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至民国初期专题综合训练作业课件_第1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至民国初期专题综合训练作业课件_第2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至民国初期专题综合训练作业课件_第3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至民国初期专题综合训练作业课件_第4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至民国初期专题综合训练作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训练专题综合训练1.[2023湖北九师联盟质检]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无为”乃是“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体悟《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A.肯定体用之道中“中学”的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的经世之道答案1.D据材料“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可知,魏源将自身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与实践意识通过对传统道家思想的研究表达出来,故选D项;体用之道中的“中学”代指的是封建伦理纲常和封建统治制度,而材料中魏源的真实目的是通过研究道家思想来救亡图存,排除A项;魏源所研究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魏源的忧患意识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专题综合训练2.[2023广东湛江调研]近代民歌中往往带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晚清时期有歌谣唱道:“咸丰二年(1852年)造金山(今美国旧金山),担起遥仙万分难。竹篙船,撑过海,离妇别姊去求财;唔(方言:不要)挂房中嘅女人,唔挂家中二高堂。”这首歌谣反映了A.清政府对公使的派遣B.中国商人遭受列强的打压C.华工漂洋过海的艰辛D.洋务派选拔留学生的随意答案2.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掠夺劳动力,当时背井离乡去美国劳作的华工往往处境艰难,材料反映的是华工漂洋过海的艰辛,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华工,而不是公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华工出国,与商人遭受列强的打压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洋务派选拔留学生,排除D项。专题综合训练3.[2023重庆开学大联考]有学者指出:“没有西方势力的侵入和太平天国接纳西方文化的举动,也就不能引发敌手们‘借师助剿’的需求;没有‘借师助剿’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就不会有强烈的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刺激,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B.促使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C.导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答案3.D根据“没有‘借师助剿’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促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项正确。该学者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没有强调它的性质,排除A项;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专题综合训练4.[2023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在战略上是否正确,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下表中所列观点

A.因学者阶级立场差异而不同 B.因学者知识层次不同造成差异C.因研究角度不同而呈现差异 D.都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答案4.C根据材料可知,“肯定南京建都”说是从军事、经济角度看问题,“否定南京建都”说是从军事、政治角度看问题,因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观点不同,但都是对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的理性分析,C项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学者的阶级立场,排除A项;两种观点均有道理,不能体现学者学术水平的差异,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而且这也不是观点呈现差异性的原因,排除D项。“肯定南京建都”说南京为六朝古都,易守难攻,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南方经济发达,建都南京便于筹粮筹款,在经济上打击清廷;借助于有利地形,可长驱东下,迅速占领江南,立稳脚跟“否定南京建都”说推翻清朝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终极目的,定都天京给清廷以喘息机会;在军事上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就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较早定都,易滋生保守、享乐思想专题综合训练5.[2022湖南卷]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答案5.D棉纺织业包括纺纱和织布两个环节(部门)。由“大生纱厂……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可知,大生纱厂的机器生产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由“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可知,周边地区棉纺织业对棉纱的需求又推动了大生纱厂的发展。由此可知,D项正确。题干材料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无关,A项错误。由“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可知,B项的“阻碍”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题干材料与“织”“耕”分离无关,也无法反映自然经济瓦解,C项错误。专题综合训练6.[2023河南部分名校考试]1896—1898年,共有40余人自各地来信,请求时务报馆帮助办理各类事务近60项,其中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教师,拟建藏书局请代购书籍,请代为收集各种工艺方法,请代为推广销售报刊等。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时务报馆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广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C.使报刊成为救亡主要途径D.倡导维新顺应社会潮流答案6.D材料显示,各地来信请求时务报馆帮助办理各项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当时时务报馆倡导维新顺应社会潮流,D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已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思想广为传播,B项错误;“主要途径”夸大了报刊的作用,变法是时人救亡的主要途径,C项错误。专题综合训练7.[2023浙江强基联盟统测]针对中国革命,梁启超认为“然则中国之能救与否,惟视人民之能为要求、肯为要求与否以为断。夫彼毫无政治智识、毫无政治能力者,不知要求为何物,不知当要求者为何事,固无冀焉矣”。在此,他强调A.推行暴力革命B.实施民主共和C.提升国民素养D.建立君主立宪答案7.C据材料“惟视人民之能为要求……固无冀焉矣”可知,梁启超强调政治革命的成败与国民素养关系密切,即要提升国民素养,故选C项;暴力革命是指某些社会阶级或集团为了进行社会变革所采取的武装行动,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革命与国民素养的关系,未涉及国家政体,排除D项。专题综合训练8.[2023哈尔滨质监]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按考试结果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这表明A.中体西用思想渗透到教育领域B.晚清变革选官制度以适应时代需要C.清廷教育改革缓和了统治危机D.民族危机迫使清政府实行民主改革答案8.B根据材料“清末新政期间”“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按考试结果……再分配相应官职”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摆脱危机、维护统治,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改革,选官制度的变革适应了当时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与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清末的教育改革没有缓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清末新政是清政府挽救自身统治危机的改革,不属于民主改革,故D项错误。专题综合训练9.[2023重庆开学大联考]1902年,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传统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提出“民族历史是主流”。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旨在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B.为维新变法失败辩护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D.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答案9.C梁启超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建立民族历史,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C项正确。梁启超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新史学”观念,其并没有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排除A项;梁启超主张建立“新史学”,意在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而不是为维新变法的失败辩护和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排除B、D两项。专题综合训练10.[2023广东湛江调研]1912年2月,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不久,孙中山也发表辞职咨文,并将南北谈判中未能达成的两条愿望掺杂在辞职咨文中:临时政府所在地必须设立在南京,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宣誓就职。这反映出革命派A.不愿承认革命的失败B.对袁世凯集团缺乏警惕C.致力于维护共和制度D.希望尽快完成权力交接答案10.C根据材料可知,南北和谈后,孙中山坚持以个人名义要求袁世凯远离北洋军阀盘踞地区,到革命派势力较强的南京出任总统,体现了革命派对袁世凯专制的警惕以及捍卫革命成果和共和政体的愿望,C项正确,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孙中山将南北和谈中的一些争议旧调重弹,不利于权力的快速交接,排除D项。专题综合训练11.[2023河南部分名校考试]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三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从事政党活动的党派312个。这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制度体系D.铲除了专制的社会土壤答案11.A材料阐述的是民国初年社团和政党发展迅速,这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民国时期,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专制的社会土壤并未被铲除,故B、D两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封建制度体系尚未瓦解,排除C项。专题综合训练12.[2023云南百校联盟联考]新文化运动引入了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了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B.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D.强调促进劳动者的思想觉醒答案12.D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新文化运动强调促进劳动者的思想觉醒,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劳动问题,且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发生了变化,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唤醒民众意识,解放劳苦大众是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方式实现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内容,排除C项。专题综合训练13.[2023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5年后,清政府谕令编练新军并在各省设立武备学堂,下表是部分学堂的办学情况。学堂名称创办时间招生对象课程设置湖北武备学堂1896年文武举贡生员、官绅世家子弟,文理通顺,能知大义,身体强健者讲堂课程:军械学、算学、地图学、测绘、各国战史、营阵攻守转运之要;操场课程:枪队、炮队、马队、行军炮台、行军铁路、电线、演习、体操。专题综合训练续表

——据甘少杰、吴洪成《试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等整理学堂名称创办时间招生对象课程设置江苏武备学堂1901年从江苏防营中挑选识字勇丁为正课生,选募官绅子弟及文武举贡生为附课生内堂课业:战法、地势、军械、测绘、算学、营垒、汉文;外场课业:操炮、体操、器械、打靶、行军。绥远城武备学堂1901年凡聪敏健壮、略识文义,年龄在20岁以下的旗丁传统汉学,德国、日本军事理论和军事制度;西式操法和军事武器的使用。通国陆军武备学堂1906年18—20岁,相貌魁梧,体质强壮,文理通顺,有志于兵学者普通学:国文、经史、文法、地理、算学、医学、测绘、德文、日文;军事学:步、马、炮、工、辎重等各学科。专题综合训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武备学堂办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答案13.【参考答案】特点:创建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招生对象上注重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设置比较齐全,科目较为全面;课程科目设置上中西杂糅、新旧并存;主要培养陆军人才。(任答3点得3分)解读:武备学堂的创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编练新军、陆军成为急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挽救统治,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学习西方改革兵制,清政府谕令编练新军并在各省设立武备学堂,随着新式陆军的编练,新式军官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增设新式陆军学堂,培养具有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军事能力的军官成为当务之急。(5分)开办军事学堂,提高了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军队的战斗力,推动清末军事近代化的发展。其培养的新军实际上成为了清政府的掘墓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5分)【解题思路】特点:根据创办时间可知,武备学堂创建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根据招生对象可知,注重学生的文化基础;根据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