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2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2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2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2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根底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根底。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步计算才能。(3)结合教学,培养学惹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浸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天平一只,算式卡片假设干张,茶叶筒一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辉,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究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究,分析^p比拟,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才能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化的设疑和引导也浸透了老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究与理论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三、自学考虑,获取新知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考虑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详细的例子加以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标准书写格式。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要探究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互相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表达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程度的进步,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学习目的: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展计算。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展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挂图教学措施: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激发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节电池)生:电池师:准确地说这是节用完了电能的电池,可以说它如今就是一件“废品”。板书:废品师:你们知道吗?废电池中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安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少掌柜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师:再看老师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饮料瓶子)。生:塑料饮料瓶子)。师:这也是“废品”。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师: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生想一想。生:回收师:很好。(再板书“回收”。)回收是个好方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展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用语言描绘所给的信息。考虑: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搜集了多少个?小青搜集了多少个?(假如学生提出的是两步解答的,就放到问题银行。)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老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生:先摆小林的2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6个,就再摆6个,结果小红就是23加上6个共29个,算式是23+6=29(个)。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搜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因为23-4是退位减法,学生能用小棒摆出结果就可以了。)三、稳固练习1、练习“练一练”的第1题。出示两个盒子。(里面已经放好了花生米。每个盒子里各有一张纸条)。找两个学生到盒子前。分别读出两个盒子里的信息。生听、用心记下纸条上给出的信息。其一:我的盒子里放了42粒花生米其二:我的盒子里放的比他的多6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第二个盒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引导解答。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计算。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2、练习“练一练”的第二题。用一只好看的“千纸鹤”引入。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生:千纸鹤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送一只千纸鹤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气正在折呢!看看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淘气折了37只千纸鹤。笑笑再折12只就与淘气折的一样多。笑笑折了多少只?学生理解题,讨论,说一说怎样解答。然后写下来,并解答出来。3、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4、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缺乏。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教学目的: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拟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才能与语言表达才能。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重点:掌握比拟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教学用具:积木块。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互动意图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引导比拟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拟2.板题:高矮1.判断高矮2.读题比拟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1.感知人有高有矮2.明确学习目的二、探究方法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拟高矮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3.汇报交流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2.小组合作同桌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鼓励合作活动组间互评肯定方法鼓励求异思维1.激疑启思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才能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三、排队游戏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1.判断并说明方法2.判断并说明方法组间互评,肯定鼓励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2.培养思维说理才能四、反响练习1.第12页第7题〔1〕说出动物名〔2〕比拟高和矮2.举其他喜欢的动物作比拟反响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鼓励互查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2.激趣五、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2.摆高活动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拟3.悄悄话游戏〔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2〕判断考虑谁高,问题出在哪儿?1.自由活动反响2.合作活动观察判断反响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别出心裁生评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六、评价总结比拟高矮要注意什么反响学会总结教学考前须知:1.学生对实物的比拟有许多生活经历。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拟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拟学生并不生疏。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拟的方法。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教学目的:1.引领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测等数学思维才能的培养。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备课重点: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p都说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说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化。重点考虑: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提醒,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生活的联络,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考虑?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进步数学考虑的含金量?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提醒长方形特征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理解到底有多少?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一样,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9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五第14题。教材分析^p:本课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络。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比照,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材注重从生活、消费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教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搜集的渠道,也表达了统计与消费、生活亲密的联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学情分析^p: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根底上教学的,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通过与所学旧知识性的比照,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能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教学目的:1、通过实例和与条形统计图的比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局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3、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学生准备:搜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和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投影出示主题图〕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工程?能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统计出喜欢各项运动的情况吗?2、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喜欢的各项运动的人数。〔老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板书课题统计,小黑板出示学习目的。二、比照分析^p,生成新知1、学生观察并讨论〔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考虑,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局部量与总量的关系。2、老师用多媒体投影出示扇形统计图,如右图。讲述:这个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人数,其它各局部扇形表示各局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学生根据信息同桌互提问题,互答。4、回忆知识生成,并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拟,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局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读出很多数学数学信息。〕5、多媒体投影出示做一做,如下列图。〔1〕学生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2〕根据题意自主计算,选五名学生分别板演五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三、解决问题,展示提升1、多媒体投影出示练习二十五第13题,如下列图。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这三道题。2、完成后小组选题汇报。〔小组汇报时可让学生从板书汇报和多媒体投影展示汇报中任选一种方式进展展示和讲述。〕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1、回扣目的谈话: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说一说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2、根据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老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展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3、多媒体展示搜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直观地反映局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教学后记: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根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首先,我带着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接着,我提醒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紧扣学习目的学习本课内容。并把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分割成几局部来完成。1、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总数与各局部数量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寻找直观的数学信息。3、训练学生根据直观信息互问互答,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感性认识。4、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拟,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深化理解扇形统计图。5、新知生成后,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13题〕,从而检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实在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络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历数学化,表达数学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藏和教材体系的纯熟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老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小学数学教案篇6设计说明“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生疏,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粗浅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理解“第几”的相对性。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考虑,在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考虑、比拟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如今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如今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亲密的联络,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拟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响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场,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排队买票)设计意图:由老师与同学们做口令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几个准确方位,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学习第几。(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学生描绘)(2)说一说,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入动物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再次在详细情境中明确第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3)说一说军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4)看到小朋友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场所应当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第几的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浸透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2.区分“几个”和“第几”。(1)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谁?有谁愿意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学生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同学们已经明确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样都是“5”,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根底上,师生共同明确:图中有5人,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叔叔排在第5,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样是“5”,意义不同。(3)讨论图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明确:“5人”表示购票的人数,“第5”表示买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比照“5”和“第5”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数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理解。3.感知“第几”的相对性。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出示课堂活动卡)(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详细的情境中区分“几个”与“第几”。(2)老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第一人买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感受序数的相对性,打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场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小学数学教案篇7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根底,假如每个老师都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学生,用自己的真情趣感染学生,我认为这比任何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都有效,因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吸引。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照顾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要用真情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天以亲切的面孔面对每个孩子,要认可每个学生,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对学困生要多些关爱,教学中注意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时机,课堂提问、作业、检测都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鼓励他们发奋向上。只有我们老师真正做到: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他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理论中,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从儿童已有的经历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使之兴趣化,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教材很多内容的呈现都注意表达儿童已有的经历和兴趣,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课中,一位老师先用切合实际的语言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