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经验_第1页
国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经验_第2页
国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经验_第3页
国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经验_第4页
国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经验

图书馆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必须主要依靠国家资金的支持,其建设和日常运营必须依靠该国的资金来支持。但是,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包括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图书馆的兴办和建设并不单纯依靠国家财政,都把吸引社会力量(包括各种形式的捐款、捐书、捐物)作为图书馆建设的必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多年来图书馆事业不断受惠于社会捐助,但很少有人系统地思考和研究过社会捐助问题,也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系统的理念;对国外图书馆实践中已经比较成熟的“经费筹措”和“募资”经验,大家也表现得相当漠视。现阶段,要实现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建立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道路。因此,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成为我们当前急切研究、有待解决的重要命题。本文试图总结国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的经验,分析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和鼓励我国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1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历史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是一个笼统的泛概念,主要指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以及公民个人不依赖政府资助,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社会力量对图书馆事业的参助并非今日才有,也绝非我国独有,事实上,古今中外图书馆历史上都有社会力量参助的尝试和实践。国外的股份制图书馆和会员制图书馆都是民间社会力量在图书馆事业实践上的典范,而具有现代慈善理念的卡内基以及他的基金会对美国图书馆事业的捐赠,更是把社会力量对图书馆的参助推向一个高度,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图书馆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卡内基“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理念感召下,大批企业家和富商把钱捐献给公益事业。目前国外图书馆事业的经费除政府外,大部分来源于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等民间力量。我国古代致用开放的私人藏书楼、近代私立图书馆等都是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典范,尤其改革开放后,随着非政府组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步上升,打破了由政府或者各种准政府机构作为图书馆唯一设置主体的旧格局,一些基金会、社会团体等自筹资金创办各种民办图书馆,同时还出现了通过市场机制和自主治理机制提供类图书馆服务的多样化的图书馆形态,例如由城镇群众自发创办的各类读书社、农民自办的农民家庭图书馆、私人举办的经营型科教图书馆等形式。回顾国内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力量极大的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1)社会力量参助国家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就是1895年由三家私人图书馆(富商阿斯特图书馆、爱书家伦诺克斯图书馆、前纽约州州长蒂尔登图书馆)合并而成。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也都接受过社会各界的捐赠,如北京图书馆从1954年起先后接受著名作家大量手稿,建立了章太炎、王国维、鲁迅、郭沫若、矛盾、闻一多、老舍、巴金、曹禺等手稿专藏。湖北省图书馆在它成立的近100年历史中,来自社会团体及贤达人士的捐赠高达几十万册,这些赠品构成了湖北省图书馆藏书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2)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参助主体多元。既有个人、社会团体还有基金会等,许多社会力量办馆成为当地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支撑。如亨廷顿图书馆(运行80年)、纽伯里图书馆(运行121年)、克里勒图书馆(运行113年)、摩根图书馆(运行102年)以及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运行75年)等到目前仍然对外开放,服务大众。(3)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参助方式多样。社会力量对图书馆事业的捐赠方式多种多样,既有捐赠现金支持图书馆事业,更有不动产捐赠、遗产捐赠、信托基金捐赠等,利用各种方式支持图书馆。如构成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三家私人图书馆之一的蒂尔登图书馆,就是利用前纽约州州长蒂尔登的遗产根据其遗嘱建立的;而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马里诺(SanMarino)的亨廷顿图书馆(theHuntingtonLibrary)则是依赖爱书家、铁路经营者亨廷顿的私人庄园建立的。(4)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参助范围大。不局限于本地或本国图书馆,而是扩大到全球的图书馆事业。早期卡内基捐赠图书馆共有2811个,其中1946个图书馆坐落在美国,660个在英国,156个在加拿大,23个在新西兰,13个在南非,6个在西印度群岛,4个在澳大利亚,以及塞舌尔、毛里求斯、斐济等各一座图书馆。目前,美国比尔·盖茨和妻子2000年创办的比尔盖茨·美琳达基金会,也致力于发展全球图书馆资助项目,该基金会2005年1月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图书馆项目的资助金额已达到252993174美元,其中184461369美元用于美国图书馆项目,67698879美元用于国际图书馆项目,832926美元用于图书馆研究、扶持和政策制定。2国外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经验2.1社会资助方面根据有些学者的研究,从理论上讲税收优惠政策与慈善捐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尽管这种相关性从数理统计上还没有精确的数据。但从各国实践来看,税收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效果。如:新加坡的税法规定从2002年1月开始,新加坡纳税人捐赠公共慈善协会,允许下一年得到双倍扣除的税收利益,规定实施后,据新加坡税务局的统计表明2002年纳税年度慈善捐赠增长了三分之一。因此,各国都重视税收政策对社会公益捐助的激励作用。西方国家激励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政策法律完备性主要表现在:(1)颁布国家法律进行支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颁布法律来支持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如《俄罗斯图书馆事业联邦法》第14条“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政策”规定:国家通过拨款和实行相应的税务政策、信贷政策以及价格政策来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第25条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则明确:“为了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图书馆物质保障,可以建立国立和非国立的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基金会收入列入图书馆事业发展计划,用于图书馆事业的协作和协调,按基金会章程用于发展其他图书馆活动,发展任何所有制形式的图书馆”。日本、美国也有类似的鼓励社会资助图书馆事业的法律条款。英国政府鼓励图书馆到社会上寻求资助。(2)制定完善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控。国外健全的政策和法规可以归纳为“一疏二堵”。一疏,是企业和个人捐助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可以获得免税的待遇,早在1917年,美国政府就出台了免税政策鼓励捐赠。不仅鼓励富豪捐赠,成立慈善基金会从事公益服务;而且也鼓励不是很富有的人拿出一部分钱来捐赠,以减免自己的所得税。这一政策长期不变,捐赠就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习惯和普遍现象。二堵,是用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对资产“私”到“私”的转移进行限制,对个人所得或遗产征收超额累进税等。遗产税明显带有劫富济贫的性质,可以抑制贫富分化和社会浪费。如美国现行的遗产税的税率是从37%开始,最高可达50%。鼓励人们把财富捐赠给社会,而不是把财富都留给自己的子女。(3)对受助方提出严格要求以保证吸引捐助。如美国将图书馆募捐或筹资提到相当重视的高度,要求图书馆设置专门部门组织募捐,有固定的管理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有成熟的筹措计划、有详尽的使用方案,也有定期的反馈和总结,并且发动社会人士参与管理、募集、使用、监督的全过程,保证社会捐助的合理使用。此外,考核图书馆馆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馆长的募款能力,明确规定馆长首要任务就是募款。目前,社会捐助已经成为美国各类型图书馆持续而又稳定的支持力量。2.2社会的传统慈善本身就是基于爱的资源配置,它不同于市场行动工具“交换”和政府的行动工具“法律”和“强制”,如果这种良好的氛围在社会中出现缺失,慈善捐赠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国外优良的慈善捐助氛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促成:(1)浓厚的宗教文化。西方的公益捐助历史悠久,宗教理念是渊源。西方的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等,对捐助的传统影响巨大。如《圣经》这部一向被认为是西方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的读物,大量的内容就是劝导人们乐善好施,不仅培养了西方人的爱心,更重要的还培养了人们的公德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由一时为之成为习惯,慢慢形成风气,成为传统。(2)平民主义思想。国外普遍流行平民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减少对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的依赖,更多依靠家庭、邻里、教会、种族和自愿团体来解决人们的公共文化需求,因此,社会大众普遍具有捐助图书馆等公益事业的观念,把公益事业,尤其是地方社区的图书馆当作公民自己的事情,每一个公民都积极参与,无形中巩固着社会舆论和氛围。(3)回馈社会的心理。在国外,人们普遍信奉“拥有受益于公众再返还给公众的服务理念”。卡内基的起步得益于图书馆的帮助,认为图书馆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地方,因而他倾毕生之兴趣建立了大量免费的公共图书馆,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自学环境,目的在于保证“穷困阶层的人们接受教育并改善其境遇”。在他这种理念的感召下,长期以来,社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和共识,就是要将一部分已经分配到私人手中的财富再回馈给社会。(4)互济文化,慈善精神。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一种文化,成为西方人生活的常态。众所周知,美国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美国人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后来尽管美国立国,但一直到联邦宪法通过之前,政府都没有被赋予任何税收的功能,因而也没有办法给予公民任何社会保障。这种状况迫使人们不得不组织起来实行自治,彼此互助互济,以社区为单位的互济活动因而十分普遍。比如美国早期慈善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通过大量的个人捐款以改善其所在的社区,创立了地方公民组织(如志愿者救火队)以及会员制图书馆等公益设施与机构。此外,在美国“慈善精神”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有人甚至把“给予的自由”列为四大自由的基础,认为捐赠不仅仅是义务而且是一种权利。2.3内基捐赠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其具有投资长见效慢后续维持费用更高的特点,因此,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必须采用高效的运作模式才能确保捐助成果,并维持后续发展。这种运作模式主要表现为:(1)签订条约,巩固捐赠。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在世界各国共建立了2811个图书馆。据估计,20世纪20年代,美国每一天大约有3500公民享受了卡内基图书馆提供的方便。据博宾斯基(Gerges.Bobinski)的调查,卡内基捐赠图书馆现在作为图书馆使用的仍有744个,占总数的56%,此外,美国境内至少有377家卡内基图书馆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遗产名录。卡内基捐赠图书馆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依靠其成熟的运作模式。卡内基从1881年卡内基捐建第一座图书馆到他去世的38年间,卡内基只捐赠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日后运行业务费用则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并且他对后续运行费用标准有一定要求。对受捐的图书馆,卡内基要求地方政府至少要将地方税的10%用于图书馆业务,而且总金额通常按照当地人口每人2美元计算。从图书馆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内基捐赠馆舍立下条件,无疑是个英明的手段,这一方法使他的投资得到持续发展,最终成为美国公共图书馆历史上的里程碑。这一捐助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社会力量捐助都会与所捐助的图书馆签订必要的合约,明确各自的责任。(2)会员缴费,持续发展。国外社会力量捐助图书馆大都依据“会员模式”,采取个人入股的方式,即每个会员拿出一定的金额,通过会员缴费来维持图书馆的后续发展。早在本杰明·富兰克林1731年发起、创办“自费图书馆”(subscriptionlibrary)时,就有严密的保证图书馆得以创办和维持的措施。会员图书馆在美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在独立战争之后迎来了全盛时期,后来逐渐分化成为学术研究服务的和供大众使用的两种类型。属于前者的如1807年建立的著名的“波士顿雅典娜神殿图书馆”(BostonAthenaeumLibrary)。该馆精于选购资料,成为与哈佛大学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并驾齐驱的大型图书馆。该馆目前还存在,它的会员股票被作为珍贵的家财,世世代代传下来。这种依靠读者的力量,通过会员缴费来维持的会员图书馆运作模式,使得捐助图书馆得以长久维持。2.4社会援助的社会基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其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其吸引社会捐助的基础。因此,国外的捐助图书馆都在馆藏特色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都把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要作为其核心竞争力。(1)金融家的收藏国外社会力量捐助图书馆的创办者多是爱书的收藏家、大富翁,他们本身素质较高,对创办图书馆的藏书注重图书本身的使用价值和文物价值,使得馆藏文献整体质量高。如摩根图书馆的创始人皮尔庞特·摩根(JohnPierpontMorgan),不但是一个顶尖的金融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收藏家。其收藏的范围从埃及艺术到文艺复兴绘画,乃至中国瓷器、罕见书籍、名人手稿等。他为了保存和陈列他丰富的藏品,于1902年投资兴建私人图书馆,并希望藉此把欧洲的文化带到美国,以丰富美国人的文化生活。皮尔庞特·摩根在1913年去世,其子J·P摩根(JPMorgan)于1924年将图书馆整座建筑以及其父之全部藏品,连同他自己后来收藏的名人手稿、孤本书籍等一并捐出,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管理图书馆。目前该馆的收藏重点依然着眼于手稿原迹、历史性的书本,以及名家的素描。其中很多收藏成为精品,如横跨十个世纪的1300件包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手稿和写于“纸莎草纸”(Papyri)上的文稿或抄本,以及在数量上号称美洲之冠的九世纪的圣经手抄本。这些手抄本字迹工整端庄,从头至尾页页匀称,一丝不苟,并配有彩色插图。(2)其他历史图书馆社会力量捐助图书馆大多是基于私人藏书基础上建立的,受创始人自己的收藏特点、爱好和研究范围影响很大,很多私人捐助图书馆都有自己的藏书特色。在美国中西部大都会芝加哥就有两座馆藏各具特色的研究型图书馆。一座是1887年建立的纽伯里图书馆(TheNewberryLibrary),馆藏有130万册以上的图书,藏书特色是以文学、历史等书籍居多;而另一座于1895年创立的克里勒图书馆(JohnCrerarLibrary),馆藏图书110万册以上,是理工科的参考图书馆,以科学、技术、医学书籍为主。克里勒图书馆1981年与芝加哥大学签署了合并协议,受托给芝加哥大学,但仍保留克里勒图书馆的名字并继续自然科学书籍的收藏,维持其馆藏特色。此外,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捐助图书馆。如在华盛顿,由石油大王福尔杰(HenryClayFolger,1857~1930)建立的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TheFolgerShakespeareLibrary)是现在全世界关于莎翁主题最大、最完整的文献中心。在科威特,由大富豪阿卜杜拉·阿齐兹·巴布特私人出资建立的巴布特中心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家以收藏阿拉伯诗歌为主的图书馆。在日本,也有大量各具特色的图书馆,如1970年由小林静江创办的以收藏连环画、儿童书为主花茎儿童图书馆;1947年创办的以收藏女性、生活、实用为主题的女性杂志为特色的茶水图书馆;以及1978年内记稔夫创办的现代漫画图书馆等。(3)图书馆城市馆藏质量决定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模式。各具特色的社会力量捐助研究图书馆,一般能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由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Carlyle,1795~1881)发起建立的伦敦图书馆(LondonLibrary),创建时有3000册书和大约500名会员。该馆通过明智的采购和大量的赠书,形成由英国和外国名著组成的高质量的藏书体系,以及改版多次的馆藏印刷目录深受读者的欢迎。由于它对脑力劳动者的服务极其周到,尤其对作家们能够提供公共图书馆不能胜任的服务项目,直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该馆的会员不仅限于伦敦一地,而且遍及全国。目前该馆拥有会员8000人,特色图书100万册。此外,2000年,由纽约的旅馆商人亨利·卡兰创办的纽约旅馆图书馆,将图书馆开到旅馆,“图书馆酒店”楼层及房间的命名以一般图书馆最常使用的“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DecimalSystem)的类目名称来取名的,比如:3楼就命名为“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楼层;4楼为“语言(Language)”楼层;5楼为“数学及自然科学(MathandScience)”楼层等等…。该馆特色是将阅读和旅馆结合起来,使人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图书馆阅览室的书香气氛。让人看起来,办理入住手续好像是在借阅或归还图书,这一模式更是将图书馆服务特色化推向极致。3企业社会参与能力低国内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与国外相比,很不成规模,也没有形成鲜明的规律或经验,但其在社会捐助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则比较突出,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3.1参助图书馆事业历史悠久,但持续性不够在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社会捐助屡见不鲜,从古代致用开放的私人藏书楼、近代的私立图书馆,以及改革开放后各种形式的民办图书馆,但不论是捐助者还是受捐者,似乎都是率性而为的独立式捐助,只有行为和目标,没有延续性和长远规划,被人们形容为“一锤子买卖”,难以为继。如果说古代和近代是由于国内政治环境使然(如建国后实行社会主义国家专政,取消一切民间力量),但改革开放后,各种图书馆捐助活动也缺乏延续性和一致性,则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制度(如政策或运行机制等)来规范和约束。此外,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先后出现过四次(第一次是土改时期;第二次是农村互助合作化时期;第三次是“四清”时期;第四次是“文革”时期,但都未能持续下去)依靠社会力量举办农村图书馆的高潮,都和政治运动紧密联系,表现为突击办馆和迅速衰败。因此,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如何建立社会公益慈善捐助的长效机制,成为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赖以生存的保障,也只有通过制度来解决,才能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3.2民众和企业缺乏公益捐助的意识和责任在我国,长期以来,公共文化被理解为只是政府的事情。图书馆捐助未形成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大多数人把捐赠、慈善看作是富人、名人的事情。社会援助仅局限在少数名家名人和图书馆之间个例发生,多带有“珍藏”、“纪念”性质。中国的企业缺少“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很少参与图书馆等公益捐助。一份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组织的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也就是说,中国只有1%的企业曾经参与捐赠。企业对图书馆等的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性不高,没有一贯作风,对图书馆的捐赠还没有形成意识和有效机制。企业公民这一概念最初来自欧美,其基本内核是指: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同样是“国家的公民”之一,它有着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权利,又承担着“积善扬德、助困相济”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衡量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单是实现超额利润,还要包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应强化“企业公民”理念和慈善理念,引导企业明晰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关系,把“企业公民”新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及企业员工的内在道德要求,引导和管理他们捐助和兴办“农家书屋”、“社区阅览室”等,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3.3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缺乏联系和合作一方面,尽管社会力量在参与图书馆建设事业方面热情高涨、数量颇众,然而鉴于其力量比较分散和可持续运作问题,数年来尚没有达到最佳实践效果;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大都采用援建主体组织设计、规划和运作模式,基本上不与图书馆界发生直接的联系,这往往会造成短视行为,难以达到其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目的。目前,随着捐助范围的扩大和捐助时间的延长,很多援助主体也深深感到由于自身图书馆专业知识的缺乏而造成援助图书馆后续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图书馆的建设也缺乏针对社会力量的宣传,缺少和社会力量的沟通、交流和联系。几经修改的我国公共和高校图书馆的各种评估指标,至今没有社会募捐的一席之地,没有督促和约束馆长们“争取发展资金”的相关要求,没有评估和肯定资金筹措的相关条款。以至于社会力量和图书馆建设各自为政,互不往来,造成选址的随机和资源建设的重复,缺乏建设图书馆事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可喜的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在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会议上,特别设置了“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分会场,使社会力量第一次参加图书馆界的学术会议,共商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各种问题和经验,为以后加强交流和合作开了个好头。3.4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缺乏社会舆论环境中国文化中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讲究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条从道德修养到入世政治的人生轨迹,基本上没有一种回馈社会、反哺社会的意识。中国世俗价值心态和社会舆论对财富的认识还脱离不了孔子的“不患寡患不均”,因而财富多了的人也不敢露富,更不敢像卡内基那样达到“死后还留有财富是可耻的富人”的境界。中国传统的社会舆论和评价系统,对个人或企业的公益行为缺乏积极的价值评判和支持,也缺乏广泛的恰当的方式鼓励富人们和企业参与公益、回报社会。此外,中国人十分注重血缘道德关系,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是以自己为波纹中心,以血缘关系的远近而组成亲疏有别、远近不同的血源主义道德系统。由此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今天我们仍到处见到人们可以帮助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但却极不情愿去救助一个与自己没有上述关系的人,大款们可以一掷千金,却不愿意救助一名失学儿童,这一切与现代社会的公益志愿捐助精神大相径庭,极大的限制了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日益增强,“公益事业大家办”的观念逐步为社会所认同和接受,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内容的志愿精神赢得了广泛赞同和积极响应。相信随着中国传统性权威的消失,倡导民本的和谐社会政策的出台以及来自普通公民的维权意识和公共参与愿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参与到图书馆等公益事业捐赠活动中,提升我们的公益捐赠氛围。4完善立法,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就推动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条件而言,国外的成熟度高于我国。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为促进我国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有效税收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对图书馆进行捐赠,营造公益慈善的社会氛围,并建立专业化的慈善公益机构运作,另一方面,图书馆要重视向社会募资,把募捐和筹资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吸引社会对其进行持续资助。具体表现在:4.1政府应制定有效税收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捐赠鉴于税收优惠政策与慈善捐赠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制定和出台了《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涉及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捐赠、税收、所得税与社团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和条例。2006年国家进一步出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助文化事业。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中,详细规定了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和范围。这些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对公益捐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公益捐赠的减免税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极大的制约人们慈善捐赠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的各种法律制度,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并简化减免税的手续,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对图书馆事业的捐赠。此外,我们除了把目前“疏”的政策做好外,还应该更多的关注“堵”,借鉴国外的遗产税和赠与税,来阻止资产“私”到“私”的转移,鼓励人们把财富捐赠给社会。逐步完善我们的慈善捐赠法律体系。4.2建立专业化的慈善公益机构运作社会捐赠专业化的社会慈善公益机构来处理社会公益捐赠是潮流,在国际上,一般来说,除了政府间的捐赠由政府接收之外,各种社会捐赠都是投向社会慈善公益机构,再由机构向有需要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施以援手。目前,致力于我国图书馆建设的个人、社会团体以及民间组织等已逾百,规模有大有小,但各忙一摊,单兵作战,容易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