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生化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生化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生化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生化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Watson-CrickDNA结构为:B.DNA双链呈反平行排列2.已知某酶Km为0.05mol/L,使此酶催化反应速度达成最大反应速度80%时底物浓度是:C.0.2mol/L3.tRNA作用是:B.把氨基酸带到mRNA特定位置上4.以下哪一个物质是琥珀酸脱氢酶辅酶:B.FAD若电子经过以下过程传递,释放能量最多是:A.NADH-->Cytaa36.氨基酸与蛋白质都具备理化性质是:B.两性性质7.稀有核苷酸主要存在于:C.tRNA8.在寡聚蛋白中,亚基间立体排布、相互作用及接触部位间空间结构称之为:D.别构现象9.以下哪种氨基酸是极性酸性氨基酸:D.Glu10.DNA一级结构连接键是:B.肽键11.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反应是:D、呼吸链12.属于解偶联剂物质是:A.2,4-二硝基苯酚13.关于酶催化反应机制哪项不正确:D.酶-底物复合物极稳定14.酶在催化反应中决定专一性部分是:B.辅基或辅酶15.核酸分子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经过:D.碱基次序16.核酸对紫外线吸收是由哪种结构产生:C.嘌呤、嘧啶环上共轭双键17.关于氧化磷酸化叙述错误是:A.线粒体内膜外侧pH比线粒体基质中高18.具备以下特征DNA中Tm最高是:B.T为15%19.底物水平磷酸化涵义:C.底物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三羧酸循环,哪条不正确:C.无氧条件不能运转氧化乙酰COA二、多项选择题(选错或未选全不得分。号码填于卷头答题卡内;)1.属于酸性氨基酸是:C.天冬E.谷2.EMP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步骤是:P208A.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3.蛋白质二级结构中包含以下哪几个形式:P27A.α-螺旋B.β-折叠D.β-转角E.无规则卷曲4.以下哪些是呼吸链组成成份:P177A.辅酶QB.乙酰CoAC.细胞色素类D.铁硫蛋白E.钼铁蛋白5.以下属于高能化合物是:A.磷酸烯醇式B.ATPC.柠檬酸D.磷酸二羟丙酮E.3-磷酸甘油酸6.蛋白质变性后:B.次级键断裂D.天然构象解体E.生物活性丧失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作用力是:A.疏水作用B.氢键C.离子键

D.范德华作用力8.以下哪些酶是EMP路径调整酶?P211-212A.磷酸果糖激酶B.磷酸甘油酸激酶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己糖激酶E.丙酮酸激酶9.依照Mitchell化学渗透学说,以下那些正确?P186A.线粒体内膜不能自由透过H+;B.电子传递体系是一个主动转移H+体系,具备质子泵作用;C.线粒体内膜内侧[H+]通常低于线粒体内膜外侧;D.合成ATP能量是在H+顺着电化学势梯度重新进入线粒体内膜内侧过程中产生;E.ATP经过线粒体内膜上F0F1-ATP合酶而产生。10.参加淀粉分解酶有:P202-203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淀粉磷酸化酶D.蔗糖酶E.R酶三、判断改错题(判断并改过全对方可得分)1.加入足量底物时,可消除Cu2+、Ag+、Hg2+等金属离子对酶抑制作用(F)可改为不能或Cu2+、Ag+、Hg2+等金属离子改为竞争性抑制剂2.假如蛋白质分子在pH=7时带正电,说明其pI<7。(F)P42图1-36正改为负或<改为>3.解偶联剂不抑制呼吸链电子传递(T)P1894.丙酮酸脱氢酶系属于寡聚酶(F)P214寡聚酶改为多酶复合体5.在三羧酸循环中直接生成GTP(ATP)是氧化磷酸化结果。(F)P219氧化磷酸化改为底物磷酸化6.全部蛋白质都具备一二三四级结构(F)全部改为不是全部7.因为羧基碳和氨基氮间部分双键性质,所以肽键不能自由旋转。(T)P268.蛋白质分子中个别氨基酸取代未必会引发蛋白质活性改变。(F)P38-39活性改为功效9.乙醇发酵需要消耗NADH+H+(T)P20910.高能化合物发生水解时释放自由能最少大于30.5kJ/mol。(F)P19330.5改为2111.一个辅酶常与不一样酶蛋白结合成不一样全酶(F)P83辅酶改为辅因子12.当[ES]复合物量增加时,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F)当底物浓度较低时,伴随[S]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或当底物浓度足够多时,伴随[E]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13.不一样生物起源DNA碱基组成不一样,表现在(A+T)/(G+C)百分比不一样(T)P5914.呼吸链中各传递体是按照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由高到低次序排列。(F)P181-182由高到低改为由低到高15.除EMP和TCA循环外,磷酸戊糖路径是另一条主要氧化供能路径。(F)P224-229氧化供能改为单糖氧化分解四.填空题(本题共14小题,30个空,每空0.5分,共15分)1.核酸变性时,紫外吸收显著增加,这种效应称为_增色效应_2.蛋白质分子中联接各氨基酸残基化学键是肽键,该键在空间结构上形成肽平面,是蛋白质高级结构基础3.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4.ATP在生物体内是作为能量和磷酸基团供给者5.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路径彻底氧化分解共产生12分子NADPH+H+6.tRNA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型结构,三级结构是倒“L”型7.水解支链淀粉α-1,6糖苷键是脱支(R)酶,用于合成α-1,6糖苷键是分支(Q)酶8.写出英语符汉字名: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UDPG鸟苷二磷酸葡萄糖,ACP酰基载体蛋白,Tm溶解温度。9.1分子葡萄糖经EMP途经能生成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形成乙酰CoA,在无氧条件下转变成乳酸或乙醇。酶活性中心包含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11.蛋白质溶液在280nm有吸收峰,核酸溶液在260nm有吸收峰。12.氧化还原反应标准自由能改变ΔG0`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差ΔE0`之间关系是ΔG0`=-nFΔE0`。13.米氏方程是用来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方程14.氧化还原电位可用于衡量化合物与电子亲协力。氧化还原电位值越大,则该电对氧化态与电子亲协力越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往往作为氧化剂。五.名词解释(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糖异生作用:生物体利用非碳水化合物前体合成葡萄糖过程。2.回补反应:对三羧酸循环中间体有补充作用反应。3.磷氧比(P/O):每消耗1mol氧原子时有多少摩尔原子无机磷被酯化为有机磷。或一对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到O2时生成ATP分子数目。4.同工酶:有机体内能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本身分子结构及性质不一样一组酶。5.能荷:表示细胞腺苷酸库中充满高能磷酸根程度。或用公式说明6.酶原激活:合成后无活性酶原在切除部分肽段后变成有活性酶过程7.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高浓度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现象称为盐析。六.写出以下反应式(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分)1.磷酸戊糖途经总反应式6G-6-P+12NADP++7H2O→5G-6-P+6CO2+12(NADPH+H+)+Pi2.乙酰CoA进入TCA反应式乙酰CoA+2H2O+3NAD++FAD++GDP+Pi→2CO2+3NADH+3H++FADH2+CoA-SH+GTP七.简答题(回答关键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氧化磷酸化机理。电子传递链(氧化)与ATP合成(磷酸化)相偶联。线粒内膜对H+不通透,当电子在呼吸链中传递时,释放能量定向地将H+从基质泵出到内膜外,形成跨膜质子电化学势(质子浓度梯度+电位梯度),推进H+经过ATP合成酶质子通道返回内膜内侧,同时把电化学势能转化为ATP化学能。2.结合图形阐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除上述两原因外还有哪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原因。(1)底物浓度[S]对酶反应速度(V)影响(见下列图):用[S]对V作图,得到一矩形双曲线,当[S]很低时,V随[S]呈直线上升,表现为一级反应。当[S]增加到足够大时,V几乎恒定,趋向于极限,表现为零级反应。曲线表明,当[S]增加到一定数值后,酶作用出现了饱和状态,此时若要增加V,则应增加酶浓度。(2)酶浓度与反应速度:在底物浓度足够大条件下,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成正比(见上图)。除上述两原因外还有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3.简述诱导契合学说主要内容。酶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当酶与底物靠近时,底物诱导酶活性中心改变,以利酶催化基团与底物敏感键正确契合,形成中间络合物,引发底物发生反应。4.呼吸链由哪些成份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它们排列次序怎样?呼吸链成份可分为五类,它们排列次序是以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1)NAD(P):为氢递体,是许多脱氢酶辅酶(2)黄素蛋白(FMN和FAD):为氢递体(3)铁硫蛋白:为电子递体,依靠铁变价传递电子(4)泛醌(UQ或CoQ):为氢递体,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没有和蛋白质结合组分。(5)细胞色素类(Cyt):为电子递体,含血红素蛋白质,最少有5种:cyta、a3、b、c、c1,它们依靠铁变价传递电子八.计算题:(2题,要求写出主要计算步骤及结果,每小题5分,本题10分)1、1分子葡萄糖完全被氧化可产生多少ATP?其中由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分子数占百分之几?由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分子数占百分之几?(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回答关键点:(1)1分子葡萄糖完全被氧化可产生ATP分子数:①1分子G经EMP转化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ATP和2(NADH+H+)。细胞质中2(NADH+H+)经过不一样方式进入线粒体、经过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形成不一样数量ATP:A.α-磷酸甘油穿梭:1.5×2=3ATP。B.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2.5×2=5ATP。②2分子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化为2分子乙酰CoA和2(NADH+H+)(线粒体中)。③2分子乙酰CoA经过TCA后产生CO2+H2O(线粒体中):3(NADH+H+)×2;1FADH2×2;1GTP×2(即2ATP)。④线粒体中,8(NADH+H+)经过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产生2.5×8=20ATP;2FDH2经过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产生1.5×2=3ATP。所以,产生ATP总数为:2+3/5+2+20+3=30/32。(2)由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分子数:EMP中,2ATP;TCA中,2GTP(ATP)。所以,由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分子数占:4÷30=13.3%或4÷32=12.5%。(3)由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分子数为30-4=26或32-4=28,所以,由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分子数占:26÷30=86.7%或28÷32=87.5%2、已知FAD/FADH2E。,=-0.06V,CoQ/CoQH2E。,=+0.04V,求FADH2上电子传递到CoQH2时△E。,和△G。,。该部位能否生成1ATP?说出理由。ΔE0’=E0’氧化剂-E0’还原剂ΔG0’(KJ/mol)=-nFΔE0’n:转移电子数F:法拉第常数=96.403KJ·V-1·mol-1ΔE0’=0.04-(-0.06)=0.1VΔG0’=-2*96.4*0.1=-19.28(KJ/mol)因为合成1molATP时,需要提供能量最少为ΔG0’=-30.5kJ/mol,所以该部位不能合成ATP。九.综合题:(本题6分)总结单糖有氧分解、无氧分解及磷酸戊糖路径发生部位和生物学意义。1、单糖有氧分解发生部位在细胞质和线粒体,生物学意义有3点:(1)大量合成能量:以葡萄糖计共生成32ATP,生物氧化产生AT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