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3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3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3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3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3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23*童年的发现(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弄清楚“我”是怎样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教学重点: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大胆想象。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也曾发生过让你们至今都难以忘怀的趣事吧!你们童年时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呢?(我发现了山洞里的一个小秘密;我发现鸡经常吃一些小石子;我发现在下雨前夕蚂蚁们会搬家;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我发现雨过天晴时天空会有彩虹……)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都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的发现》看看作者在童年发现了什么。(板书童年的发现)2.简介作者费奥多罗夫:苏联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识记生字。会认字:胚祸患赋痴绞嘿伊娜窘3.理解词语。澄澈:清澈透明。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运转自如:指活动不受阻碍,运动得非常熟练自然。绞尽脑汁:费尽脑筋。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感知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本文记述了“我”由寻梦而发现胚胎发育规律,但因在课堂上发笑而受到惩罚的事。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4.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I质序记叙的,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又写了什么。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有一次“我”因想起了自己的发现而笑出了声,却受到了惩罚。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先是好奇梦中飞行是怎么回事,然后好奇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思考母亲怀胎为什么是9个月。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六年级时在一次生物课上,因想到“我”的发现而发笑,却被误会、惩罚。“我”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5.读了文章,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我”是个幽默、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四、课堂小结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给自己招来麻烦,但依然希望大家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思考,坚持不懈地勤奋钻研。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2.体会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弄清楚“我”是怎样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难点)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看看作者童年时到底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板书童年的发现)二、细读文本(一)指导品读。[板书概括叙述:童年的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1.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长记录并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1)“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2)“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啊!有些生物学家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这太令人惊讶了。(3)本文运用了倒叙手法,开头就制造了悬念,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激发了阅读兴趣。(4)谈话过渡: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告诉他的,那还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说,“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同学们,你们相信吗?让我们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了解“我”是怎样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说说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二)指导品读。(板书具体叙述)1.梦中飞行,引发思考。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再谈谈自己的体会。(2)小组交流,小组长记录并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体会到了“我”梦中飞行时的快乐和惬意。(4)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想一想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5)谈话过渡:“我”发现自己在梦中飞行,并且得知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疑问,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板书梦中飞行产生疑惑)2.师生对话,求解疑问。(1)“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老师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老师是怎样解答的?(学生自由发言)(2)读一读,并思考老师给出令“我们”满意的答案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3)教师小结:“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于是说:“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老师虽然没有解释清“我们”所有的疑问,但和老师的这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板书老师解释继续追问)(4)朗读指导:“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5)谈话过渡: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因此“我”更加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3.绞尽脑汁,惊人发现。(1)谈话引导:“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引导“我”进一步探究、思考,最终有了“发现”。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是怎样寻找答案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眼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①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②教师小结:课文中有两个词写出了“我”寻找答案时的执着和努力——“痴迷”“翻来覆去“。③学生交流:“我”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2)“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①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的含义。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③教师小结:要联系上文理解句子,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等词语体会发现这个规律的不容易,从而体会发现规律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板书绞尽脑汁发现规律)(三)指导品读。(板书得到证实:老师的讲解“我”发笑被驱逐)1.证实发现。(1)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发现是怎样被证实的。又过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2)引导交流: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这“笑”没有丝毫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因为在当时,对于同学和老师们来说,人的发育是一件神秘又严肃的事情,老师认为这件事应当以严肃的面孔来面对。所以,老师误以为“我”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严肃的事。)(3)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把“我”轰出了教室。)2.谈话过渡:“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对,结果却受到了惩罚,被老师轰出了教室。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1)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①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②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2)教师小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感想。(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三、探究人物形象1.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来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2.小组交流,达成一致意见。3.小组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很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听完这句话……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四、写法探究巧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本文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交代了结果:“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接着写“我”在课堂上因想起了自己的发现而笑出声,受到惩罚的事。这样的开头,制造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中稼务:请你运用倒叙的方法,写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突出人物特点。注意语句通顺,150字左右。五、课文主旨本文通过记述“我”由寻梦而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但因在课堂上发笑而受到惩罚的事,反映了孩子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赞颂了孩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说明了任何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板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六、课堂小结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同时,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风险,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学习提示中的问题去读课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弄清楚“我”是怎样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留足想象和相互交流的时间。通过交流讨论,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探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2 祖父的园子(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对“我”的爱。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

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对“我”的爱。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2课时第一课时会认本课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对“我”的爱。(重点)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介绍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现代女作家,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初读感知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板书祖父的园子)检查初读情况。会认、会写生字。蚱晃啃樱蚌割嘟倭啰逛蝴蚂嗡拔瞎铲锄承瓢会读、会写生字,并组词。蚂蚱(mà) 樱桃(yīng) 倭瓜(wō) 割掉(gē)蚌壳(bàng) 下雨啰(luo) 闲逛(guàng) 明晃晃(huǎng)书写指导:蚂:左小右大,“虫”字要窄小。樱:“木”要窄,两个“贝”写紧凑,“女”扁宽。割:“害”字宽一点,“刂”要窄。(板书书写指导:蚂樱割)多音字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huǎng(明晃晃)晃huàng(晃动) (板书多音字:晃)读一读:无风的时候,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明晃(huǎng)晃的大镜子。一阵微风吹来,明净的湖水里就晃(huàng)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理解词语。明晃晃——光亮闪烁。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瞎闹——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小结:本文回忆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重点)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难点)小学课件资源课前导入讨论交流: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预设:色彩丰富、充满生命气息。自由自在、富有童话色彩。品读释疑(一)指导品读。品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提问:同学们从“样样都有”中想到了什么?预设:从“样样都有”中可以看出花园里昆虫的种类很多,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正扳着指头给人介绍园里的昆虫,孩子满足、得意、炫耀的神态跃然纸上。品读: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提问:用一句话概括这几句话的内容。预设:描写了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丰富的色彩等。品读: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提问: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预设: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生动地表现了“我”对蜜蜂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讨论交流:花园里都有些什么昆虫?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些昆虫的?预设: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二)指导品读。品读: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提问:如果将“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为什么?预设: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印象,表现了园子的明亮、活力四射。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却不能传达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品读: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提问: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说一说关联词表现了什么。预设:关联词“因为……所以……”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我”喜欢事物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结果子的喜欢,不结果子的好像并不存在。品读: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提问:句中的“先呼叫”和“先冒烟”分别说明了什么?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就会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说雨水落在树叶上,雨水成线就像冒烟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榆树的高大。品读: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提问:该句中,作者从哪个角度描写了榆树的健美?预设:作者从视觉角度描写了榆树的健美。(三)指导品读。品读: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提问:“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这表现了“我”的什么特点?预设:“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种小白菜。“我”并不是在认真地劳动,而是在玩耍,“我”甚至还很淘气,把菜种踢飞。这表现了“我”的天真幼稚、顽皮可爱。品读: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提问:祖父拔下锄头杆的举动体现了祖父对“我”的什么感情?预设:因为“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这表现了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体现了他对“我”的疼爱。品读: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提问:对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笑”字?这说明了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对话中一共出现了三个“笑”字。祖父和“我”说话的时候,被“我”幼稚的言语逗得一直在笑,这说明祖父是一个慈祥、有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人。品读:我并不细看……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提问:这段话写“我”在园中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什么?预设:“我”在园中摘、吃黄瓜,追蜻蜓,捉、玩蚂蚱等,表现了“我”对园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都非常喜爱,“我”在园中的生活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儿童的天性在园中得到了释放。讨论交流。默读课文,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预设:“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我”还追蜻蜓,摘、吃黄瓜,捉、玩蚂蚱等。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色彩丰富、充满生命气息、自由自在、富有童话色彩的园子。“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是怎样的?预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四)指导品读。品读: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提问:为什么“我”会有“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土墙都会回答”的感受呢?预设:因为在“我”的眼中,园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健康、漂亮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土墙好像都会回答。可见,在孩子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有情感,都有情趣。品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提问:句子运用了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