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 论文_第1页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 论文_第2页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 论文_第3页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 论文_第4页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

摘要:

乡土文化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特别注意开发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乡土信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把学习过程转化为生活体验,诱发他们与教材的亲切感,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乡土文化;其次,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感悟乡土文化;第三,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享受乡土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乡土文化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并特别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乡土文化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特别注意开发的教学资源。每个人的生活都必然性地依附于一方水土,每个人的思想、文化、情感的根也都必然地深植于一方乡土文化的土壤之中,乡土文化从幼年就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而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因此,乡土文化就天然的应该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乡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蕴涵着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感情。虽然每个人的家乡各不相同,但对家乡的热爱却几乎是一致的,我们都会有浓厚的乡土情结,都会津津有味谈起家乡的名胜古迹、轶闻趣事、物品特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乡土信息,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把学习过程转化为生活体验,诱发他们与教材的亲近感,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么,怎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尝试、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乡土文化。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师生共同分享对一篇课文的感受。语文阅读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质美美。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思想感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教材的思想内容,与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们可以在词语理解、内容感知和了解作者的生平阅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乡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我国面积广大,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作家们创作时所用的词汇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方言土语的运用虽然对读者的理解有一定的障碍,却也增加了文章的乡土色彩,使其更具人文魅力。教材往往对这些词语使用普通话注释,这样的注释很“标准”,但对于同样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像隔着一层玻璃。如果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能用学生易于理解的,具有乡土色彩的词语解释一下,那么,对于这个词语,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亲切起来,对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我们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菜畦”和“蝉蜕”两个词语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对这个两个词语课本是这样注释的,“菜畦,菜地。畦,由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蝉蜕,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对于这个两个注释,很多同学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他们会问:“土埂是什么?”“什么是幼虫?”“什么是成虫?”,老师如果直接用我们阜阳话告诉他们,“菜畦就是菜沟,蝉蜕就是知了壳。”这样解释既简洁,又易于理解,同学们恍然大悟的同时,还会对文本产生亲近感:原来课文的内容和我们这样贴近啊!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时,我们更要注意和乡土文化联系起来,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蕴涵着丰富的乡土内容,如鲁迅的《社戏》、《故乡》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孙犁的《芦花荡》,朱自清的《背影》,还有,《云南歌会》,《竹影》,《安塞腰鼓》等。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文中涉及的乡风民俗和我们阜阳地区的乡风民俗作一个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如《端午的鸭蛋》,文中介绍了作者家乡过端午的习俗,而我们阜阳是怎么过端午的呢?学生在找出两者异同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增强了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文学常识的学习同样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文化色彩。我们阜阳靠近中原,历来属于中原文化的范畴,许多文人大家和阜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苏轼、欧阳修、曹操等,在学习他们的作品时如能把他们和阜阳的关系作个简要介绍,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轼“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诗句,让许多阜阳人激动、自豪,对他有一种亲切的感情。而欧阳修呢,他在颍州为官多年,在阜阳大地留下了许多生活印迹,他的祠堂就在笔者学校附近,学区内的一些姓欧阳的学生或许和这位先贤还有些血缘上的联系。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欧阳修文章时,就先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激动起来,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其次,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感悟乡土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次综合性学习,许多综合性学习与乡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如莲文化,桥,戏曲大舞台等。在莲文化的综合性学习中,笔者曾引导学生调查过泉河北岸莲台村村名的来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了解了泉河河道的变迁和家乡父老为治理泉河做出的贡献。笔者也曾指导学生调查过阜阳的桥,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知道了阜城的白衣桥、闻集的一柏担三孔桥等历史名桥的历史与传闻,见识了阜裕大桥、泉河大桥等现代桥梁的壮观与美丽。尤其是在戏曲大舞台这个综合性学习中,笔者让学生调查阜阳的地方戏曲,学生不仅了解了曲剧,梆剧以及它们的优秀剧目《郑八怪联亲》、《扁鹊与齐桓公》、《范进中举》、《刘海戏金蟾》等,并且对民间艺人刘晓燕也能说出个一二来。通过把综合性学习与乡土文化的融合,学生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更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对家乡的感情。第三,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享受乡土文化。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大部分学生却怵写作文,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如果我们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能和乡土文化联系起来,就可以帮助学生开拓写作的源泉,使他们由怵写作文到爱作文,逐渐成为写作文的高手。我们阜阳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楚王梳妆台、掩龙庙、华陀集、刘公祠、会老堂、抱龙桥……代表着阜阳光辉的过去;颍州新西湖,生态园以及鳞次栉比高楼大厦展示着阜阳辉煌的现在,只要我们多引导,学生很容易把自己的感情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产生写作的冲动和灵感。距笔者学校三千米远的河水寨南面有一块被称为“八路坟”的土地,那里长眠着许多当年刘邓大军攻打阜阳时牺牲的烈士。前些年笔者曾带学生到那里探访。找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请他向学生讲述了当年的战斗。探访回来,学生们情绪十分激动,不少同学都写出了感人至深的好文章。总之,乡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我们要善于开发利用,让它很好地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我们要在乡土文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乡土意识,把“生在阜阳、热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