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专题研究新型战略工业化下的行业选择_第1页
战略新兴产业专题研究新型战略工业化下的行业选择_第2页
战略新兴产业专题研究新型战略工业化下的行业选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略新兴产业专题研究-新型战略工业化下的行业选择1

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面临的基本现实以罗斯托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划分,改开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原始积累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

21

世纪初,以轻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发展时期,为工业化起飞

准备;(2)高速工业化阶段,本世纪初到

2009

年,以房地产和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促成了完备工业体

系的成形;(3)

成熟转型阶段,2009

年之后,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促成工业化转型期到来,

标志着中国工业发展步入了走向成熟化的新时期,这一阶段是一个工业化的扩散期,在此阶段投资

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依然持续,但具体模式和结构都与上个阶段呈现出显著差异。各发展阶段我们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率和投资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等指标都较好地对应。

08

年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在劳动生产率下滑、贸易与外需恶化以及产能过剩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

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呈阶梯式下滑,固投增长率从近

28%的高点回落至

5%以下。投资增

速的逐步收敛是工业化后期增长趋缓、中枢下移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结束高速工业化阶段、

走向转型道路的重要标志。用熊彼特对长波的理解去划分,全球工业发展史可以分出五个长周期:一是从

18

世纪

80

年代到

1840

年,这是产业革命发展时期;二是从

1840

年到

1897

年,创新进入蒸汽和钢铁时代;三是从

1897

20

世纪

40

年代,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创新引领的时代;四是

1948

年到

1991

年,由半导体技

术创新肇始的电子信息时代;五是

1991

年至今以互联网、移动互联和智能化为引领的互联通讯时

代。伴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等重大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落地以及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再次推进,

我们可能已经站在了第六个长周期的起点。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正滚滚而来,从机械化革命

到电气化革命再到信息化革命,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新时代,而第四次工业革命,

正在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组织形态、国家治理形态以及

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影响前所未有。对中国来说,在前几轮革命中,中国基本处于一个追赶国的位

置,而在最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则是潜在的领导国之一。从长周期视角来看,历史上每一轮长周期都对应着技术创新的浪潮,经济增长的周期等于技术革命

的周期。长周期的上行期过程中,主导国先以技术革命的爆发带领自身经济的繁荣,而后这种技术

随着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渠道扩散到追赶国,使得追赶国可以快速发展。当追赶国和主导国差距缩小

之后,也意味着这种技术红利的衰竭,于是我们也同时观察到世界经济整体水平的恶化,总需求受

到冲击。而在恶化之后,长周期将进入一个对于原有技术体系进行倒逼的变革和改造,以及为下一

代技术革命浪潮进行导入和孕育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主导国和追赶国的关系也将发生

转化。从产业的角度,在这种变革和改造中,也为追赶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产业进一步跃迁提

供了机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战后日本,日本的工业化起飞结束与成熟转型发生在

1960

年代中

后期,此时正处于以汽车和计算机为核心技术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周期之中,依靠计算机与汽

车等技术创新助力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日本工业化转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

60

年代初微型计算

机的研制到

80

年代最新计算机处理系统地诞生,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唯一能和美国相抗衡的电

子计算机生产国,并且国内计算机产业的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另一方面,虽然遭受了石油

危机的冲击,但在完成对于本土市场的垄断后,日系车借助危机成功打开了海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