你是从哪里看出

这些“趣”的呢?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2.学生交流。

(1)预设:学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一。(课件出示句子)

句段1: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

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预设:(生答)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有趣,一根马鞭有这么大的作用,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还解决得非常漂亮。

①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提示:“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了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演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

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②“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

容进行分析)

提示:作用: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

来。

魅力: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

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

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③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道具马鞭,在课堂上手持马鞭表演,演绎“上马”和“骑马”的动作。

④请学生上台模仿老师的表演进行展示。

提示:当学生用京剧道具马鞭来表演“上马”和“骑马”的动作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回

忆老师刚刚的表演,一边用说明性的语言概括动作的过程,一边拿着马鞭进行模仿表演。这

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一连串准确的动作,如“牵”“抚”“按”“蹬”“跨”“扬”等,把

语文要素和京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2)预设:学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二。(课件出示句子)

句段2: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①“做戏”“狠狠”是什么意思?

提示:“做戏”是“表演”之意,而“狠狠”写出了表演的到位,“狠狠做戏”就是尽力地展现

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②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提示: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京剧的独特艺术。

③再一次读“马鞭”这一部分的内容,体会京剧道具的“趣”,感受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3)预设:学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三(课件出示句子)

句段3: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

了!

①圈出语句中的“对着”,并想象画面。

提示:这句话通过三次“对着”这个词语的运用,把舞台上这种面面相觑的趣味性表现了

出来,同时又用了“定身术”这个术语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想到武艺高强之人点穴定身,瞬间能

在脑海中呈现形象化的画面,使人觉得趣在其中。

②小结:通过有趣的文字我们看到了有趣的画面,这真是艺术的魅力。(板书:艺术之美)

(4)预设:学生汇报交流内容之四(课件出示句子)

句段4: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

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①体会“抡圆”“耍”“密不透风”。

提示:“抡”起胳膊已经表现一种勇力了,“抡圆”比“抡”起胳膊还要勇猛。“耍”表面上是

随意玩玩的,可是背后却是武艺高强的表现。演员手中的棍棒刀枪被耍起来,似乎形成了一

堵密不透风的墙,这速度,这力量,这技巧,简直是绝了!

②请学生表演“抡圆胳膊”等动作。

预设:学生表演精湛,演出了胜利方的英雄气概。

四、升华入情,拓展延伸

1.交流互动。

(1)过渡: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马鞭”和“亮相”这两种京剧表现形式,你还知道哪些

有关京剧的知识呢?

(2)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交流。

预设:

生1:我知道京剧唢呐。

生2:我知道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生3:我知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

2.拓展延伸:中国戏剧博大精深,京剧只是其中的一种。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感

兴趣的方面搜集资料,如脸谱、戏服、角色、名家名段等,与同学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京剧趣谈》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

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

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京剧相对比较陌生,所

以,我紧抓一个“趣”字进行教学:

1.多种方式“激趣”。在课堂导入部分,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可以很快让学生

拉近与京剧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在说到“马鞭”这种实在道具时,为了

激发学生的感知,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道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马鞭”,并且在课堂

上表演手持马鞭,演绎“上马”和“骑马”的动作。当学生们看到老师亲自演绎京剧动作时,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课堂模仿——“演趣”。“马鞭”的教学中,通过表演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请

学生模仿表演,体会“马鞭”的独特艺术。当然,这种表演不是单纯的为演而演,而是很好

地渗透进语文教学要素。比如,当学生用京剧道具马鞭来表演“上马”和“骑马”的动作时,

可以让学生一边回忆老师刚刚的表演,一边用说明性的语言概括动作的过程,一边拿着马鞭

进行模仿表演。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一连串准确的动作,如“牵”“抚”“按”“蹬”“跨”

“扬”等,把语文要素和京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内容是聊聊书法。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前面

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我们接触过“书法提示”,了解了一些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还在班内举

办了书写作品展览。所以聊书法,大家应该都有话可谈。但此次口语交际活动的重点不在于

聊书写,而是书法的方方面面,如聊聊古代著名书法家及他们的故事,聊聊自己欣赏的书法

作品,聊聊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等等。学生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谈,从而全方位地感

受书法的艺术魅力,体会出书法所蕴含的文化之美,激发欣赏书法、学习书法的兴趣。在正

式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之前,学生与教师都要做好搜集资料的准备,比如图片、实物,这样才

能在课堂上有话可聊。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色,产生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

3.交流时表述要清楚,可结合图片、实物等资料,让讲述更加生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法艺

术。

2.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有条理地表达。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就感兴趣的话题提前搜集相关资料。

(2)旧报纸、毛笔、墨水。

2.名家书法作品的图片。

3.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一写,激趣导入

1.书写导入。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笔、墨、纸,写出自己的名字,或写上自己喜欢的成语。

(2)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小组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3)教师采访书写优秀作品的同学,问问他们为什么能将字写得这么好。

预设:六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接触书法学习,有些同学肯定学习过书法。至于没有

学过书法的同学,此时亲自拿笔写一写,感受传统的书写方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2.教师出示关于书法的图片,初步感知书法艺术之美。

过渡:同学们,有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言的诗,无形的画。可以说,书法和戏剧

一样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数千年来,人们书写都是靠笔、墨、纸、砚,也就是文房

四宝。我们用硬笔书法的历史与之相比,实在是短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书法,从各个

角度聊聊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二、赏一赏,感受魅力

1.欣赏课本上的书法作品,教师可进行欣赏指导。

提示: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

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

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等,通篇遒劲飘逸,字字精妙,符合传统书法

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书体

以散求正,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法家奉为极品。宋代书

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欣赏《兰亭集序》,会获得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2.读一读描写书法作品的词语,学会鉴赏书法作品。

过渡:古人鉴赏书法,会使用一些非常精妙、生动的词语。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记一

记。以后在鉴赏书法时就知道如何评价了。

提示:形容书法好的词语: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

鸾翔凤翥:翥(zhù),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风格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朝的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

深。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勾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形容书法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落纸烟云:笔墨落到纸上如同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3.了解文字的演变,欣赏不同的作品,感受汉字的悠久历史与艺术魅力。

(1)甲骨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

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

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

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这三种文字是以象形为主的字体。(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

的特点。)

(2)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故称隶书。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草书。草书的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主要

用来起草文书。后来经文人、书法家加工,草书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

官方场合。它兴于汉章帝年间,故名“章草”。狂草(连绵草)出现于魏晋,唐朝的张旭、怀

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朝,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在魏晋出现,

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几种是今文字系统的典范。(请

学生自己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3)教师出示各字体代表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书法艺术的风格多样化。

三、聊一聊,交流话题

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分成四个小组交流不同的话题。

(1)展示交流话题,给出交流提示。

①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

提示:搜集的故事要有典型性,要组织好语言,绘声绘色地讲。

②你参观过书法艺术作品展览吗?你欣赏哪些人的作品?

提示:结合自己的参观经历,说出所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或吸引你的地方。

③你学习过书法吗?在这一过程中,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提示:要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苦有乐,但肯定收获多多。

④你认为练习书法有什么益处?

提示:分点说明,要有条理,可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

(2)提出交流要求。

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四人小组中谈一谈。和同学交流时表述要清楚,可结合图

片、实物等资料让你的讲述更加生动。

②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对感兴趣的话题要深入交流。

③一人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提出问题。

④小组内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

2.全班交流。

预设一:说说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生1: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我最喜欢的是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他的代

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的有很多,有些非常有意思。

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偷揭走了。临近除夕,他不

得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

联是“祸不单行”。这样一来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

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

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预设二:说说自己参观书法作品展览的经历。

生2:我没有去过大的书法艺术作品展览,但去年我们学校在小礼堂举办过一次师生书

法艺术作品展,我和好朋友一起去看过。参加展览的作品非常多,有许多我很喜欢。比如我

们班上的××就写了一幅作品参展,我觉得他写的字特别好看!他练了好几年书法,小楷写

得整齐又秀气。大家肯定知道因为他的字写得好,所以平时办黑板报就总是由他来写字。他

还给我写过几幅书法作品呢!我非常佩服他。

预设三:说说学习书法过程中的特别感受。

生3:去年,我看见我表哥写的字很漂亮,我很羡慕他,于是便产生了要练习书法的念

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就找了一位有名的书法老师孙老师教我学习书法。他先

教我从基本的笔画“点横竖撇捺”写起,然后到每一个字的组合与拼凑的练习……。经过一

年的刻苦训练,我的写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但学习书法让我收获最大

的不单是写好了字,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比如我在练习书法的过程

中学到了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专心致志的定力、细致入微的眼力、周密分析的脑力和

准确表达的手力……,有了这些“力”,我自身就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预设四:说说练习书法的益处。

生4:我从七岁就开始练习书法了,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练习书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我认

识到练习书法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是收获也很多。练习书法不仅让我的字变得规范、

整洁,而且使我变得“静”,培养了我专心、细心、耐心的好品质。此外,练习书法也是对

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四、议一议,拓宽思维

1.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书法作品。

预设:引导学生留意书法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由于科技的普及和发展,电脑就能“写”

出十分漂亮的书法作品,真正用笔墨写出的书法作品很少,书法似乎有点脱离实际生活,大

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书法的联系不多,书法似乎有点曲高和寡。

2.说说你对书法与生活关系的看法。

3.总结:中国人写汉字,便离不开书法。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铅笔、钢笔等各种方

便书写的硬笔代替了毛笔,但一笔一画之间,都有书法的余韵在悠悠散开。今天我们聊了书

法的方方面面,也对书法的传承现状进行了思考。如果你热爱书法,那就练下去,将这门艺

术延续下去;如果你觉得写书法是一件烦琐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写字时把你的字写工

整、写出你的个性,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有关书法的话题还有很多,好的书法作品更多,希

望大家在课后再去聊一聊、看一看,说不定原来不爱书法的你,也会慢慢爱上它,这是再好

不过的事情了。

【教学反思】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与书法之间的关联,设计了一些写书法、找书法作

品的活动,毕竟书法虽然是我国的国粹,但能坚持练习书法、能欣赏书法的人并不多。所以,

我认为今天的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爱上书法、练习书

法,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自认为做得较好的方面有:

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他们说,他们评,他们议,我把讲

台让给学生,只是引导、补充完善,着眼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紧紧围绕学生自主表达、交流展开。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表达交

流的机会。学生思维活跃,参与度高,而且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学生发言。

3.课前师生都做了精心准备,搜集了相关资料、图片,每个人都用相关知识武装了头脑,

打的是有准备的仗,所以大家的交流有许多亮点。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拿手好戏”就是自己擅长的东西,不限于学习,

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课本中给出了各种“拿手好戏”,常见的如跳舞、唱歌、画画,

不常见的如挑水果、爬树。正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次习作便要求学生能正确

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亮之处。在本次习作中,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感受、看法写出

来,即要写出真情实感,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呈现自己拿手的方面。本次习作还要教会

学生列提纲,列提纲是一个很好的整合材料、安排详略的习作步骤,学生在本次习作训练中

必须掌握。

【教学目标】

1.仿照例子列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语句通顺。

2.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完后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列习作提纲。

2.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写出感受和看

法。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想想自己的拿手好戏,如果不确定,可以问问家人和朋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明确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2.与同学们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拿手好戏,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明确自己的习作提纲。

4.学习范文,分析范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游戏激趣:姓名、本领对对碰。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习作主题是“我的拿手好戏”,突然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拿手好戏,

估计有些同学还有些疑惑:我的拿手好戏到底是什么呢?“拿手好戏”就是最擅长的本领,一说

到某项本领,我们就能想起某个人的名字。那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来说某个人物的拿手好

戏,看大家能否迅速说出对应人物的名字。有些是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有些是课本中的人物,

还有些就是我们班上的同学!

(1)教师说出小说中或某个领域的人的“拿手好戏”,学生抢答。

示例:小说中人物:七十二变(孙悟空)

书画界人物:画牛(戴嵩)

体育界人物:乒乓球(刘国梁)

舞蹈界人物:孔雀舞(杨丽萍)

(2)教师说出某个方面的本领,学生说出班上同学的名字。

示例:写作文英语口语画画舞蹈书法跑步

预设: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猜测一些名人和班上同学的名字,学生能更深

刻地理解“拿手好戏”的意思。学生要明确“拿手好戏”应该是某人非常擅长的,而不是喜爱

的,因为喜爱不代表擅长。

2.引出本次习作的主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游戏中所说的那些拿手好戏可以算得上是突出的特长和本领。

其实,并不是只有唱歌、跳舞、写作、书法才是拿手好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课本上的文字,

看看里面提到了哪些拿手好戏吧!

二、明确要求,学写提纲。

1.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具体习作内容。

(1)阅读第一小节文字,明白“拿手好戏”可包罗万象。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拿手好戏。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结合

对他的了解,看看他表达的算不算是他的拿手好戏。

(3)指名上台说说自己感到自豪的拿手好戏。

(4)明确自己的拿手好戏后,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示,思考注意事项。

提示:①拿手好戏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成的。结合典型事例来写,突出“有趣”。

②写作时要安排好材料,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来写。

③详略要得当,重要的内容要详写,不重要的内容要略写。

2.学生进行习作构思,学写习作提纲。

(1)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纲,对如何列提纲有一定的认识。

(2)师生交流习作提纲的主要内容和写法。

提示:习作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

①题目。

②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中心思想。

③结构安排。这是习作提纲的主要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A.安排好材料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以简洁的文字或小标题

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B.确定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重要部分再

说明如何写,可用简洁的文字或小标题标明。

注意:提纲的形式不固定,可以用条款式,也可以用结构图式,只要表达清楚即可。如课本

上的提纲还可以转换成下面的形式:

题目:《三招挑西瓜》

主要内容:“我”的拿手好戏是挑西瓜。

中心思想:“拿手好戏”也有不灵的时候,还得多多训练。

结构安排:

一、“我”是怎样练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戏的。(略写)

二、周末和同学郊游时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详写)

1.我用“看、拍、听”三招,自信地挑了两个大西瓜。(次详)

2.第一个西瓜很好,得到同学的夸赞,我很得意。(次详)

3.第二个西瓜没熟,我很尴尬——拿手好戏演砸啦!(详)

三、抒发感受,再次点题。

三、抒发感受,再次点题。

学生依照课本中的例子,列出自己的习作提纲。(也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形式列提纲。)

1.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相机指导。

2.列好提纲后同桌间互相交换看一看,指出问题,再修改。

四、依照提纲,完成初稿。

1.学生结合自己的提纲,完成初稿。

(1)注意课本上提到的习作要求:重点部分写清楚;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2)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不完全参照提纲,适当修正提纲。

2.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留意佳作和有问题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习作内容:包饺子、唱歌、跳舞、演讲……

习作要求:1.列一个提纲;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对照要求,检查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

3.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4.把拿手好戏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教师说说这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二、合作评改,修改誊写。

1.学生完成初稿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看看重点部分是不是写清楚了。

(2)修改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

(3)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2.交换习作,小组合作评改。

(1)相互交换习作,用心品读别人的习作。

(2)找出别人习作中的优美词句、精彩事例,写出评价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修改,学生自己学会修改文章,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通过互改,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会对习作进行评价。

3.师生共评。

(1)指名上台读自己的作文。

(2)师生评议。

点评重点:①详略得当,事例典型;②描写细腻,有真情实感;③开头、结尾有特色。

三、修改有问题的习作。

课件出示:问题习作。

1.学生说说习作的问题在哪里,该如何修改。

2.教师帮助修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课堂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看了大家的习作,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

精通”!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这个拿手好戏不是成绩

上的出色,而是涉及方方面面。这个拿手好戏足以让我们自信满满地对自己说:“我真棒!”生

活中,我们总是讲究谦逊有礼,但有时候,我们也要给自己打气,增加自信,多看到自己的长处,让

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的习作,我们主要学习了列提纲。列提纲就像织网打鱼,网织好了,才能打上鱼来。提

纲列好了,就能安排好习作的主要内容和详略,做到心中有数,写起作文来才胸有成竹。老师真

的希望写作文也能成为每位同学的拿手好戏!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提示:(1)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会列提纲。

(2)写作时按一定顺序,要做到详略得当。

(3)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更加充满自信地学习、生活。

【教学反思】

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将课堂分成练说导写、习作和修改欣赏三个部分。在指导学生构

思方面,我指导学生先确定自己的个性化题目,再学会列习作提纲,然后进行初步写作。写

完后展开合作评改,通过自改、互改、师生互评,同学们明白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

以后的习作中会更重视修改。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