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1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脑血管病影像诊断脑肿瘤影像诊断2中枢神经系统解剖3由头侧向足侧分别为端脑、间脑、脑干、小脑端脑即双侧大脑半球,每侧半球包括额、顶、颞、枕、岛、边缘6叶及深部基底节(属灰质核团,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间脑为端脑和脑干之间的部分,包括背侧丘脑、上丘、下丘、底丘、后丘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小脑:双侧小脑半球、蚓部脊髓:延髓向下的延续,位于椎管内4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5大脑半球内面观6大脑半球内面观7大脑半球底面观8脑血管解剖背外侧面:大脑中动脉9脑血管解剖内侧面及底面观: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10脑血管造影(大脑前中动脉)11脑血管造影(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造影动脉期12脑血管造影(静脉窦)13脑膜14正常颅脑CT断面解剖151617181920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方法的选择21

一般原则MR平扫MR增强CT平扫22CT卒中颅脑外伤颅骨病变脑血管:CTA(CT动脉造影),不是CT增强23适于颅内绝大部分病变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脑内血肿亚急性期肿瘤、脱髓鞘、炎症、发育畸形等MRI24脑出血:急性期CT;亚急性期、慢性期MRI脑梗死:首选MRI(DWI),CT次选脑血管:首选CTA,MRA次选后颅窝病变:MRI25脑出血指原发脑实质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26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理微小动脉瘤、玻璃样变性80%发生在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丘脑最常见;20%在小脑、脑干和脑叶临床表现常发生于50-70岁剧烈头痛、呕吐三偏体征(基底节区出血)27CT表现血肿演变:均匀高密度影;血肿边缘模糊、密度减低;等或低密度灶;脑脊液样囊腔水肿和占位:2周最明显,持续1月,2月消失增强:3天~6月,2周~2月最明显,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影血肿转归:低密度37%、裂隙灶25%、钙化10%、无残留灶27%28丘脑出血29急性期吸收期(2周)30右侧小脑半球出血31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32MRI表现超急性期(<6小时):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急性期(7小时~3天):T1WI等,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早期(4~7天):T1WI周高中低信号;T2WI低信号晚期(1~4周):T1WI、T2WI均为高信号慢性期早期(数月):T1WI、T2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环晚期(数月~数年):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33左侧小脑半球急性血肿(含氧Hb)T1WI等,T2WI略高CTT1WIT2WIDWI34超急性血肿(含氧Hb)

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周边可见少量脱氧Hb呈低信号35亚急性早期血肿T1WI、T2WI周高中低信号36亚急性早期血肿(外周细胞外F3+Hb,中心脱氧Hb)T1WI、T2WI周高中低信号37亚急性晚期血肿3周(细胞外、稀释F3+Hb)

T1WI、T2WI均高信号周边水肿减轻38双额叶亚急性血肿破入脑室2天2周3周39鉴别诊断脑内钙化生理性钙化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结节性硬化、中毒等

鉴别要点无临床症状无占位效应多为双侧对称密度更高定期复查无明显变化40双侧基底节生理性钙化41甲状旁腺功能减低42脑出血影像诊断小结急性临床病史与体征相一致的脑内高密度占位效应T1WI高信号——亚急性期T2WI低信号环——慢性期43脑缺血和脑梗死病因和分类病因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气体、脂肪低血压分类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出血性梗死45病理生理细胞毒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脑组织梗死兴奋性氨基酸:突触谷氨酸↑Ca2+过载:加重细胞毒性水肿自由基损伤:激活NO合成酶凋亡:不同于坏死的细胞程序性死亡46脑梗塞分期超急性期(<6小时)急性期(<3天)亚急性期(3~10天)慢性早期(11~30天)慢性晚期(>30天)47CT表现<24小时:50%~60%无异常发现早期征象致密动脉征: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或其他大动脉密度增高,CT值77~89Hu(42~53Hu)岛带消失征: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48CT表现>24小时脑质密度: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的低密度区,同时累及灰白质,大小和形状与闭塞血管有关;1~2周密度均匀减低,边界较清;2~3周,梗死区水肿消失、吞噬细胞浸润成为等密度,“模糊效应”;1~2月,软化灶形成水肿和占位:1~2周最明显强化:3天~6周,2~3周最明显;脑回、斑片、团块状;BBB破坏、新生毛细血管、过度灌注4910小时3天1.大脑中动脉致密征2.岛带消失征50大脑中动脉致密征5h1h2d514小时豆状核轮廓模糊52MRI表现<24小时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大脑中动脉磁敏感征”T1WI等、稍低信号,脑肿胀T2WI高信号(>8小时)动脉增强10%~20%阴性53MRI表现>24小时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3周“模糊效应”;1~2月软化灶水肿和占位:1~2周最明显增强动脉增强消失邻近脑膜强化:1~3天脑实质强化:数周54MRI表现弥散加权成像(DWI)细胞毒性水肿:数分钟,细胞内水肿,水分增加3~5%细胞内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表观弥散系数(ADC)下降DWI呈高信号(7~10天);随着血管源性水肿、神经元坏死、凋亡的出现DWI呈等或低信号55右偏瘫4小时“大脑中动脉磁敏感征”564小时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57发病3天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5848小时T1WIT2WIPDWIFLAIR5918天60脑膜强化61右侧大脑半球梗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62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63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64右侧大脑半球梗塞,大脑前动脉供血区65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66腔隙性脑梗塞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和丘脑区,常多发直径多在10~15mmCT:两侧基底节-丘脑区多发小低密度灶MRI:T1WI稍低或低,T2WI稍高或高信号DWI高信号(急性、亚急性期)67左侧基底节-丘脑区腔隙性脑梗塞68左侧内囊后肢区腔隙性梗死69出血性脑梗塞占脑梗塞3%~5%;1~数周血管再通时,闭塞远侧已经发生坏死的血管壁破裂、出血CT、MRI低密度梗塞区内出现高密度长T1长T2梗塞区内出现血肿信号,占位效应加重70出血性脑梗死18小时4天71出血性脑梗塞72出血性脑梗塞73颞顶枕叶交界区出血性梗死CT平扫T1WIT2WIT1压脂74脑梗塞影像诊断小结急性临床病史闭塞血管供血区的低密度(符合血管分布)DWI高信号(急性/亚急性期)75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强所致外伤性和自发性;颅内动脉瘤占自发性的51%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脑裂、脑池、脑沟或脑室内异常密度/信号影76蛛网膜下腔出血77蛛网膜下腔出血78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异常密度/信号影79急性硬膜下血肿80亚急性硬膜下血肿81亚急性硬膜下血肿82硬膜外血肿颅内出血聚集在硬膜外间隙脑膜血管损伤,以脑膜中动脉常见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异常密度/信号影,与期龄有关,多见于颅骨骨折附近,内缘光整,相应脑实质内移83硬膜外血肿84脑挫裂伤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外伤后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CT:急性期损伤局部低密度伴点片状高密度及占位效应;MRI:混杂信号85脑挫裂伤86脑挫裂伤87脑外伤颅骨骨折88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常见发热、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CSF、脑电图异常CT:颞叶、额叶常见,低密度MRI:T1WI稍低,T2WI高信号89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90颅内肿瘤胶质瘤慢性起病症状无特异性:头痛、癫痫、中风样症状CT:额叶较常见,低密度,边界不清M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