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1阿长与《山海经》p1_第1页
教学课件1阿长与《山海经》p1_第2页
教学课件1阿长与《山海经》p1_第3页
教学课件1阿长与《山海经》p1_第4页
教学课件1阿长与《山海经》p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理解详略安排材料的妙处。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通过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运用词语之妙。一、快速阅读,梳理事件1、事件(1)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2)阿长喜欢切切察察。(3)阿长对“我”过分看管。(4)阿长睡觉会摆成个“大”字。(5)阿长元旦让“我”说吉利话,并给“我”吃福橘。(6)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7)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8)阿长谋害“我”的隐鼠。(9)阿长给“我”买《山海经》。2、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叙写阿长的日常事件。该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3-5自然段)叙写阿长的行为习惯,

第二层(第6-12自然段)写阿长讲究烦琐的礼节规矩,第三层(第13-18自然段)写阿长讲述长毛的故事和谋害“我”的隐鼠。第三部分(第19-31自然段):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抒发“我”对她的感情。二、熟读课文,理清线索

1.作者写作散文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本文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请勾画出反映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用示意图表达情感变化。(1)因为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又限制“我”的自由,且睡觉会摆成个“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所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2)因为阿长懂得许多规矩,作为儿时的鲁迅是“不耐烦的”,特别是元旦要吃福橘,作者称之为“元旦辟头的磨难”。(3)因为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这故事从阿长的嘴里讲出来既荒诞,又充满了传奇性,让儿时的鲁迅对阿长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认为她具有“伟大的神力”;但阿长“谋害”了“我”心爱的隐鼠,导致“我”对她的这种“敬意”“完全消失”。(4)直到阿长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对她又“发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本文叙写了关于阿长的九件事,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事件组织起来的呢?

本文是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事件的。作者将自己对阿长的情感隐含在这些事件之中,又用情感将这些事件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作者是如何安排材料详略的,为何要如此安排?三、合作探究,理清详略(1)材料的详略安排①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略写身份,详写称呼。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略写。③阿长对“我”过分看管:略写。④阿长睡觉会摆成个“大”字:详写。⑤阿长元旦让“我”说吉利话,并给“我”吃福橘:详写。⑥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略写。⑦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详写。⑧阿长谋害“我”的隐鼠:略写。⑨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详写。。(2)详略安排的原因3.分组讨论:从本文材料的详略安排中,你发现多件事情的详略安排需遵循哪些原则?(1)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有一定关系的略写。(2)能凸显人物形象的详写,与人物形象有一定关系的略写。(3)略写是对详写的补充,可使内容更丰富,使人物更丰满。(4)一般来说,详写旨在凸显事件的深度,略写旨在突出事件的广度。4.小结

我们梳理了本文的结构和线索,探究了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详略安排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这些技巧可以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进行运用。四、品味视角之妙

1、下面有三个片段,看看它们各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片段一: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摘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二: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摘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摘自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片段一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自己的真切感受,表现了童年鲁迅的天真可爱;片段二是作者写作时表达对《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已经不在了的一种遗憾,抒发了对美好童年的怀念;片段三中的第一句是作者回忆母亲重病吐血送医时的情景,第二、三句是作者表达写作时对那一刻的感受,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回忆性散文一般采用两种写作角度:一是回忆中的视角,二是写作时的视角。有时候这两种视角会交织在一起。2.在回忆阿长的这篇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与“童年的我”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1)“童年的感受”:幼年鲁迅的童真表达。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写出了童年的“我”对一个喜欢谈论别人闲话的乡下女人的反感)②一到夏天······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写出了年幼的“我”无法改变阿长的睡相,被阿长挤得热醒的无奈)③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磨难”“总算”等词写出了幼年的“我”被阿长逼着吃福橘的无奈,以及吃完福橘之后的解脱)④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这些描写非常符合小孩子的认知特点,即思维简单、推理直接,写出了幼年的“我”在认识到自己是安全的之后的轻松,对阿长人身安全的放心,体现出幼年的“我”的天真可爱,读来令人莞尔)⑤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写出了幼年的“我”在不能辨别故事真伪的情况下,对成年人特别是阿长所产生的信服与敬佩)⑥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这里的“向来没有”“并非”“也”等词,写出幼年的“我”觉得阿长连字都不识得,不可能满足“我”对《山海经》的需求,觉得根本没必要向她说这件事的真实心理;“但既然”“也就”写出“我”对《山海经》的渴望之甚,连不识字的阿长也成了“我”的倾诉对象)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霹雳”“震悚”“赶紧”“略略”“果然”等词写出了幼年的“我”在得到《山海经》时的震撼和喜悦,“新的敬意”写出了“我”对阿长由衷的敬意和感激)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写出了《山海经》在“我”心中的地位之高,不仅仅因为这是渴慕已久的书,更因为这是阿长给“我”的书,它凝聚着阿长对“我”无声的爱,更因为这书体现了阿长对“我”精神需求的关注,还因为这本书对“我”今后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小结

从童年的“我”的视角叙述事件,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心理,情感表达真实真诚、直白外露。(2)“写作时的回忆”:成年鲁迅的温情回忆。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的“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说得阔气一点”则是一种自我调侃)②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这里的“现在已经忘却了”“记得”等词,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已经忘却”“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表达了“成年的我”对阿长的愧疚)③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这里的“现在”“至今想起来”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表现了“成年的我”依然对阿长讲究的那些烦琐礼节的厌烦)④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这里的“到现在还在眼前”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表现了“成年的我”非常清楚阿长为“我”买来的《山海经》印制粗糙,画像粗劣,但这样的《山海经》是“我”最初得到的属于自己的书,是自己渴慕已久的书,是自己最心爱的“宝书”,是阿长费尽心力给“我”买来的书,让“我”无法忘却。对这件事的回忆饱含着“成年的我”对阿长深深的感激之情)⑤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写出了失掉《山海经》的遗憾)⑥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大概”“终于”“仅”“大约”等词语,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的愧疚和同情;“仁厚黑暗的地母啊······”一句,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充满了温情)

2.在文章中,“童年时的感受”和“写作时的回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请找出一两处,品一品。①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隐鼠是鲁迅儿时曾养过的一种拇指大的鼷鼠,鲁迅常把它放在书桌上,看它舔吃墨汁。后来这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阿长因突然受惊而一脚踏死了它,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而“我”却认为是阿长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宠物。这里的“憎恶”“谋死”是大词小用,旨在夸张地体现儿童的心理,表达儿时的“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也包含了成年鲁迅对儿时的自己的一种调侃)②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伟大的神力”“特别的敬意”“深不可测”“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等词语,既写出了童年的“我”对阿长的崇拜,又包含着成年鲁迅对自己儿时感觉的一种调侃,更有对阿长讲长毛故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荒诞的调侃)③第19自然段中,对叔祖父的描写,既写出了童年的“我”对叔祖父的同情,因为他科考失意,又得不到妻子的理解,只能退守书斋,在花草虫鱼的世界里寻求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