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发展发展的普遍性,掌握发展的实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今天我们班的任鸿璐同学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故事,有请任鸿璐同学。学生活动: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却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常闹笑话。后来,经孙权指教,发愤读书。鲁肃一直以为吕蒙还像过去一样是个文盲武将,便寻机提出许多战略上的问题为难他。想不到吕蒙竟对答如流,弄得鲁肃瞠目结舌。吕蒙微笑着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教师活动:非常感谢任鸿璐同学,给大家带来的精彩故事。提出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教师活动:同学们对发展都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在哲学中,唯物辩证法不仅阐释了联系的观点,还向我们阐释了发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吗?什么是哲学上讲的发展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讲授新课探究一:发展的普遍性教师活动:观看视频《生命演化》并思考:自然界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它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教师活动:教师总结: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前进和上升的过程,自然界是发展的。同学们再开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自然界是发展的?是什么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事物的联系教师活动:教师总结: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除了自然界是发展的,其他事物是否是发展的?我们来看几组图片。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中国历史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同学们思考一下人类社会达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之后,还会发展吗?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会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我们知道,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形态由低到高依次更替,因此,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我们的探究,我们探究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些客观世界是发展的,那我们的主观世界是否是发展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人类对雷电的认识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教师活动:教师总结:人类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因此,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些关于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例子?学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活动: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发展具有普遍性。探究二:发展的实质教师活动:我们初步认识了发展表现为这种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变化,但是同学们再想想运动变化就一定是发展吗?发展的实质是什么?袁世凯称帝和新中国成立哪个是发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吗?运动变化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活动:找同学上黑板画出运动变化和发展关系图。袁世凯称帝是历史的倒退,而新中国成立是历史的前进,所以新中国成立是发展。教师总结:运动、变化和发展都表明事物不是静止的,承认了绝对运动。但是运动和变化有上升、向前、进步的,也有下降、向后、退步的改变。而发展是向前、进步、上升性质的变化,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揭示的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因此,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趁热打铁,我们来练一练: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学生活动:学生做题。教师活动:我们初步掌握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请同学们再以袁世凯称帝和新中国成立为例,再深入挖掘一下发展的实质。我给大家一点提示:如果我们不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没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能成立新中国吗?我们的国家还能发展吗?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们想想发展还有哪些实质?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在这组图片里,谁是旧事物,谁是新事物?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袁世凯称帝是旧事物,新中国成立是新事物。教师活动:为什么袁世凯称帝是旧事物,新中国成立是新事物?我们能不能给旧事物和新事物下个定义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旧事物是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区分新旧事物有三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否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关于新旧事物的判断,老师有一个关于作家赫尔岑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时女主人推了他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学生活动:听故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等。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判断新旧事物是本课的易错点,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判定新旧事物往往会有些错误标准:⑴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先后判断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但这不等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就不是新事物。⑵不能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它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因为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最终会发展壮大。⑶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判断新、旧事物。如图,“电脑算命”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搞封建迷信,“宫廷玉液酒”用诱人的名称骗人。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通过判一判这几道题,看看同学们是否突破了这个易错点。学生活动:学生做题。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突破这个易错点,综上所述,发展不仅具有普遍性,我们还进一步揭开了发展的神秘面纱,发展的实质不仅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还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有了发展,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揭示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课堂总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并谈谈自己的感悟。学生活动:分享收获与感悟教师活动:老师分享给大家一些关于发展的名言名句,希望能够与同学们共勉,让我们一起齐声朗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四)课后作业:感受莒县四中的变化发展,以“展望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感悟。(五)板书设计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学情分析哲学是一门思辨的学说,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经过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运用所学哲学观点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具体现象和事例的能力。效果分析本节课知识目标基本实现,能力目标的培养还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基本实现。总体上,整节课的流程还算顺利,较好地把握知识的叠进及重难点;能够自如的驾驭课堂,学生主动性强,教学效果良好。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在难点的突破上还应强化练习,再就是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有问题,敢问问题。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哲学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而且问题的设计与活动的开展较多,课堂中似乎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环节放不开,没有彻底地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大力探索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框题的教学任务是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二目,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前进性出发来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要理解好这一内容,就要与运动、变化相比较。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目标】理解发展发展的普遍性,掌握发展的实质2.培养学生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3.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重点难点】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2.难点:发展的实质【自学篇】I教材助读发展的普遍性1.2.3.二、发展的实质1.2.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1.2.3.【探究篇】导入: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却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常闹笑话。后来,经孙权指教,发愤读书。鲁肃一直以为吕蒙还像过去一样是个文盲武将,便寻机提出许多战略上的问题为难他。想不到吕蒙竟对答如流,弄得鲁肃瞠目结舌。吕蒙微笑着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探究一:发展的普遍性观看视频《生命演化》,思考:自然界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它说明了什么?展示图片:思考:中国历史的变迁说明了什么?3.展示图片:思考:人类对雷电的认识说明了什么?探究二:发展的实质1.展示图片:思考:袁世凯称帝和新中国成立,哪一个是发展?2.小组讨论: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吗?运动变化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3.练一练: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D、候鸟迁徙B、机器工具代替手工工具E、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C、恐龙灭绝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4.想一想: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是女主人推了他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思考: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易错点分析: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⑴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先后判断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⑵不能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它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⑶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判断新、旧事物。5.判一判:以下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A、计划经济E、千年虫B、经济全球化F、疯牛病C、基因工程G、机器人抢险D、航天技术H、“大锅饭”观念Ⅱ.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串联整合【应用篇】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B.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D.数量的减增、位置的变更2.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某些农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质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其产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这表明发展是()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C.事物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国有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5.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试用所学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反思本节课力求将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主要运用探究式和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