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o"教师"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教学重点】: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教学过程】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出示图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1)课件内容:(一类字):傲慢谦虚恼怒荒凉朴素价值嘴巴吵闹感受捧起和睦相处盛东西(二类字):懦弱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掘开

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

)了。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奚落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1、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看看铁罐是个什么样的人?出示课件:1-6自然段生预设:铁罐很傲慢,自以为是……师:同学们说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师:老师把“傲慢”变成红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生:骄傲)。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说话人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谁来试一试?指导生读,评价)2、师过渡:傲慢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个位置:句子中、前、后。请你找到旁白后再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生:同桌合作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生汇报交流)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3、师: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小组间比赛)

(二)学习第7-9段,学生自己归纳表达陶罐和铁罐神态或心情的词语。师过渡: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人物的神态动作,可是作者有时不会在提示语中加上这样的词。(出示课本7-9自然段。)1、请读7-9段,考虑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心情变化?小组内讨论并确立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加到句子中,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2、小组汇报学习。a.生(小组代表)预设:陶罐很温柔、不生气、和气……

铁罐:发疯、更加生气、怒火冲天……b.引导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生评价。C、分角色朗读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2-9自然段)。

①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另一生读陶罐的话;②自由组合读(去到旁白)。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3、总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师: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生预设: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板书:坚硬)

师:陶罐那么谦虚,他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生预设: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板书:易碎)师过渡: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难道陶罐一点长处也没有了吗?(三)学剩余自然段出示课件:默读剩余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一填。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

)了。生预设:陶罐:朴素、美观、有价值,

铁罐:什么也没有了

师:易碎的陶罐成为了古董,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生预设: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师:对呀,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人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童话故事学完了,铁罐的结局让人感到悲哀,不过,我们可以把结尾改一下:

四、拓展延伸,提高应用能力。

出示课件:很多年以后,受了伤的铁罐也被人挖出来了,他(

)对陶罐说:“对不起,我只看到了你的缺点,没看到你的优点

。”

陶罐(

)说:“人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1、学生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

2、师过渡:表示人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你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生动。请大家来看:

一生出场,表演:边笑边说话。

3、师:谁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成一句话?生:预设:某某笑着说:“今天真高兴!”

某某大声笑,说:“今天真高兴!”

五、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短处

易碎

坚硬(长处)

谦虚

傲慢

争辩

恼怒

(长处)美观

无影无踪(短处)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o"教师"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针对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效果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四次对话,将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淋漓尽致,鲜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教学资源,通过读、感、悟,学习文本。一、认识陶罐和铁罐。课始,同学们就提出问题:陶罐是什么样的?和学生解释后,我看到书上的插图,便产生了一个新的设计,“同学们,看书上的图,你能猜猜哪一个是铁罐?哪一个是陶罐?理由是什么?”[课堂效果: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游戏,一听老师让他们猜,顿时兴趣高涨。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因此,学生都能抓住神态、表情来回答。正好触及到教学重点。]二、朗读对话,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开门见山,提出云泡泡里的问题——奚落什么意思?两个同学举手作出回答。这只是处于感性上的认识。于是,我便说:“让我们读读铁罐说的话,体会‘奚落’的意思,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接下来,指名学生读,集体读,男生读铁罐的话,女生读陶罐的话。在上一环节中,同学们已看过图上铁罐的神态、表情,几个活跃的男孩也比画上了,引来同学们的笑声和称赞。[课堂效果: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情趣是愉悦的,朗读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对话的内容很熟悉了,有的同学已能背诵。在读中悟,悟后读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三、表演。上一环节,学生余兴未尽,我又趁热打铁:“我们演一演陶罐和铁罐的这段对话吧。”先同桌同学合作练习,再请两组到讲台上演并进行了评价。[课堂效果:学生演得认真,看得认真,评价也很认真,赞扬了优点,指出了不足。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表演时,脱离书本,将课本里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达到训练语言的目的。]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教材分析一、教材简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选编这篇\o"课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o"学生"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o"教学"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二、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o"词语"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o"方法"方法。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三、教学建议1.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2.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素”是平舌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比如:恼和脑、捧和棒、朴和扑、受和爱、吵和沙、陶和淘。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的字形和字义,再分析这些字和它们相似的生字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区别形义的不同后记忆并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易写错的字,如“荒”的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写成“云”;“植”右边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素”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少写一点;“感”右上方不要少写一点。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来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相提并论”等词语的意思。比如“奚落”,是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联系下文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样尖刻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文中的泡泡作了这方面的提示。“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的意思,课文中陶罐铁罐虽然都是盛东西用的,但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自己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和睦相处”,相处得平安和谐,不争吵。通过读上文陶罐的话,就能理解“和睦相处”的意思。4.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o"教师"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可以用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继而再提出: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交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在学生说出以上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理解。5.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指导朗读要注意:首先要弄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有的语句没点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来读。铁罐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他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在自己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来读。分角色朗读,要把角色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可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集体分角色朗读。6.课后第二题是积累词语的练习。可先让学生画出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再抄写下来。比如:奚落、谦虚、轻蔑、恼怒、傲慢、羞耻、懦弱。如果学生认为其他词句也很好,可以把更多的词语抄写下来。7.选做题要求演故事。教师可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表演,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只要不脱离课文的主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内容作出补充。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评测练习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奚落(xīxì)懦弱(nuòrǔ)恼怒(nǎolǎo)掘开(jiējué)覆灭(fúfù)谦虚(xīxū)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的渣滓()的尘土()的兄弟()的场地()的宫殿()的东西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例:一块(板一扇()一顶()一门()一列()一担()一棵()一场()一团()一阵()一颗()四、比一比,组成词语。骄()虚()恼()奚()桥()虑()脑()溪()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骄傲——懦弱——恼怒——轻蔑——羞耻——美观——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从________可知铁罐看不起陶罐,铁罐瞧不起陶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而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一、抓对话、重朗读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二、以对比、悟品格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课标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位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7课《陶罐和铁罐》,它是一篇符合儿童阅读特点的童话故事。本篇课文所在的第七组由四篇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紧紧围绕主题“科学的思想方法”,使读者明白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边读边思考,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课文讲述的事例,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搜集和课文相关的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二者的心理活动,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能够抓住描写对话和神态的关键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本课这种童话故事的形式,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有过接触,比如《丑小鸭》,对这种课文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且很受学生欢迎;通过抓描写对话和神态的关键语句来体会文中角色心理活动,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所涉及,比如《灰雀》、《小摄影师》,本课应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体会;本课较难理解的词语很多,可以锻炼学生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比如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这些方法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在本课可作为练习。(二)教材特点1、课文内容《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虽然每天朝夕相处,但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总是傲慢无礼地奚落它,而陶罐却谦虚大度。埋在土里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面中傲慢无礼的铁罐正在用轻蔑的语气对陶罐说着什么,谦虚大度的陶罐并没有生气,而是依然面带笑容。这幅图片直观的反应出了两个罐子不同的思想特征,生动有趣的画面很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印象,这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语气的把握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课文情感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及两者不同的结果,体现了一种相互学习,和睦相处的做人原则,通过对于文中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的体会,结合生活经验,应该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后,对于铁罐和陶罐的言行形成自己的意见,明白铁罐的作法是不对的,人无完人,一味的骄傲自满最终会自食苦果。知道应该向陶罐学习,它那种谦虚、大度、团结友好的精神最终为自己铺就了通向成功的大道。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但说明的道理却不简单,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牢记这一道理,将会受益终生。3、语言表达(1)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A、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占用的大部分篇幅,在对话中,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体现的淋漓尽致。B、语言简洁、生动。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文章开门见山,用词精准,且生动活泼,读起来兴趣浓厚。学习本课学生可以积累到很多描写神态的好词语。(2)课文谋篇布局的特点作用和效果A、文章段落清晰。1~9自然段为第一段,写了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10~17自然段为第二段,讲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成了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B、情感表达层层递进。在写铁罐的情绪变化时,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的顺序层层递进,在体会朗读时可以循序渐进。(3)难句解析A、“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这几句话是陶罐受到傲慢的铁罐奚落之后的据理力争。对于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表现出谦虚克制的态度,不和质地坚硬的铁罐去碰撞,然后用“但”字一转,说这“并不是懦弱”,因为“罐子”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这是罐子的职责。至于盛东西,陶罐说:“我不见得比你差”,这是从履行职责能力上讲的。“再论”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从下文许多年代以后陶罐光洁如新、铁罐消失得无踪无影可以看得出来。B、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已无踪无影了。这几句话讲铁罐的下场及消失得无踪无影的原因。“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说明找的时间长,找得很仔细,但仍不见铁罐的影子。最后一句,交代铁罐消失的原因。“早已”说明铁罐经不起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4、训练项目(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分角色朗读及表演。(2)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3)积累文中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4)结合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学习课文后自己的想法或收获。5、课后思考练习题编排意图(1)第一题分角色读课文,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体会两个罐子不同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读,反映出自己对陶罐和铁罐的心理活动的理解。(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为自己的写作奠定基础。(3)这个选做题是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发挥想象力,立足于课文,自由表演。二、学情分析(一)理解内容方面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有了前两年学习的基础,已经能够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并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类课文学生在二年级接触过不少,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纸船和风筝》、《丑小鸭》等等。童话故事通过拟人化描写,将一个个含义深刻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有趣的事例表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障碍。本课可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加以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本课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对话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的训练在本册第二单元也进行过训练,如《灰雀》、《小摄影师》等课文,都是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学生对这一学习方法也不陌生。不过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较多,可能会成为学生体会过程中的一个小小障碍,这就要求在朗读中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二)训练重点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已经能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但要读出感情来一定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分角色朗读课文作为本课的一个训练重点,可以以读促讲,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陶罐和铁罐当时的心理活动。2、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本课生词较多,比如“奚落、懦弱、轻蔑、恼怒、相提并论、羞耻、覆灭”等,学生接触的少,理解起来有困难,但如果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语境去想的话,就能够了解词语的大意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本学段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所以在本课作为一个训练重点。3、积累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写作文是一个重难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注重好词佳句的积累。本课最突出的就是对于两个罐子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所以将此作为一项训练重点,课后题中也涉及到了此项内容。三、学习目标

1、会认“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3、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理解、体会课文内容的目的;通过联系上下文,达到理解词意的目的。4、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心理活动,能够简单叙述;学习完课文后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收获。5、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四、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内心活动,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任职学校王庄镇中心小学任教学科语文任教年段中年级姓名观察视角一、教什么

观察记录观察视点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明确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学生合作交流、教师解难释疑。3.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