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我们说,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也是我们论证的根据。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去批判修正主义,这些基本原理是马、恩、列、斯和毛主席从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概括起来的,它们被长期的实践证明为不易之真理;但同时我们用这些原理去批判修正主义,仍然一点也不能离开当前的和过去的实践,只有从实践经验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我们的批判只有结合大量的事实分析,才有说服力。不研究实践经验,不从实践经验出发,是不能最终驳倒修正主义的。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由什么来检验呢?只能用实践来检验。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7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摘编自普通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删改)材料二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知行范畴的讨论主要围绕知行的先后、轻重、分合等问题展开,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行观。重行传统肇始于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有“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论述,提出君子应当言行一致、以行为本。除此之外,荀子对于重行讲得更为透彻,“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他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将“行”置于最高层次,使“行”成为检验“知”的标准。到汉唐,中国哲学重行传统已经形成,但对知行关系的深入探究,则主要来自于宋明理学家的阐发。程颐首倡“知先行后”说,后朱熹修正了这种观点,提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形成了“知轻行重”说的核心观点。至明中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力图达到“知”与“行”、“心”与“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这之中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哲学智慧。到了近代,“知行合一”也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知行合一”学说。新时期,我们更是大力提倡“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强调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观的历史流变,到新时代对于知行观内涵的注解,我们发现,只有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反对认识与实践相脱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只有始终坚持以理论为旗帜,以实践为导向,做知而行之的行动者,才能做到初心如磐,砥砺前行。(摘编自2019年7月17日《光明日报》刘舒《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能够指导实践,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且对实践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B.材料一既有哲学理论的高度又有典型文献的支撑,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形成了一种不可辩驳的力量。C.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先秦时期就已形成重“行”的传统,荀子把“行”置于最高层次,并把它作为检验“知”的标准。D.材料二中采取了纵向分析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时期“知”“行”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的阐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掌握了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了实践、理论离不开实践检验的精神,就能够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B.只有实践可以起到检验真理作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成功了,其理论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C.宋明理学家经由对“知”“行”的先后、轻重、分合等问题的不断讨论,最后在二者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D.“知行合一”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发生质的改变,在新时代被赋予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涵,焕发出蓬勃生机。3.下列选项中,最不能支撑“知行合一”观点的一项是(

)A.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B.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C.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D.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在论证方面的特点。5.“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用实践的眼光看问题,促进实践和理论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新时期公认的一个行为准则;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世界的尽头马克斯·苏萨克请想象一下,你在黑暗中走在汉密尔街上,你的头发被雨淋湿了。气压几乎是在急剧地变化。第一枚炸弹落在了汤米·穆勒家的公寓楼上。他的脸在梦中无辜地抽搐着,然后,我就跪在他床边。接下来是他的妹妹。克里思蒂娜的双脚从毯子下伸出来,好像是在大街上玩跳房子的游戏,她的脚指头是那么小。他们的妈妈睡在不远处,床边的烟灰缸里放着四支熄灭的香烟,被掀去屋顶的天花板红得像块电热板。汉密尔街化作一片火海……警报开始号叫。“现在太迟了,”我低声说,“他们都以为是场演习。”开始的时候,盟军佯作袭击慕尼黑,其实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斯图加特。可是有十架飞机被留了下来。噢,警报传来。它们带着炸弹飞到了莫尔钦。几分钟以内,灰飞烟灭。汉密尔街三十一号里,霍茨佩菲尔太太仿佛在厨房里等着我来似的。她面前放着一个破杯子,在她最后清醒的时刻,她的表情好像在责问我怎么过了这么久才来。相反,迪勒太太睡得正香。她的眼镜落在床边,碎了。她的商店被彻底摧毁,柜台飞到了路那的另一边,相框里的希特勒的照片摔到了地上。他像是遭到了抢劫似的,连同玻璃一起碎成了渣。我从屋里出来时,一脚踩在他的脸上。费得勒一家人整整齐齐地排在床上,盖着被子。普菲库斯自鼻子以下都被埋在废墟里。在斯丹纳家,我用手指轻轻地拂过芭芭拉梳得漂漂亮亮的头发。我抹掉库尔特科睡梦中严肃的表情。我挨着个亲吻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们,和他们道晚安。然后是鲁迪。噢,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啊,鲁迪……他和妹妹一起躺在床上。她睡觉的时候一定不老实,一个人占了大半张床,他已经被挤到了床边,却还用胳膊搂着她。男孩睡着了,他的头发,颜色像闪着的蜡烛光,照亮了整张床。我抱起他和贝蒂娜在毯子下的灵魂。还好,他们没有什么痛苦,身体还是温热的。我想,这是那个将玩具熊送给别人的男孩。可是,又有谁带给他慰藉呢?当他在睡梦中被夺走生命、跌入死亡深渊的时候,又有谁来安慰他?只有我而已。我不太善于安慰别人,尤其是当我的双手冰冷,而床还温暖的时候。我带着他轻轻地穿过被毁的街道,我的眼里流着泪,心如死灰。我仔细观察了他一会儿,我看到他灵魂的内涵,我看到了一个全身涂成黑色的男孩,一边喊着杰西·欧文斯②的名字,一边冲过假想中的终点线;我看到他站在齐腰深的冰水里追赶一本书;我也看见这个男孩躺在床上,想象着隔壁女孩的吻会是什么滋味。这个男孩,他打动了我,每次都打动了我。他做的唯一一件的坏事,就是踩在了我的心上,让我为他哭泣。最后,是休伯曼夫妇。汉斯。爸爸。他瘦长的身躯躺在床上,我能透过睫毛看到他眼中的银色光芒。他的灵魂站起来,迎接我的到来。这种灵魂通常会这样做——他们是美好的灵魂,他们会说:“我知道你是谁,我准备好了。当然,我并不想离开,但还是会跟着你走。”他躺在我怀里休息。他的肺还痒痒的,还想要抽上最后一根烟;他心里对地下室有着无限牵挂——那里,有他正在写书的女儿。莉赛尔。我把他带走时,他的灵魂低声叫喊着,可是这所房子里没有莉赛尔,至少,我这一趟不是为她而来。然后,就只剩罗莎了,说真的,我捡起她的灵魂时,她恐怕刚好正在打鼾,因为她的嘴张得老大,两片粉色的薄唇还在翕动。如果她看到过我,我敢说她肯定会管我叫蠢猪,其实我不觉得这个称呼有多难听。我发现她把每个人都叫做蠢猪,尤其是那些她爱的人。她蓬松的头发散落在枕头上,衣橱般庞大的身躯与心跳一同起伏。你可别搞错了,这个女人有一颗心,她的心比大多数人想的都要广阔,里面存放了很多东西,高高地搁在你看不见的架子上。我记得,她是那个在漫长的月夜里,抱着乐器沉默不语的女人;她还是在犹太人到达莫尔钦镇的第一天晚上,毫不迟疑给他端来食物的女人;她还是那个伸长了手臂,到床垫里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取素描本的女人。最后的幸运。我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又回到汉密尔街的尾部,带走一个叫舒尔茨的男人。他没能在倒塌的房屋里坚持下来。我正带着他的灵魂经过汉密尔街,却注意到空军特勤队的队员在叫喊和欢呼。堆积如山的瓦砾被挖出了一个洞。炽热的天空红云翻滚,呛人的烟雾开始打旋,我感到好奇。是的,通常情况下,我的好奇心只会让我目睹人类可怕的哀号。但这一次,我不得不说,尽管它让我心碎,但直到现在我也为自己当时在场而高兴。他们把莉赛尔拉出来时,她痛哭着,叫喊着汉斯·休伯曼的名字。空军特勤队的队员试图用强壮的臂膀抱住她,但她却挣脱了,绝望的人经常会这么做。她不知道自己在朝什么地方跑,因为汉密尔街已经不复存在了。为什么天空是红色的?天空怎么会飘起了雪花?雪花又怎么会灼伤了她的手臂?在1943年,我更是四处游荡。(有删改)【注】①选自马克斯•苏萨克《偷书贼》,选文部分以“死神”的视角进行叙述。②杰西·欧文斯,美国黑人田径明星,短跑运动员。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死神踩在希特勒照片上这一传神的细节,暗示那种发动战争、罔顾人命的行为最终会遭到人们的鄙视和践踏。B.“我”带走鲁迪灵魂时,两次发出谁来安慰他的疑问,体现了面对美好的生命消逝时,“我”为人心的冷漠而感到无奈与悲伤。C.“我”在带走爸爸汉斯的灵魂时,并没有带走莉赛尔的灵魂,是因为“我”不忍心伤害这个小女孩,希望她能继续活着。D.罗莎是一个矛盾的形象,她把每个人都叫做蠢猪,体现了她的刻薄无礼,但是她给犹太人端来食物,体现了她的温暖善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二人称“你”来切入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把读者瞬间带入故事的场景中,与“我”一起见证这场灾难的发生。B.“我”贯穿全文,用淡淡的诗意化的语言和稍带揶揄的口吻叙述着二战历史背景下的悲剧,不断扰动着读者的心绪。C.小说用大量篇幅讲述死神带走一个又一个亡灵的过程,对每个生命消逝的场景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D.小说结尾处“我更是四处游荡”一句,写出了死神四处奔走、带走亡灵的忙碌,侧面表现出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结尾处画横线句子的丰富内涵。9.小说以“死神”的视角进行叙述,请结合文本阐述其妙处。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秦,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国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秦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秦,十月取之,遂定秦,秦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战国策·秦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B.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C.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D.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辕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是国家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与成语“一言九鼎”中“九鼎”意义相同。B.“从事于易”中“易”指容易,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易”的意义不同。C.“故拔一国”中“拔”指攻克、攻取,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拔”意义相同。D.“韩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丢失、失去,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亡”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秦王扩充军事、推进王业的问题,张仪和司马错展开军事辩论,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最终秦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出兵平定蜀国。B.张仪建议秦王可以先与魏、楚两国亲善,再让秦军借道两国来切断通路,进而逼迫周天子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C.司马错认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现在让秦军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D.张仪与司马错的观点迥异,从两人的辩论中能够看出,张仪的主张多主观唯心的空想,司马错则是从实际出,知己知彼,提出积极稳妥的办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②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14.针对张仪伐韩的主张,司马错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驳?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说明。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下列对《登岳阳楼》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D.尾联“戎马”,采用借喻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16.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人写诗喜欢造境,诗中场景往往雄浑阔大,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诗人放声高歌,抒发满腔豪情,与苏轼《赤壁赋》中“扣舷而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山河是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肠道作为我们的“第二大脑”,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影响人类的健康。回想一下,当你吃到好吃的东西,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①。同时,你的情绪也会影响肠道——紧张到拉肚子并不仅仅是一种夸张,而是真的会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②?关键就在于大脑和肠道之间的通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让我们无需思考就可以完成呼吸、吞咽和消化动作。该神经将我们的脑干和消化器官连接起来,这些神经纤维最终嵌入到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内层。这条“高速公路”让我们大脑和肠道可以“互相交流”。当肠道细菌分解食物颗粒时,它们会产生代谢物,迷走神经可以感知它们。反过来,这条神经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大脑,从而调节消化过程。但是压力会关闭迷走神经,阻止其执行这些重要任务。③,它就不会释放出能缓解炎症的抗炎分子。这也就解释了之前提到的为什么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会拉肚子。18.下列句子中的“其”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话说得何其好哇!B.《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经过权衡,最终说“吾其还也”,晋军就离开了郑国。C.中美贸易关系是互利共赢的关系,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根本原因在其自身。D.《师说》中,作者韩愈在批判社会不从师的风气时,将“圣人”与“愚人”行为作对比,进而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七、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①)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②)”,则是人生一快。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深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③)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_________,_________。20.根据上下文语境,在①③处的括号中填写恰当的成语,在②处括号中填入一句五言诗。21.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要求内容贴切,表达和谐一致。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也可以改为:“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育他的乡土。乡土的山水虫鸟,丝缕饮啜,寒暑时俗,草木星月,都深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八、材料作文23.为了引导高二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徐州市王杰中学“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大学”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请从中选择两则校训,写一篇发言稿,在“追梦”社团畅想会上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要求:选好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1.C2.B3.D4.(1)结构上:文章开端引出论题,接着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概述中国文化的重行传统,然后转向论证和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论证层层递进,脉络清晰。(2)方法上:通过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梳理了知行观的历史流变和新时代对于知行观内涵的注解,丰富文章内涵,增强文章说服力。5.(1)重视理论。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我们要从实践经验出发,使理论不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2)坚持实践。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要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去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3)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以理论为旗帜,以实践为导向,做知而行之的行动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先秦时期就已形成重‘行’的传统”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到汉唐,中国哲学重行传统已经形成”,而先秦是“肇始”,并未形成重行的传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只要掌握了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了实践、理论离不开实践检验的精神,就能够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错误。过于绝对化,“只要……就”表述太绝对,由材料一“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可知,要真正发挥例论作用需要这样做,但不代表这样做就能发展例论的作用。C.“最后在二者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错误。原文“力图达到‘知’与‘行’、‘心’与‘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追求达到“知”与“行”、“心”与“物”融为一体的境界。D.“‘知行合一’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发生质的改变”错误。由“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观的历史流变,到新时代对于知行观内涵的注解,我们发现,只有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反对认识与实践相脱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可知,从古至今,我们要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可知知行合一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意思是“学习得广博,不如掌握住要点;掌握住要点,不如付诸实际行动”,重点强调的是“实践”,不是“知行合一”。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结构上:首先文章开头“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行观”引出话题“知行观”。其次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重行传统肇始于先秦时期”“到汉唐,中国哲学重行传统已经形成”“到了近代,‘知行合一’也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新时期,强调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分写了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观的历史流变,到新时代对于知行观内涵的注解。“只有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反对认识与实践相脱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开头提出问题,后面分析问题,又是层层递进的结构。可概括出:结构上:文章开端引出论题,接着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概述中国文化的重行传统,然后转向论证和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论证层层递进,脉络清晰。论证方法上:“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论证先秦时期的知行观。“则主要来自于宋明理学家的阐发。程颐首倡‘知先行后’说,后朱熹修正了这种观点,提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形成了‘知轻行重’说的核心观点。至明中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举例论证,列举程颐、朱熹、王阳明的观点论证了汉唐对知行关系的深入探究。可概括出:通过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梳理了知行观的历史流变和新时代对于知行观内涵的注解,丰富文章内涵,增强文章说服力。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视革命理论”“理论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只有从实践经验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还可以壮大自己。可概括出:重视理论。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我们要从实践经验出发,使理论不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的特性把思想和实际联系起来。可概括出:坚持实践。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要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去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我们发现,只有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反对认识与实践相脱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只有始终坚持以理论为旗帜,以实践为导向,做知而行之的行动者,才能做到初心如磐,砥砺前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有重要意义。可概括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以理论为旗帜,以实践为导向,做知而行之的行动者。6.A7.C8.①天空是红色的是因为战火映红了天空,说明破坏范围之广。②把空中打旋的烟雾和燃烧的灰烬比作漫天飞舞的雪花,说明破坏程度之深。③“雪花”灼伤莉赛尔的手臂表明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④连续三个问题,深化了主题,反映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反思。9.①死神的视角最直接展示汉密尔街被轰炸后的惨状,揭示战争之下鲜活无辜的生命消逝的悲剧,更具有震撼力。②通过死神对亡灵的观察,展示平凡生命的善良纯真与美好,而这些被战争粉碎,加深了悲剧意味。③原本冷血的死神,被塑造成了充满怜悯,富有同情心,尊重每一个灵魂的温情形象,对比出战争的无情与残酷。④死神对灵魂的尊重,表达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不该被践踏的主题。⑤通过死神视角展示的死亡瞬间,表达了对于战争及战争缔造者的斥责,引发人类对战争的反思的主题。【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我’为人心的冷漠而感到无奈与悲伤”错误。“我”带走鲁迪灵魂时,两次发出谁来安慰他的疑问表达了“我”对他的怜悯。C.“并没有带走莉赛尔的灵魂,是因为‘我’不忍心伤害这个小女孩,希望她能继续活着”错误。从原文“可是这所房子里没有莉赛尔,至少,我这一趟不是为她而来”来看,莉赛尔或许得以幸存,故说“并没有带走莉赛尔的灵魂”。D.“她把每个人都叫做蠢猪,体现了她的刻薄无礼”错误。从原文“我敢说她肯定会管我叫蠢猪,其实我不觉得这个称呼有多难听。我发现她把每个人都叫做蠢猪,尤其是那些她爱的人”来看,罗莎“蠢猪”的称呼并不能令人“觉得这个称呼有多难听”,她尤其喜欢对那些她爱的人的叫“蠢猪”,可见这一称呼并不是贬义,自然也不能体现她的刻薄无礼。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的能力。C.“对每个生命消逝的场景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错误。作者并没有对每个生命的消逝做细致的描绘,比如在“休伯曼夫妇”“汉斯”等人的死亡就没有具体描写。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由“你在黑暗中走在汉密尔街上,你的头发被雨淋湿了。气压几乎是在急剧地变化。第一枚炸弹落在了汤米·穆勒家的公寓楼上”可知,小说的开篇把炮弹比作“雨”,可见战争的范围之广,天空是红色的是因为战火映红了天空,说明战争的破坏力很广。“天空怎么会飘起了雪花?”,“雪花”指的是空中打旋的烟雾和燃烧的灰烬,而这些在天空中打旋、漫天飞舞,可见战争的破坏之深。“雪花又怎么会灼伤了她的手臂?”,由“炽热的天空红云翻滚,呛人的烟雾开始打旋”可知,灼伤莉赛尔的手臂是战火,“雪花”灼伤莉赛尔的手臂表明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小说的结尾部分,连续三个问题,深化了主题,反映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反思。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事技巧的能力。由“请想象一下,你在黑暗中走在汉密尔街上,你的头发被雨淋湿了。气压几乎是在急剧地变化。第一枚炸弹落在了汤米·穆勒家的公寓楼上。他的脸在梦中无辜地抽搐着,然后,我就跪在他床边。接下来是他的妹妹。克里思蒂娜的双脚从毯子下伸出来,好像是在大街上玩跳房子的游戏,她的脚指头是那么小。他们的妈妈睡在不远处,床边的烟灰缸里放着四支熄灭的香烟,被掀去屋顶的天花板红得像块电热板。汉密尔街化作一片火海……”可知,死神的视角最直接展示汉密尔街被轰炸后的惨状,揭示战争之下鲜活无辜的生命消逝的悲剧,更具有震撼力。由“汉密尔街三十一号里,霍茨佩菲尔太太仿佛在厨房里等着我来似的。她面前放着一个破杯子,在她最后清醒的时刻,她的表情好像在责问我怎么过了这么久才来”“他和妹妹一起躺在床上。她睡觉的时候一定不老实,一个人占了大半张床,他已经被挤到了床边,却还用胳膊搂着她。男孩睡着了,他的头发,颜色像闪着的蜡烛光,照亮了整张床”等可知,通过死神对亡灵的观察,展示平凡生命的善良纯真与美好,而这些被战争粉碎,加深了悲剧意味。由“这个男孩,他打动了我,每次都打动了我。他做的唯一一件的坏事,就是踩在了我的心上,让我为他哭泣”可知,原本冷血的死神,被塑造成了充满怜悯,富有同情心,尊重每一个灵魂的温情形象,对比出战争的无情与残酷。由“在斯丹纳家,我用手指轻轻地拂过芭芭拉梳得漂漂亮亮的头发。我抹掉库尔特科睡梦中严肃的表情。我挨着个亲吻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们,和他们道晚安”可知,死神对灵魂的尊重,表达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不该被践踏的主题。小说通过死神视角展示的死亡瞬间,讲述死神带走一个又一个亡灵的过程,表达了对于战争及战争缔造者的斥责,引发人类对战争的反思的主题。10.C11.C12.D13.①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市集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②得到它的土地,能够使秦国的疆域扩大;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支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14.①从争利方面,阐述伐蜀有扩地、富民、博德的好处;②从争名方面,伐韩、胁迫周天子会背负不义的名声;③从军事方面,周、韩一旦联合其它各国会危及秦国。【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根据后文“今三川、周室”“韩自知亡三川”可知,“三川”为一个地名,不能分开,排除BD;“临二周之郊”中“临”为动词,做谓语,其宾语为“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中,“诛”为动词,其宾语为“周主”,“诛周主”作“罪”的定语,故应在“郊”后断开,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和原文中的“九鼎”意思相同。B.“从事于易”的意思是“从容易办的事做起”,“易”的意思是“容易”;“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意思是“冬夏季节转换,才能往返一次”,“易”的意思是“交换,转换”。故两个“易”的意思不同。C.“意义相同”错,“故拔一国”的意思是“所以攻占一个国家”,“拔”的意思为“攻占、攻取”;“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意思是“因此先帝选拔(人才)来送给陛下”,“拔”的意思是“选拔”。所以两个“拔”的意思不同。D.“韩自知亡三川”的意思是“韩王自己知道丢失(丧失)了三川之地”,“亡”的意思是“丢失,丧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意思是“秦没有耗费(失去)一支箭(一兵一卒)”,“亡”的意思是“丢失,失去”。故两个“亡”意思相同。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D.“张仪的主张多主观唯心的空想”错,张仪主张的是“亲魏善楚,下兵三川”,然后兵临二周,威胁周室,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这并不是张仪的空想,只是没有权衡利害。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也”,判断句,要译出“……是……”;“顾”,反而;“去”,距离。②“广”,使动用法,使……扩大;“富”,使动用法,使……富足;“缮兵”,整治军队。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可以看出,攻打蜀国,可以富国、强兵、博德;“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可以看出,攻打韩国,会背负不义之名;“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国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可以看出,一旦周、韩联合齐赵楚魏等国,秦国就处境非常危险了。参考译文: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你们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为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业的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结果,出兵进攻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15.D16.①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伤己忧国的思想感情;②颈联写作者失去亲朋消息,自己既老且病,与孤舟为伴,漂泊在外,流露出孤苦无依的悲伤;③尾联写战乱不休,作者凭栏远望,感伤落泪,表达了作者对动荡不安的国家局势的忧虑。【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借喻”错,应为“借代”,代指战争。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这一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意思是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表达了作者对动荡不安的国家局势的忧虑。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萧、滚、啸、絮、涛。18.C19.①可能想吃好吃的缓解悲伤的情绪②肠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的呢③如果迷走神经由于压力而无反应【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其”为代词。A.语气词,常与“何”连用,理解为“多么”。B.副词,表示委婉地商量,可译为“还是”。C.代词,与原文一致。D.副词,表示推测,译为“大概”。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前文是说肠道会影响情绪,再结合“当你吃到好吃的东西,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可知,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可能会想吃好吃的,所以可填:可能想吃好吃的缓解悲伤的情绪。第②空,所填内容是启下句,第三段是解释肠道是如何影响我们情绪的,所以这里可填:肠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呢?第③空,依据前文“压力会关闭迷走神经,阻止其执行这些重要任务”可知,不会释放出能缓解炎症的抗炎分子说明迷走神经没有反应,所以可填:如果迷走神经由于压力而无反应。20.①魂牵梦萦②他乡遇故知③千丝万缕21.示例:身上的胎记,一辈子附在身上。22.①原句使用了第一人称,使读者更有代入感;②从句式上看,原文数词的固定句式,形成排比,有如数家珍之感,更能表达对乡土的细腻浓烈的热爱;③在语序上,原文列举乡土之物,暗含从自然到人文到生活的顺序,改句显得逻辑混乱。【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和诗句的能力。①结合“随时随地想到它”可知,此处是说思念深切,可填“魂牵梦萦”。魂牵梦萦:是形容思念情切。

②此处是针对“异乡人”说的可堪快慰之事,可填“他乡遇故知”。他乡遇故知: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③结合前文“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可知此处说一个人和乡亲的关系密切,可填“千丝万缕”。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此处内容是说童年的烙印深刻,影响一生。分析例句“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句子用了比喻修辞,把童年的烙印喻为春蚕作的茧。仿句也许用比喻修辞,可以是“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